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評價林黛玉:尖酸刻毒,小家子氣,言行舉止不符合淑女身份

2020-12-10 大鄉村說體育

在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林黛玉和薛寶釵都是女主角,她們相貌、才情各不相同,只是風格不同,所以每個讀《紅樓夢》的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人喜歡黛玉,有人喜歡寶釵。比較起來,林黛玉的性格比較真實一點,喜怒哀樂表現得比較明顯;薛寶釵的性格比較平和一點,說話做事比較圓滑。

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其實反映了我們自己的價值觀。以林黛玉姐姐為例,喜歡她的人覺得她美麗靈動,孤標傲世,才情與世俗不同,就像風露清愁的芙蓉,出淤泥而不染濯漣漪不妖;而不喜歡她的人則覺得她嘴毒,性格太差,脾氣暴躁,不能做人做事,太敏感等等。

於是,楊絳先生寫了一篇《紅樓夢漫談》,對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進行了一番評價。錢鍾書先生和楊絳都對西洋文學和中國傳統文學很有研究,研究的時候不需要評頭論足,這是人之常情,只是楊絳在《紅樓夢》中說了幾句話,爭議很大:

「第三回寫林黛玉的相貌:『一雙似喜非喜的含情脈脈』』深閨淑女,這副表情哪來的?那應該是想要吸引男人的表情吧?」

」又如第七回,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了,別人沒有拿到剩下的,也沒有給我。林姑娘是鹽課林如海的女婿,就她的身份而言,她只會默默無言,暗自流淚,自私自利,寄人籬下,受人冷落,不會說這等小家子話。」

"林黛玉尖酸刻毒,像叫劉姥姥『母蝗蟲』一樣,一點也不憐憫老弱婦孺,也有損林黛玉的性格。"

楊絳先生的評價是從現實出發的,因為林黛玉是鹽課林如海家的女公子,其身份自然與一般小家碧玉不同,她自幼接受淑女的養育,因此,她的神態不應含蓄,若眼波流轉,則有勾引男子之嫌疑;

再者,作為淑女,她本應謹言慎行,被人瞧不起,她的正常反應是默默地傷心,不應因敏感而口出怨語,太小家子氣;她的外祖母賈母憐老惜貧,她的口出惡言,把劉姥姥稱為「母蝗蟲」,這本不該是一位貴族小姐的言辭,破壞了絳珠仙草的形象。

楊絳先生認為寫林黛玉這三個字,不符合她的身份,設定境遇,性格,是曹雪芹的一大敗筆。

我對這一切都不敢苟同。仔細推敲一下,這些批評其實也是站不住腳的。首先,為什麼曹雪芹寫了這本《紅樓夢》?曹雪芹自己也說過,這是一篇荒唐的文章,他甚至不敢指望誰來解它。曹雪芹是清末民初,但明清兩代,中國歷史有何特點?

封建王權達到了頂峰,皇權禁錮了人們的生活、思想,讓社會充滿了壓抑。曹雪芹看到了封建禮教外衣下邪惡的黑暗,那些美麗的女子,因為這些黑暗一個個不能自由,被當作娛樂工具、婚姻工具或其它用途,總之,不能被當作有生命的人。這種氣氛下,知識分子已經覺醒,他們不能直接批評坐在金鑾殿裡的那個人,只能寫些風月情緣,暗地裡抒發。

因此,《紅樓夢》被架空了,只有架空了,沒有朝代可考,曹雪芹才能把自己的思緒融入到書中情節中去。例如寧國府,榮國府,門前都掛匾嗎?可以根據《明史》、朱家=《紅樓夢》的作者對建築的描寫,以及其他資料,官邸根本就不屬於「府」的範疇,明代皇室宮室也可以稱為府,在清代,府門牌匾是沒有的,曹雪芹將寧榮二家作為宮室來書寫。

架架,可以不講古代那些嚴酷的規矩,如果真按古代的規矩,寧國府榮國府的光建築都違法亂紀,早該治罪。現在這個外貌已「空虛」,內在自然也按「空虛」了,比如林黛玉就該守淑女的規矩,雙眼不含情,可她和賈寶玉的緣分又從哪裡來?到這個世界上去走一趟,她就是想結一場風流公案,為的是情還淚。冷酷冷酷,何來春天流淚到冬天?那是一個文藝鋪墊,不是一個失敗,而是一個妙處。

二是關於林黛玉的言辭,與其身份、境遇相配的問題。從貴族出身的林黛玉,自幼受淑女的教育,這是對的。但是你一定要為貴族們制定一套規矩,讓他們一板一眼地照此行事,這與事實不符。寧榮二府中有多少人是公子爵出身?想一想,他們做了什麼高尚的事?

