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兩萬裡 科幻經典解讀

2020-12-16 騰訊網

從本周起,不存在科幻新開設了一個欄目:「科幻經典解讀」。

科幻文學自誕生開始,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其間誕生了無數經典作品。這些經典所開創的風格,討論的主題,塑造的形象,至今仍然在影響著我們今天的科幻創作,以及我們對未來進行想像的模式。

在本欄目中,我們將在每篇5分鐘的閱讀時間裡,用最短的時間概括一篇經典科幻小說的內容,並對其進行深入解讀。讀者們可以在這個欄目中,了解到科幻基本的歷史,了解到那些最優秀的科幻作品具備什麼樣的特徵,小說與所誕生的時代究竟有什麼關係。

《海底兩萬裡》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

科幻文學奠基之作

作者| 儒勒·加布裡埃爾·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 1828年2月8日-1905年3月24日,法國作家)

關鍵詞| 歷險 遊記

作品從1869年3月20日到1870年6月20日以連載的形式登在赫澤爾(Pierre-Jules Hetzel)創辦的《教育和娛樂雜誌》(Magasin d' ducation et de Récréation)上,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裡》和《神秘島》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1866年,一些國家船隻發現大洋深處遊弋著一隻神秘的海怪。美國政府召集探險隊,尋找並刺殺這隻海怪。

教授法國海洋生物學家皮埃爾·阿龍納斯受命登上了尋找海怪的軍艦。軍艦在海上遭遇海怪,卻被海怪擊沉。阿龍納斯和僕人康塞爾、捕鯨高手尼德·蘭落水後被「海怪」所救,才發現「海怪」竟是一艘名為「鸚鵡螺號」的神秘而強大的潛水艇。

三人被潛艇的製造者、船長尼莫以禮相待。尼莫帶領三人參觀了潛艇,介紹了潛艇的來歷和技術細節。原來鸚鵡螺號由尼莫親自設計,集合了當時全世界最前沿的科學技術。三人隨著潛艇在大洋深處探索了很多地上文明從未踏足過的秘境,見識了無數神奇的海洋生物,戰勝了大自然帶來的數次危險。最後,三人成功逃離鸚鵡螺號。

解讀

1、好奇心的船,插上了工業革命的帆

19世紀中葉,第二次工業革命再次點燃了人類探索世界的欲望。被科學和技術啟蒙過的人類需要以一種新的視角——科學技術的視角——去探索新的領域或重新審視舊的領域。社會的劇烈變革當然會深刻影響文化市場。當英國的商人通過電報與東印度公司的合伙人通信,商量如何用蒸汽輪船將中國的茶葉和絲綢運進泰晤士河的時候;當美國的政府僱員從騎著自行車的郵差手裡拿到報紙,得知他們的探險家證實了南極是一塊大陸而不是群島的時候;當法國的大學生坐在煤油燈下翻開蒸汽機帶動的滾筒紙平板印刷機印出的教材和小說的時候,18世紀到19世紀前葉盛行於歐洲的田園小說和騎士冒險小說必然式微。人們不再滿足於想像封建時代的中堅統治階級——騎士唐吉坷德——騎著以胃腸轉化草料做動力的載具——戰馬,端著冷兵器時代的經典武器——長矛——去挑戰舊農業文明最高技術型生產力的象徵——風車。《海底兩萬裡》應運而生!小說的視角性人物阿龍納斯教授帶著讀者進入了一個符合時代語境的幻想文學世界!他在敘述鸚鵡螺號中的歷險時,口吻更像是一名國家地理的調查記者在進行隨船報導。這種遊記式、報導式的文字調性富有極強的真實感,能夠令讀者快速代入故事並信以為真。

