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機與傷寒論方劑

2020-12-04 騰訊網

太陽病

太陽本病中風,以桂枝湯主之

傷寒以麻黃湯主之

風寒兩感,以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主之

傷寒而內有火鬱,以大青龍湯主之

中風內有火鬱,以桂枝二越婢一湯主之

傷寒而內有水飲結中上焦,以小青龍湯主之。

表已解而內燥,以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表未解而裡溼,以五苓散,茯苓甘草湯主之

表退而熱結血分,以桃核承氣湯、抵當湯、丸主之

太陽壞病入陽明去路

表寒未解,而內有火鬱,以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主之

表解而內燥,以人參石膏湯主之

表解而裡熱,以調胃承氣湯主之。

入太陰去路∶

表未解而裡溼,以五苓散主之

表解而裡陽虛,以甘草乾薑湯主之。

表解而裡陰虛,以芍藥甘草湯主之

表未解而裡寒急,先以四逆湯主之,後以桂枝湯主之。

表風未解而裡虛,以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主之

表未解而裡熱,以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表未解而裡寒,以桂枝去芍藥湯,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表風未解而裡微咳,以桂枝加厚樸杏仁湯主之。

表解而裡溼,以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表虛而裡實,以濃樸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

裡實而宜吐,以梔子濃樸湯梔子乾薑湯,梔子香豉湯,梔子甘草湯,梔子生薑湯,隨證主之

入少陰去路∶

表虛汗漏,以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汗出不止,惡風,小便難,四肢拘急,難以屈伸)

裡虛惡寒,以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裡寒有溼,以茯苓白朮桂枝甘草湯主之

裡寒有水,以真武湯主之

裡虛亡陽,以桂枝甘草湯主之

裡寒欲作奔豚,以桂枝加桂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裡虛亡陽驚狂,以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主之

裡虛亡陽煩躁,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表解而裡陽虛,以茯苓四逆湯,乾薑附子湯主之。

太陽壞病結胸痞證

結胸證重者,以大陷胸湯,大陷胸丸主之

輕者以小陷胸湯主之

痞證表未解而裡虛,以桂枝人參湯主之

表已解而裡實,上有熱,以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表已解而裡實,下有寒,以附子瀉心湯主之

表解而裡有水,以十棗湯主之。

表解而裡有寒、有熱,以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主之

裡溼而便滑,以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

裡溼而水停,以五苓散主之

表解而裡鬱,以旋復花代赭石湯主之。

裡寒而可吐,以瓜蒂散主之。

陽明病

陽明病,太陽經證未罷,中風,仍以桂枝湯主之,傷寒,仍以麻黃湯主之

太陽未解,而將入陽明,以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太陽未解,而已入陽明,以葛根湯主之

二陽表未解,而裡有鬱,以葛根加半夏湯主之,表解而裡熱,以調胃承氣湯主之。

表解而裡微實,以小承氣湯主之

表解而裡大實,以大承氣湯主之。

裡實而津竭,以密煎導方、豬膽汁方主之。

裡實而脾約,以麻仁丸方主之

裡實而血瘀,以抵當湯主之

陽明病虛證

陽明虛證,裡寒而水盛,以四逆湯主之

裡寒而土虛,以吳茱萸湯主之

裡有積溼,以五苓散主之。

裡有虛熱,以梔子豉湯主之,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裡有溼熱,以豬苓湯主之

裡有燥熱,以白虎湯主之

裡有瘀熱,以茵陳蒿湯主之

少陽病

少陽經本病,經氣鬱迫,表裡不和,以小柴胡湯主之

太陽經證未罷,而遽入少陽,以柴胡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未解而表實,以麻黃湯主之

少陽病已具而裡虛,以小建中湯主之。

太少合病,而自下利,以黃芩湯主之.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表未解而裡實,以大柴胡湯主之

表已解而裡熱,以調胃承氣湯主之

婦人熱入血室,以小柴胡湯主之。

少陽壞病

入陽明去路:裡虛而心悸煩,以小建中湯主之

裡虛而心動悸,以炙甘草湯主之。

裡虛而煩滿譫語,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少陽本病未罷,仍以小柴胡湯主之. 表未解而裡實,仍以大柴胡湯主之。

