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證券錢於軍:明年外資將加速流入中國 有兩方面原因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12月13日第六屆「上海金融論壇」正式舉行。本次論壇以「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主題。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錢於軍出席並發表演講。

錢於軍介紹到,目前上海有很多國際金融機構,在1600多家金融機構中外資機構佔近三分之一,而且還會繼續增加。作為外資資管公司,在中國希望發展的業務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帶著外資進中國;第二,從中國機構和老百姓手上融資,在國內投資;第三,在中國融資,投資到海外做全球資產配置。錢於軍表示,這三步彼此不衝突,也不一定一定按照一、二、三的順序來進行。

「2020年前九個月外資主動型基金流入A股市場規模有140億美元,被動型的有40億美元。在債市方面,流入的資金主要是買國內債券,總共有一萬億人民幣,其中五千億是買中國的國債,因為國債風險評級很高。另外還有4500億資金購買金融債,外資並沒有大規模進入我們的公司債和信用債。」錢於軍如此介紹。

展望明年,錢於軍認為,明年外資進入中國的步伐會進一步加大和加快,為什麼外資還在投中國?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看好中國市場,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有很多新經濟的優秀企業;其次外資對主板裡的消費、TMT、白馬股、績優股都比較看好。明年外資進入A股的趨勢不會放緩。錢於軍預測明年外資進入A股大概有兩千億人民幣。另外可能有六千到八千億外資流入債市,不過A股中的好企業還是會被全球投資者所青睞的。

以下為錢於軍發言實錄:

錢於軍:首先很高興受邀參加今天這個金融論壇,也是一個盛會。其實在座的觀眾席裡面有很多是瑞銀集團的長期朋友、合作夥伴、同行,還有很多先進。我想跟大家簡要分享一下瑞銀對這個題目的體會和我個人的幾點體會。開放與創新,怎麼來重塑資管的新格局,當然論壇下午對資管又提出要有新格局、新發展,很多新的東西,新理念。

對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雖然我是代表老投行,是做賣方的,我會堅定不移相信真正國際領先的金融中心應該更多的是個買方的,是一個資管的中心。這個資管應該包括瑞銀全球佔第一位的財富管理業務,因為財富管理某種意義上就是大資管裡面服務最高端的高淨值人群的這麼一個客戶群體的特殊服務和專業領域。大資管和買方的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的建設,對建設上海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建設至關重要,這個我想不用我來論述,我只是從業界的參與者來說。

大家都知道很多國際金融機構都到上海這來,根據市裡面的統計外資佔了1600多家的將近三分之一,現在480多家,我在瑞銀集團中是負責投行業務,更多的是服務全球最大的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機構投資者和企業,瑞銀集團同時開展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業務。我覺得在上海開展業務的外資金融機構的數量突破五百家不難,應該在明年一定能夠突破。前面很多領導和專家都提出量只能表明一個維度,怎麼在量大的前提下把上海這個資管中心建設落到實處,做的更強大,更有實力,有特色呢?

我覺得需要簡短回顧一下外資資管在中國想開展什麼業務。第一步,帶著外資進中國。這就是瑞銀有幸在2003年成為第一家QFII,一口氣拿了三億美元,在當時遙遙領先。十幾年以後我們當時的QFII額度超過了34億美元。之後市場的QFII額度增加到三千億,後來全國整個額度取消了,沒有上限。外資把海外客戶的錢,拿到中國來投資,這塊沒有任何障礙的,外資如果是QFII,本身機構下單理論上在境外,以後隨著新的QFII、RQFII規則最新放寬,我們期待這塊迎來新的發展高潮。這是1.0。

什麼是2.0呢?2017年開始,我們來國內設點,在上海通過QDLP拿私募管理人牌照,從中國的機構和老百姓手上融了錢,直接投資中國。第三個方面,那就是在中國融了中國機構和老百姓的錢,將來可以做全球資產配置,做我們現在也已經在做的類似離岸業務。這三點並不是彼此之間互相衝突的,也不是說一定要先做第一步,才能做第二步,才能做第三步,這個我相信一定會來的,但是這個還取決於我們監管的放寬速度、寬度和深度。最近這方面有新的進展,QDII發了一輪新的額度,我們有幸得到不少中國監管當局的支持,債券通南下剛剛宣布要開放,中國老百姓和機構將來可以通過債券通南下買香港和海外債券,之前的債券通單向只能做北向,不能做南向。這三個角度其實最後就是兩個角度,一個就是用外國的錢受人委託,外國資管機構到中國來投資。第二個就是在中國用中國的不管是銀行體系,中國家庭,中國機構的錢將來在國內投資,尤其更多外國資管機構是主動性為主,當然也有被動型的,主要是做權益類,當然也有固收的。最後是幫中國的機構和個人做全球的離岸或者全球資產配置這塊。

