漫談《海底兩萬裡》,科幻設定與後世文化

2020-12-14 電影盤點菌

一、關於船長和鸚鵡螺號

《海底兩萬裡》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於1869年~1870年間完成的科幻作品,講述了作為法國博物學家的「我」和兩位夥伴意外登上了尼莫船長指揮的強大的潛艇「鸚鵡螺號」,然後跟隨船長週遊海底世界數萬裡的故事。在本書中,凡爾納對海洋的幻想發揮到了極致,在有著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奇妙生物的海底世界裡,我們跟隨尼莫船長進行海底森林狩獵、在珊瑚王國舉辦葬禮、採集珍珠、與鯊魚和章魚搏鬥、穿越蘇伊士地峽、探訪海底亞特蘭蒂斯遺蹟、登陸南極等等冒險,讓人慾罷不能。

小說塑造了讓人著迷的角色——尼莫船長(Nemo,拉丁語,意為「不存在的人」),他博學冷靜,機智勇敢,嚮往自由並富有人文關懷和鬥爭精神,這個生動卻又複雜的角色成了後世作品中代表勇敢、冒險的一個符號(比如電影《海底總動員》中的小魚尼莫)。其實凡爾納原本想設定尼摩船長是波蘭人,因參與反對沙俄的起義而失去了親人的生命,但因為出版商與俄國有良好的商業往來,妥協之下凡爾納隱去了船長的身世,而這反而讓船長因神秘感而更為人津津樂道。

尼摩船長打造的這艘超越時代的潛艇名為「鸚鵡螺號」,這個命名也頗有淵源。鸚鵡螺是頭足綱海洋軟體動物,以自身薄薄的幾毫米螺殼而承受下潛到百米深海後所面臨的巨大水壓。人類正是模仿它通過排水、吸水來上浮、下沉的方式而製造了潛艇,因此,歷史上很多潛水艇都以「鸚鵡螺號」為名,包括世界上第一艘蓄電池潛艇(1886年,英國)和第一艘核潛艇(1954年,美國)。

第一艘核潛艇 「鸚鵡螺號」

二、關於儒勒·凡爾納

雖然世界公認最早的科幻小說是瑪麗·雪萊(1797—1851)的《弗蘭肯斯坦》(1818年),但卻是儒勒·凡爾納和英國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1866-1946)將科幻小說這個題材發揚光大,因此二人一道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其中,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威爾斯作品更注重幻想,描寫技術對社會的影響並表現出一種悲觀態度,被稱為「軟科幻」的宗師。而早前的凡爾納所生活的時代正因為蒸汽機革命而迎來發展高潮,因此他對科技和未來充滿了樂觀,並基於嚴謹的科學邏輯進行故事創作,他作品中的很多幻想設定都在後來變成了現實,因此被視為「硬科幻」的鼻祖。同時,凡爾納的作品主題多為「探索」、「冒險」類,有一種濃重的浪漫主義色彩,兼之他流暢、輕快的文筆,形成了獨特的魅力,吸引並啟迪著後人。

作者 儒勒·凡爾納(1828-1905)

三、關於《藍寶石之謎》

後來,《海底兩萬裡》被大量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作品,但反響均一般。個人認為最經典的改編作品是一部動漫:《藍寶石之謎》(又名《不可思議的海之娜蒂亞》),它於90年播出,基於《海底兩萬裡》和《神秘之島》改編,92年以《海底兩萬裡》為名被引進大陸。記得當時還是小學低年級毛孩子的我覺得它毫無吸引力,而大我幾歲的鄰家姐姐卻對其讚不絕口。後來回顧才發現,本作品是一部世界觀宏大、角色複雜鮮明、並生動展現青春期成長煩惱的神作。

「藍寶石之謎」重製版海報

《藍寶石之謎》的故事圍繞一個戴著神奇項墜的少女Nadia展開。熱愛科學的少年Jean偶然與少女相遇,Jean幫助Nadia躲避盜匪的追捕而與她展開冒險,並結識了尼莫船長等夥伴。隨著Nadia身世的揭曉,失落文明亞特蘭蒂斯的秘密也逐漸揭開,而其足以毀滅世界的技術卻正被危險的神秘組織利用……

童年女神

《藍寶石之謎》和宮崎駿名作《天空之城》在劇情和設定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實際上,《藍寶石之謎》原本企劃案就是宮崎駿以《海底兩萬裡》為藍本提出的。宮崎駿在創辦吉卜力工作室後將很多構想用在了《天空之城》裡,而原企劃則由他的學生庵野秀明製作為了《藍寶石之謎》。除此之外,同樣由庵野秀明執導,引發動漫熱潮的神作《EVA》,其最初計劃是作為《藍寶石之謎》續集,雖然這個企劃被棄用,但《藍寶石之謎》中的很多設定,比如扭曲偏執的主角、插入栓、亞當、機體的配色、發射過程等,都延續到了《EVA》中來。

