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券商跑步入場!服貿會上大和證券落地北京,第九家星展證券緊隨...

2021-01-08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賈謹嫣 陳鋒 北京報導

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大和證券9月9日正式落地北京,其是首家通過新設方式獲得外資控股權的合資券商,擁有保薦承銷牌照。天眼查APP顯示,大和證券註冊資金10億元。

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持續加速,外資券商跑步入場,目前國內共計發放9塊外資券商牌照。大和證券是第8家外資券商,星展證券緊隨其後。

外資券商加速進場

資本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不斷推出,此前,證監會表示,自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例限制。

中國證券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安青松認為:「全面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例限制,是我國證券行業雙向開放新的起點。」

隨後,多家外資券商加速入場中國市場。截至目前,經證監會發文核准設立的外資券商共有9家,其中4家系近年新設外資券商。

外資券商分別為瑞銀證券、高盛高華證券、瑞信方正證券、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星展證券、大和證券、摩根大通以及野村東方。其中,星展證券、大和證券、摩根大通以及野村東方為新設立的外資控股券商。

星展證券系證監會9月1日最新核准的外資券商。資料顯示,星展證券註冊地為上海,註冊資本15億元,業務範圍為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證券自營、證券承銷和保薦。

星展證券拿到入場證的三天前,8月28日,證監會剛剛核准大和證券的入場資格,這也是大和證券6年後再次回到中國市場。

券商分析師屈琳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證券業對外開放趨勢日漸擴大,展現了高層對繼續激發資本市場活力的政策意圖。對面臨極大衝擊的國內中小券商而言,不僅要守住既有業務,也要開拓新市場。

大和證券落地

作為第一家在北京設立的中日合資券商,9月9日,「大和證券獲批組建發布會」在2020年服貿會上舉辦。

北京市副市長殷勇在會上表示,大和證券集團在北京設立合資券商是北京金融業開放的標誌性成果,具有特殊意義。瑞銀證券、高盛高華等是以增持方式獲得合資券商控股權,大和證券是第一家通過新設的方式在北京設立的外資控股券商。

殷勇認為,大和證券的入駐進一步豐富了北京金融行業市場主體,也會進一步促進北京與世界各地金融市場的聯通。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大和證券此次入駐中國市場已邀請本地的資本平臺進行戰略出資。出資比例為:大和證券集團總公司佔比51%,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佔比33%,北京熙誠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佔比16%。

目前,大和證券集團已在歐洲、美國、新加坡等海外布局,時隔6年為何回歸中國市場?

大和株式會社全資子公司大和日華(上海)企業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澀谷慎志表示,大和證券集團一直在推進國際業務,中國市場是大和證券期待已久的市場。

此外,澀谷慎志稱,目前在北京建立網點,之後也會擴展到國內各地。大河證券將不聚焦某個牌照,未來希望拿到全牌照。

公開資料顯示,大和證券亦稱日本大和證券株式會社,系日本四大證券公司之一,前身是藤本證券公司,1902年成立於大阪; 1924年在美國設立藤本證券公司; 1943年與日本信託銀行合併成立大和證券公司,總部設在東京。

