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驚世駭俗而又不拘一格的一生

2020-12-19 大黃扯點歷史

彼得大帝,在俄語中實際上用的是「偉大的彼得」這樣的稱呼。俄羅斯人從心底裡崇敬這個沙皇(1672年-1725年),因為自他之後,俄羅斯從一個亙古荒蠻封閉的農奴制國家,躍升為了一個吸納了歐洲的先進技術,拷貝了歐洲文雅生活方式,並創建了自己強大海軍的龐大帝國。這一翻天覆地的變化,並非來自於外部世界的輸入與強加於,而是來自於一個俄羅斯沙皇——彼得大帝的意志力,是他想作這樣一番改變,並畢生將這一理想大刀闊斧地付諸實施了。

縱觀彼得大帝的一生,驚嘆於他的驚世賅俗和不拘一格,而他的不拘一格體現在他一生的方方面面:

他小小年紀(十二歲)繼承了皇位,雖沒執政,卻一直操練自己的射擊軍團,在遊戲中就把兵給練了,日後這支射擊軍幫他從同父異母的姐姐手裡把皇位奪了過來;

當了沙皇后,本可以發號施令,在皇宮裡盡享榮華富貴,他不滿足這一點,非得微服出行,四處張望,一方面了解俄羅斯的國情民情;另方面出入歐洲僑民居住的地方,並與他們打成一片,這讓他知道了與歐洲相比,人家有多先進,俄羅斯有多落後。

知道了差距,派別人出國學習不就得了,他不,非得自己化名僑裝平民,混入一個二百五十多人的使團(考察團),把當時歐洲的各樣先進領略了一個遍。其實作為「考察團團長」,他完全可以讓別人負責學習,自己負責參觀考察即可,可他不,偏偏什麼都從學徒做起,親身學習各項技能。有這樣兩個細節很能說明問題:為了學醫,他親自學習解剖屍體,隨行人員中的膽怯者,就被令其吃一塊屍肉,以至於隨行人員的膽子瞬間都變大了;他還親自學習拔牙技術,並隨時準備實踐,結果考察團中人們的牙痛消聲滅跡。一年的學習之後,他成為了一個被師傅們嘖嘖稱道的能工巧匠(在聖彼得堡的「彼得小屋」博物館內,有他親手打造的獨木舟)。

回到國內,彼得一世決意向俄羅斯的落後開刀,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來謹見他的大臣茂密的長鬍子和拖沓的長衣袖給剪了。當時的俄羅斯,男人一成年便開始蓄鬍子,並以此為美,可以想像,當時的俄國,讓旁人一看,怎麼回事?這個國家都是一臉茂密滄桑的老人,年輕人哪兒去了?彼得可看不慣,他想重整俄羅斯的形象,想讓他年輕,振奮,有朝氣,那麼好吧,先從形象開始,這不是沒有道理,一個人去理髮館修繕一番出來,往往也會精神煥發的。

彼得大帝是一個把想法勇敢付之於行動的人。簡而言之,他是一個敢想更敢幹的人。

通常是一個交通便利之處,人們逐想想世界上諸多城市是怎樣發展而來的?

剛開始沿水而居,慢慢有了人煙(村鎮),又慢慢聚集了人群(小城),又慢慢繁華起來(大城)。房屋、道路、橋梁一點點建,越建越多,城市越來越大……。可能只有個別城市是人們憑空臆想,而後建造出來的。無疑,聖彼得堡這座城市正是彼得大帝想像的結果。首先他不想讓俄羅斯這一塊偌大的國土成為一個封閉的王國——得有一個出海口,得有一個通往歐洲的門戶,為此他與瑞典人打了好多年仗(21年的北方戰爭),到底把芬蘭灣的出海口奪了下來;再者他不想只要一塊沼澤地,只在漁村的窩棚裡駐守著這一窗口;他幻想著一座集最先進建築理念和最完美城市設計的新城從沼澤地上拔地而起,並世代美麗下去。(今天聖彼得堡的主幹道線--涅瓦大街,300年前的設計就是六條車道寬,而當時還沒有汽車,可見其城市設計理念的前衛和遠見卓識。)