為什麼說這三步缺一不可,規模上講都是比翼齊飛的,一定會的,尤其第二和第三。大家知道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國際知名諮詢機構曾經說過,我們的財富資源,我們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哪幾大類呢?可能更多是投在資本市場的總的資本,養老金有56萬億美元,這是2020年的預測,保險公司有35萬億美元,主權財富79萬億美元,加到一起機構有100萬億,為什麼這沒有銀行呢?存款在下面,個人高淨值77萬億美元,社會大眾一般的老百姓全球有100萬億美元,個人就有180萬億美元,這是資金的來源。資管的最核心,如果要不忘初心,回到資管的本意,應該是受人委託,替人理財,資管應該管理好所有這些來源,至於誰來做養老金投資的產品,很多資管都能做,不需要專門搞一個養老金的,只能做養老金產品的機構,實際上海外大的基金、公募基金,到財富管理公司都可以出,投行,都能夠出適合養老金特性的投資的產品。而最終的專業的資產配置,很多都在高舉高打的領先資管機構,它根據不同類型的客戶,需要的投資年息到目標、回報率和能夠承受的風險,跟國內的個人和機構作一個風險評估一樣,然後來進行全球的配資,當然在某種意義上在中國來說做全國的或者有限的國內加國外的資產配置。

這個道理明白了,我們的存在意義就非常清楚了。專業的資管,專業的外國資管機構在國內其實發展是非常快的,尤其這兩年。我們看到了幾個特色,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2020年前九個月外資主動性基金的流入,主要是A股,有140億美元,被動型的有40億美元。聽起來好像數字不大,但是今年的特色是固收年,流入的人民幣總的,主要是買國內的債券,總共一萬億人民幣,外資流到國內市場。其中五千億多是買中國的國債,因為我們國債風險評級很高,但是溢價也很高,美國負債那麼多,中國國家還是比較有錢的,我們的評級也很穩健。美國國債三年期是0.18,美國的十年期0.9。我們的三年期有四點上下,五六年期稍微高一點,我們沒有太多長期的。但是外資今年有五千多億湧入到國內國債市場,另外還有4500億是金融債,總共將近1萬億,所以大家注意並沒有外資大規模進入我們的公司債和信用債,因為前面講者講到了中國沒有成熟的債信評級機構,這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短板,因為還有中國企業在這輪疫情加經濟轉型中紛紛出現財務困難,可是在最後一刻國內評級機構把他們從3A調到2B的時候,整個市場對這個系統的信心也受到影響。差異性的評級按照國際標準,應該是利潤和自有現金流為主,不應該按照過去以國家剛性兌付支持信用,以至於中國的企業實際是免費用了國家信用取得了超低的融債成本,最後自己過度擴張,變成資不抵債。

我們展望明年,有幾個特色也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覺得明年根據我們現在的預測,明年外資進入中國的步伐會進一步加大和加快,其實都知道,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外資還在投中國,其實我覺得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看好中國市場,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我們有很多新經濟的優秀企業,當然我們的老經濟也有一些值得投資的,但是外資現在比較關注的是中國新經濟。尤其我們在北向滬港通、深港通可以看到,深圳創業板和下一步我們希望上海的科創板會成為外資配置,再加上他們對主板裡的消費、TMT,一些白馬股,一些業績比較優秀的公司都比較看好。明年我們覺得外資進入A股的趨勢絕對不會放緩。我們的預測明年外資進入A股大概會有兩千億人民幣的流入。這裡面可能有更高的六千到八千億外資債券資金的流入,還是看好人民幣的債,但是A股的好企業還是會被全球投資者所青睞的。

作為一個小結,其實金融中心的建設,它是一個系統工程,有金融的基礎設施,有金融的參與者,像我們這屬於國內叫市場主體,當然投行和資管在某種意義上也是金融中介,但是金融中介的發展,金融中介的專業水平是必須的,也是一個金融體系健康發展的長期的所謂信用的支撐。因為最終的中國經濟,中國的金融市場的發展,取決於機構和中國的老百姓,要對金融裡的服務機構有信心才行。我相信我們國家的商業銀行總體是不錯的,但是我們其他的金融中介裡面有一些領域這麼多年以來可能還不夠專業、完善,當然也有很多優秀的企業。

