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讀疑|燧人氏是靠鑽木取火的嗎?

2020-12-10 雲耕坡

盤古劈開了天地,宇宙誕生了,居然與今天的宇宙大爆炸之說有些類似,生物誕生了,而後是人類,這些傳說和神話誕生了一段沒有證實的歷史,而這段歷史依然在傳說之中前行。

遠古的神話雖然很精彩,但在今天看來其實是片段性的,它交代了很多事情的發生,卻沒有交代這些事物之間的關聯和延續性,不過,從文明的發展過程來看,還是有一些故事,在間接地推動著歷史的前行。

我們可以選出無數個開啟文明的標誌,比如開始有社會結構,比如開始有法律規範,比如開始有文字記錄,而究其之源,恐怕第一,還是當屬於對火的發現。

火這個東西從沒有人類開始就有了,應該算作是一種資源,以前的雷電,火山等都有可能引發火,人們不認識,不知道其來歷,但一定有被火烤到燒傷的經歷,所以在很久之前,火大概是被當作躲避的災禍,「天火曰災」嘛!當然在遠古,自然生態環境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人要麼生活在水邊,要麼生活在森林裡,雖然負氧離子高,可是每年的秋冬季乾燥季節,火勢非常容易蔓延開來,所以說當時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毫不為過。

茹毛飲血,生活艱辛,通過現代科學研究,我們發現生鮮之中有著無數的細菌、寄生蟲,而古人就是吃著這些生鮮,所以人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病,再加上條件艱辛,毒蛇猛獸層出不窮,估計能活到成年生兒育女的,就已經是上天眷顧了。

即使運氣很好活了下來,生活恐怕也遠遠稱不上愜意,最大的問題來自於果腹,只有吃飽飯才能有力氣生存下去,但以古人的智慧和工具,要想吃飽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生鮮有寄生蟲,可是都未必能吃得到,出去打獵,或許反而成為獵物,在這樣的條件下,恐怕有時候不得已還需要食腐,打獵沒有吃完的放在那裡過一段再吃,或者在山林中自然死亡的動物們也成為食物。

這其中有一類,某一天沒能躲開山林大火被燒死,而恰好有一個飢餓的人撿起來,顧不上燒焦的恐懼,沒忍住吃了下去,卻意外發現味道鮮美,比生吃要好很多,這個經驗後來就這樣被推廣開來,大家都希望能夠吃到燒烤的肉類,香味讓人垂涎欲滴,於是漫山遍野去找被火燒過的痕跡。

或許從那個時候起,中華就開始了美食界的傳奇,比起西方直至今天還會將生肉生魚當作美食,實在是一個文明傳承與野蠻未開化最現實的比較了。

可是火不是那麼容易遇到的,也許很多年都吃不到熟的食物,美味都變成了回憶,直到有一個人的出現,這個人就是燧人氏。當然,關於火是文明標誌的認知全世界恐怕都差不多,在西方也有一個類似的人,並且更為知名,他的名字叫做普羅米修斯。為了紀念這個外國人,現在我們每四年還搞一次奧運會。

我們古代的人是沒有姓名的,和今天日本傳承下來的名字很類似,比如山井石田什麼的,我們國家的命名也依據這個人的特點和貢獻,直接取名,比如取火的就叫做燧人氏,蓋房子的就叫做有巢氏等,何況燧人氏應該也是不知道父親是誰的人,那麼今天這麼稱呼其實沒有什麼問題。

沒法考證,燧人氏是不是就是最早吃到烤熟的肉的那個幸運的人,但毫無疑問,他有智慧,或者他除了生存的本能,還有了思考,因為他不但愛吃烤肉,還想天天吃烤肉,可是等天火降臨是不可靠的事情,於是他思考火的特徵,做了第一件事情。

