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蘭縣宗加鎮布拉村有這樣一位身殘志堅的貧困戶,他就是金布。初見金布時,他是一位不善言談內斂的蒙古小夥子,也許是生活的磨難磨平了他的稜角,也許是命運的不公成熟了他的思想,也許是未來的憧憬點燃了他的內心。1992年出生的他,面對肢體三級殘疾,他敢想敢做、直面未來,沒有因為身體殘疾澆冷他熾熱的心,他想他沒有了左胳膊和左手,但是我還有右胳膊和右手,一樣能用右手刨出一個好光景。
他本是一個不幸的孩子,母親去世的早,他就一直與殘疾的父親相依為命,除此再無親故。可是生活並沒有為此同情他,因家中無牲畜常年在外打工的他,2014年因鏟車事故讓他永遠失去了左臂。失去左臂的打擊使他一蹶不振,父子倆陷入更加困難的境況,經常到政府要求救濟,渾渾噩噩的混日子。
在政府的關懷下,2016年金布被例入貧困戶行列。也許是「貧困」這兩個字眼觸動了他,也許是青年的他不願意被生活的困難就這麼被打倒,他主動提出在國家的幫助下,改善生活,發家致富,積極脫貧。同年,在海西州政府辦公室的幫扶下,他和父親有了自己的新房,住進新房的他喜極而泣,他覺得一定要用剩下的一隻手為自己和父親撐起一片天。
積極創業來脫貧
自金布被評為貧困戶以來,他一心想摘下貧困戶的帽子。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牧民他第一想到的就是做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事情,放牧養羊,要脫貧可不能好高騖遠。在宗加鎮鎮府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金布順利貸款到了4萬餘元的扶貧貸款,利用貸款金布買了55隻羊開始了放牧養殖。認準了放牧養羊這個致富路子以後,金布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烈日暴曬,他總是在草原上奔波忙碌。由於要靠自己一個人,使得這條放牧養羊之路比村裡的其他牧民們走的更為艱辛,一天來來回回,常常累的上氣不接下氣。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經過他的悉心照管,羊只一茬一茬茁壯成長,一年下來,父子倆可支配收入也由往年的1900元提高到24856元。2017年年底,金布成功甩掉「貧困戶」帽子,實現脫貧。有了收入上的改觀,加上宗加鎮鎮府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大力支持,他更加堅定了發展養殖產業來發家致富的信心。
不斷奮鬥爭幸福
駐村扶貧工作隊常常到他家噓寒問暖,並且時常開導金布,有什麼困難都盡力幫助他解決。因為父親年邁殘疾經常住院治病花銷大,積極和民政部門溝通,幫助其辦理了低保。並且幫助他拓寬脫貧致富的門路,把金布納入村裡「柴達木黃牛」合作社產業發展中,2016年至2018年共計分給金布3頭合作社黃牛飼養繁殖。金布心裡牢記「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時刻鼓勵自己要在致富路上走的更遠。一方面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多次走出去考察學習吸收先進的養殖理念;一方面申請貸款建蓋80平米的儲草棚儲蓄飼料擴大「柴達木黃牛」養殖規模繁育牛犢,陸續生產的4頭牛犢又給他家增加了一筆收入。在宗加鎮鎮府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的鼓勵下,他又成為鎮上的護林員,一年算下來,又增加了15000多元的收入。村民也都很佩服金布,儘管失去了左臂,但是從不怨天尤人,而是靠自己改變命運,不斷奮鬥爭幸福。2018年,金布因在全縣脫貧攻堅中事跡突出,被評為「光榮脫貧戶」。
感恩思源立榜樣
金布在村裡是出了名的熱心腸,誰家有什麼困難,凡是喊到他,他都是有求必應。村裡修進村的砂石路和涵洞,各家出工出力,村裡考慮他身體狀況沒讓他去,可他知道後,主動和大家一起幹,絲毫沒有因為自己少了一隻胳膊而不去參與。還樂呵呵的說:「我和大家一起幹,我用一隻手也能開鏟車,幹點技術活吧」。金布在村裡也是出了名的孝子,一條腿殘疾的父親今年又不幸再次將腿摔斷,金布四處籌錢為父親住院治病,他守在醫院,衣不解帶,精心照料。現今出院在家的父親還不能下床,金布邊忙著放牧養羊養牛,邊忙著照顧老人。在每一個像陀螺一樣旋轉的日子裡,他依舊堅信「做人要感恩思源」,對父親不離不棄,用自己的肩膀扛起養家的責任,詮釋著孝順,感動了無數鄉親。對黨和政府時刻感恩,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和不懈努力實現脫貧,為全鎮其他貧困戶樹立了榜樣。
儘管在年幼的時候失去了母親,儘管陪伴他的父親身有殘疾,儘管現在的自己不能擁有完整的身體,金布在他剛剛開始的人生路上經歷了許多不幸和艱難,但他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在各級政府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走出了生活的陰霾。貧窮和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一顆勇於戰勝困難的心。金布正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讓自己不再貧窮,漸漸走上富裕之路。
來源:省殘聯教育就業部 省殘聯扶貧工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