回到我們的主題,只能通過進一步的開放來促進創新,來進行倒逼改革,進行合理的行業整合和併購,整合以後進一步提升和發展。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展望2020:外資爆買超8千億,明年流入多少?會買什麼票?
    根據國盛證券測算,今年MSCI對A股的三次擴容累計為A股帶來了超4600億元增量資金。若算上A股納入富士羅素和道瓊指數所帶來的資金增量,今年以來三大國際重要指數為A股帶來的資金增量約有5400億元。圖片來源:國盛證券2020年外資或流入多少?
  • 年內北向資金淨流入超1880億元 監管層引外資活水
    本報記者 吳曉璐今年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率先復甦以及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加速推進,外資持續買入A股。《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2月17日,年內北向資金淨流入1880.99億元,其中滬股通淨流入760.37億元,深股通淨流入1120.62億元。
  • 外資巨頭加速布局,上海成國際資本避風港
    例如,瑞銀、野村、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史坦利、瑞信已實現了對在華合資券商的絕對控股,且總部多數位於上海。今年4月1日,資管巨頭貝萊德與路博邁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審批申請,主體同樣位於上海。正是自這天起,中國正式取消對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這標誌著中國金融開放迎來新裡程。
  • 第七家外資控股券商來了 大和證券時隔6年重返中國內地...
    這也是繼2014年離場後,大和證券集團時隔六年回歸中國內地。目前中國內地外資控股券商已達7家,其中3家為新設立合資券商,其餘4家為外資股東通過提升持股比例獲得控股權。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外資券商持續擴容,短期內可能會加劇行業競爭,長期來看有望發揮 「鯰魚效應」,推動國內券商提升自身競爭力。
  • 外資券商跑步入場!服貿會上大和證券落地北京,第九家星展證券緊隨...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賈謹嫣 陳鋒 北京報導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大和證券9月9日正式落地北京,其是首家通過新設方式獲得外資控股權的合資券商,擁有保薦承銷牌照。天眼查APP顯示,大和證券註冊資金10億元。
  •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明年的不確定性主要是來源於...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非常高興接受證券日報的邀請,參加這論壇。今年比較特殊,因為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在過去30年裡面,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我們看到過去3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30年,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持續提高的30年。
  • 外資控股券商大和證券(中國)公司即將開業,已拿到營業執照
    券中社訊,12月24日北京市金融融監管局表示,大和證券(中國)有限責任公司在15日召開創立大會,18日拿到營業執照,擬於年前開業,「兩區」政策發布後首家外資控股券商落地北京。大和證券是繼瑞銀證券、瑞信方正證券、高盛高華證券後北京第四家外資控股合資券商,由大和證券集團總公司、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出資比例、北京熙誠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三家股東出資比例分別為51%、33%、16%。市金融監管局表示,從2018年起派專人對接大和證券,幫助大和證券協調落地北京的各類事項,持續為大和證券落地北京保駕護航。
  • 印度債市是外資流出,中國債市是外資流入
    即使不和中國作比較,印度債券市場今年的資金外流也是驚人的。2020年迄今,有140億美元的外資流出印度債市,創下記錄新高。中國債市的開放正取得穩步進展,並在全球債市基準指數贏得了一席之地。今年迄今,中國債市吸引了創記錄的1190億美元的外資流入。國際資本對印度債市的失望不是沒有道理。印度債市對外資流入仍有較為嚴格的限制。同時,莫迪政府日益擴大的財政赤字讓國際投資者感到擔憂。而且,印度國債的收益率甚至跑不贏通脹。
  • MSCI將格力電器從標準指數中剔除 美的等個股外資持股佔比超24%
    12月15日,MSCI公告稱,將格力電器從MSCI標準指數和大型股系列剔除,12月17日起生效。MSCI公告未提供剔除原因,業界普遍認為,這與外資持有的格力電器比例超標有關。深交所數據顯示,除格力電器之外,目前美的集團、廣聯達、啟明星辰和華測檢測四家的外資持股比例也在24%以上。
  • 外資機構:持續看好中國股市未來表現
    近期,中國股市氣勢如虹的表現成為外資機構關注的焦點。外資機構認為,中國經濟復甦勢頭向好,一致維持看好中國股市的立場不變,預計將有更多海外資金流向中國市場。
  • A股又醉了:大白馬狂飆、外資猛掃貨 明年資金該如何布局?
