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人看的第一部宮崎駿的作品都是《千與千尋》,不為啥,就是因為太出名了。
豆瓣超過240萬人打出了9.4的高分排行第七,IMDB8.5分排行28。
我看《千與千尋》還是一個小學生,動畫裡變成豬的千尋父母,渾身淤泥的河神,天空中羽化的白龍。
即使當時我並不能完全明白《千與千尋》的故事核心,但這些人物依舊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經典名言
從那時我就知道了有一位日本動畫大師,叫宮崎駿。
作為享譽世界的動畫大師,宮崎駿創立的吉卜力工作室創作過大量的優秀作品。
尤其是宮崎駿參與導演編劇的《千與千尋》,《風之谷》,《龍貓》等,堪稱經典傳世之作。
豆瓣TOP50中,動畫電影一共有7部,而宮崎駿的作品就佔了4部。
為什麼宮崎駿的動畫作品能夠超越年齡的限制,吸引無數的「大人」,又是為什麼他的電影能夠跨越文化隔閡打動全世界?
宮崎駿用他無與倫比的想像力構建了一個個脫離現實,複雜又自洽的奇幻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有變成「腐海」的大地,有懸浮在高空的城市,有森林裡高大的守護神。
這些元素奇幻詭譎但在宮崎駿的電影中卻無比真實,因為它們總是與「人」息息相關。
讓普普通通的主角們生活在一個魔幻的世界中,一步步揭開這個世界的奇異面紗。
《天空之城》中,最富有想像力的片段是最後主角,海盜,軍隊三路人馬登上拉普達,這座天空之城的神秘樣貌被揭開:中樞核心巨大的飛行石,保護鳥蛋守護墓碑的機器人,依託參天古樹建造的城堡。
宮崎駿從來不向你解釋它們從何而來,而是讓你跟隨著主角的冒險去接受這些元素的神奇,一步一步將你拽入越來越大的漩渦,從始至終讓觀眾保持關注度和新鮮感。
所以影片結束,觀眾不僅對那些架空但真實又奇幻的世界回味無窮,更能記住主角們的冒險,讓觀眾對主角感同身受。
宮崎駿的作品有著魔幻色彩卻又充滿人文情懷。
觀眾會對龍貓的可愛印象深刻,也會被主角姐妹與龍貓一起祈禱,看橡果子長成參天大樹而治癒;
觀眾會被巨大的麒麟獸所震撼,也能深切感受到阿席達卡內心的糾結。
塑造一個個完整宏大的世界觀,一個個鮮活有著自己立場和糾結的普通人,一次次精妙的冒險旅程,很難不讓人感慨宮崎駿無人能及的想像力。
震撼的想像力造就一部好看的電影,但是要讓一部動畫電影打動全年齡段的人們還要雅俗共賞,更重要的是它講述的主題。
宮崎駿電影的主題不外乎三個:成長,戰爭,自然。
對於「成長」主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千與千尋》,少女千尋因一次意外來到了神靈異世界。在這裡她被迫在油屋工作,接觸成人世界的殘酷,經歷磨難,但她依舊堅守住了內心,救出了父母。
《魔女宅急便》中,宮崎駿用少女琪琪魔法能力的退變暗示無憂無慮童年的遠去。
宮崎駿並不介意用動畫的形式將成人世界的殘酷展示出來,從這一點看,宮崎駿極具社會責任感。
他承認社會的冷漠,但他也堅信孩子們有「與生俱來、可以克服逆境、發揮自我力量的能量」。
成長總是辛酸,但請保持童真的力量。
宮崎駿出身於1941年,他的家族經營著一個飛機工廠,屬於軍工企業。
所以宮崎駿本人對於二戰時日本的處境以及戰敗後的影響是深有體會。宮崎駿敬畏戰爭,厭惡戰爭。
他的電影中有各種各樣的「軍隊」《風之谷》的王蟲,《幽靈公主》的野豬,《起風了》戰鬥機軍隊,這些戰隊龐大,粗暴,而且往往有著悲劇象徵。
