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手術切除乳腺、清掃腋窩淋巴結以達「根治」效果,癌細胞真的就能切「乾淨」了嗎?
腫瘤直徑大小1—2mm時就具備了轉移的能力,手術切除範圍有限,對遠處轉移癌細胞「鞭長莫及」,就需要輔助其它全身性治療措施以消滅殘餘,化療是最主要的輔助治療手段之一。
哪些乳腺癌病人術後需要輔助化療呢?三陰性、或Her-2陽性腫瘤直徑大於1cm、或組織分化差、或腫瘤直徑大於2cm、腋窩淋巴結轉移陽性等情況推薦術後化療。
但是,這些適應症並不是絕對的,比如一些很「早」的乳腺癌Ki-67百分比≥30%也考慮化療,或者要檢查21基因評估復發風險,還有些病人體力狀態不好、基礎病嚴重化療也需慎重些。
乳腺癌術後輔助化療大多用紫杉類+或/和蒽環類+環磷醯胺方案,若Her-2陽性則需要聯合靶向藥物,激素受體陽性化療結束再輔助內分泌治療。包括晚期乳腺癌化療藥物也是以紫杉類、蒽環類為主。
蒽環類化療藥物,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紅藥水」,其毒副反應除常見的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等,對心臟的損害也比較常見,「傷心」!
蒽環類化療藥物,各種「比星」,也是「阿黴素」。相關資料顯示,大約50%的病人使用蒽環類藥物後出現心臟損害,嚴重的情況可表現為胸痛、氣短、踝關節水腫、心悸、暈厥、頭暈等症狀。
蒽環類藥物化療「傷心」的具體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大概是使用這類藥物化療後產生太多的氧自由基導致心臟損傷!
心臟損傷常常發生在化療後的一年內,也有快的發生在化療後數天內,還有遲發性心臟損傷,平均7年左右,大概是心肌細胞難以恢復的緣故。
藥物對心臟損傷沒有絕對的「安全劑量」,與病人的身體狀況有一定的關係。一般情況下是存在劑量—效應線性關係的,累積的量越大損傷越大,「多柔比星」心臟毒性最大,「表柔比星」要小一些,但使用的量要大。
那麼,對於蒽環類藥物「傷心」問題,我們應該怎麼「救心」呢?
化療前對病人評估,既往就有比較嚴重的高血壓、糖尿病,或者病人年齡超過65歲,要用蒽環類藥物化療就要慎重。一些早期乳腺癌復發風險比較低也可以考慮避免蒽環類藥物化療。
藥物對心肌損害常常表現為心力衰竭,心電圖的表現要「遲鈍」些。化療前心臟超聲檢查,主要是左心射血分數的百分比,正常值為50%—80%,以此為基線,複查也好有對比,若下降超過5%、或絕對值低於55%就要小心了。還有我們可以查心肌損傷的血液指標,比如肌鈣蛋白等。
預防藥物目前推薦「右雷佐生」,推薦級別比較高,輔酶Q、維生素C、維生素E等其他藥物效果不肯定。
抗腫瘤治療過程中,我們除了關注腫瘤的變化,還要注意一些治療帶來的不良反應,以期病人治療順利進行,科學抗癌。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