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銅錢比宋朝的更值錢?

2020-12-22 文瀚樂拍

對於喜歡中國古錢幣的朋友們來說,清朝和宋朝這兩個朝代出現的頻率明顯要高於其他時期,很多人都說玩錢幣應該先從這兩個朝代開始。但是文瀚樂拍發現,雖然清朝距離我們更近一些,但清朝銅錢整體的價格要明顯高於宋朝,為什麼會這樣呢?

但從精美度上對比的話,宋朝的銅錢一騎絕塵,尤其是宋徽宗的年號錢,顏值爆表,比清朝那些中規中矩的銅錢要強,但是很多朋友玩古錢幣的目的是為了收集,是為了升值,因此就需要考慮諸如版本、品相、稀有度等因素。

宋朝的時候雖然在領土範圍和國力方面,遠遠比不上唐王朝和清王朝,但是在北宋王朝建立初期,恰逢整個銅錢鑄造技術的重大突破,因此宋朝銅錢的鑄造工藝水平是首屈一指的。換個角度看,宋朝的經濟非常繁榮,導致市場對於銅錢總量的需求空前提升,因此宋朝銅錢的鑄造量非常大,尤其是到了宋徽宗時期,各種精美的銅錢層出不窮,尤其是大觀通寶和崇寧通寶這樣的精品。

反觀清王朝,雖然清朝銅錢的鑄造水平一般,但優勢在於它的鑄幣機構很多,也就意味著錢幣種類非常多,但卻能做到整體規格和式樣的統一,這一點非常難得,完整收集的難度也大大提升,而且每一個錢局都可以看作是一個獨立的版本,進一步提升了清朝銅錢的稀有度。

清王朝建立之初,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當時鑄造發行的天命通寶銅錢,雖然工藝水平和整體設計非常粗糙,但重在有比較高的歷史價值,而且稀有度也很高,因此市場比較認可。到了皇太極即位時,鑄造發行的天聰通寶則非常的稀少,是公認的珍品。再往後,雖然絕大多數的清朝銅錢可能不值什麼錢,但依然出過像祺祥通寶這樣的五十大珍。

很多古錢幣的價值,並不完全取決於它的精美度,也不完全取決於它的歷史名聲。

比如大觀通寶,宋徽宗當年鑄造發行的大觀通寶,採用了宋徽宗自創的瘦金體筆法,可以說是整個古錢幣裡面最漂亮的錢文字體,但缺乏稀有度。

又比如鹹豐年間鑄造發行的各種大錢和鐵錢,這是迫於當時環境,不得已而鑄造的錢幣,顏值不高,歷史名聲也不好,當時的百姓看到當五百、當千這樣的虛值大錢,唯恐避之不及,但卻開拓了古錢幣的新版本,而且更具有稀有度,因此在古錢幣界的受關注程度也更高。

文瀚樂拍覺得銅錢的收集是一個不斷篩選的過程,繁榮的時代、長期發行的、名聲在外的銅錢,不一定有較好的市場反應,它需要我們慎重看清各種時期的增值空間,對於投資而言,這種附加值才是關鍵。

