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985」的知乎要上市,吃不飽飯的大V們卻在集體「出逃」

2020-12-25 澎湃新聞

「人均985」的知乎要上市,吃不飽飯的大V們卻在集體「出逃」

2020-12-24 0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知乎還沒到上市的時候,但被投資人寄予過多期待的它,現在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了。

據多家媒體報導稱,知乎目前正在籌備上市相關事宜,未來可能會在港股或美股登陸。還有知情人士透露稱,知乎的三家承銷投行已經確定,分別為高盛、摩根史坦利和瑞信。

對於上市消息,知乎方面既沒否認,若考慮到對企業輿論所造成的影響,它當然也不可能給出肯定。於是,「暫無回應」四個大字,就成了知乎給出的唯一答案。至於真實情況究竟如何,或許只有CEO周源,以及知乎的大金主們才知道了。

知乎一直是個被資本所偏愛的孩子。從2010年試開放,到2019年8月F輪融資為止,這家網絡問答社區已經收穫8輪融資,其中不乏騰訊、百度、快手、搜狗等知名企業。隨著用戶量的激增,知乎的體量越來越大,內部架構也變得更為龐雜,在磕磕絆絆中艱難「破圈」的它,似乎即將走上和B站、小紅書們一樣的道路——面對資本市場,繼續商業化之旅。

不過,知乎究竟想對投資者們講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這一點,知乎自己或許也不太明白。

商業化和「精神家園」,二者真的能兼得嗎?

如果在知乎上搜索「知乎是什麼」,知乎會給你這樣一個答案:

我們是中文網際網路知名的可信賴問答社區,致力於構建一個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識分享網絡,讓人們便捷地與世界分享知識、經驗和見解,發現更大的世界。

十年前初露苗頭的知乎,的確是這麼一家平臺。

2010年初步試運營時,知乎甚至只採用邀請註冊制度,其首批用戶在質量上絕對算是名列前茅——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UT斯達康創始人薛必群、小米董事長雷軍……這些創投圈的超級大V們有著常人難及的豐富經驗,能夠為知乎貢獻專業且可信賴的回答。正是他們奠定了知乎的根基,也是他們塑造出了知乎的品牌調性——人群精英化、話題高端化。

這樣的自我定位,使得知乎整體對商業化、變現這類詞語有著發自本能的厭惡。一位知乎資深創作者在接受相關媒體採訪時表示,那時根本沒人想著從知乎上賺錢。「這裡是年輕人的精神家園,就像當年的豆瓣一樣。」

不過,隨著多家資本先後加碼知乎,他們對這家平臺的期待也越來越高,用戶的高速增長,以及隨後的商業化、變現,乃至最終上市,是投資人們想要的。同時,知乎自家用戶的快速增長也讓盈利這個問題被擺上了臺面。不管怎樣,知乎都必須走上商業化之路,而且要快。

抱著在商業化和「精神家園」之間維持平衡的想法,知乎開始推動平臺的變現進程。2016年4月,知乎參考付費語音問答平臺「分答」,打造了自己的同款板塊「值乎」,並在5月推出知乎Live。繼值乎和Live之後,電子書、圓桌、知乎大學等產品也相繼上線,通過它們,知乎試圖打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知識付費體系,進而贏得投資者們的青睞。

但理想再美好,終究也只是理想。知乎想借著知識付費的浪潮一步登天,卻從沒考慮到自己拙劣的衝浪技術會帶來多大的危險。

賣力創作卻吃不飽飯,知乎大V們集體出逃

一直以來,諸多核心創作者都是知乎成長的主要依仗,在平臺上建立一定影響力後,他們自然會期待更高的分潤,但知乎打造的知識付費體系卻沒能為這些大V們帶來多少油水。

以知乎最成功的產品Live為例,有知乎頭部創作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舉辦一場Live講座的收入能達到25萬元左右,一年六次Live的總收入約為152萬元。另據知乎方面公布的數據顯示,Live主講人的平均時薪已經超過了11000元。

這樣的收入水平看起來著實叫人豔羨,但相比其他知識付費平臺,知乎創作者拿到手裡的鈔票實際上並不算多。有知乎主講人曾向相關媒體透露,網易雲課堂、簡書的幾位頭部主講人,其年收入基本在千萬元級別。