而後,他果真這樣幹了起來,並真正讓一座這樣的城市從沼澤地裡「生長」了出來,單就這一段史實,絕對可以說,是英雄在創造歷史。(當然,除此之外世界建築史上的偉大的工程,還另推巴拿馬運河的建成。它們可同被列為人類意志改變了自然,並造福人類的典範。)

本來作為一個帝王,彼得大帝完全可以光動口,不動手。但他不,他樂於學習,樂於勞動,他通過親身學習而掌握的技能就達十四種之多,並被稱為是全俄最優秀的造船工匠。因為日日勞作,他的體能發達,可以輕而易舉將一支銀盤捲成圓筒。他凡事親力親為,事必躬親,聖彼得堡建造初期,最先建造彼得保羅要塞時,他就住在要塞所在的兔子島旁的一個小木屋裡,白天晚上地在工地上鎮守督導,在他的小木屋裡(如今叫「彼得小屋」博物館),他所謂臥室,只是一個六平米大的小屋;所謂的床,不過是一個窄小的沙發。累不累呀?他樂此不疲。

照理說一個帝王,盡可以嬪妃滿朝,妻妾成群的,可彼得大帝呢?一生只娶過兩個妻子,而他第二任妻子,說起來讓人難以置信,她並非貴族,僅僅是一個給軍官士兵洗衣服的洗衣婦。要是她傾國傾城也罷,但她相貌普通,不過是彼得一世眼裡的「西施」。要說是迷上她,玩玩樂樂也罷,但彼得大帝偏偏娶她為了妻,並立為皇后;皇后就皇后吧,咱們擺著看,也不耽誤帝王再喜歡上別的傾國傾城的佳人呢,可彼得大帝偏偏把她供著,奉著,捧著,寵著,疼愛著,還為她專門修建了金碧輝煌的葉卡婕琳娜宮。單就這一點也是前無古人,後無我來者的,太別具一格了。

彼得大帝,連他的死都是別具一格。1724年11月,當時他已五十二歲,他與大臣們到聖彼得堡市郊芬蘭灣視察水災情況,正碰上一個艦船不幸傾翻,船上水手落入洪水,直呼救命。照說一個沙皇,就算有救死扶傷的高尚情操,也犯不著自己下水救人呢,加下個命令不就得了。可彼得大帝當即跳下水去,加入了救人的行列。水手得救了,可彼得大帝卻……這當然不是事實,因為彼得大帝水性相當好,並沒有遭遇沒頂之災,只是救人回來後,到底年事已高,不敵冰冷嚴寒,他病倒了,且一病不起,俄羅斯歷史上最為傳奇的君王,就這樣為救普通水手,不久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彼得大帝從五歲起開始接受普通教育,十歲時已終止了讀書,但事實上,他卻是一生都在學習。是什麼動力驅動著他終身學習,並身體力行地將俄羅斯推向一片新天地呢?據說他隨身總攜帶的一個印鑑,也許它能給出答案,上面印刻著這樣一句話:我是個需要受教的學生。正是這種認為自己永遠是學生,永遠需要學習的精神,讓彼得懂得謙恭地親身學習,勇於嘗試,並勇往直前地將自己的理想付之行動。

彼得大帝在俄羅斯的改革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強行實施,他以自己帝王的威嚴,發號施令,以野蠻的手段制服了野蠻——俄羅斯頑固不化的落後與愚昧,其方式頗象是一個人,用雙手揪著自己的頭髮,試圖將自己帶離地面一樣。而事實上,他做到了將俄羅斯帶離了荒蠻和愚昧的中古,帶入到一個嶄新的時代。

彼得大帝,他是一個拓荒者,一個先行者。他為荒蠻的俄羅斯大地注入了歐洲文明:技術、知識、生活方式,以及強有力的精神氣質。他創辦了俄羅斯第一個印刷所,第一座博物館,第一個劇院,第一個公園,第一所科學院,創辦並主編了第一份報紙,而不同尋常的是科學院的建立竟然是先於大學的建立。

