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是個人自由,你問我信仰究竟能帶來什麼利益?它確實不能立即改變個人的命運,也不是你信它,你的人生從此就萬事大吉了。真正的信仰其實是為我們的精神找個寄託,為我們的靈魂找到依止。信仰並非迷信,信仰是讓我們更加明智、更加覺悟,而不是顛倒妄想、不勞而獲。
就像很多人信佛,並非是真正相信佛的智慧,而只是想讓佛保佑自己,為自己的人生扣上安全鎖。但其實我們誰都靠不住,如果求菩薩,菩薩就有求必應,那麼菩薩該有多苦。佛菩薩不是用來求的,而是像佛菩薩學習,成為像他們那樣福慧具足的人。
菩薩再慈悲,也不可能代替你的人生。與其苦苦求佛菩薩,不如自己成為自己的菩薩,自己救度自己。如何救自己?向心內求,修慈悲心、平等心、清淨心,「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心若真誠,自得感應。人性往往是自私的,只考慮自己的得失苦樂,佛家常講「自利利他」,自利是智慧,利他是慈悲,悲智雙運度有情才是佛家精髓。
所以,佛教不提倡許願,因為許願是利己,是成全人的私慾,而提倡人發大願,發菩提心,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越是利益他人,其實最終都是受益自己。燒香拜佛,拜的是心中的恭敬和敬畏,是清淨與慈悲,拜佛應如理如法,許願應合理得當。這3種願望不要許,切記!
一、違背因果的願望不要許
佛家有句話叫「神通不敵業力」,什麼意思呢?佛菩薩縱有萬般神通力,也改變不了個人的因果。比如一個人作惡,禍事臨頭了,跑到佛菩薩像前,求菩薩保佑自己躲過那個災難,違背因果報應,你覺得佛菩薩能做到嗎?
很明顯,任誰也不會答應。即使這個人在那一刻是真心悔過,曾經的那個因果業力也不會消失,有因必有果,業障現前,誰也幫不了你。雖然佛家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說,但棄惡從善又是一個新的業因,過去的業不會自行消失,該經受的果報逃不掉。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行善自有福報,作惡自有天收。與其害怕報應,不如當下棄惡從善。「福禍無門,唯人自召」,人生福禍皆在自己手中。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
二、不切實際的願望不要許
我們在佛前許願,並不是要佛菩薩幫我們去完成,而只是通過這一形式,佛菩薩給我們內心正能量的一種加持,給我們動力與信心,安定我們的心,以此促進願望的實現。但這個願望一定要切合實際,不要異想天開、貪得無厭。
比如有人希望自己考試能進某某大學,這個願望要切合自身實際,在自己能力所能達到的範圍內去努力,而不是高目標矮行動,那樣肯定失敗收場。
還有人在佛菩薩面前許願,自己能發大財,或者種什麼彩票,一夜暴富,這真是痴人說夢。人有多大能耐,想多大事,別人的未必自己能得到,沒有那福氣就做好眼前當下的事,多做些善事、實事,好運才會出現。日日碌碌無為,還坐等天上掉餡餅,那只能把自己砸的頭破血流。
三、損人利己的願望不要許
最愚蠢的許願是想讓佛菩薩成全自己心中的惡,我們稱之為「佛口蛇心」,嘴上滿口仁義道德,內心卻邪惡歹毒。嫉妒別人的福氣,自己得不到,就想去害別人的,跑到佛菩薩像前,祈求佛菩薩保佑那個人怎麼怎麼遭惡報,詛咒別人,這樣的人心胸何其狹窄!
人若有害人之心,害不了別人,最終都是毀了自己。一念邪心起,百萬障礙生。你壞他人,最終壞的都是你自己。佛菩薩慈悲喜舍,成就人的善願,怎會成為你害人的利器,反而你的惡念加重了你的罪業,損了你自己的福。
信仰不欠你什麼?不要問為何不靈。應當反思,自己的心乾淨不乾淨?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命運即因果,好因才會有好果。感恩閱讀與分享,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