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626天
01
看到這個標題,有人可能會說,當年高考的時候,我焦慮了整整三年也沒考上985,你考上了還焦慮,也太凡爾賽了吧!
其實,名校的學生並非我們所想像的,一路坦途,畢業即巔峰。學習期間迷茫、焦慮,甚至抑鬱的學霸,也不計其數。
為什麼呢?
知乎熱帖「為什麼我上了985還會這麼焦慮?」中,有一個高贊答主葉初陽說:因為周圍的人都很優秀,對比之下,在原本圈子裡優秀的你已經不太突出了。
周圍的人都在努力奔跑,自己不能走也不能停下,這就足以讓人感到焦慮了。
的確,高考能考上985的同學,都是原先班裡鳳毛麟角的學生。
本來懷揣著「我很強我知道」的心態,想來學校做點大事,結果發現自己泯然眾人,甚至周圍的人比自己都要優秀,心理就自然會產生很大的落差。
我要是看見那些比我強的同學,每天進步還比我大,我也會焦慮,也會很輕易地否定自己。
之前因為在《令人心動的offer》中表現太過凡爾賽而罵上熱搜的王驍,在直播中替自己澄清時也說過類似的話。
他說,自己在斯坦福其實就是一個學渣,因為那裡比他優秀的人太多了,所以自己在學校一直都處於受挫折和被碾壓的狀態。
而他在節目中的凡爾賽表現,也恰恰證明了他長期受挫後的自卑心理,正是這種不自信,才會讓他通過各種外在的「斯坦福」周邊震懾別人,給自己打氣。
幾個月前,那個留遺書自殺的大連理工研究生,在剛剛成為一名大學生時,也曾是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的陽光的少年。
有人找到他的貼吧帳號。2014暑假,當得知自己被錄取,即將成為一名大學生時,他在「大連理工大學吧」發了一個帖子:
冬天的雪大麼?來自南方的娃沒怎麼看過雪,求教一下前輩們~還有,新生報到是哪一號啊?
還有人發現,他關注的貼吧,大多都和日本動漫相關。
這樣看來,他就是一個有點二次元,熱血中二,成績比較優秀的男孩。
但6年過後,他還是沒能頂住壓力,在這個曾經滿懷憧憬的地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02
看過那封遺書的人可能會說:不值得啊,這都不算事。
是他太嬌氣,受不得一點挫折嗎?
我覺得不是。
自媒體作者樊小書就說過,在名校讀書的孩子們大多數不算太快樂。
他表示,自己身邊有抑鬱傾向在吃藥的朋友就有四個。
你想啊,年少的時候,他們覺得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上,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就仿佛擁有一個閃亮的未來。
好不容易進入了夢想的學府,卻發現自己原來這麼普通,這麼弱小。
從小作為「別人家孩子」的自己,怎麼就不特別了呢?
歸根結底,上了985還焦慮的人,不是嬌氣,也不是抗挫能力差,而是無法接受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
這是大多數中國人的通病。
許多中國人,一生都在與平凡為敵。小時候夢想著站在金字塔尖,但努力了十幾年後,發現自己能力有限,實現不了這個夢想,就把它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
於是,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一口氣給不到10歲的孩子報十幾個興趣班。
終於,你掏心掏肺地為孩子著想,卻變成了孩子最討厭的人。
作家梁曉聲曾經接待一美國朋友時,朋友問:「你們中國人心裡好像都暗怕著什麼,那是什麼?」
梁曉聲說:「怕一種平凡的東西。」
朋友追問:「究竟是什麼?」
梁曉聲答:「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
朋友無比驚訝:「太不可理解了,我們大多數美國人都挺願意做平凡人,過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你們真的認為平凡不好到應該與可怕的東西歸在一起麼?」
可不是嗎?中國人不怕死,就怕平凡。
梁曉聲曾在某講座上與學子交流時,就碰到這樣一位語出驚人的男生:「如果30歲以前,最遲35歲以前,我還不能脫離平凡,那我就自殺。」
03
那些進入名校的孩子,大多是承載著家人和社會的期望開始大學生涯的學習。
而如果他們不野心勃勃,沒有對自己高要求,沒有對未來規劃,似乎就是一個異類。
李雪琴因為喊話吳亦凡的視頻走紅後,很多網友就對她展開質疑和批判:「北大畢業的居然拍這種視頻,太low了!」
而早就看開一切的她,卻用了一條簡短卻叛逆的微博來回應:「北大怎麼了?念了北大就不能當一個low逼了嗎?念了北大就不能當一個廢物了嗎?」
的確,當個從985畢業的普通人,也沒什麼可恥的。
塔尖上的就那麼幾個,失敗者卻遍地都是。
為什麼不能在平凡中,試著與自己和解呢?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28:放棄》中,提到一個「高均數效應」,指的是這樣一種現象:當要求人們對自己和普通人的才能進行比較時,大多數人給自己的打分都在普通人之上。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缺乏一種對自己和自身才能,做出真實判斷的能力。
演員雷佳音在爆紅之前,也曾自視甚高。
那時的他,被人發掘去當演員,因為身高和長相都不錯,會表演相聲,演技也不錯,甚至覺得自己天生就是要吃這碗飯的人。
但入行後的雷佳音很快就發現,要走演員這條路,一點背景都沒有,甚至連引以為傲的優勢,在演藝圈也不過是泛泛。
拍了幾部戲都沒濺起多大水花後,他終於開始反思:自己沒資源也沒背景,長得也不算出挑,偶像路線走不通。
「那個時候其實就已經明白了。其實(兩條路)分得特別清楚。那個時候就知道自己走哪個方向了,大概只能曲線救國了吧。」
這一刻,他才真正接納了不那麼優秀的自己。
所以你會發現,即便後來大火之後,媒體偷拍到他的形象,也大多是頭髮亂糟糟、穿著褲衩和拖鞋,一點也不像明星。
因為他已經從心底接受了「自己是個普通人」這件事。
雷佳音曾在採訪中說到:「我覺得我就是一個正常的、芸芸眾生的一個人,但誰也不可以抵擋我有魅力。」
接受平凡,並不是不再努力,而是全力以赴之後發現還只能是這樣,那就與自己和解,揚長避短,把大部分力氣都花在發揮自己的優勢上。
《我的前半生》播出後,他不就是憑藉自己的魅力,做到了把一個「渣男」詮釋得讓人一點也恨不起來嗎?
只有當你心態健康,有悅納自己的智慧時,才能踏踏實實地利用自己的優勢把當下的事做到極限,其他的,水到渠成,反而容易帶來附屬的獎賞。
04
考上好的學校也許前途會順利一點點,但它和必然的幸福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畢竟人生那麼長,就算順利畢了業,也還有太多的問題要解決。
真正幸福的人生,不是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是能夠掌握生活的主動權。
所謂掌握生活主動權,就是不活在他人的評價和期待中,在接受和認清真實自己後,盡最大的努力堅持自己想要的人生。
哲學家周國平說:
「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接受的平凡,是我們一生的課題。
這個過程,並不是放棄夢想甘心平庸,而是終於認清了自己和世界,從而試著去擁抱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