彼得大帝,帶著他鮮活的性格特徵,不但留存在俄羅斯大地無數的雕塑、畫像上,更深深地印在世世代代俄羅斯人民的心中了。他似乎像一個神話,一個開天闢地的先行者:高大,英俊,聰明,好學,果敢,無畏,精力充沛,又足智多謀;善於思考,更善於行動,在他頭腦中沒有什麼條條框框,而如果有什麼條條框框的話,哪怕是無形的,傳統的,根深蒂固的,他也照樣像個拓荒者一樣,披荊斬棘,打破它們,且所向披靡。這樣一個君王,想不讓他的人民銘記都不可能。

但是,如果認為他是一個完美的帝王,那就大錯特錯了。從另一層面講,他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當年他在國外考察學習期間,國內保守勢力發生了叛亂,他策馬揚鞭,日夜兼程回到莫斯科,緊接著是七百多名反叛參與者被處決,而這些人不過是想保持俄羅斯亙古傳承的秩序罷了,說他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並不為過。為了在一片沼澤地上建起他心目中的理想城池,他草菅人命,毫不吝惜成千上萬民工的死活,嚴寒,苦累,營養不良,種種非人的待遇,讓三萬多人為建造聖彼得堡城而死於非命,說聖彼得堡這座美麗城市是建立在數萬人的屍骨上一點也不為過。直弄得天怒人怨,似乎上蒼都在替無數冤魂鳴冤,詛咒了這個城市每隔百年必遭洪水侵襲。1724年,1824年,1924年,這個城市都遇洪水滔天。