林黛玉性情卑微,看似小家,可她的處境又是怎樣呢?"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裡的環境十分壓抑,十分悽涼,若是在這種環境下,人還是只能默默流淚,不懂得自我保護,沒有為了維護尊嚴所生的小性子,那豈不是成了迎春那樣的木柴,自輕自賤不懂得反抗?那麼黛玉和迎春有什麼不同呢?從哪裡可以看出她和賈寶玉所具有的反抗精神呢?

以「同一性」來限定言行,這是一條死律,不是一種活的文藝。如果真是這樣寫的,那就不是曹雪芹想要展示的世外仙姝孤寂林,而是人間花草枯木林。如果說淑女雙眼含情就是為了勾引男人更滑天下之大稽,那還不是和封建思想相悖,完全違背曹雪芹批判封建的主旨。

第三,僅以一句「母蝗蟲」就斷定林黛玉嘴毒,不仁慈,不慈悲,有失偏頗,忘了林黛玉這句話的背景。劉姥姥是鄉下人,來到像賈府這樣的富家人家,鬧笑話,先不說賈母一行人該不該笑,他們見此情景大笑,是符合常理的自然外部表現。

劉姥姥並不傻,她有一手好牌,懂得忍一時之辱,能得意外之福,這一點,她第一次到榮國府見鳳姐時,就明白了。於是第二次來,被眾人取笑,她也不管,好吃好喝好玩再帶回家,她也不算虧。而黛玉等人自小就是養尊處優長大的,她們都不懂為現實而低頭是窮苦人的無奈,她們讀過的書,都是書裡不為五鬥米折腰的。

賈母命惜春作畫時,黛玉並未當面笑劉姥姥,而是與寶玉、惜春等人談起賈母命惜春作畫的緣由時,「雅謔」一番,引得眾人大笑,若說黛玉尖酸刻毒,試問,說「這『母蝗蟲』三個字就把昨兒那些情景都表現出來了』,那黛玉的寶釵附和,豈不也成了尖酸刻毒?