表未解而裡熱,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入太陰去路:表裡未解,以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

少陽壞病結胸痞證

按結胸證,以大陷胸湯主之。痞證,以半夏瀉心湯主之

太陰病

太陰病,表寒未解,仍以桂枝湯主之

表未解而裡寒急,先以四逆湯主之,後以桂枝湯主之,表已解而裡有實寒,以四逆湯主之

裡有寒而上有虛熱,以黃連湯主之。

表未解而裡虛,以桂枝加芍藥湯主之

表未解而裡實,以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表寒鬱而內生溼熱。以茵陳蒿湯主之。

表溼鬱而內生瘀熱,以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

表裡俱有瘀熱,以梔子柏皮湯主之。

少陰病

少陰病,表裡俱寒,以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主之

裡寒而水盛,以四逆湯主之

裡寒而土敗,以附子湯主之

裡熱升而咽痛,以甘草湯,桔梗湯主之

裡陰逆而咽痛,以半夏散及湯主之。

咽痛而生瘡,聲不出,以苦酒湯主之

咽痛而胸滿心煩,以豬膚湯主之

裡寒而土虛,以吳茱萸湯主之

裡寒而水泛,以真武湯主之,裡熱而有溼,以豬苓湯主之

裡熱而有鬱,以四逆湯主之

裡寒而陽微,以通脈四逆湯主之

裡寒而脈絕,以白通湯主之

裡寒而無脈,嘔煩,以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

裡寒而下利膿血,以桃花湯主之

裡熱而液耗,以黃連阿膠湯主之。

裡熱而水涸,以大承氣湯主之

厥陰病

厥陰病,裡寒而吐蛔,以烏梅丸主之

表寒而裡虛,以當歸四逆湯主之

若內有積寒,以當歸四逆加吳榮萸生薑湯主之

裡寒而宜吐,以瓜蒂散主之

裡寒而有水,以茯苓甘草湯主之

裡寒而厥逆,以四逆湯主之,裡寒而陽鬱,以通脈四逆湯主之

裡寒而上有浮熱,以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主之

裡寒而上虛,以吳茱萸湯主之

陽回而裡熱下利,以白頭翁湯主之

陽回而裡熱有燥屎,以小承氣湯主之

陽復而裡生煩熱,以梔子豉湯主之。

由病機可得知病症。

病機種類:

傷寒,中風,火鬱,水鬱,內燥,裡溼,裡寒,裡熱,裡虛,裡實,熱結血分,裡陽虛,裡陰虛,裡水

相關焦點

  • 一部偉大的中醫學經典著作――《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第一部理法方藥皆備、理論聯繫實際的中醫臨床著作。被認為是漢醫學之內科學經典,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醫家類。因為歷史因素,本書原貌不復可見,後世分成《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書分別流通。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
  • 傷寒論:太陽蓄水證與蓄血證的病因病機及治法的比較
    若蓄水較重時,則病勢必由下而中,由膀胱之氣化不行,發展影響到胃氣不降、胃氣壅滯而心下痞塞,出現蓄水兼心下痞。若蓄水更重,下竅不通,水邪上犯,必致胃氣上逆,上竅不受、水入即吐,即所謂「水逆證」。在《傷寒論》中的太陽蓄血證可分為輕證、重證和緩證三型,分述如下:1.蓄水輕證(桃核承氣湯證):由太陽病不解,邪熱隨經入裡,血熱互結,停蓄於下焦少腹部位所致。
  • 一起學中醫—傷寒雜病論 厥陰篇
    一旦病到厥陰之後,厥陰肝經受損的時候,人的陰跟陽會脫開,就有很多怪怪的症狀。比如說消渴。病人一直喝水都喝不飽,氣上撞心,心中疼熱,用儀器檢查,會說你是心理作用,因為厥陰經是人體的六經的最後防線,到厥陰經他很多感覺都是意識上的感覺,就是不管怎麼檢查都不知道怎麼回事的。就是厥陰經在痛,不管怎麼壓身體都找不到痛點,但是就知道自己在痛,那就是一個已經意識上面的那種感覺了。
  • 《輔行訣》的出土,解開了《傷寒論》中「陽旦湯」之謎
    《傷寒論》在論述傷寒誤服桂枝湯致變證及隨證施治之法時曾自設問答,從而引出了「陽旦」證。「問曰:證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增劇,厥逆,咽中幹,兩脛拘攣而譫語,……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脈浮而大,浮為風,大為虛,風則生微熱,虛則兩脛攣,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參其間,增桂令汗出,附子溫經,亡陽故也。厥逆,咽中幹,煩躁,陽明內結,譫語煩亂,更飲甘草乾薑湯……故知病可愈」。
  • 此方劑來自於《傷寒論》,是李東垣的進一步發揮
    書中介紹東垣嘗治一貧士,病脾胃虛,與補藥,愈後繼居曠室,臥熱炕,欬而吐血,東垣謂此人虛弱,冬居曠室,衣服單薄,是重虛其陽,表有大寒,壅遏裡熱,火邪不得舒伸,故血出於口,當補表之陽,瀉裡之虛熱,因思仲景治傷寒脈浮緊,當以麻黃湯發汗,而不與之,遂成衄血,卻與麻黃湯立愈,與此甚同,因作此湯一服而愈。《醫林纂要探源》說:「麻黃人參芍藥湯,治吐血外感寒邪,內虛蘊熱。按:此方乃東垣經驗得意之方。
  • 《傷寒論經方今注》之桂枝湯
    7) 病人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8)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當鬚髮汗,若頭痛者必,宜桂枝湯。
  • 李東垣的一方,其基本原理來自於《傷寒雜病論》
    枳實消痞丸是李東垣《蘭室秘藏》中的方劑,也被命名為失笑丸,原書是這樣論述的:「治右關脈弦,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飲食」。其藥物組成為幹生薑,炙甘草,麥牙曲,白茯苓,白朮各二錢,半夏曲,人參各三錢,灸厚樸四錢,枳實,黃連各五錢。
  • 投稿|論病機十九條的適用性
    ,這種探索、思考的精神值得提倡,關於病機十九條,您有什麼看法?(編輯/千誠)論病機十九條的適用性作者/朱鵬病機十九條載於《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歷代醫家都認為病機十九條內容意義重要,認為其涵蓋了外感與內傷的辨證方法,《內經》云:「審察病機,無失氣宜」「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才能達到「疏其氣血,令其條達,而致和平」的治療目的。
  • 《傷寒論》中的一方,具有「溫經散寒、養血通脈」的功效
    當歸四逆湯具有溫經散寒、養血通脈的功效,此方劑出自《傷寒論》,其條文說:「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手足厥逆,也就是手足寒涼。究其原因是因為陰寒阻礙陽氣,血脈的流通,溫陽功能閉阻,不達四末,陰陽不相順接,從而導致手足厥冷,表現為四肢麻木,疼痛,青紫,冰冷等。
