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諒了他,因為這樣我才能活下去。你們不能原諒他,因為這樣其他女孩子才能活下去。——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4月28日,「林奕含去世三周年」的話題登上熱搜,把這個本該擁有美好人生的臺灣女作家再次帶到我們眼前。
2017年4月27日,也就是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兩個月後,作者林奕含於家中臥室自縊身亡,青春、美麗、愛與寫作全部在26歲的年紀戛然而止。
在林奕含自殺後,林奕含的父母發表聲明,向大眾揭開了一個殘酷的真相:林奕含就是《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主人公,房思琪所經歷的,其實是林奕含生平的自傳。聲明一出,立刻在臺灣地區和大陸引起了強烈反響。
其實,林奕含在自殺前幾天接受採訪時就表示「這個故事折磨、摧毀了我的一生。」雖然語氣輕柔,但是話語間壓抑著痛苦。
作為林奕含的唯一一部完整著作(也是一部自傳體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描寫了少女房思琪被補習班名師李國華長期性侵,最終發瘋的故事。
在遭遇性侵後的幾千個日日夜夜裡,作者林奕含也同故事主人公一樣飽受精神疾病折磨,她相信文字,企圖用文字來治癒自己,可依然無法逃離被困住的人生。
值得慶幸的是,與她有著相同經歷的女孩,在她的文字裡找到了情感共鳴,學會接納自己。她用文字的力量治癒人心,可唯獨不能治癒自己。
權利懸殊的施暴者與受害者
無論是房思琪,還是鮑某明的養女,抑或是北大的自殺女生,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間通常存在著「權力」的懸殊與不對等,而「權力」落差包含諸多內容:力量強弱,地位高下,年齡長幼,財富多少,資源多寡……
在與房思琪的關係中,李國華無疑佔盡優勢。三十七歲的年齡差,家教老師,父母信賴和感恩的好鄰居……李國華身上的這些「關鍵詞」使得受害者完全無力與之進行任何意義上的抗衡,主動性,掌控權,身體力量,道德強勢……房思琪一開始就註定極其弱勢。
如今,兒童遭受誘姦的現象時不時出現在大眾面前,刺痛了無數人的心,兒童性侵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公共安全問題。
幼齡兒童作為權力的最底層,在面對擁有特權的另一方所進行的誘姦行為時,更容易掉入名為愛實則是刀槍利刺的陷阱裡。當遭受過性侵的兒童長大成人,對「性」不再懵懂,如果她們不說服自己那是愛,便難以活下去。
我們作為旁觀者,不能指責受害者因「愛」而接納了被害的事實,權力懸殊時,不存在完美受害者。遍體鱗傷的人是不清醒的,但置身事外的人們需要清醒的憤怒。
關於兒童性侵,我們該做什麼?
1、預防兒童性侵,需全社會共同設卡
應該儘快完善相關法律。曾有人提議公開有性侵前科的罪犯信息,加大對兒童性侵犯罪的懲罰力度,對於可行性高的建議,應當予以完善和採納。
父母不應再對性教育諱莫如深、羞於啟齒。《房思琪的初戀花園》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值得所有父母去深思:為什麼性教育在我們的親子教育中,如此被輕視?家長應坦然面對,性教育不是洪水猛獸。
學校應該更早增設性教育課程,同時加強師德教育和教師行為規範管理,避免性侵案發生在校園內。
2、家庭教育作為預防兒童性侵的首道防線,家長應該怎麼做?
1)首先,家長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
從嬰兒出生起,父母就應該根據性別不同,從穿衣打扮、說話方式、詞彙選擇、行為表現等方面按不同的要求加以培養和教育。
2)其次,家長不要過分幹涉兒童的性遊戲。
2-4歲的兒童處於性教育關鍵期。而3歲左右的孩子已開始在朦朧中對異性感興趣,出現了一些性遊戲,主要有三種形式:
一是自樂式性遊戲(大腿摩擦床、雙腿夾被子等);
二是友愛式性遊戲(假扮醫生檢查、扮新郎新娘過家家等);
三是探究式性遊戲(偷看異性小便等)。
當家長面對孩子出現的性遊戲行為,家長不必大驚小怪,要明白這是孩子成長期必經的過程,遮遮掩掩容易助長孩子的好奇心,而加以責罵則會使孩子驚慌失措。
正確的處理方式是,如果孩子的性遊戲沒有出現實質行為,家長可以選擇忽視;如果出現了具體的有害內容,家長應該及時制止並加以適度引導。
3)最後,家長要經常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性教育,為孩子樹立榜樣。
孩子在嬰兒時期的性別認同為:女嬰模仿母親,男嬰模仿父親。所以在這一段時期內,父母針對孩子的性別不同,要採取不同的方式給孩子足夠的性別認同,尤其是對於男孩,父親給其足夠的關心和熱愛。
幼兒從出生開始到3歲以前基本是在家庭中度過的,而孩子在這段時間的模仿能力強,所以父母對幼兒的性教育特別重要。因此父母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有「出格」的行為,不要給孩子的心裡留下對性的好奇。
父母最好一起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讓孩子在面對性時,有堅定地想法,最好不要出現在男孩向媽媽詢問性時,媽媽讓孩子去問爸爸的情況,面對幾歲的孩子,父母在內心要正視性,不要不好意思。父母還要告訴自己的孩子,哪些部位是隱私部位,教孩子懂得保護自己的隱私的部位。
3、如果孩子有過被性侵的經歷,家長應該怎麼做?
首先應該了解一個概念——PTSD。
PTSD,也就是創傷後應激障礙。我們對於性侵,特別是兒童性侵的心理輔導是嚴重不足的,甚至性侵害之後需要輔導的意識,許多家長也根本沒有。
事實上,除了正在遭受噩夢的這些孩子,歷經侵害卻已經長大的孩子也並不會好過多少。那些因曾經的侵害陷入抑鬱的孩子,不得不面對一個很困難的現狀:那段經歷就被輕描淡寫地草草帶過,「這麼多年都過去了,你應該忘記」……
包括林奕含在內,許多受到性侵的孩子在事後尋求幫助時,總是得不到正向反饋。許多家長不以為意,耽誤的卻是孩子的一生。
如果孩子已經有過被性侵的經歷,家長應該及時與孩子溝通,做孩子堅強的後盾,告訴她這不是她的錯,不用掩飾、不用自責,通過溝通了解孩子正在遭受的心理痛苦,情況嚴重的要及時帶她去看心理醫生。
總體而言,認識和預防兒童性侵害的教育屬於性教育的一部分,但這恰恰是在傳統中國家庭中「羞於啟齒」或者「無從下口」的一部分。這些重要的性教育信息,十分需要大人儘早和孩子交流,不要錯過和孩子交流性話題的機會,等到悲劇發生後追悔莫及!
林奕含去世三周年之際,又一次給我們敲響了兒童安全教育的警鐘。《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堪稱傑出,可惜林奕含本人卻沒能藉助文學和寫作超越傷痛,獲得救贖。
這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生出更多疼痛和遺憾。林奕含雖然離開了,但她的作品會永遠存在:我們相信,在她無法完成自我拯救的地方,會有人藉助她的書寫走出黑暗。
我是兜媽,一位母嬰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為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如果您有感興趣或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們,也歡迎來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期待參與哦!
只因一款「抄襲」遊戲,5歲女孩脫衣拍隱私照,青少年涉黃誰背鍋
唐藝昕自爆孕期愛上遊泳,這五種人,再愛遊泳也應禁止!
恭喜!孩子有這4個壞習慣是高智商表現,家長打壓就是坑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