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童話、寓言閱讀理解的解讀思路和解題技巧
一,了解文章類型。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童話一般通過想像和誇張來塑造鮮明的形象,用曲折動人的情節或淺顯易懂的語言反映社會生活,有一定的教化作用。
二,抓住閱讀關鍵。
第一,弄清童話、寓言中的「故事」。
童話故事中會蘊藏著一些道理,給我們啟示;寓言的內容則大多分為故事和教訓兩種。因此,在閱讀這兩類文章時,要弄清楚童話、寓言敘述的是一件什麼事,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麼,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是誰。
第二,分析角色特點,了解文章深意。
童話和寓言都是通過故事反映生活現象,揭示某個道理。而故事的發展總是與主要角色行為分不開,因此我們要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了解作者的情感傾向,再進一步思考作者的寫作目的。
第三,聯繫生活實際,體會文章道理。
童話、寓言的情節通常反映的都是實際生活,故事說明的道理也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在分析文章中蘊含的道理時,我們也要結合生活實際。
三,把握常考重點。
第一,常見題型之概括總結。
1.概括主人公所做的事。
2.總結文章通過哪些事來體現主人公的什麼特點?
解決技巧:
1.概括時,我們要將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說清楚,用簡練的語言把事情說完整。
2.做這類題,需要我們先數清楚文章中有幾件和主人公有關的事情,接著抓住每一個事情中的關鍵詞,判斷這件事體現了主人公的什麼特點。
第二、常考題型之具體分析。
1.分析刻畫人物的手法。
2.賞析文中某個句子。
3.說說文中的角色為什麼會有某種經歷。
解決技巧:
1.這類題是考查學生對人物描寫方法的掌握情況。要求學生抓重點詞句,感受語句的情感。
2.品析語言,可從修辭的角度、詞語的感情色彩、句子的作用等方面回答。
3.做這類題,需要我們觀察角色的性格、行為,並結合作者的寫作目的進行分析。
第三,常考題型之總結升華。
1.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收穫?
2.請給文章續寫一個合理的結尾。
解決技巧:
1.做這類題,需要我們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聯繫實際表達自己的觀點。
2.做這類題時,我們要尊重原文,展開合理的想像,續寫故事。
練習:
愛吹噓的貓
有那麼一隻貓,它總是吹噓自己了不起,而對於自己的過失,卻百般掩飾。
它捕捉老鼠,一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說:「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後養肥了再說。」
它到河邊捉魚,被鯉魚的尾巴打了一下臉,它裝出笑臉:「我是不想捉它——捉它還不容易?我就是利用它的尾巴來洗洗臉。剛才在閣樓上玩,我的臉搞得多髒啊!」
一次,它掉進泥坑裡,渾身糊滿了汙泥。看到同伴們驚異的眼光,它解釋道:「身上跳蚤多,用這辦法治它們,最靈驗不過!」
後來,它掉進河裡,同伴們打算救它,它說:「你們以為我遇到危險了嗎?不,我在遊泳……」話沒說完,它就完全被淹沒了。
「走吧!」同伴們說,「現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潛水了。」
1.文中寫了貓的幾件事情,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這隻貓為什麼最後被淹死了?
3.讀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什麼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