編輯:嚴暉 主編:夏申茶

相關焦點

  • 外資控股券商大和證券(中國)公司即將開業,已拿到營業執照
    券中社訊,12月24日北京市金融融監管局表示,大和證券(中國)有限責任公司在15日召開創立大會,18日拿到營業執照,擬於年前開業,「兩區」政策發布後首家外資控股券商落地北京。大和證券是繼瑞銀證券、瑞信方正證券、高盛高華證券後北京第四家外資控股合資券商,由大和證券集團總公司、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出資比例、北京熙誠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三家股東出資比例分別為51%、33%、16%。市金融監管局表示,從2018年起派專人對接大和證券,幫助大和證券協調落地北京的各類事項,持續為大和證券落地北京保駕護航。
  • 北京首家日資控股券商大和證券開業在即
    12月23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北京市金融監管局獲悉,大和證券(中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和證券)已於12月15日召開創立大會,12月18日拿到營業執照,擬於年前開業。這將是「兩區」政策發布後首家外資控股券商落地北京。
  • 第七家外資控股券商來了 大和證券時隔6年重返中國內地...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胡雨 又一家外資控股券商來了。8月28日晚間,證監會公告核准設立大和證券(中國)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大和證券」),株式會社大和證券集團總公司(下稱「大和證券集團」)持股51%,兩家內資股東合計持股49%。
  • 又一家日資控股券商來了,日本大和證券正式獲批,退出近六年後重返...
    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靖)訊又一家合資券商等來核准設立佳音!8月28日晚間,證監會發布公告,核准設立大和證券(中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和證券)。大和證券註冊地為北京市,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0億元,業務範圍為證券經紀、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今年以來,外資參股、控股券商動作頻頻。
  • 大和證券(中國)年底前北京開業,背靠日本排名第二券商,攪動國內...
    財聯社(深圳,記者 覃澤俊)訊,北京即將迎來第四家外資控股券商,這也是北京首家日資控股券商年內開業。北京首家日資控股券商來了大和證券(中國)從申請至即將開業歷時15個月。2019年9月24日,大和證券(中國)的設立申請被證監會接收,今年8月28日晚間,證監會核准設立大和證券(中國),12月18日,公司正式獲得營業執照。
  •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真的來了
    高盛集團已經率先完成了對高盛高華證券100%持股的協議籤署,接下來尚有一些監管流程要完成,高盛高華證券大概率將成為首家外資獨資券商。截至三季度末,高盛集團總資產為1.13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7萬億。外資券商股比限制放開速度加快背景下,證監會核准批覆的外資控股券商數量有8家。
  • 證監會18連叩問大和證券 距離獲批還有多遠?
    此時距離大和證券(中國)的設立申請在2019年12月4日獲證監會受理,僅過去了兩個月時間。根據證監會截止2月7日的最新公示,目前仍有19家合資券商排隊等待設立審批,其中聯信證券、金圓統一證券、方圓證券、瀚華證券、華勝國際證券已於2019年5月17日拿到監管反饋意見,星展證券(中國)則在1月3日獲得證監會受理。
  • 日本大和證券時隔5年重返中國市場,攜手北京國資新設合資控股券商
    據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9月24日,株式會社大和證券集團總公司、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北京熙誠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等提交的《證券公司設立審批》材料已被證監會接收。自2018年,國內監管層放開合資券商51%的持股限制,並提出「允許合資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境外股東實現『一參一控』」的資本市場擴大開放舉措之後,外資機構申請控股合資券商的熱情日漸高漲。
  • 日本大和證券要在中國新設控股公司 剛援助2.5萬隻口罩
    日前,證監會在官網披露大和證券(中國)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申請文件反饋意見,對出資方株式會社大和證券集團總公司(下稱「大和證券集團」)、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下稱「北京國管中心」)、北京熙誠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熙誠資本」)提出18個問題,劍指合資證券公司股東及擬任高管資質、公司章程草案等。