相關焦點

  • 初見黛玉,每個人印象反應評價不一,你心中的黛玉是怎樣的?
    那時的賈雨村已經高中進士,也曾當過大官,早已不是葫蘆廟裡的窮酸書生,是有身份的人。在賈雨村眼裡黛玉是這樣的「怪道我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林黛玉四五歲到六七歲時受賈雨村的教育,影響應該也不小,那時的賈雨村還沒有變壞,屬於清高靜雅,目光幽遠,理想壯闊,對黛玉不同於常人之處心有戚戚焉,兩人應該有不少相似之處,最少都孤傲不群,因而從黛玉的不同於常人想到了她母親的不凡。事實上黛玉的一生,都有賈雨村青年時期的影子:才富五車,「孤高自許、目無下塵」。
  • 《紅樓夢》:為什麼林黛玉總是被比作西施?這首詩給出了答案
    《紅樓夢》裡關於黛玉的美,有很多描述,黛玉的前世是絳珠仙草,為了符合這個仙女般的人設,曹雪芹用大量的詩詞描述林黛玉的美。首先黛玉的貌,比沉魚落雁更富有情韻,有詩為證「落花滿地鳥驚飛」。黛玉的體態是嬌弱婀娜,風流標緻的。言談舉止在幼年時氣質已渾然天成,連賈雨村都誇黛玉的與眾不同。其次黛玉的體態。作者在寶玉看見黛玉時,就用「閒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句生動形象地展現了黛玉的靈動之美。
  • 電視劇裡林黛玉都穿淺色調衣服,符合原著嗎?林黛玉愛大紅大綠
    潤楊認為劇中林黛玉衣服主色調為:白,藍,粉三色,這個造型符合現代人對於林黛玉服飾的想像,卻不符合曹雪芹對林黛玉服飾造型的設計。由於林黛玉是世外仙姝,不食人間煙火,因此作者很少描繪林黛玉穿什麼衣服,什麼裙子。沒有像賈寶玉和王熙鳳那樣細緻地描繪他們的衣服、鞋子、褲子、裙子,頭上戴什麼首飾。
  • 《紅樓夢》之林黛玉
    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在書中的形象描寫得十分立體,絕 對不僅是廣為傳唱的「多愁善感」、「敏感多疑」、「眉間微蹙」、 不如寶姐姐善解人意、處世圓潤,甚至還有些「愛鬧騰」,「不 懂禮數」……這一系列負面形象。「林黛玉是一個至真至純 至美至善的女孩。有人說林黛玉不通人情世故。
  • 愛黛玉的五個理由:不自汙、不汙人,潔淨而美好,活得高級
    賈府的子孫,魚龍混雜,一代不如一代,而林黛玉的家族,卻蒸蒸日上,家中藏書數不勝數。真正重視教育的家庭,才養得出人中龍鳳的後人。若非林家人丁稀少,或許,單賈府的門第,還配不上林家。因為賈府是沒落貴族,林家是新起之秀。黛玉入賈府那年,不過6歲。
  • 日常之言行舉止,皆是修行!
    稍有不稱心,即生嗔恨心。心慧難解脫,痴迷不開悟。作者:鴻無道人!一言一行,皆是修行!一舉一動,皆是戒行!一個不在言行舉止上下功夫的人,他永遠都不能稱為修行人。修行修什麼?不外乎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返貪嗔痴為戒定慧,就是修行。
  • 說林黛玉是被自己「作死」的?那你怕是沒看懂紅樓夢
    從前我沒看過紅樓不知道,看紅樓的第一年,甚至都不是很理解黛玉的人物性格,多心、多疑、有事沒事,還喜歡說幾句話來懟人,難怪不招人喜歡,連府中的丫頭都說她:心眼多,嘴上再不饒人的
  • 漂泊北上的林黛玉,一把辛酸淚,最後且死於非命
    其中的林黛玉就是被夢傷害最嚴重的女子,也是流淚最多的女子。可以這樣說,她的一生流的是血,白茫茫的一片,但是看不清,因為是末世,因為是情緣,所以世人看到的是眼淚,而不是血。林黛玉作為主人公,這個風花雪月的豆蔻之女,本是一草木,草木無情,隨風飄灑。
  • 賈寶玉和薛蟠誰更愛林黛玉,誰為林黛玉付出的更多
    賈寶玉每日都是在解釋自己是無辜的,沒有辜負林妹妹;如果那一日沒有得罪林黛玉,那是不可能的。其實這樣看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關係就太膚淺了,在這三人中,賈寶玉是核心,外圍競爭的是黛玉和寶釵。雖然賈寶玉和林黛玉相處多年,但是賈寶玉總是不知道林黛玉喜歡什麼,也一直摸不準林黛玉的脾氣。
  • 假如林如海沒死,林黛玉會有怎樣的結局?
    假如林如海沒死,黛玉會有怎樣的結局?這是讀者提出的問題。很遺憾,從文本透露的信息來看,即使林如海不死,黛玉的結局並不會有什麼不同,還是會和現在一樣,淚盡而逝。原因有三:其一、林如海並沒那麼關心黛玉這個獨女。
  • 「藝術就是克服困難」,看楊絳如何見人所未見,品讀「紅樓」中的愛戀