四、關於庵野秀明

對比《藍寶石之謎》和《EVA》,很明顯可以看出前者是積極向上的,主角們相互信任,滿懷堅持到底和無私奉獻的勇氣、魄力。而到了《EVA》中,主角們再也無法相互理解,被孤單吞噬,全人類都已經墮落到了要接受「補完」的地步。這也昭示著庵野秀明的心態變化,如今被稱為痞子的他內心黑暗,不停地借《EVA》無下限地騙錢和報復人類……

從《海底兩萬裡》到《天空之城》再到EVA,從儒勒·凡爾納到庵野秀明,薄薄一本書可以關聯、影響的作品就如此之多,這就是大師級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相關焦點

  • 海底兩萬裡 科幻經典解讀
    《海底兩萬裡》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 科幻文學奠基之作 作者| 儒勒·加布裡埃爾·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 1828年2月8
  • 適合學生閱讀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
    《海底兩萬裡》是十九世紀法國作家儒勒·嘉布希勒·凡爾納「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另外兩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秘島》。該書最早被翻譯到中國是在1902年,題為《海底旅行》,最初連載於《新小說》。其作品在科幻文學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因而他與英國著名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起,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海底兩萬裡》成書於1870年,講的是1866年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出現了比鯨魚還要大的不知名的怪物,有人認為它是一個「獨角鯨」。於是,美國的「林肯號」逐洋艦特地去追捕這個「獨角鯨」。 阿隆納克斯教授作為一名海洋動物專家,隨隊同行。
  • 海底兩萬裡:科幻作家凡爾納的靈感從它而來
    腦洞大開海底兩萬裡提起法國作家凡爾納,人們對於他的科幻作品並不陌生。《海底兩萬裡》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以及《神秘島》並常常稱為「凡爾納三部曲」。《海底兩萬裡》大概成書於1870年,講述了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其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隨「螺號」潛艇船長尼摩週遊海底的故事,可以說為很多人童年時期打開過一扇對海洋嚮往之門的科幻小說。靈感來源凡爾納科幻小說的靈感可以說是空穴來風,他受到了美國科學家富爾頓的激勵。
  • 從《海底兩萬裡》到《三體》:科幻文學為何如此打動人心?
    根據儒勒·凡爾納的小說改編的電影《海底兩萬裡》劇照雖然有研究者願意把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Mary Shelley)在19世紀初創作的小說《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看作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但以今天的標準來看,《弗蘭肯斯坦》更接近於恐怖或玄幻小說。
  • 海底兩萬裡到底有多遠?
    凡爾納的經典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大概是無數人的童年記憶,翻閱紙書搭乘「鸚鵡螺號」跟隨尼摩艇長前往深海旅行,遨遊在奇異海底,令人感到神奇又欣喜。你曾經有沒有思考過海底兩萬裡到底有多遠? 其實小說中的長度單位「裡」是法國歷史上的古裡,長度因省份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還有古驛裡、古陸裡和古海裡之分。
  • 科學是科幻小說的基石——談《海底兩萬裡》的科學性
    凡爾納被稱為「科幻小說之父」,正是因為他的作品中滲透著物理、天文、地理、生物等各種科學元素;又傳遞著深刻的人文思考,折射著社會現實,所以,有人稱他「既是科學家中的文學家,又是文學家中的科學家」。《海底兩萬裡》是怎樣體現「邏輯自洽」和「科學元素」的呢?
  • 《海底兩萬裡》起死回生 布萊恩·辛格曬出劇本
    《海底兩萬裡》起死回生 布萊恩·辛格曬出劇本 時間:2015.09.1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海底兩萬裡》海底比天空還神秘
    而我之所以有這樣的印象就不得不提這部由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海底兩萬裡》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誌文章。
  • 《海底兩萬裡》:有些人讀錯了
    《海底兩萬裡》,最早的優秀科幻小說之一,又是統編教材推薦的必讀書,自然得到了很好的閱讀推廣。但傑哥發現,很多老師選擇的閱讀方式,是值得商榷的。圈點勾畫是好的讀書方法,但未必適合《海底兩萬裡》,因為這本書是翻譯作品,很多句子是直譯的,在遣詞造句上並無太多的圈點品讀價值;而且本書有很多章節只需略讀,瀏覽即可,每一頁都精讀,明顯用力過猛。有人這樣讀:讀《海底兩萬裡》,用列圖表的方式,對海底的貝類、珊瑚、魚類、地形,進行分類,並介紹特徵。
  • 備考2019:《海底兩萬裡》考點匯總