為了維持「精英化、高端化」的調性,知乎也一直不肯放開對大V們「自我發電」的限制。如果有知乎大V接廣告發軟文被平臺察覺,要面對的將是禁言和封號的懲罰。大V們若是想賺到錢,就只能靠回答品牌提問來獲得極為有限的收益,這顯然沒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此外,隨著知乎用戶近些年來的持續增長,平臺主力話語權實際上已經從精英人士流轉至新用戶們的手中,無處不在的趣味段子與虛構故事逐漸淹沒了大V們偏知識向的乾貨,再加上知乎近些年來對算法的擁抱,不少大V發現自己辛辛苦苦產出的內容曝光率下降,那些能最快抓住用戶眼球的所謂「熱門內容」反而受到追捧。

在吃不飽飯又得不到認可的情況下,知乎大V們近些年來已經不願意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了。2017年8月底,今日頭條為了完善自家悟空問答的內容體系,曾斥巨資一口氣籤下300餘名知乎大V,引得一時轟動;2018年年初,「逃離知乎」的戲碼再度上演,這回則是大V們主動找上了別的平臺——1月8日,微博問答就迎來了不少知乎創作者的加盟。

知乎想成為微博、網文平臺、還是下一個抖音?

知乎喜歡追風,這已經是個不爭的常識。趕著知識付費浪潮打造一系列產品是如此,追隨微博,上線自己的原生廣告系統也是如此。目前來看,廣告似乎成了知乎最成功的變現模式,據《中國企業家》報導稱,知乎有90%以上的營收都來自信息流廣告。

靠廣告賺錢的變現模式雖然簡單易懂好操作,但它和知乎本身的調性完全相悖。當知乎的廣告逐漸從開啟頁面滲透到發現界面,再進一步深入至信息流和底部推薦、乃至評論區時,老用戶以及一批資深創作者心中的不滿也在逐漸醞釀。翻開知乎在應用市場中的評論區,很容易就能找到「廣告軟體」、「體驗極差」的評價。

除了廣告變現和知識付費外,知乎近些年也在探索新的商業化之路。2017年8月,知乎上線「想法」功能,其類似於新浪微博和微信的朋友圈,主打簡訊息及時分享。知乎似乎想通過做社交來保持用戶粘性,進而再變現用戶。

發現用戶更青睞虛構創作後,知乎順勢推出了鹽選會員專享的「鹽選專欄」,還貼心的提供了追更功能,意圖通過定向扶持等方式推動網文內容的發展。某種意義上講,這也算是變相培養了用戶的會員付費習慣。目前來看,國內網文受眾的年齡層次已經和知乎用戶的年齡層次高度重合,只要知乎持續扶植平臺上的網文創作者,其通過會員變現的模式就會更清晰。

此外,知乎還在2018年2月推出了視頻創作工具,並在今年10月更進一步,上線「視頻號」功能,很明顯是在對標目前火爆的短視頻應用,如抖音、快手等。雖然這項功能引起了不小爭議,但知乎表示,未來短視頻內容並不會完全取代文字內容,二者仍然會共存。

在商業化道路上快速奔跑的同時,知乎身上的標籤越來越多,但它似乎還沒能找到一張真正適合自己的標籤。知識付費、微博、網文和抖音,不管哪種模式都與知乎最初的調性相去甚遠,同時離真正盈利也遙遙無期,單靠廣告一張手牌,知乎恐怕沒法贏下資本市場的芳心。