難能可貴的是,這種現實感極強的文字調性並不缺乏富有詩意的文學描寫和奇絕浪漫的文學想像力:鮮為人知的海底礦藏、神秘的海底古城、瑰麗的海底生物——那些在古代神話和傳奇小說中只有依靠神力和魔法才能一窺的仙域秘境,在凡爾納筆下,只需集萬千人類黑科技於一身的鸚鵡螺號開動馬達,便成了人力可以抵達並開發利用的所在。而在鸚鵡螺號被困冰蓋那一章中,作者讓角色們硬是依靠人力砸開冰蓋脫險。如果以19世紀之前的人類視野回看,《海底兩萬裡》開創了一種用人力去探索「神域」,創造「神跡」的新式「神話」傳奇小說——科技和好奇心,就是人類手中的「神力」。不誇張地說,這部作品在讀者心中點亮了一盞新燈,一盞足以與舊燈分庭抗禮的新燈——千百年來,那盞舊燈名叫「宗教」!

2、被賦予人性的機器,悲天憫人的船長和他的船

《海底兩萬裡》成書的19世紀中葉,世界反奴役、反殖民運動風起雲湧。主角尼莫船長被憐憫底層人民的凡爾納賦予了強烈的反對不公、憐憫被壓迫者的英雄主義色彩。而在神話和傳統傳奇故事裡,個體英雄往往靠神賦予的力量才能拯救蒼生:大力神海格力斯依靠宙斯血脈帶來的神力才能解救普羅米修斯,拿到金羊毛;齊天大聖孫悟空得了菩提老祖真傳的七十二變和筋鬥雲才有能力降妖除魔、西天取經。尼莫船長打破了這種神賜幸福的文學想像傳統。他靠人類的理性和科技創造了人類的「神兵」、強大的鸚鵡螺號去反抗和逃離舊世界的不公。《海底兩萬裡》成功地將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迸發的科學理性主義和18、19世紀啟蒙運動中孕育的人文主義情懷相結合,令這部以科學技術為骨肉的小說獲得了人文主義的靈魂。而對於中國讀者,這種意義更加明確、具體。19世界中葉,剛剛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的晚晴知識分子正苦思救亡圖強之策,在閱讀時它時,將其賦予了利用賽先生反帝反殖民的精神內涵。

3、安穩中的躁動,人類在躲避危險和探索未知之間無休止地徘徊。

人類作為一種動物有趨利避害的本性,而作為萬物之靈長,人類又富有探索未知的強烈好奇心。未知往往意味著危險,千年以降,人類一直在動物性和人性的矛盾碰撞中徘徊。如今,鸚鵡螺號上的黑科技早已過時,但《海底兩萬裡》的魅力經久不衰,原因是作品在生命趨利避害和人性好奇未知中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鸚鵡螺號的已知、強大、安全、可控與大海未知、危險、捉摸不定之間形成一種矛盾的平衡。《海底兩萬裡》在詮釋了這種矛盾的同時又解決了這種矛盾。鸚鵡螺號能夠帶著讀者在一種安全的、被人類力量嚴密掌控的小環境加持下去充滿危機的、未被人力掌控的大環境中探索。這令代入故事中的讀者在潛意識裡意識到自己的肉身是安全的、穩定的,但舊有的認知、眼界,甚至是靈魂卻是不安全的——它們隨時被詭譎神秘的大海奇遇打破、升級。在一次次歷險中,人物帶著讀者依靠小環境與大環境搏鬥。當人類獲得的勝利,即是人類對大環境完成了認知升級。《星際迷航》《時間機器》《多啦A夢》……後世許多成功的影視、文學作品,莫不是得《海底兩萬裡》精髓。

金句賞析

各種各樣的貝殼、軟體類動物散步在柔軟的沙灘上,將海底裝扮成花園一般。我們的頭頂的上方是各種各樣的水母飄蕩著,恰似仙女撒下的朵朵鮮花。

燈光照在這些色彩豔麗的珊瑚樹枝上,造成各種各樣的迷人景象。我似乎看到這些膜性圓柱形管足在海水的湧動下搖曳。一些身似輕燕、遊得像鳥兒飛一樣的魚,在珊瑚之間遊來遊去。珊瑚叢越來越密,樹枝狀結晶物也越來越大。在我們面前,是真正石化的矮林,千姿百態,猶如造型奇特的建築。我們那些蛇形管燈的燈光照在天然拱門凸凹不平的表面上,會產生夢幻般的效果。

