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蘇軾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詩詞書畫樣樣精絕,四大詞人首屈一指。深受國內外各界好評。他的詩,清新開闊,獨居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他的詞,三十九歲後開創了豪邁一派,與後來的辛棄疾並稱「蘇辛」成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的散文,灑脫大氣磅礴,又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書畫同樣盛譽於世。總之吧,這是一個令人敬仰的人物。除了才華之外,無論精神上曠達,還是行為上的舒朗,以及面對挫折的樂觀態度,都被後人稱頌模仿。
蘇軾自幼受父母的細心培育,加之也勤奮好學。真可謂博通經史,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立下以身許國的志願,只可惜,事與願違,蘇軾的宦海並不順利,幾番沉浮,數次被貶,『烏臺詩案』好險把命都丟了。但所幸的是,宋朝刑不上士大夫,腐敗的規矩救了東坡的命,也讓他有機會創作更多的詩詞,留給後人欣賞。不然你去哪裡讀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千古美句?又如何明白「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樂觀曠達?那首哲理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恐怕也不會出現了!如果不給他活下去的機會,我想那首豪放詞派的鼻祖《江城子》*密州出獵,也就會香消玉殞了!那將是人類文學史上怎樣的遺憾哪!
說起蘇軾豪放詞的第一首密州出獵,這可是豪放詞派的開山之作了,他偶作此詞後甚為興奮,因此詞有別於「柳三變(柳永)風味」而頗為得意。他曾致書鮮于子駿表達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之風味,亦自是一家,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從此言語中可見他當時的喜悅之情,也從此話看出蘇軾的率真的開朗的性格。事實上他的這篇得意之作,確實對宋詞史上風格具有劃時代裡程碑的意義,也難怪他得意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首蘇軾的得意之作,究竟如何的高大上。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代: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作於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寧八年)十月。三十九歲的蘇軾當時是因為談論王安石變法弊病而被打壓 ,自請離京後,在密州任知州期間。為答謝神靈賜雨而重修山神廟,在祭祀的歸來途中,他與同僚們舉行了一次會獵,其間他由這次場面壯闊,氣氛緊張的出獵中,想起了當年西北邊境的緊迫局勢,心中湧起了無限感慨,報國安邦的激情油然而發,氣勢恢宏,豪情洋溢。當然也是他以詞明志,說給皇上聽的。此詞以「狂」貫穿全篇,以圍獵的特殊場景抒發了東坡的壯志豪情和英雄氣概,引典、敘事、明志融為一體,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裡的英風與豪氣。
我之所以沒有過多的釋義本詞的意境和鑑賞,就是因為這首詞幾乎大家都太熟了,每個人都能很好的詮釋此詞,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意象,所以我就不在此現拙了。事實證明這首詞確實成了蘇軾的得意之作,後人也有很多效仿這種「狂」的。比如我們的大文豪莫言就做了一首:《江城子》*卅年再讀《紅高粱》 作者:莫言// 「想當初,我真狂,天馬行空,猴子敢稱王。為創新格破「五老」,硬頭皮,撞鐘響。土匪抗日也堪賞。切菜刀,擀麵杖,兒女英雄,熱血灑疆場。我今白髮已蒼蒼,三杯酒,淚兩行」。哈哈,不得不說莫老也真的很「狂」啊,「酒氣、劍氣、狂氣」一樣不少,「菜刀、擀麵杖」樣樣不缺。但願,莫言的突破也能像東坡當年的這首詞一樣,能開山立派,流傳後世吧!
實話實說,蘇軾的這首詞上片出獵,下片請戰,不但場面大氣磅礴,波瀾壯闊,更有雄心壯志,所向披靡之勢。讀之讓人精神一振,大有氣壯山河之感。同蘇軾其他豪放詞相比,這是一首威武雄壯的壯詞。把宋詞中歷來軟媚委婉的兒女情換成有膽有識、氣吞萬裡的英雄豪氣。確實有宋詞史上裡程碑的意義。筆者特別喜歡第一句「老夫聊發少年狂」和最後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試問,這是何等豪情,何種氣概才能有的如此氣魄啊。
表面上看東坡一生可謂是一個倒黴的大文豪,出生榮華富貴,但一世顛沛流離,政治上的他可謂是非常不得志的,報國為民之情難以得到發揮。其實,作為後人的我們,沒必要去較真司馬光,王安石與蘇軾的恩怨。也沒必要去為蘇軾而鳴不平,其實我認為他的一生是滿足快樂的。因為我們看到的是蘇軾的一生在「寂寞孤獨」中與山水對話,與古人交談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不斷向文學領域進軍的進取精神。在失意中不忘在其位,謀其政,為民造福的堅強和勇敢。他為人厚道,卻又憤世嫉俗。他淳樸自然,卻又是非分明。他多才多藝,卻又不沽名釣譽。具有著我們心目中古代文人中最好的才華和風度。絕對堪稱後世學者文人的典範。
雖說人無完人,蘇軾也不例外,餘秋雨說,「蘇軾是一個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我看這句話說得很恰當,也很真實,因為通常人們在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會非常有選擇的忽視一些不完美的小事。至於那些說他無政治智商,或者說他是個一路走一路吃的「吃貨」,以及"縱情山水貪圖享受」,用詞「華麗誇張",「愛抖聰明」之類的人也有很多。畢竟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沒有什麼對錯之分。況且又有誰能統一別人的思想呢?不知道在你們眼裡,蘇軾是個什麼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