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人的聰明,很多人會立馬想起鑽木取火,火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有了火以後,吃上了熟的食品,黑暗中多了火花四射的光芒,寒冷的時候可以取暖,不僅可以驅逐動物的侵擾,還促進了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增強了體質,開發了大腦,壽命大大提高,人類文明上了一個新臺階。
那麼鑽木取火是真的嗎?這種靈感來自於哪裡,是誰發明的呢?
發明火的第一個人肯定無法考究,也沒有任何歷史記載,遠古時期不具備文字傳播的基礎和條件,人類和動植物相互在一個地域共存,相互鬥爭,火的出現並不陌生,而使用火應該才是人類的進步。
歷史發展到今天,人類也無法概述人類的起源,可探究人類起源的思想和研究從未斷,早在宋朝,就有《天平御覽》一書,記載了天、地、人、事、物,包羅萬象,其中記載了一個人叫燧人氏,認為這個人是發明火的祖先,算是中國歷史上關於誰發明了火最早的記載。
原文我就不引用了,大致意思是這樣的,很久很久以前,一個漆黑的夜晚,年輕人躺在部落青石板上放哨,以防老虎等大蟲來侵擾,他仰望星空,不知不覺就睡著了,而且做了一個夢。
夢見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叫燧明國的地方,這當然是後人想出來的,那個時候哪有國?年輕人正要伸手去摸,突然出現一個長發飄飄的仙女,和女媧娘娘一樣美麗,並告訴他,一直向北走,便可實現夢想,取得真火,這似乎有些杜撰西遊記西天取經(這不現實,除非穿越,可以穿越到古代,也就可以穿越到未來,宋朝在前,明朝在後,這個說法就是個比方而已,類似,不能當真,不是杜撰),於是這個年輕人歷盡艱辛,翻山越嶺,在黑暗中尋找光明,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他卻用這去尋找光明。
功夫不負有心人啊!終於看到了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火花就會有火種,原來是一隻鳳凰在啄一顆參天大樹,每啄一下都會閃出一道亮光,大鳥飛走後,可能是個啄木鳥,年輕人取了掉下的木頭,相互撞擊,果然火花四射,高興不已,大喊,有火了,有火了,突然醒來,憑藉此靈感,用木頭相互摩擦,成就了鑽木取火。
這個小故事有些杜撰,但意思差不多,都是人類對遠古人的讚揚,是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暢想。
其實在遠古時代,火併不陌生的,而是一種自然現象,雷擊等都可以產生火源,澳大利亞火勢可以幾月不滅,古代樹木森林茂密,一旦起火,估計幾年都不滅,所以火的起源並不是所謂的鑽木起火。
現代也會發生雷電致動物死亡的事件,古代有沒避雷針,天火可能也會燒死動物,人類吃了以後感覺很香,慢慢就有了熟食,開始利用火,掌握火。
鑽木取火就是說明了人類會使用火,有了利用工具的本能,是和其它動物有區別的有思維的高級動物,使用火和利用火才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