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過,男人十八歲時喜歡十八歲的姑娘,八十歲時還是喜歡十八歲的姑娘,永遠都是這麼專一。畢竟姑娘總是青春的好,酒水才是陳年的香。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在男人的選擇上都會喜歡年輕貌美的女子,大家對於美的追求是統一的,在一千多年的宋代還發生了八十歲老翁娶18歲少女的故事,當時的一代文人蘇軾還是這位老翁的好友,在參加婚禮時蘇軾隨手寫下的「夫妻過夜詩」,看完讓人臉紅,卻成千古名句。
被流傳到現在的就是」一樹梨花壓海棠「,從文字上看還以為是形容梨花壓在海棠上,但其實這句話還有不同的意思,而且還是形容夫妻過夜的情況,想起來就讓人臉紅。
很多人都會好奇,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給我們的印象就是或豪邁大氣,或悲傷動人,但是很少會寫「內涵「的古詩,其實這首詩還有前因後果。
十八新娘八十郎
在宋代有個詞人叫張先,到了40歲才中進士,可以說晚年才學有所成,張先精通詩詞,考中之後在朝廷中官居重職。而且張先的大多詩詞都是反映當時官員的生活和男女之情,有人評價張先,"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當時就結交了蘇軾等一批文人,而事情就發現在張先八十歲的時候,當時要迎娶有一個十八歲的姑娘,雖然在古代三妻四妾很正常,當時這麼大的老夫少妻組合也讓人吃驚。
更讓人吃驚的是,張先不以為恥,還拿這件事沾沾自喜,他在娶妻的宴會上,得意洋洋地作詩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聽到這首詩,蘇軾就當場寫下令你外一首詩,「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句「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正是蘇軾的得意之作。梨花是白色的,暗指張生。而海棠則指的是紅顏少女,這句詩從側面諷刺張先娶少女為妻是「老牛吃嫩草」。而這句詩的上一句「鴛鴦被裡成雙夜」,其實說的就是洞房花燭夜的情形。 不得不說蘇軾的這首詩非常的有內涵,看破不說破,借用故事來表露自己的感情。
其實我們會發現古人的情感都表現在詩詞中,就比如蘇軾豪放的時候,「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何等的氣勢。「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又是何等的威風,思念妻子的時候「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等等,哪怕時間過去那麼久,經典還是會流傳千古。
常常朗讀古詩經典,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大!
梁實秋說過,一個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個孩子應該擁有一個書桌,古詩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無數的文人都傾注了自己畢生的情感,讀故事學習文化,構建精神上的高地,孩子才會博愛的胸懷,自立自愛。
前段時間綜藝《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就能感受到古詩詞在現在還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大家對古詩詞的喜愛一直都沒有減少!
什麼是文化,不是顯擺,而是骨子裡的修養,跟穿著打扮無關,跟家裡的財富多少無關,裝不出來。詩詞,總能用短短幾個字,把友情、愛情、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在《中國詩詞大會》裡那麼優雅的董卿也說:「每個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暫的,唯有用知識和涵養修飾自己才能美麗一生。我始終相信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總會在未來某一天發揮作用,使我變得更出色。」
為什麼還要讀詩,讀古詩有什麼用?
其實現在我們也在思考為什麼要讀詩詞?後面看到董卿老師的這些話才想到,讀故事跟看電影上課學習的道理一樣,就是當你感到迷茫的時候,學習古人的智慧。
人們常說,讀詩詞的人,眼中風景不同,說起話氣質也不一樣。
從小愛古詩詞的孩子,不僅培養出了良好的氣質,而且說話心態都非常好,做事待人都懂得禮貌,很讓人喜歡。大人愛讀古詩,學會的是心態,古人的詩就是一個故事,怎麼堅持,怎麼寬容他人,學習到的是智慧,到了現在也不過時。
讀古詩詞是件很幸運的事,在感受韻律之美時,還可以了解詩詞作者背後曲折婉轉的故事,如果進一步挖掘歷史,又會在故事背後挖掘出更深一層的哲思道理。
董卿就強烈推薦《中國詩詞大會》,這裡面既有豪放、婉約派詩人代表,又有田園、邊塞等各類別的名作,還兼顧忠孝、仁義、信美等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傳遞。
書中還對每一首詩詞的寫作背景做了詳細的介紹,讓你知其美,也知其為何美。僅僅這一套書,就能夠讓你對中國的詩詞文化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這套書還是幫助孩子提升語文品質的好書籍,它有利於培養孩子在漢語言上的韻律感,提升行文用詞的節奏感。
它更是一本很好的親子共讀書物,一起看完央視的「詩詞大會」,再翻開它來細讀經典,既能重溫知識,也能加強親子互動,一舉兩得。
本書一套有8冊原價268,現在活動期間促銷僅需69元。一頓飯錢,就可以讓你不僅學習經典詩詞,增加自身的學識,同時也間接影響並培養了孩子,一舉兩得。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正版包郵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