  • 高盛、摩根真的來了 能給中國券商帶來什麼?
    7家外資控股券商入場毫無疑問的是,外資控股券商正在加速入場,就在一周前,證監會對瑞信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變更控股股東一事作出了批覆,核准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為瑞信方正主要股東、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本次控股獲批,對瑞信也意義重大。
  • 野村東方國際證券趙明:「本土化」是外資券商競爭法則
    原標題:野村東方國際證券趙明:「本土化」是外資券商競爭法則   證券業對外開放腳步加速,不斷入場的外資控股券商被視為行業「鯰魚」。
  • 日本大和證券時隔六年重返中國 將啟動合資證券承銷業務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9日電 據路透中文網29日消息,日本大和證券集團總裁兼CEO中田誠司表示,該公司計劃在中國啟動合資證券承銷業務,以抓住中國這個巨大市場的外資準入擴大之機。據悉,大和證券計劃在明年2月春節後與兩家中國合作夥伴開設承銷業務,這意味著日本第二大券商和投行將在時隔六年後重返中國市場。中田誠司12月22日通過Zoom接受採訪時表示,「儘管中國具有無限風險,但其經濟也具有無限的增長潛力」。
  • 老虎證券被海外監管「點名」 跨境券商合規問題凸顯
    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導 因客戶資產帳戶所在的星展銀行此前未獲紐西蘭交易所指定以及相關帳戶名稱不符合當地監管要求,紐西蘭市場紀律法庭(NZ Markets Disciplinary Tribunal)對老虎證券紐西蘭子公司處以16萬紐西蘭元罰款。
  • 興業證券楊華輝:頭部化效應加劇,外資券商加速進入,如何打造一流...
    在此,我想談談興業證券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推進新發展階段一流投資銀行建設過程中的一些思考,以及研究業務在公司轉型過程中的新定位、新使命。當前我們感受到證券行業的核心變化主要來源於以下四點:一是頭部化效應加劇,強者恆強格局日益明顯。2016年以來,排名前10的頭部券商格局基本穩定,盈利能力常年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 又見券商更名:華菁證券更名華興證券 華興資本布局有何新戰略
    值得一提的是,華興證券成立的背景是基於CEPA補充協議,由港資股東華興資本旗下的萬誠證券有限公司、內資股東上海光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及無錫群興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三家機構共同發起設立。在獲批開業之時,華興證券擁有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資產管理四張牌照。
  • 中國市場首家外商獨資券商呼之欲出!中資券商如何應對「鯰魚」
    我們將尋求儘快把所有在北京高華證券運營的業務及管理部門遷移整合為單一公司實體――高盛高華。同時,我們也將尋求儘早實現100%的所有權。」  看好中國資本市場  外資券商加速進入中國,離不開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政策的支持。
  • 外資控股券商誰能扛把子?瑞信方正高管「三連換」
    此前她曾在中信證券和中銀證券任職多年,今年4月加盟瑞信方正。外資系券商最新排位截至目前,國內已有7家外資控股券商,分別是瑞銀證券、野村東方、摩根大通中國、摩根史坦利華鑫、瑞信方正、高盛高華和滙豐前海。可能是因為歷史遺留問題,這些外資控股券商,以及擁有外資基因的券商,紛紛聚焦於投行業務。以瑞信方正為例,行家曾在《投行女將正式掛帥,又一家外資控股券商落地》一文中報導了2019年度瑞信方正的業績情況,以及在全國百餘家券商中的排名。
  • 上市未滿兩年掀起券業併購 從天風證券看中型券商突圍
    2015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並以「恆投證券」的名稱開展業務。其現有的144家證券營業部主要分布於內蒙、吉林、北京等北方省市。去年5月28日,天風證券宣布收購恆泰證券29.99%的股權,公司表示,若這次股權收購成功,天風證券將成為恆泰證券的第一大股東。其中曾出現「插曲」。
  • 華西證券點評券商分類評級指標修改:總體大型券商佔優不動搖 邊際...
    高盛高華、瑞銀證券等營業部較少的外資券商,華泰、國金、東方財富等具網際網路基因券商,以及東吳、東興、浙商、湘財、華寶等部均收入較高券商受益。在《管理辦法》17年修訂中部均指標排名中位數之前被作為加分的前提指標,背景是彼時行業掀起新設營業部熱潮,此一規定是為了限制券商無序擴張。當下新設營業部的熱潮已過,甚至不少券商還撤銷部分營業部(正式稿中重新加回了部均指標,高盛高華、瑞銀證券等營業部較少的外資券商,華泰、國金、東方財富等具網際網路基因券商,以及東吳、東興、浙商、湘財、華寶等部均收入較高券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