關鍵詞 >> 知乎上市,知乎,廣告產業,微博,抖音,上市公司理財,上市公司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知乎已啟動上市程序,欲在美股或港股IPO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初霽來源: BT財經(ID:btcjv1)據「BT財經」獨家信源,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目前已確定三家承銷投行為高盛
  • 東北水稻價格大降10%!稻農吃不飽飯如何保證糧食安全?
    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是農民能夠吃飽飯,如果吃不飽飯,糧食安全根本就沒法保證。東北水稻價格大降10%,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呢?這並不是農民少收入一點錢那麼簡單。其中所蘊含的危機和風險是非常大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水稻價格大降其中所蘊含的風險究竟是什麼?
  • 知乎要上市?問答前輩的問答題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低調的知乎新聞不少,先過了10歲生日,後在12月23日被曝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知乎相關人士暫未回應,業內人士對知乎上市也並不意外,網際網路行業多是成立五年就上市的企業,知乎算少有的10歲還未上市的網際網路「前浪」。
  • 非洲個子最高的民族,當地人經常吃不飽飯,平均身高卻達到1米8?
    說到非洲,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貧窮,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有很多的非洲人因為吃飯的問題而發愁,而且在非洲有很多的人群都是特別的瘦,因為經常吃不上飯,所以導致發育不良,身高也並不是特別的高,但是今天要介紹的這個民族卻是非洲個子最高的民族,當地人也經常吃不飽飯,但是平均身高卻達到1米8,
  • 「月薪1w捨不得吃人均500的飯」:3個人不同的人生講透了現實
    「月薪1w捨不得吃人均500的飯」:3個人不同的人生講透了現實「你的工資多少?」「零零散散減下去,到手的大概有一萬多吧!」「哇,你的工資好高啊!」在地鐵裡的我,聽到了兩個女生這樣的對話。兩個人嘻嘻哈哈的就在地鐵上,將自己的身家全部講出來了,有心提醒,卻又顯得有點多管閒事。
  • B站抖音合圍,視頻這碗飯知乎要怎麼吃?
    B站已經將知識視頻作為重點類目,幫助年輕人漲知識,而微信視頻號上的老男人們在分享的很多都是「知識」。知乎雖然是知識內容平臺一哥,在視頻上卻一直很保守,雖然早在2017年我就拋出過一個觀點:知乎一定要戰略重視短視頻。
  • 非洲個子最高的民族,當地人經常吃不飽飯,平均身高卻還達到1米8
    哪怕是在21世紀的今天,也還是會有很多的非洲人吃不飽飯,各方面得不到保障。在我們今天追求各方面物質的時候,很多非洲人卻還在追求自己的溫飽問題。所以在很多人看來,非洲人應該都是瘦瘦矮矮的,因為吃不飽飯個子肯定是不會很大的。不過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非洲民族就不一樣了,它可以說是非洲個子最高的民族,當地人經常吃不飽飯,平均身高卻還達到1米8。
  • 俗語「娘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飽」,說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娘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飽」,相信朋友們都聽說過,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所以我們的祖先們之所以留下了這句話,是為了告訴我們,當我們長大之後,不能過分的依靠父母,一定要學會獨立。
  • 十歲的知乎要上市了,但想好故事要怎麼講嗎?
    儘管創立十年才上市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來說並不算快,但知乎突然間曝出這一消息還是讓外界錯愕,因為但凡能上市的企業通常都可以向資本市場講述一個邏輯自洽的故事,有一個看起來能跑通的商業模式,但知乎的商業模型是什麼,要向投資者講一個怎樣的故事?在許多人都說不清的情況下,或許知乎自己也沒底。
  • 飯吃七分飽,對身體會有哪些好處?營養師:3個好處慢慢浮現