  • 再讀傷寒論,什麼是傳經,為什麼會傳經,如何判別
    什麼是傳經傷寒論開創了六經辯證,六經是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三陰三陽經的簡稱。當邪氣從一個經傳入到另一個經,就叫傳經。但需要注意,無論病證是從表入裡,由陽入陰,還是由裡出表,由陰轉陽,都稱為傳經,區別是前者是邪氣盛,病由外入裡,後者是邪氣衰退。什麼情況會傳經1、正氣的盛衰邪氣的傳變要取決於一個條件,就是正邪鬥爭雙方的力量對比。其中,關鍵又在於正氣。如果正氣抗邪有力,邪氣就不傳經。
  • 對於眼瞼痙攣,中醫神農解痙方劑怎麼治療的?
    2個傾向 : 一為久病則經絡阻滯,則瘀。二乃氣血不足,氣為百病之長,血為百病之始。 神農解痙方劑對眼瞼痙攣的病因病機論治如下: 一般外邪壅滯經絡、溫熱發痙、瘀血內阻屬實證。 一、邪壅經絡 多因外在風寒溼邪, 壅滯經絡所致。
  • 再讀傷寒論,太陽主表和太陽經的關係?六經辯證依據經絡對不對?
    上一篇文章再讀傷寒論,太陽如何主表,太陽陽氣從何而來發出後,很多人留言,說太陽主表和太陽經沒有關係,六經辯證不是依據經絡。那麼是不是這樣呢?太陽主表和太陽經有沒有關係?劉渡舟教授講授傷寒論時講過一個他自己的案例,劉教授以前在漢沽農場搞教育革命,每天到貧下中農家去給人看病,一個姓陳的孩子,十四歲,高燒。劉教授去的時候沒有帶藥,就仿照《傷寒》的方法,刺了孩子的風池、風府,還有大椎、曲池,扎完以後,孩子腦門就出汗了,燒就退了。如果你否認經絡穴位的存在,就沒必要往下看了,說明你根本不想了解認識中醫文化。
  • 【蒲輔周】治療時病:必先歲氣,毋伐天和
    為學習繼承蒲老的寶貴經驗,茲據蒲老及其弟子著作中有關時病的論述,對其治療時病的學術思想作一初步探討。 1.重視節候變化與時病發生規律的研究 蒲老指出:「時病指的是春夏秋冬一般常見的急性發熱性疾病,古人統名之為傷寒、熱病,如《內經》云:「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
  • 探析《傷寒論》欲解時,認識陰陽離合、兩儀三才、表裡絡屬
    經絡裡面的表裡絡屬、《傷寒論》裡面的六經病,你是不是有點理解了?註:大家學陰陽的時候,往往容易受西方思維文化的「非此即彼」所影響,因此就會覺得陰陽學說很難理解,甚至產生誤區;其實在中醫文化裡面,陰陽是一體的,兩者的特性雖然有區別,其劃分的區域也具有一定的對立性,但這種對立性是建立在「一體性」的基礎上的。
  • 土鱉蟲 《傷寒雜病論》中的蟲類藥
    《傷寒雜病論》在其300餘首方劑中用土鱉蟲、水蛭、虻蟲、蜣螂、蠐螬、蜘蛛、蜂窠、鼠婦、白魚9味蟲類藥,散在於抵當湯、抵當丸、鱉甲煎丸、大黃 蟲丸、下瘀血湯、蜘蛛散、土瓜根散等7個方劑中,主要用治蓄血證,瘀血內閉的經閉、腹痛、癥積、瘧母,寒氣凝結肝脈之陰狐疝氣等,以達破血逐瘀、活血通經止痛、消積化癥、破結通利除疝等多重治療目的,
  • 《傷寒雜病論》:張仲景用藥的絕妙之處,從古到今卓乎不群
    桂枝附子湯是張仲景治療陽虛痺證的經典方之一,此方出致《傷寒論·太陽病脈證治篇》,其條文是這樣說的:「傷寒八九日,風溼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金匱要略.痙溼暍病脈證治第二》中關於本方證的條文與此相同。「傷寒八九日」,這裡指外邪入侵人體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後面提到的「不嘔,不渴」是指疾病沒有向體內的少陽和陽明傳。一般說來,風寒束表後八九日,外邪已經入裡,但這裡描述意思是沒有傳。也就是說這裡所謂的「傷寒」是「類傷寒」,是風溼進入到人體「風溼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而不是典型的風寒。
  • 為什麼《傷寒論》中三分之一的藥方含有姜棗?
    張仲景的名著《傷寒論》,共113個藥方,其中竟有35個藥方,用到了姜棗這個組合。 我們平時沒病時保健,就可以單獨喝姜棗。 它們雖然是兩樣家常食物,但如果喝對了時間、喝對了方法,比藥還好。 每年的立夏到三伏前,是我建議大家全家一起喝姜棗茶的時節。如果是脾胃虛寒、經常下巴長痘,或者長期待在空調房間的人,入伏後也可以繼續喝。
  • 這個傷寒論的方子治便秘有神效,完勝開塞露,中國人必須知道
    今天,守一就給大家介紹一個神奇的方子,對小兒便秘有立竿見影的療效,而且是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原方,名字叫作蜜導煎。這個方子,本來守一也不知道,是一位讀者聯繫到守一,守一又問了一位民間中醫大夫,才知道了這個方子。具體情況是這樣的。小孩子只有10個月,拍不了舌照。兩天沒有拉粑粑了,估計難受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