相關焦點

  • 銅錢也有高價值的,但不是越老價值越高,要注意這幾點
    我們都知道收藏一枚銅錢,它的價值是由幾方面來確定的,第一就是它的發行數量,就是在它當時那個時期發行的數量有多少。第二就是這枚銅錢它本來的特點也就是版別是什麼,因為鑄造銅錢的銅爐不同,各地的發行的也不同,造成的版別也是不同,如何區分成為了我們收藏的難題。清朝的銅錢就比宋朝的價值低嗎?
  • 看鑑·拍一拍宋朝:農夫都穿絲綢,宋朝為什麼如此有錢?
    02為什麼宋朝經濟如此繁榮,卻是一個缺乏貨幣的時代?我們通過觀察宋朝給遼金的賠款,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宋朝只願意給對方白銀和絹,卻從來不會拿銅錢作為賠款給出去。不僅如此,宋朝還刻意的避免自己的銅錢流入境外,儘量減少國境附近的銅錢的使用量,不給任何人把銅錢帶出國境的機會。那麼問題就來了,宋朝的經濟那麼好,為什麼對小小的銅錢斤斤計較、錙銖必較呢?
  • 朝代更替的時候,前朝的銅錢還能用嗎?
    元朝注重發行紙幣,輕視銅錢鑄造,然後元朝末期經濟崩潰後紙幣就自行退出了歷史舞臺,明朝也完全不認可元朝的紙幣,因為它還要發行自己的紙幣。在宋朝以前,貨幣的這種情況還比較好處理,半兩錢、五銖錢和開元通寶都有比較廣泛的群眾基礎,在百姓間的信任度比較高,統治者並不會刻意要求廢除前朝貨幣。
  • 日本人最喜歡的朝代為什麼是宋朝而不是唐朝
    這就顯得更矛盾了:既然錢少,按道理物價應該不貴才對啊,為什麼物貴和錢荒會同時發生呢?為此宋人找了很多原因,試圖解釋錢荒產生的根源,而在宋人所尋找到的諸多原因之中,最具說服力的,莫過於因外貿而導致的通貨外流。比如開頭所提及的明州地區的錢荒,就與日宋貿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宋朝GDP佔全世界70%?不要再被無良營銷號蒙蔽了
    近幾年來網絡上有許多視頻和文章一直在吹噓宋朝的經濟實力強大,聲稱宋朝的GDP佔到當時全世界的70%,甚至還有的說佔到了全世界的80%。而且還拿百年後的明朝來做對比,說宋朝的稅收是明朝的八倍、清朝的兩倍。甚至還有的文章說宋朝的人均GDP達到2280美元,比2006年的中國人均GDP2099美元還要高。
  • 都是鹹豐通寶銅錢,憑啥有些那麼貴?
    在清朝的眾多銅錢之中,鹹豐通寶是非常特殊的存在,通常錢幣材質的差異、鑄造工藝的差異、鑄幣機構的不同,都會對古錢幣的價格產生影響,而鹹豐通寶之間的差異格外巨大,為何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呢?文瀚樂拍就來細緻解讀。
  • 古代日本不鑄造銅錢,那日本人買東西時花什麼呢
    往返兩國的商人除了要裝載瓷器、絲綢等貨物外,最重要的就是為中國銅錢預留大量倉位。銅錢才是出口日本最緊俏的「商品」。 但是在商業交易中,銅幣因為一致的重量、穩定的含銅量和易於攜帶的特點,比銅塊更易於流通,於是銅幣的實際價值總是略高於同等質量的銅塊。 雖然金屬貨幣不易出現紙幣一樣貶值的風險,但使用金屬貨幣有一個更大的弱點,就是貨幣供應量永遠也趕不上經濟發展速度。簡單的說,使用金屬貨幣的社會總是面臨「缺錢」的窘境。
  • 為什麼乾隆通寶銅錢,會有那麼多顏色?
    有朋友問文瀚樂拍:康乾盛世是我國封建王朝最後的盛世,乾隆時期是清王朝的巔峰,按說乾隆鑄造的銅錢質量應該很好才對,為什麼乾隆通寶卻有很多種顏色呢?這些顏色又都是怎麼來的?但是優質的銅價格很高,銅器的價格更高,於是很多商人選擇收集精美的黃銅錢,熔化後鑄成銅器,可以謀取更大的利潤,但這樣就導致市面上的銅錢大量減少,造成銅錢緊缺,銅錢價格上漲,不利於經濟發展。於是乾隆五年的時候,各個鑄錢機構開始統一鑄造青色乾隆通寶,鑄造時在銅料中加2%的錫,加強銅錢的硬度,這樣銅錢會顯出青綠色。
  • 寬永銅錢,能值多少錢?
    寬永通寶介紹寬永通寶這枚錢幣在日本的存世量也是非常大,寬永通寶可以說是日本歷史上鑄量最大、鑄期最長、版別最多的一種錢幣,這枚錢幣的鑄造時間是在日本第108代後水尾天皇寬永三年開始鑄造,一直鑄造了240年,所以說這枚幣的數量龐大,並且因為跨越200年的歷史所以版別也是非常多,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明末清初的時候,當時清朝還沒有閉關鎖國
  • 一眼就能看出銅錢真假的人,是怎麼判斷的
    因此,如何快速辨別真假,就顯得非常重要,一枚銅錢的應該看些什麼呢?首先看形制一個古代王朝鑄造銅錢,通常都會制定非常嚴格的樣式標準,就會在一枚銅錢上留下當時的式樣。這些標準包括文字形式和鑄造工藝,比如說宋王朝和清王朝的錢幣,在鑄造時的字形完全不同,同樣是清朝的康熙通寶,雖然風格相似,但不同的錢幣製造局,鑄造出的樣式也不相同。如果是五銖錢或半兩錢,由於當時鑄造技術的限制,你會發現雖然總體風格是一致的,但每1枚銅錢的字卻不太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就需要我們熟悉當時各鑄幣機構的風格,就不會被某些低端的假幣所欺騙。