    「飯吃七分飽,健康活到老」,對於這句民間俗語,大家都耳熟能詳,從健康養生的角度來說,這是有合理的依據的。那麼,飯吃七分飽是怎樣的一個狀態,它具體給我們身體健康帶來的好處有哪些呢?飯吃七分飽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實際上,對於飽腹感的狀態體會,可能每個人都會有所差異,所謂的七分飽,並沒有一個精確的值,大概就是感覺自己吃飽了,對於食物不會再有強烈的熱情,但習慣性地還會想再吃一些。
  • 吃過廣州這些面,幾乎連飯也不想吃了!
    在廣州,人人都愛粥粉面飯。雖然說吃「飯」是一日三餐最常見的選項,不過「飯」只排在「粥粉面飯」最後一位,想必是老廣們心底裡更偏愛其它三樣吧~為什麼呢?我們今天來說說麵食吧。麵食比「粥」飽肚,比「飯」容易消化,而且做起來更加簡單快捷,不用思考要用什麼菜。所以廣州人不想做飯或者沒胃口吃飯的時候,就會想到要來碗面。
  • 慈禧貼身宮女,伺候身邊8年直言未吃1頓飽飯,這話講來你信嗎?
    可為外人所不知道的,其實,在慈禧太后身邊當差的那些宮女,在她們的內心其實是沒有多少幸福感的。平日裡做事,不但需要十分的小心翼翼,而且就連吃上一頓飽飯的願望都無法實現。也許,這話說出來,可能有很多很多的人表示不相信!
  • 豬八戒經常吃不飽,走了十萬八千裡為何不見他瘦下來?
    拜畢起身,即令管事的安排飲饌,道:「爺爺們寬坐一時,待下官進城啟奏我王,倒換關文,打發領給,送老爺們西進。」三藏欣然而坐不題。唐僧身上向來是不帶錢,從他們很容易就住進了這驛館,說明是免費的。他們不僅在驛館白吃飯,而且還能在走的時候,拿一筆錢(打發領給),當然以唐僧的秉性,他肯定是不要錢的。不要錢不代表不要吃食。
  • 知乎熱帖:為什麼我上了985還這麼焦慮?
    知乎熱帖「為什麼我上了985還會這麼焦慮?」中,有一個高贊答主葉初陽說:因為周圍的人都很優秀,對比之下,在原本圈子裡優秀的你已經不太突出了。周圍的人都在努力奔跑,自己不能走也不能停下,這就足以讓人感到焦慮了。的確,高考能考上985的同學,都是原先班裡鳳毛麟角的學生。
  • 非洲一虛榮至極的國家,白天穿得跟土豪沒區別,卻住茅房吃不飽飯
    可有一個國家卻與我們的優良傳統背道而馳,這個國度被稱為世界上最虛榮的國家,國民白天穿的像一個富豪,晚上卻住茅草房甚至連飯都吃不上。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出現在非洲剛果金,提到非洲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貧窮落後,吃食和穿著也是十分寒酸。
  • 誰也沒能想到,大批美國人快要吃不飽飯了:爭先恐後領取救濟糧
    很多事或許都是機緣巧合,四年前,美國人帶有一絲戲謔選了川普當總統,在這位習慣胡言亂語的領導人帶領下,四年後的美國,卻讓所有人都笑不出來了。有20%的「有孩一族」表示,負擔不起孩子的飲食費用,相較於6月份增加了3個百分點。 多項數據表明,美國人確實吃不起飯了雖然統計數據具有一定缺陷性,是在一定基礎上類比的結果,但除去美國人口普查局的這項統計之外,美國多家機構的類似數據也紛紛表明,在美國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人吃不起飯了。
  • 開心漫畫:金乘五老師「血本無歸」,只能回鄉下種田,連飯都吃不飽?
    開心漫畫:金乘五老師「血本無歸」,只能回鄉下種田,連飯都吃不飽?
  • 《少年之名》選手集體出逃 酷狗點讚榜第一的李希侃好瘋狂
    本周五,少年青春逐夢同行成長綜藝《少年之名》新一期重磅上線,少年們集體開啟「飛越鴨子鋪」大作戰,成團前後一次公演舞臺之前「放飛自我」,享受青春肆意之旅。  李希侃帶領的《失控》組,展開名副其實的「失控」逃跑計劃,兩度被節目組抓個正著。
  • 知乎,做不了自己,卻活成了別人期待的樣子
    最初,網友們只是將它當做對那些通過編撰故事來博取關注的人的一種調侃,卻沒想到,多年之後,這句調侃反而會在知乎成為一種如此真實的存在。很難說清楚網友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知乎進行小說創作的,但顯而易見的是,如今的知乎不僅有擁有眾多的網絡文學創作者,還有更多的小說閱讀的愛好者。
  • 以後日料就只吃這家了——π島燒肉丼飯
    【π島】日料主打燒肉丼飯,量足味道好,一頓管飽,價格還超級親民,不用百塊錢就能美美的吃上一餐。【π島】的丼飯滿足了我這個,頓頓不離米飯,大口吃肉的吃貨。超值又解決了小情侶們的選擇困難症!簡直不要太划算!食材精選自散養白羽雞,肌肉 緊實,雞腿肉在超高溫的炙烤下燎燒油脂,鎖住肉內應有的水分,外焦裡嫩,鮮嫩多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