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蒹葭》先秦:佚名

2020-12-12 隨心隨性隨緣看世界

選自《詩經國風秦風》,大約來源於2500年以前產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蒹葭》屬於《秦風》。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蒹葭是一種植物,指蘆荻,蘆葦。蒹,沒有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

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蕩,卻止於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於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為物,瞬息消亡。

圖片來自網絡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圖片來自網絡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追隨她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蘆葦悽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乾。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對岸。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水中的沙灘。

圖片來自網絡

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她一會出現在水邊,一會又出現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霧裡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顯得難以捉摸。

深秋了,天才破曉,蘆葦葉片上還存留著夜間露水凝成的霜花。凌晨,詩人來到河邊,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出現在眼前的是彌望的茫茫蘆葦叢,詩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兒在哪裡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邊。詩人一番艱勞的上下追尋後,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圍流淌著波光,依舊無法接近。 「可見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及」,愈發顯出深深的渴慕。

詩人的追尋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終究還是水月鏡花。目標的切近反而使失敗顯得更為讓人痛苦、惋惜,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失敗是距離成功僅一步之遙的失敗。

這就是「蒹葭之思」吧!

2020年7月15日

相關焦點

  • 《詩經》兩首之【蒹葭】
    蒹葭                         ——詩經·秦風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先秦佚名《蒹葭》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蒹葭》屬於《秦風》。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蒹葭》注釋: 蒹(jiān)葭(jiā)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
  • 詩經中的植物之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這是出自《詩經·國風·秦風》裡的古詩《蒹葭》,那麼詩中不斷提到的蒹葭是什麼呢?「蒹者,薕;葭,蘆也。」這是《毛傳》中對蒹葭的解釋,《本草綱目》中也說「葦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蘆,長成曰葦。 葦者,偉大也,蘆者,色盧黑也,葭者,嘉美也。」
  • 詩經《蒹葭》硬筆書法作品欣賞
    蒹 葭 詩經·國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 這些藏在詩經裡的植物你都認識嗎?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包含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經,來看看這些詩經裡描寫的植物吧。諼草(xuān cǎo)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mèi)。
  • 國學入門書目:《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只有標題,沒有內容。《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古至今,《詩經》中的這句詠嘆,成為人們吟誦節氣與愛戀的絕美佳句。酷暑離去,秋意漸濃。面對無盡秋色,文人墨客的情懷落在層林盡染間,也落在沾滿清晨露珠的草木上。《蒹葭》 先秦· 《詩經·國風·秦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 兩套古裝漢服寫真,以《詩經》為創作源泉,彰顯東方女性的美!
    先看第一套,本套寫真名為《詩經之蒹葭》 ,人物原型為先秦時期的某位女子。此外,本套寫真的部分創作源泉還包括影視劇《大風歌》以及,現代文選《詩經今注》等。至於整體的風格及主題造型等則顯而易見的,參考了詩經中的《蒹葭》一詩。
  • 《詩經》這首雲雨詩,聽完讓人不好意思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裡面詳細記錄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調。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其中風收錄了周代各地的民歌,也就是膾炙人口的民間小調,講述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你以為《詩經》中的愛情都是含蓄又哀傷的?那可就錯了,古人開起車來,常人都無法駕馭。
  • 詩經中的植物
    關雎 先秦:佚名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 詩經《蒹葭》:短短幾個字,卻將古人的「求愛」演繹得淋漓盡致
    詩經《蒹葭》中的主人公為尋自己的摯愛,跋山涉水,歷經千辛,這,大概就是真的喜歡了吧。心之所向,身之所往首章描寫的是秋天的清晨河邊蘆葦沾滿白露的景象,蘆葦連天,露重霜濃,仿佛是一幅寬闊廣袤的水墨畫,給人以悽涼迷茫之感。
  • 古詩詞文賞析之典籍《詩經·國風·召南·騶虞》
    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先秦】:佚名 彼茁者葭,壹發五豝,於嗟乎騶虞! 彼茁者蓬,壹發五豵,於嗟乎騶虞!
  • 二十四節氣之白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詩詞)
    其實啊,早在先秦時期,《詩經》裡就已經有關於白露的詩了。這首詩也是大家很熟悉的:《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採採,白露未已。
  • 《國風·秦風·蒹葭》像極了我們學生時代的愛情
    現在大家都認為這是一首描寫追求所愛而不可得的惆悵與失落的情歌,而姚際恆的《詩經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原始》認為是此詩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今天不做另論,只談「美好」,品味那份古樸之美。
  • 中考文言文《蒹葭》全文詳細翻譯
    蒹 葭 選自《詩經·秦風》 蘆葦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結為霜。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另一邊。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漫長。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間。蘆葦初生茂盛,白色露水還沒幹。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 詩經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先秦最端莊美麗的花朵
    詩經《桃夭》初衣解詩:桃花在當代是一種並非名貴的花朵,從精神氣節上,她趕不上梅花,從富麗上,她比不過牡丹,甚至海棠,都比她多了點風情。說起桃花,很多人在觀念裡都說它俗氣,鄉土氣息太重。甚至等而次之的有著惡劣的玩笑和比喻,說一個女子風流,稱為爛桃花。
  • 情人節裡話《詩經》——詩經的情話
    今天是情人節,為了避免只會說一句「愛你一萬年」,我們有必要學習一些內容豐富、情感細膩的詞語,以下有幾句來自《詩經》的情詩供你參考,一定有助於你提高自己的內涵,讓你說出與眾不同的「情話」。詩經中有一首關於柏舟的詩則更為直接,講述了一個為自己心愛的人反抗父母的女孩。柏舟【原文】汎[1]彼柏舟,在彼中河[2]。髧[3]彼兩髦,實[4]維我儀[5]。之死矢靡它[6]。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 《詩經》中你一定要知道的10首詩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在先秦的時候我們稱之為《詩》,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又稱之為《詩三百》、或《三百篇》。他收取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約五百多年的305首詩歌。作為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的印象是不可磨滅的。
  • 最美詩詞——《詩經》-秦風·蒹葭
    注釋 蒹葭(jiān jiā):蘆荻,蘆葦。蒹,沒有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 蒼蒼:茂盛的樣子。下文「萋萋」「採採」義同。 為:凝結成 所謂:所說,這裡指所懷念的。
  • 一句簡單的話需要一生來兌現——讀《蒹葭》
    愛需要努力追尋——從《蒹葭》看愛情的迷茫文/高登權愛是自然的,需要我們誠然的接受。愛是痛苦的,需要我們細嚼慢咽。還是神秘的,需要我們努力追尋。下面我們看看《詩經》中的《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洄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悽悽,白露為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洄從之,宛在水中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