不是自己生活,這第一件事情其實是保存火,他發現天火其實是把花草樹木都燒著了,而燒完之後就滅掉了,那麼如果不斷的加入這些植物是不是就不會滅呢?他的想法是對的,火就這樣被保存了下來,於是古人除了打獵,又多了一項事情,就是打柴。這個火真是太好的東西了,除了烤肉,還能取暖,過去大家都住在山洞裡,又沒個門擋著,冬天實在太難過了,可是坐在火邊卻暖暖的很舒服。同時他們意外的發現野獸也怕火,自從點上火以後,晚上再也沒有受到野獸的偷襲了,人類第一次變成了純粹的獵人而不是偶爾的獵物了。

今天在發現的原始社會的遺蹟中,山洞之中有原始人居住和燒火的痕跡已經是很普遍的事情了,雖然燧人氏這個人或許是虛構,或許是一個群體,但以火推進文明發展是確實無疑的,為了紀念和便於總結,接下來我們還是以燧人氏的名義往下發展,燧人氏,不管你是誰,請接受我們後人最崇高的敬意。

有火之後,人沒那麼容易生病了,這很正常,吃的東西都烤熟了,人的腸胃自然健康了很多,有火取暖之後,也沒那麼容易得個傷風感冒的,自然壽命就長了很多。

可是百密也有一疏,有一天,大家晚上都睡著了,等到第二天被凍醒的時候發現,燃燒的火堆已經熄滅,連火星都不剩下一個了,大家慌亂起來,又準備出發去找新的火源。當然這種事情發生過很多次,可是這一次也許到了春夏之交,外面很潮溼,根本就沒有山林大火,大家都悲觀的認為又要挨凍受餓了。

可是燧人氏卻沒有慌亂,這個時候應該體現出了他日後成為部落首領的潛質,因為他忽然想起,在往常打獵的時候,他們用石頭去砸獵物,石頭碰撞的時候會冒出火星,於是他嘗試著用這種石頭去不斷的砸,不斷的改良,將乾燥的草放在石頭的周邊,終於有一次石頭的火星將草引燃,至於怎麼將火種擴大,則是大家都無比擅長的事情了,熊熊的火光照耀著燧人氏的面龐,古人們都非常興奮,心中認為這一定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來幫助他們,所以就此開始奠定的燧人氏的核心地位,韓非子說: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是說大家心悅誠服的尊燧人氏為王。

當然,這裡稱之為王的,大概也就是一個部落的首領而已。

關於火的來源,也有說燧人氏是鑽木取火的,可是我們來細細分辨一下這裡面的情節會發現,最開始還是燧石取火比較靠譜。今天我們發現原始人用石器石頭打擊野獸的時候,會選擇一種燧石,也就是一種矽質巖石,質密、堅硬,多為灰、黑色,敲碎後具有貝殼狀斷口,也就是更鋒利,做武器當然最好,而現代出土的舊石器,已經不容置疑是用作打獵之用的。

而恰恰是這種石頭,就是今天我們認識的火石,它非常容易產生火花,一直到數十年前農村還在用火鐮燧石打火,後世也有燧石槍的火器出現。這是一個邏輯,符合幾千年的發展史實,而同時,石頭無意中丟失碰撞產生火花,從而被人注意到這是一個日常現象。但鑽木取火則不然,難道有個人沒事就拿著木頭鑽來鑽去找火嗎,尤其是還沒有發現這個規律之前,我們後世在複製鑽木取火的時候,還需要選取多種木頭嘗試,並且非常難以成功,這一點我是親自有過失敗的體驗的。古人想必不會有那麼多閒心去幹一個不知道目的的事情,所以為了說圓鑽木取火這回事,古人給了另外一個故事。

有一隻神鳥在啄樹木,大概是一種遠古的啄木鳥吧,啄著啄著忽然樹木噴出火來,這一幕恰好被一個有思想的人看到,當然這個人就是燧人氏,他於是去嘗試用木棍去鑽,結果真的鑽出火來了,於是發明了取火。

靠啄木鳥的嘴尖能啄出火來,除非真的是神的旨意,否則恐怕也沒有那麼持之以恆的鳥,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是這棵樹本身已經著火,但是被封閉在樹木的體內,這隻幸運的啄木鳥恰好啄開了一個口子,裡面的火跟空氣接觸,火苗就竄了出來……