宮崎駿厭惡軍隊,在《天空之城》中,哪怕是海盜也是盜亦有道的形象,但是軍隊,就是實打實的大反派。破壞自然,搶奪財物,穆斯卡甚至想利用飛行石的能量統治世界。
天空之城中的巨大機器人原本只是拉普達的守護者,但在軍隊眼中,它們是完美的戰爭工具。
由於身世,宮崎駿對「飛行」有著執著的嚮往,幾乎每一部作品中都有「飛行」元素,「做法西斯不如當一隻豬」的飛行員紅豬,《起風了》中身為和平主義者卻造出了殺人工具的飛機設計者堀越二郎。
宮崎駿用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傳述自己對和平的理念。
與戰爭不可分割的就是人與自然的關係,戰爭源於人們的貪婪,而貪婪必定對大自然過度掠奪。
《風之谷》中,因為過度破壞自然,最終造成了一場持續七天的浩劫,千年後,大地變成了腐海,充滿著有毒氣體。
但實際上,腐海中的樹木正在淨化被人汙染的土地。那些保護樹木的王蟲卻被人類趕盡殺絕。
宮崎駿一出手就是如此具有史詩感和諷刺意味,人類在親手破壞掉自己的家園後依舊充滿戾氣,不停殺戮。
而到了《幽靈公主》,宮崎駿更是將人與自然的對立和融合觀念描繪極致,刻畫了阿席達卡,幻姬,珊這幾個極具代表性的形象。
阿席達卡有身為人的責任但他也想保護山林,幻姬一直想要毀掉森林建造繁榮,珊則是森林的一方,被狼養大的孩子。
他們之間的衝突是人與自然不同相處模式的碰撞。
還有山獸神,邪神這兩個日本特有形象把「自然」這個有些飄渺的概念以特有的方式具象化,讓這部電影脫離單純的喊口號,有了宏大氣質。
在這裡不得不提一下久石讓的配樂,波瀾壯闊,氣勢磅礴,蒼涼悲壯。
宮崎駿的電影能夠讓人久久無法忘懷,久石讓的配樂佔了不少功勞,甚至《天空之城》裡配樂比電影還更有知名度。
成長,戰爭,自然是人類永恆的主題,與人類息息相關,能夠引發大部分人的討論和思考。
相對於押井守、庵野秀明,宮崎駿的主題更加接地氣,相對於新海誠則更具有普世性。
記得在《legal high》裡,有一集講述漫畫師高壓工作環境的案子,明裡暗裡就是映射宮崎駿和吉卜力工作室。
宮崎駿是一個絕對的工作狂,22歲進入東映動畫公司,在那個大神雲集的地方,宮崎駿很難有知名作品。
他能從底層大師成為行業大神是時代機遇和自身努力的結果,當然,他本身有這方面天賦。
在投身動畫工作的五十年時間裡,宮崎駿沒有周末的概念。一部動畫的畫稿,80%都是宮崎駿一人完成。
直到五十歲時,由於身體抱恙,他才偶爾一周單休個星期日。他對自身的嚴格也轉移到了對吉卜力工作室的其他人員身上。
宮崎駿的作品大多手繪,但他也不排斥CG,他曾說:「做著CG也好,用鉛筆作畫的人也好,不要將CG和手繪對立起來。」
在《宮崎駿:十載同行》中,我們可以看到宮崎駿是如何創作波妞的故事,從原畫開始構思,畫了無數張概念圖,一次次否定自己,不斷尋找靈感。
十年磨一劍,對細節精益求精,不讓創作出的作品愧對自己就是宮崎駿的信條。他認為,作為電影製作者,必須要有用電影改變世界的決心。
13年,宮崎駿再次宣布隱退,14年,他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人民網評
宮崎駿是日本動畫界的一個傳奇,可以說沒有他的話日本的動畫事業會大大的遜色。他是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時也是日本三代動畫家中,承前啟後的精神支柱。宮崎在打破手塚治虫巨人陰影的同時,用自己堅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協的奮鬥又為後代動畫家做出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