船是很長的圓筒形,兩端作圓錐狀。很明顯,它很像一支雪茄菸。這種形式,在倫敦有些船的構造早已採用過了。這個圓筒的長度,從頭到尾,正好是七十米,它的橫桁,最寬的地方是八米。所以這船的構造跟普通的遠航大汽船不是」完全一樣的,它的寬是長的十分之一,它從頭至尾是夠長的,兩腰包底又相當圓,因此船行駛時積水容易排走,絲毫不會阻礙它的航行。

這客廳是一個長方形的大房間,長十米,寬六米,高五米,天花板飾有淡淡的圖案花紋,裝在天花板上的燈球射出明亮柔和的光線,照耀著陳列在這博物館中的奇珍異寶。因為這客廳實際上是一所博物館,一隻智慧的妙手把自然界和藝術上的一切珍奇都聚在這裡,使它帶著一個畫家工作室所特有的那種富有藝術性的凌亂。

我是權利,我是正義!我是被壓迫者,它就是壓迫者!正是因為它,我的所愛,我所珍視的,我所尊敬的,祖國、愛人、子女、我的父親、我的母親,我失去了一切!我所仇恨的一切,就在那裡!請您閉嘴!

延伸思考

鸚鵡螺號載著19世紀的人類前往了新邊疆——海底。對於身處21世紀的我們,新邊疆是什麼呢?一定是物理空間嗎?