恐怕只能這樣解釋,我們知道樹木從中間著火是有可能的,腐朽的樹木裡面繼續了很多的易燃氣體,或許有沼氣,又或許有磷之類的物質,被打開了口子與空氣接觸燃燒起來,其實與鑽木的摩擦生熱並無太大的關係,而燧人氏誤解了,他可能性格比較直爽,看到著火就以為是鑽出來的火,於是不斷地去試驗,誰知道竟然真的成功鑽出火來。

不管是燧石還是鑽木,總之生出火來,從此變成自己控制火種,社會也可以說是真正開始踏入文明社會。

我們說過這個發明人其實在那個時候是不可能擁有姓名的,所以我們也不知道這個人究竟是誰,長成什麼樣子,他的身世,古代的文獻之中記載,只有「聖人至」幾個字,認為是天生聖人,所以我們也認為他是天生的,那個時候自然也沒有傳宗接代之說,所以今天,以燧人氏名之,是順理成章之事。

即使他是一個普通人,沒有盤古那般雄偉異象,但他的事跡卻更為真實一些,而毫無疑問的是,不管是否有記載證明,這樣一個人在當時社會環境之下,成為部落的首領是真實無疑之事,這貢獻,難道天下還有誰能和他競爭。

而至此我們也推斷出來,盤古是有的,但絕對沒有開天闢地,燧人氏也是有的,他則真正發明了取火之術,只是這個燧人氏,到底是以一人之力,還是團體智慧,便無從考究,而在同時期,還有幾個人共同推進了社會與文明的進步。