而彼得一世的冷酷無情還表現在,最終他將與自己不同道的親生兒子阿列克塞鞭撻致死。

從古至今,也許並無一個完美的君王,但是如果一個君王最終將自己的國家帶出了愚昧與落後,帶入了文明強盛的話,就一定值得人民紀念,更何況他有那麼多的「不拘一格」呢。

相關焦點

  • 彼得大帝有何過人之處,如何使沙皇俄國的實力一步步增強?
    而真實歷史上彼得大帝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這就需要仔細考究,尤其是彼得大帝真正統治沙俄的36年,這期間都發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對彼得大帝一生感興趣的朋友都很想知道。因為彼得大帝這一生充滿了傳奇,他更幹過很多出格的事情,如果按照人們判斷沙皇的標準而言,彼得大帝可能更不像是一個沙皇,而更像是一個學者、水手,或者是金融家,因為他致力於沙俄的改革,簡直就是方方面面。
  • 彼得大帝一般被認為是俄羅斯最傑出的皇帝
    1712年,彼得大帝從莫斯科遷都聖彼得堡,使之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雖然說烏克蘭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歷史上的烏克蘭,卻在俄羅斯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時至今日,彼得大帝的行宮依然完好坐落在美麗的第聶伯河之畔。而烏克蘭人的文明教養和風度之優雅,這一切也和彼得大帝當年的改革有著深切的關係。
  • 彼得大帝引領俄國移風易俗 拒吃大蒜改喝咖啡
    青銅騎士,就是彼得大帝的經典形象,普希金就此寫下了關於彼得大帝的長詩《青銅騎士》。高傲的駿馬,你奔向何方,你將在哪裡停蹄。啊,威武強悍的命運之王,你就如此在深遠之底,在高峰之巔,用鐵索勒激起俄羅斯騰越向上。如普希金詩中所言,彼得大帝呢就是命運之王。他勵精圖治,成就了一個歐亞大帝國。但是,揮舞著鞭子的彼得,他自己首先是一個盡職盡責、身先士卒的楷模,然後才是那個威武高傲的彼得大帝。
  • 聖彼得堡彼得大帝騎馬雕像,馬蹄子下為什麼踏著一條蛇?
    十二月黨人廣場和伊薩基耶夫廣場一南一北緊挨著,十二月黨人廣場立著彼得大帝的青銅像,但廣場的名字卻和伊薩基耶夫廣場上的銅像,尼古拉一世有關係。十二月黨人廣場的彼得大帝像咱們還是說回這個廣場,廣場中最顯著的標誌就是那尊被後人稱為青銅騎士的彼得大帝坐騎像。這座紀念像是按照另一位俄國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吩咐製作的。法國雕塑家法爾科內辛勤工作了12年才完成了這尊5米高20噸重的雕塑。
  • 好一座彼得大帝建造的城!
    在參觀彼得大帝青銅騎士像時,會中文的俄羅斯女導遊向我們介紹了普希金的長詩《青銅騎士》,並朗讀了其中的詩句,「我愛你,彼得建造的大城」。她語音與表情中,有說不出的自豪和驕傲。現在我站在這座城市的地標建築之一聖彼得保羅要塞。
  • 「彼得大帝號」是否面臨「落伍危機」?讓我們來分析看看
    其中,就不得不提彼得大帝號巡洋艦了。它是目前世界上除航母以外唯一現役的核動力水面作戰艦艇,在1989年下水,98年服役。當今軍事武器發展極快,對於一款研發於上個世紀的巡洋艦,很多人都表示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其實不乏落伍的可能性。那就讓我們來理智分析看看,彼得大帝號是否會有」落伍「的危險呢?首先我們來看彼得大帝號的武器裝備。
  • 「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這麼落後,俄羅斯為何不拆了它?
    現在,在俄羅斯海軍之中,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雖然在噸位上跟航母、兩棲攻擊艦沒法比,但也是除這兩者以外最大噸位的水面戰艦了。除此之外,軍艦的反艦飛彈系統也令人不敢輕視,彼得大帝號反艦武器為20枚垂直發射的P-700反艦飛彈,能夠一次發射不止一枚飛彈,在對戰的時候,敵方不一定能夠攔截所有發射出去的飛彈,這一設計提高了軍艦突破敵方防線的能力,並且還能夠順便打擊敵方目標。彼得大帝號巡洋艦上能搭載三架艦載機,並且短垂戰機還能通過彼得大帝號巡洋艦實現起飛和降落。
  • 彼得大帝:一個人就是一整部歷史
    彼得大帝銅像,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十二月黨人廣場。文/馮嘉安從俄羅斯國立歷史博物館302件珍品中,可以看到一個由彼得大帝開啟的俄羅斯帝國黃金時代。17世紀末的俄羅斯,被經歷了文藝復興和資本主義興起的歐洲其他國家遠遠拋在身後,此時的沙皇彼得一世正醞釀一場全面西化的改革。
  • 擁有核動力的「彼得大帝」號巡洋艦續航只有14000海裡?
    「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究竟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呢?我來分析一下。彼得大帝號在俄羅斯的正式分類叫做「重型核飛彈巡洋艦」。備用鍋爐可在核反應堆關閉的情況下,讓彼得大帝號保持17節的速度航行,而艦載燃料可以使其續航1000海裡。