    1、 《海底兩萬裡》的作者(儒勒。凡爾納)是(法)國的科幻小說家,他是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認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2、 《海底兩萬裡》是凡爾納的的三部曲之二,其餘兩部是:第一部《《格蘭特船長的女兒》,第三部是《神秘島》。   3、 《海底兩萬裡》書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個半。
  • 看過經典之作《海底兩萬裡》嗎?
    提到《海底兩萬裡》,很多朋友們會說,這是一部電影吧?是的,是一部電影,同時也是一部著名小說。影片《海底兩萬裡》是由理察·弗萊徹執導的冒險片,詹姆斯·梅森和保羅·盧卡斯主演,改編於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同名小說,於1954年在美國上映,1955年該影片拿下四項奧斯卡大獎。
  • 《海底兩萬裡》秋季開機 布萊恩·辛格與福斯合作
    《海底兩萬裡》秋季開機 布萊恩·辛格與福斯合作 時間:2016.02.0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liza 分享到:
  • 《海底兩萬裡》流產 芬奇歸咎於迪士尼企業文化
    《海底兩萬裡》流產 芬奇歸咎於迪士尼企業文化 時間:2014.09.1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海底兩萬裡》為什麼被世人所追捧
    《海底兩萬裡》為什麼被世人所追捧,而且成了中小學核心閱讀的書籍之一呢?阿龍納斯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長用打撈到海底沉船的財寶來支援陸地上人們的正義鬥爭。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時,得意逃脫的阿龍納斯,才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於世。凡爾納淵博的知識,無可倫比的才華與學識,讓我們佩服。這部作品中包含了科學、地理、歷史、文化、地質學、海洋生物等方面的知識。凡爾納通過阿龍納斯先生的僕人告訴我們海洋的知識,海洋裡的奧妙。
  • 「中國深度」讓《海底兩萬裡》不再科幻
    文/《環球》雜誌記者 劉詩平 劉娟娟  148年前,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寫了一部名著《海底兩萬裡》。今天,隨著深潛技術的發展,《海底兩萬裡》早已不再是科幻。  2017年5月,《環球》雜誌記者乘坐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全球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下潛到4811米海底。
  • 《潛艇總動員》發布「海底兩萬裡」海報
    即將於6月1日上映的動畫電影《潛艇總動員:海底兩萬裡》,今日發布了一款「海底兩萬裡」版海報。小潛艇阿力領銜的探險小分隊,分別以不同的姿態圍繞在地球周圍。作為「潛艇」系列的第六部動畫作品,《潛艇總動員:海底兩萬裡》在影迷們的期待下,終於在六一檔與大家見面。影片憑藉全新創作的故事內容和寓教於樂的主題,打響了「過六一 看潛艇」的口號。
  • 大衛芬奇辭導「海底兩萬裡」《金剛狼2》導演頂替
    《海底兩萬裡》在導演問題上一直是含混不清的。自從大衛·芬奇離開劇組並且高調宣布殺死影片的是「迪士尼的企業文化」之後,這部電影的導演候選人就一直沒有消停過。不過,日前有外媒報導,在經過反反覆覆之後,最後有望接手影片的導演候選人是詹姆斯·曼高德。而影片也不再是《海底兩萬裡》,則是演變成了《尼摩船長》(Captain Nemo)。
  • 《海底兩萬裡》——中考必考名著讀書筆記
    今天把《海底兩萬裡》讀完了,真的是非常精彩,語言生動,讀起來特別有意思。海底兩萬裡,法國小說家凡爾納的作品。如果要我給大家分享這本書的話,我想我會講以下內容:一、關於作者凡爾納是法國小說家,他一生創作104部作品,代表作《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八十天環遊地球》等,《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和《海底兩萬裡》被稱為「凡爾納三部曲」,凡爾納也被稱為「科幻小說之父」。
  • 福斯版《海底兩萬裡》將拍 背景為美國內戰之後
    《海底兩萬裡》的改編已經成為了好萊塢的一樁公案     1905電影網訊 去年9月,二十世紀福斯版本的《海底兩萬裡》籤訂了導演,影片的導演定為《X戰警:天啟》的布萊恩·辛格。而至於將影片的背景放到內戰之後,辛格稱:「我覺得這是正確的做法,因為即使是在內戰之後,南部和北部也並不是那麼和諧的,所以這樣的科幻故事,是最適合這個背景的。」     小說《海底兩萬裡》出版於1870年,是法國冒險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1866年,有人以為在海上見到了一條獨角鯨,而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發現原來那是一艘名為鸚鵡螺號的潛艇。
  • 幻書啟世錄書靈妮莫立繪 海底兩萬裡背景介紹
    《海底兩萬裡》一書相信各位玩家們一定都曾經讀過,在《幻書啟世錄》的世界中《海底兩萬裡》化為了書靈妮莫和玩家並肩作戰。那麼妮莫又有著什麼樣的背景故事,什麼樣的經歷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海底兩萬裡》一書相信各位玩家們一定都曾經讀過,在《幻書啟世錄》的世界中《海底兩萬裡》化為了書靈妮莫和玩家並肩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