相關焦點

  • 漫談《海底兩萬裡》,科幻設定與後世文化
    一、關於船長和鸚鵡螺號《海底兩萬裡》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於1869年~1870年間完成的科幻作品,講述了作為法國博物學家的「我」和兩位夥伴意外登上了尼莫船長指揮的強大的潛艇「鸚鵡螺號」,然後跟隨船長週遊海底世界數萬裡的故事。
  • 適合學生閱讀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
    《海底兩萬裡》是十九世紀法國作家儒勒·嘉布希勒·凡爾納「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另外兩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秘島》。該書最早被翻譯到中國是在1902年,題為《海底旅行》,最初連載於《新小說》。其作品在科幻文學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因而他與英國著名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起,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海底兩萬裡》成書於1870年,講的是1866年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出現了比鯨魚還要大的不知名的怪物,有人認為它是一個「獨角鯨」。於是,美國的「林肯號」逐洋艦特地去追捕這個「獨角鯨」。 阿隆納克斯教授作為一名海洋動物專家,隨隊同行。
  • 《海底兩萬裡》:有些人讀錯了
    《海底兩萬裡》,最早的優秀科幻小說之一,又是統編教材推薦的必讀書,自然得到了很好的閱讀推廣。但傑哥發現,很多老師選擇的閱讀方式,是值得商榷的。圈點勾畫是好的讀書方法,但未必適合《海底兩萬裡》,因為這本書是翻譯作品,很多句子是直譯的,在遣詞造句上並無太多的圈點品讀價值;而且本書有很多章節只需略讀,瀏覽即可,每一頁都精讀,明顯用力過猛。有人這樣讀:讀《海底兩萬裡》,用列圖表的方式,對海底的貝類、珊瑚、魚類、地形,進行分類,並介紹特徵。
  • 海底兩萬裡:科幻作家凡爾納的靈感從它而來
    腦洞大開海底兩萬裡提起法國作家凡爾納,人們對於他的科幻作品並不陌生。《海底兩萬裡》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以及《神秘島》並常常稱為「凡爾納三部曲」。《海底兩萬裡》大概成書於1870年,講述了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其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隨「螺號」潛艇船長尼摩週遊海底的故事,可以說為很多人童年時期打開過一扇對海洋嚮往之門的科幻小說。靈感來源凡爾納科幻小說的靈感可以說是空穴來風,他受到了美國科學家富爾頓的激勵。
  • 海底兩萬裡到底有多遠?
    凡爾納的經典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大概是無數人的童年記憶,翻閱紙書搭乘「鸚鵡螺號」跟隨尼摩艇長前往深海旅行,遨遊在奇異海底,令人感到神奇又欣喜。你曾經有沒有思考過海底兩萬裡到底有多遠? 其實小說中的長度單位「裡」是法國歷史上的古裡,長度因省份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還有古驛裡、古陸裡和古海裡之分。
  • 《海底兩萬裡》將重拍 導演六月抵滬選角勘景
    》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重登大銀幕的消息引發科幻迷和電影迷的集體震動。導演改編小能手 新版《海底兩萬裡》將獨具一格    導演克裡斯多夫·甘斯可謂是「法國國寶級導演」,曾執導的《寂靜嶺》和《狼族盟約》等電影都因其濃烈的個人風格為人們所熟知。
  • 科學是科幻小說的基石——談《海底兩萬裡》的科學性
    凡爾納被稱為「科幻小說之父」,正是因為他的作品中滲透著物理、天文、地理、生物等各種科學元素;又傳遞著深刻的人文思考,折射著社會現實,所以,有人稱他「既是科學家中的文學家,又是文學家中的科學家」。《海底兩萬裡》是怎樣體現「邏輯自洽」和「科學元素」的呢?
  • 《潛艇總動員》發布「海底兩萬裡」海報
    即將於6月1日上映的動畫電影《潛艇總動員:海底兩萬裡》,今日發布了一款「海底兩萬裡」版海報。小潛艇阿力領銜的探險小分隊,分別以不同的姿態圍繞在地球周圍。作為「潛艇」系列的第六部動畫作品,《潛艇總動員:海底兩萬裡》在影迷們的期待下,終於在六一檔與大家見面。影片憑藉全新創作的故事內容和寓教於樂的主題,打響了「過六一 看潛艇」的口號。
  • 企鵝童話攜手大電影《潛艇總動員》致敬經典海底兩萬裡
    由企鵝童話精心製作的兒童有聲劇《潛艇總動員:海底兩萬裡》於6月1日與大電影同步上線!登錄APP Store或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寶貝聽聽即可收聽! 「潛艇」系列動畫憑藉精良的製作和美麗的海底世界,曾五年蟬聯同檔期國產動畫票房冠軍,成為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動畫IP之一。
  • 《海底兩萬裡》起死回生 布萊恩·辛格曬出劇本
    布萊恩·辛格曬出了《海底兩萬裡》的劇本    1905電影網訊 已經運作了很多年的科幻巨片《海底兩萬裡》在去年宣布流拍。不過,這部當時投資達到了2億美元的科幻巨製並不會從此銷聲匿跡。《X戰警:天啟》的導演布萊恩·辛格於近日在自己的社交網絡上曬出了《海底兩萬裡》的劇本,並稱這會是他的下一部電影。從辛格如此自信滿滿的曬劇本來看,要開拍《海底兩萬裡》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辛格曬劇本的9月17日,正好是他50周歲的生日。
  • 皮特四度攜手摯友芬奇 再拍經典《海底兩萬裡》