  • 吐槽系列8:捨不得扔的武庫艦,俄羅斯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
    這是世人給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貼的標籤。一條艦撐起了一支艦隊,滿載兩萬六千噸超級巨獸,海上編隊的核心力量,可以搭載各型飛彈五百枚,一艦可以滅一國,簡直就是縱橫四海的的武器庫。與中國054A護衛艦一起的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進入新世紀,啥都講究個隱身。055大驅的外形讓人看著流口水,朱姆沃爾特的科幻外形看著像外形戰艦。
  • 彼得大帝的遺囑:要求俄國人必須滅亡波蘭,卻沒有提到東方的清朝
    公元1725年的2月8日,俄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沙皇彼得大帝在聖彼得堡病逝。在去世之前,彼得大帝給俄羅斯人留下了一份遺囑,這份遺囑主要規劃了俄國的以後的發展方向,彼得大帝的遺囑對俄國歷史的影響非常深遠,而彼得大帝的繼承者們,大部分都遵循了這份遺囑的內容。
  • 俄國女皇伊莉莎白是彼得大帝愛女,終身未嫁,情人在側,過功難定
    俄國的伊莉莎白一世女皇,她的全名叫伊莉莎白·彼得羅芙娜,生於1709年,是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一世的小女兒。彼得大帝跟葉卡捷琳娜生了好幾個孩子,但是存活下來的只有兩個女兒,她們就是伊莉莎白公主和安娜公主。在兩個女兒之中,彼得大帝最寶貝伊莉莎白,從小就視她為掌上明珠。
  • 彼得大帝年久失修,戰力堪憂
    巡洋艦? 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全長252米,寬28.5米,吃水9.1米,標準排水量23 750噸,滿載排水量25860噸,速度為32節。英國簡氏甚至直接將其劃分到戰列巡洋艦序列中,嚴格意義上講簡氏這樣劃分其實也沒毛病,噸位不用說絕對達到了戰列巡洋艦的水平,任務屬性也和二戰時期的戰列巡洋艦如出一轍,充當艦隊的旗艦指揮整支編隊在遠洋執行任務。
  • 世界上唯一的核動力巡洋艦,俄羅斯基洛夫級巡洋艦「彼得大帝」號!
    今天,讓我們來看看世界上唯一的核動力巡洋艦,俄羅斯基洛夫級巡洋艦「彼得大帝」號! 彼得大帝號雖然也有為數眾多的天線,但是電子天線基本上被集成到了中間的主桅杆上,整體外形為內傾斜構造;和凌亂的蘇聯其他艦船相比,其前後甲板相當光滑。
  • 已經服役20年,俄羅斯「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還能上戰場嗎
    「基洛夫」核動力巡洋艦一共建造了四艘,不過,目前在役的僅有一艘「彼得大帝」號,憑藉著2.6萬噸的排水量,「彼得大帝」號成為了俄羅斯海軍內部的主力艦。然而,作為一艘服役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艦艇,「彼得大帝」號已經不符合大國海軍的發展潮流了。
  • 俄北方艦隊軍演,「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再亮獠牙
    當時的「彼得大帝」號代表了那個時代世界軍用艦船的先進水平。其技術水平之高,艦載武器裝備型號之齊全和數量之多,作戰能力之強,在同類艦中首屈一指。不可小視的攻擊能力彼得大帝」號最引人注目之處,在於它的艦載武器系統。於它的艦載武器系統。各種對海、對空、對潛、對岸作戰系統齊全,並且載彈量大,裝備400餘枚各種型號飛彈,因此贏得了「武庫艦」的美稱。作為名副其實的「海上飛彈庫」,「彼得大帝」號無疑是世界上火力最強的一級巡洋艦。
  • 北方艦隊主力,俄海軍最後的寵兒,「彼得大帝」號巡洋艦還有一戰之...
    二戰時期,在海軍的發展方面,蘇聯和美國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二戰後,美國大力發展航母,而蘇聯則繼續走上了戰列艦的發展道路,大力發展海上"武庫艦",本期視頻的主角"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就是這一戰略思想的產物。
  • 稻城亞丁:一個美得驚世駭俗的地方
    甘孜稻城香格裡拉鄉仁村。郝康理攝     如果你來到稻城,你會跪倒在她美麗的石榴裙下,你會被她那驚世駭俗的美所折服。這裡擁有最純粹的生靈:傲視天穹的蒼鷹、自由生活的各種野生動物、草場林間婉轉歌唱的鳥兒、靜靜地放牧著牛群也牧著自己的牧人……
  • 魔法師、彼得大帝、成龍VS施瓦辛格,這部《龍牌之謎》開掛了……
    通過了解,我發現《龍牌之謎》的設定非常有想像力,用「龍牌」來「保衛家園、匡扶正義」的主題不變,超級驚喜的是影片還帶我們領略了一段不為人知的西方傳奇軼事和合理想像的彼得大帝「中國遊記」。咱們先說「龍牌」的設定。
  • 「哥哥」張國榮和唐先生的驚世駭俗的愛戀,懷念「哥哥」!
    但是要說到真的難受,那麼只有一個人最難受,這個人就是唐先生,張國榮的一生摯愛。「哥哥」在2003年4月1日愚人節的這一天,「哥哥」張國榮給大家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最後一個電話打給經紀人陳淑芬後,便徹底告別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