相關焦點

  • 燧人氏鑽木取火(神話)
    但隨著「鑽木取火」的人工取火方法的出現,這種狀況得到了改人類文明也從此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發明鑽木取火的燧人氏被後人尊為「火祖」,受到人們的世代景仰。野蠻蒙昧的遠古時期,人類的生活和動物並沒有多大區別。夜幕降臨,到處漆黑一團,猛獸的嚎叫連綿不絕,遙相呼應,人們又是害怕,又是冷,緊緊地蜷縮成一團。
  • 中國神話篇:燧人氏鑽木取火
    在上古荒原的某個地方有一個燧明國,生活在這裡的人由於見不到太陽和月亮,不知有四時八節和白天黑夜。但是在這個燧明國裡卻有一種奇特的樹叫燧木,是一種火樹,長得很高大,枝葉很茂盛,盤踞天地之間,佔地竟有一萬多頃,雲霧就在樹枝中間穿來蕩去。
  • 距今4000年前的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後來為何神秘的消失!
    相傳在遙遠的古代,在河南商丘的一帶全部是原始森林,裡面居住著燧人氏,他們經常在密林中獵捕猛獸食用,當襲擊猛獸的石塊無意間撞擊到山上的巨石,碰撞出火花,燧人氏看到後深受啟發,就用以石擊石的方法生出火來。
  • 燧皇陵——鑽木取火的由來
    鑽木取火,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這事兒發生在哪裡?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是太清楚。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相傳很早很早以前,在河南商丘這個地方還是一片山林,燧人氏做了皇帝,他受到飛鳥啄樹發出火光的啟發,發明了鑽木取火。
  • 燧人氏:中華之燧皇,華夏之共祖
    終於在商丘出現了一位聖人,經過千百次試驗,找到了鑽木取火與點石擊火兩種方法,使中華民族的先人掌握了用火與取火技術。由於鑽木取火中大多使用的是燧木,於是人們便把發明人工取火技術之人尊之為「燧」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帶鑽木取火,成為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奉為「火祖」。
  • 三皇之一(火的發明人)燧皇,燧人氏,的生平事跡
    燧人氏燧皇,燧人氏,(前4464----前4354年)風姓,燧明國(今河南商丘)>華夏文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燧人氏,燧人氏是中華民族可以考證的第一位祖先。人類出現了一位偉大的領袖燧人氏。他對火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並且克服了對火的畏懼,靠近火焰仔細地觀察。之後,他發現動物的屍體被火焰烤過之後,食用起來口感更好,而且火焰可以驅逐寒冷。之後,燧人氏教會了人類食用熟食,也教會了人類抵禦寒冷。火的使用堪稱是一個具有劃物種意義的進步,並因此導致哺乳動物綱的靈長目中人科、人屬的誕生。
  • 遠古燧人氏鑽木取火!取火方式現在看來簡單,在遠古偉大發現
    那個時候,人類並不知道「火」是什麼東西,更不知道怎樣才能生火,而火的發明與使用可以說是人類進入人高一等的文明標誌。人類最初的火是一種純粹的自然火。久旱無雨,烈日當空,把大地曬得滾燙,將一些乾枯的葉子曬著了,形成了自然火,有時候火越來越大甚至會毀了一整片林子。
  • 你知道「鑽木取火」、「結繩記事」的由來嗎?
    燧人氏,《尚書》中的三皇之首,伏羲的父親,他處在舊石器時代,人們還在使用石器狩獵,生吃動物皮肉。相傳,有一天燧人氏看到鳥在啄燧木,然後生煙起火,頓時悟出了「鑽木取火」的道理。在他的帶領下,人們開始鑽木取火,將肉烤熟了吃,人類的生理結構因此發生變化,對於火的使用也促進了人類智力的進化,從此原始人告別了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後世把燧人氏稱為「火祖」,譽為華夏文明的始祖。
  • 當燧人氏遇見普羅米修斯,祝融對上赫菲斯託斯,中外火祖火神大PK
    在華夏文明中,燧人氏被後世奉為火祖,位列三皇之一,是中華民族可以考證的第一位祖先。燧人氏鑽木取火的傳說,雖然神奇,但也不誇張,因為後人已經證實,鑽木取火或燧石生火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也符合原始社會落後的生活條件。故事大致是這樣子的:一萬兩千年前,燧人氏族人生活在燧明國,燧明國裡生長著一種樹,叫燧木。
  •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女媧、神農炎帝,華夏三皇究竟有誰?
    (這是比較普遍的一種說法,出現在多部古籍中)還有一些古籍將有巢氏(巢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稱為三皇。燧人氏《禮含文嘉》:燧人始鑽木取火,炮生為熟,令人無腹疾,遂天之意,故為燧人。《禮記》:「古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
  • 一萬年前鑽木取火,怎麼鑽?用什麼木?多粗的木?
    文/阿波『高中歷史知識點解讀之「鑽木取火」』大約一萬年以前,河南商丘還是一片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森林裡,住著我們最聰明的祖先之一 ——燧人氏。然後,被燒死並烤熟的動物身體散發出濃鬱的香味,燧人氏一吃那些肉,又香又脆,於是他們知道了火的好處,用火烤熟的動物肉體更好吃,也更有利於消化。可是他們不知道怎樣人工取火。燧人氏在打獵時,習慣於用石頭做武器使勁兒投向野獸的身體,不中,石頭便掉落在地上。