    皮特四度攜手摯友芬奇 再拍經典《海底兩萬裡》     電影網訊(編譯/何小沁) 《搏擊俱樂部》、《七宗罪》、《社交網絡》
  • 《海底兩萬裡》海底比天空還神秘
    而我之所以有這樣的印象就不得不提這部由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海底兩萬裡》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誌文章。
  • 備考2019:《海底兩萬裡》考點匯總
    1、 《海底兩萬裡》的作者(儒勒。凡爾納)是(法)國的科幻小說家,他是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認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2、 《海底兩萬裡》是凡爾納的的三部曲之二,其餘兩部是:第一部《《格蘭特船長的女兒》,第三部是《神秘島》。   3、 《海底兩萬裡》書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個半。
  • 看過經典之作《海底兩萬裡》嗎?
    提到《海底兩萬裡》,很多朋友們會說,這是一部電影吧?是的,是一部電影,同時也是一部著名小說。影片《海底兩萬裡》是由理察·弗萊徹執導的冒險片,詹姆斯·梅森和保羅·盧卡斯主演,改編於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同名小說,於1954年在美國上映,1955年該影片拿下四項奧斯卡大獎。
  • 「中國深度」讓《海底兩萬裡》不再科幻
    文/《環球》雜誌記者 劉詩平 劉娟娟  148年前,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寫了一部名著《海底兩萬裡》。今天,隨著深潛技術的發展,《海底兩萬裡》早已不再是科幻。  2017年5月,《環球》雜誌記者乘坐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全球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下潛到4811米海底。
  • 書中縱觀《海底兩萬裡》——勸學裡小學舉行青藍講壇系列活動
    為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見識,濟南高新區勸學裡小學(山東師範大學勸學裡實驗小學)開設了「青藍講壇」系列活動。11月6日,第二期講壇如期開展。校長助理石巖為學生帶來《海底兩萬裡》主題講座。石巖從介紹《海底兩萬裡》的作者「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開始,引導學生閱讀每個章節的精彩內容,感受這部經典科幻名著的藝術特色,還欣賞了由這部著作改編的影片精彩片段。孩子們驚嘆於凡爾納超凡的想像力與豐富的知識底蘊,以及他在作品中所描繪的驚險曲折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與出人意料的結局。
  • 大衛芬奇辭導「海底兩萬裡」《金剛狼2》導演頂替
    《海底兩萬裡》在導演問題上一直是含混不清的。而影片也不再是《海底兩萬裡》,則是演變成了《尼摩船長》(Captain Nemo)。     對於迪士尼來說,在經過長時間的考慮之後,決定啟用曾經拍攝了《與歌同行》、《決戰猶馬鎮》和《金剛狼2》等影片的詹姆斯·曼高德來說,是一個比大衛·芬奇更加靠譜的選擇。而在此之前,本片的導演候選人則是《X戰警:天啟》的導演布萊恩·辛格。
  • 海底兩萬裡,什麼時候能再上銀幕呢?丨夜問
    來自於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經典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最早連載於1869年~1870年間。小說主要講述了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其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隨鸚鵡螺號潛艇船長尼摩週遊海底的故事。《海底兩萬裡》曾多次被拍成影視劇,其中1955年理察·弗萊徹執導的版本口碑較高,由大演員柯克·道格拉斯主演。大家較為熟悉的是1997年羅德·哈迪執導的兩集劇集,由著名演員麥可·凱恩主演,兩屆奧斯卡最佳男配得主,看過諾蘭電影的人都知道他。
  • 從《海底兩萬裡》到《三體》:科幻文學為何如此打動人心?
    根據儒勒·凡爾納的小說改編的電影《海底兩萬裡》劇照雖然有研究者願意把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Mary Shelley)在19世紀初創作的小說《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看作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但以今天的標準來看,《弗蘭肯斯坦》更接近於恐怖或玄幻小說。
  • 福斯版《海底兩萬裡》將拍 背景為美國內戰之後
    《海底兩萬裡》的改編已經成為了好萊塢的一樁公案     1905電影網訊 去年9月,二十世紀福斯版本的《海底兩萬裡》籤訂了導演,影片的導演定為《X戰警:天啟》的布萊恩·辛格。而至於將影片的背景放到內戰之後,辛格稱:「我覺得這是正確的做法,因為即使是在內戰之後,南部和北部也並不是那麼和諧的,所以這樣的科幻故事,是最適合這個背景的。」     小說《海底兩萬裡》出版於1870年,是法國冒險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1866年,有人以為在海上見到了一條獨角鯨,而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發現原來那是一艘名為鸚鵡螺號的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