    另有市場人士認為,當A股市場主線不明確、熱門股輪動的情況下,白酒股作為防禦板塊往往會受到資金追捧,尤其是跨年春節旺季到來,白酒的需求抬升,行業景氣度將會進一步抬升。不少機構建議,可以積極布局白酒跨年行情。招商證券稱,白酒板塊超越市場預期引領行情向上,食品回歸常態增速股價漲跌不一,疫情受損公司逐步恢復。
  • 全球大量資金將持續流入中國,巴菲特:明智,羅傑斯:正確,有新進展
    未來五年中國會加速相關領域改革的腳步,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平衡和高質量發展,從而使自身從中高收入國家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而關於人民幣的價值,美國媒體CNBC當地時間10月29日報導,瑞銀給出人民幣為什麼現在具有吸引力的原因強調,有三種因素可能會增強貨幣升值,這包括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和流入。而中國經濟具備這三個因素。
  • 人民幣升值與外資流入共振,順周期板塊王者歸來
    另外,離岸人民幣早盤再度跌至6.50元,人民幣的匯率自今年六月份以來持續走強,北向資金自12月以來也持續大幅流入,後市展望的話將會是人民幣升值與外資加速流入的階段行情。站在近期大熱的順周期角度下,金融地產、有色化工、建築材料、可選消費等短期仍具一定的優勢,而低估值的銀行,以及因集採連續調整的醫藥醫療板塊空間上更具想像力。
  • 王彥傑掌舵國投瑞銀半年 公司接軌國際發展道路漸明
    伴隨金融改革開放國內外資金流動增大,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在國際金融版圖中的戰略地位權重也與日俱增。國投瑞銀基金總經理王彥傑作為深化對外開放的堅實簇擁者,將接軌國際市場理念貫徹到日常管理體系中,「對外開放是過去幾年金融政策的發展重點,同時也將是步入2020年過後,影響資本市場走向的關鍵,對於金融市場的開放所帶來的挑戰,我們樂觀面對,並且期待可能帶來新的市場機遇。」未來A股市場國際化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大趨勢,那麼如何才能抓住機遇?
  • 瑞銀投資:關注各行業龍頭股投資機遇
    來源:證券時報原標題:瑞銀投資:關注各行業龍頭股投資機遇證券時報記者 阮潤生日前,瑞銀投資舉行媒體電話會議,解讀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宏觀經濟及股票市場的影響。對於外資反應,瑞銀投資表示,金融監管放鬆的力度對信貸注入的力度相對果斷,在防控疫情過程中,政府的執行能力和資源的運作能力還是比較高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給市場注入信心。由於2019年主動型外資進入內地市場的金額並不多,甚至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之前存在一些主動性資金低配的情況,這一次外資因此找到了一個購買的買入點。
  • 興業證券楊華輝:頭部化效應加劇,外資券商加速進入,如何打造一流...
    今天會議的主題是「聚中國,投未來」,前不久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擘畫了我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標誌著我國將全面進入新發展階段,當前中國資本市場正在經歷歷史性變革,伴隨著發行制度和交易機制的改革,疊加一系列金融開放舉措,中國資本市場正逐步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主流,在我國經濟與金融體系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 外資最近狂買這些股
    國盛證券認為,雖然未來國際指數擴容暫緩,但外資流入趨勢料將延續,維持年內2000-3000億外資增量的判斷。長期來看,A股國際資金仍遠遠低配,即使外部不確定性增加,外資入場初級階段的大邏輯也不會有絲毫改變。
  • 外資控股券商誰能扛把子?瑞信方正高管「三連換」
    瑞信方正表示,塗雷將負責公司日常經營管理和把握公司戰略發展方向,著力確保合資業務與瑞信大中華區整體戰略的協調統一。邱若扉2010年加盟瑞信,有20餘年投行從業經驗。據悉,邱若扉將以本土項目承銷和顧問業務為著眼點,推動各項業務發展舉措的實施。同時與瑞信大中華區以及亞太區投行團隊緊密合作,為中國本土及海外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投資銀行服務。
  • 【CEEM一周要聞第435期】11月新興市場外資流入創新高
    美增加對中國的限制措施 負面 當地時間11月30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制裁中國電子進出口有限公司(CEIEC),其藉口是「CEIEC支持非法的馬杜羅政權破壞委內瑞拉民主的努力」。 當地時間12月3日,川普政府將中芯國際和中海油列入所謂「中共軍工企業」黑名單。
  • 富時羅素新納入國聯證券 無A股股票被剔除
    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11月19日,有5隻股票外資持股比例突破「預警線」。  事實上,隨著各大國際指數公司擴容A股計劃暫告一段落,A股已缺乏被動資金單邊流入,疊加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因素不斷上升,北向資金今年顯現出「大出大進」的特徵,波動性顯著上升。  對於近年來持續做多A股的外資,其未來流向又將如何呢?對此,研究機構是有一定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