  • 銅錢,是古代商品流通中重要的一環,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見證
    中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銅錢在古代時期一直作為商品交換的中間產品,對於錢幣的發展歷史也有一個很長的過程,古代勞動人民在對於錢幣的應用上綜合了各種方式,使得錢幣攜帶和使用越來越便捷,但是,相較於宋朝才出現的紙幣,銅錢的歷史顯然要更為久遠一點。這其中,方孔錢是最常見的一種。
  • 兩個宋朝的冷知識:龍袍為什麼是紅色,宋體字是宋朝的麼
    一、宋朝的龍袍為什麼主要是紅色的黃色的龍袍主要是明清兩代,明朝的龍袍是土黃色,清朝的龍袍是明黃色,取的主要是大地的顏色。但在之前龍袍可不一定是黃色的,比如秦朝是黑色。所以宋朝皇帝的龍袍多為紅色。趙匡胤當年被「黃袍加身」的時候,那個衣服確實是黃色的,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龍袍。二、宋體不是出現在宋朝,而是明朝宋朝文化繁榮,畢昇的活字雕版印刷,讓印刷業極為興盛。
  • 宋朝軼事:運鈔車,稅務局,介紹信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度繁榮的階段,工商業發達,經濟強盛,社會制度開明,被譽為最現代化的朝代。運鈔車大家平時生活中應該看到過運鈔車,特別是在銀行門口。銀行現金不夠時,就會用運鈔車運錢補給。銀行收到的存錢變多後,也會用運鈔車運走,放到更安全的地方。
  • 為什麼說近代中國的衰落與清朝關係很大
    重商主義是歐洲能發展資本主義的主要原因,而重商的宋朝,已經有了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物質基礎。如果能繼續延續,就不可預測了。但南宋在末期,宋朝皇帝昏聵無能,最終被忽必烈的元朝代替。不喜讀書的元人雖然不抵制商業,但經濟再也沒超過宋朝的水準。
  • 為什麼比康熙乾隆還要貴?
    有朋友問文瀚樂拍:為什麼手裡剛過百年的宣統通寶,反而比存放了300年的康熙通寶更值錢呢? 究其原因,清朝中後期的時候,普通的百姓已經習慣了用銀兩和國外銀元進行交易,而在光緒皇帝在位時,國內大大小小的鑄造局已經採用機鑄幣的方式,鑄造了用於流通的銀元和銅元,使用銅錢的機會大為減少。
  • 德國考古學家在非洲發現宋朝古銅錢,宋錢在800年前就是世界貨幣
    公元1898年,德國的考古學家在非洲索馬利亞的摩加迪休挖掘到一些古銅錢,從錢幣的文字看,這些古錢顯然來自遙遠的中國宋朝。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和最後一次在非洲發現宋朝銅錢。早在1888年,英國人已在坦尚尼亞的桑吉巴島發現了宋代銅錢。
  • 古代「一兩銀子」的價值:你的工資相當於清朝的多少銀兩?
    古代「一兩銀子」的價值:你的工資相當於清朝的多少銀兩?「錢」自古以來就是非常重要的,人們如果要出一趟遠門的話,就要準備好充足的盤纏。在當時,白銀則是最受歡迎,購買力最強的貨幣。經過時代的發展,古老的貝殼、刀幣等等貨幣都被淘汰,秦始皇統一了貨幣,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銅錢。但銅錢的購買力實在是太低了,用起來不太方便,所以後來朝廷打算找個更有價值的東西取代銅幣。直到漢代,白銀得以脫穎而出,並沿用了數千年。無論朝代變遷,歷史更替,白銀都得到了官方的認可。
  • 為何古代的銅錢能使用上千年,而不受朝代限制?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同理,清朝也是因為在貿易上幹不過西方才開始慢慢緊縮國際市場的。但在此之前,我國一直都領先於世界,並一直過著令全世界羨慕的生活。僅僅貨幣而言,我國古人就將智慧發揮到了極致。但現在影視對人的誤導是古人最常用的貨幣是銀子,這完全是錯誤的。在古代,最大的財富一個是人口,一個是銅,也就是銅錢。
  • 幅員千裡貿易頻繁,為啥遼國不怎麼鑄銅錢?
    但是細心的朋友一定會注意到,和其他王朝相比,遼王朝或者說遼國的錢幣鑄造量相對比較少,至少和同時期的宋朝錢幣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為啥會這樣呢?文瀚樂拍就來從自己的觀點解讀。 在文瀚樂拍看來,這些舉動說明遼王朝的統治者把鑄造本朝的銅錢作為改朝換代的象徵,通過鑄造錢幣向世人宣告以證明自己政治權力的正統性,而不是出於貨幣流通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