  • 你知道鑽木取火的故事嗎,那個發明火的人又是誰?
    說起古人的聰明,很多人會立馬想起鑽木取火,火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有了火以後,吃上了熟的食品,黑暗中多了火花四射的光芒,寒冷的時候可以取暖,不僅可以驅逐動物的侵擾,還促進了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增強了體質,開發了大腦,壽命大大提高,人類文明上了一個新臺階。
  • 斧燧氏表示不服:神農就靠人多,否則我才是正牌炎帝
    ——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見威王》這三條記錄講的是同一件事,即神農氏討伐斧燧氏,這應該是有史料記載的華夏的第一場戰爭。斧、遂是位於山東境內的兩個氏族,其中,補氏善於製造石斧和陶器,而遂氏善於控火。兩個氏族相互依存,關係非常密切,對外統稱為斧燧氏,是當時能夠與神農氏相抗衡的大型氏族聯盟。
  • 伏羲的爸爸是燧人氏,還是雷神,他到底有幾個父親?|百家故事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祖先之一,他的父親有人說是燧人氏,還有說是雷神?到底是怎麼回事,知道的人一定不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先從中華起源神話的伏羲跟女媧。因為其實啊,雷神長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龍的身體,用古書上的話說叫做人。投入身哎,你看啊,咱們到現在一共認識了五位最最重要的大神盤古燭龍女媧還還有雷神,他們全都長了個人的腦袋,然後配一個龍或者蛇的身子,所以啊,其實你可以得出一個規律來了,這種人腦袋。龍蛇身體的神通常來說都是很古老的神,而且往往都是非常厲害的人。
  • 《普羅米修斯》課後練習答案,燧人鑽木取火故事!
    鑽木取火:用鑽子鑽木,木因摩擦發熱而爆出火星而得火。茹毛飲血:茹,吃。指原始人還不知熟食,連毛帶血生吃鳥獸等。遂人: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人物。傳說他發明鑽木取火,教人熟食。(2)、一起讀短文。本文寫了一個很神奇的故事——鑽木取火。在遠古的時候因為沒有火,人們吃生的食物。有一個聖人發現了鑽木取火的方法,他用這個方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這個聖人叫遂人。這是中國的一個神話故事,和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異曲同工,都是講為人類帶來火種讓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的故事。看來不論古今中外,人們都渴望過上幸福的生活。因此發揮想像,才有了這些神奇、有趣的故事。
  • 古人鑽木取火用什麼木頭?竟然一年四季用的木頭還不一樣
    鑽木取火的發明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傳說的主人公是燧人氏,據說最初的靈感來自於鳥啄燧木出現火花,於是折下燧木枝鑽木取火。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人們,人類從此學會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煉等,人類的生活進人了一個新的階段。
  • 史話讀疑|讓女媧告訴你,真正的女神是怎樣煉成的
    也就是說,人是由女媧造出來的,那麼說明她還在上面幾位聖人之前,畢竟他們不是造物主,不過這裡面也好解釋,因為那些人乃是天生出來的,可能與女媧造人並沒有太大的聯繫,女媧應該造的是後面的普通人吧,因為傳說女媧的來源的時候,她有一個特別的身份,是伏羲的妹妹和妻子,他們還共同養育了一個女兒,雖然不幸淹死了,後來成為了洛神。
  • 《新山海經》人皇氏:元始天尊后裔,伏羲女媧之父,開創了火文明
    一,天皇氏≈元始天尊‍ 天皇氏即盤古與太元聖母之子,姓望,名獲,字文生,別號天靈、防五、天霧、天尊、元始天王、中天皇君。共有兄弟十二人(一說十三人)。原始天王只有兩個人用過這個稱呼,盤古氏與元始天尊。雖然沒有明確記載天皇氏就是元始天尊,但這裡也不難推斷出天皇氏就是元始天尊。
  • 古代戰爭之神農氏攻斧燧氏之戰——華夏第一戰
    後神農氏部落逐漸向東北發展,與生活在今山東西南部的另一古夷人部落斧燧(或稱補燧)氏,發生利害衝突。爭奪戰生存空間和自然資源,是生物界永恆的法則。斧和燧是兩部分人群,也可能為同一部落的兩個氏族。大約一個擅長手工業,一個擅長燧石取火技術。神農、斧燧雙方各有千秋,強強聯合是必然趨勢,這個問題上古今一理。
  • 河南該市是「三商之源·華商之都」,燧人氏在此發明人工取火
    今天給大家介紹河南的一個市,該市位於河南省的東部,與山東相鄰,該市是「三商之源·華商之都」,且當初燧人氏就是在這裡發明人工取火,該市就是被稱之為「豫東糧倉」的河南省的商丘市。帝舜時期,閼伯被虞舜封於該地做火正;到了夏朝時期,姒相遷都於此;商人始祖王亥就是這裡人。歷史上金朝、商朝、夏朝、兩宋等朝代均在此建都。此外商丘在歷史上還是一個文學圈,明清雪苑文學、西漢梁園文學 等,都誕生於此。商丘市擁有戶籍人口904萬餘人,擁有土地面積約10704平方千米,個人感覺商丘這些年的發展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