    「暗流」之戀也正因此,「寶玉和黛玉的戀愛始終只好是暗流,非但不敢明說,對自己都不敢承認。」楊絳分析解讀:「他們的情感平時都埋在心裡,只在微瑣的小事上流露,彼此只好暗暗領會,心上總覺得懸懸不定。」我們在閱讀《紅樓夢》時,常常為黛玉寶玉間為細瑣事不斷鬧小彆扭感到費心,楊絳對社會環境的揭示,對我們理解特定時代的青年愛戀,有很大幫助。
  • 楊穎早年跟熊黛林合影,不僅身高氣質都差好遠,還有點小家子氣!
    楊穎雖然適合拍近圖看起來精緻優雅,而且現在無論說鏡頭前還是私底下都是女神範十足的模樣,但是長年和熊黛林的合影真的是有很大的差距了,不止身高,氣質方面差很多,而且同樣一席白裙,滿滿的小家子氣更是讓人看不上啊
  • 《紅樓夢》之林黛玉,人間渡劫的聖潔靈魂
    《紅樓夢》是一首女性的讚歌與悲歌,曹雪芹用飽含深情的筆墨塑造了眾多美好的女性形象,對於林黛玉更是偏愛有加、不吝讚美——「世外仙姝」、「絳珠仙子」、「瀟湘妃子」,美倫美煥的封號頭街數不勝數,足見作者的喜愛之情。
  • 薛寶釵急中生智,短短一句話就將林黛玉置於危險的境地
    賈芸雖然不是賈府的正經少爺,只是一個窮親戚,但是畢竟是賈府的宗室,和小紅這樣的丫環還是身份有別的。所以,小紅在得知林黛玉聽到了自己的秘密的時候,會如此擔心。因為林黛玉的確愛開玩笑。這樣一來,林黛玉就成了小紅警惕,提防,甚至是害怕的對象。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薛寶釵這樣做,不僅加深了林黛玉在別人面前心細,愛刻薄人的印象,還把林黛玉置於一種潛在的危險之中。
  • 王夫人為何不敢輕易動林黛玉的兩件新衣?因為她害怕一個人
    本文由大愚原創,每天陪你品讀不一樣的紅樓夢紅樓夢裡的王夫人,作為榮國府的管家之人,在大觀園裡具有絕對的權威。不僅王熙鳳處處維護他的利益,薛寶釵和賈探春也積極響應她的號召,身邊的僕人們更是時時處處為他搖旗吶喊。
  • 國家博物館《紅樓夢》文化展,十幾個林黛玉形象,哪個是你最愛?
    清代改琦畫的紅樓夢冊頁 林黛玉是《紅樓夢》的核心人物之一。但林黛玉究竟長得是什麼樣子?儘管曹雪芹用生花妙筆寫了很多,但畢竟沒有繪畫等具象的藝術表現形式來得直觀,所以從《紅樓夢》誕生不久,人們就開始用繪畫藝術來呈現林黛玉和其他人物的形象。
  • 賈寶玉、林黛玉吵架,終極矛盾,賈母為何寄希望於薛蟠生日?
    《紅樓夢》中早期賈寶玉和林黛玉有幾次頗為大規模的吵架行為,第二十九回中二人大鬧一場,一個邊哭邊吐,另一個氣歪了臉砸玉,賈母、王夫人等大幫人馬聞訊趕來,急急忙忙上線勸架,但最終也別無他法,只能訓斥襲人和紫鵑一番、敷衍了事。大家族最講究兄弟和睦、關係友好的體面假象,最在乎面子工程。
  • 更適合孩子們聽的《紅樓夢》拾玖·林黛玉痛吟《葬花詞》
    黛玉一聽寶玉的話,頓時生了氣,拉下臉對寶玉說:「二哥哥你說什麼?」寶玉笑著說:「我沒說什麼。」黛玉氣得哭起來:「你在外面學到一些昏話就拿來對我說,難道我是供你取笑的?」寶玉連忙又討饒:「好妹妹,我再不說了,再說就讓我嘴上長疔,讓我爛舌頭。」正說著,襲人來對寶玉說:「快回去換衣裳,老爺叫你。」
  • 表面大方的林黛玉,其實內心早已愁白了頭,實在是情郎寶玉不爭氣
    在紅樓夢這部小說之中,林黛玉向大家展示的形象一直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整日裡讀書寫字,與寶玉你儂我儂。而正因如此,所以說在近代的話,有一些作家對於林黛玉就持批評的看法,比如說魯迅先生就說,林黛玉整日裡就是兒女私情,自己很不喜歡他。
  • 品《紅樓夢》:林黛玉焚稿斷的是痴情嗎?
    比如賈母對待林黛玉態度的180度的轉變; 比如賈府眾人瞞著黛玉給寶玉寶釵辦婚事;比如欺騙寶玉給他娶林妹妹進來當媳婦;比如林妹妹焚稿斷痴情。下面,我將分析林妹妹焚稿所為何?一則修成正果,就誤了神瑛侍者下凡參悟的使命,二則修成正果,林妹妹沒有了眼淚,也償還不了恩情。那麼林黛玉焚稿到底為何?在我看來林黛玉焚稿不是絕情棄愛,不是為了斷絕和寶玉的關係。她也知道自己心思重,再加上自己常年藥石不離身,知自己命不久矣。她要消除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痕跡。讓自己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則為了自己死後不給人留下把柄,二則為了保護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