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詞:跨越千年,永恆的經典!

2020-12-22 金娃趣說

蘇軾詩詞:難得深情,不斷追尋詩與遠方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者,他詩、詞、文、書、畫俱佳,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

蘇軾現存詞作362首,其中多為奔放豪邁之作: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作於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蘇軾被派往密州(今山東諸城)擔任知州。

詞的上闕描述自己帶領將士們出城會獵的場面,「老夫」是作者自稱,當時蘇軾還不到40歲,卻自稱老夫,大有經歷過多曲折後心態漸老的意思。作者左手牽黃狗,右臂託雄鷹,跟隨他的將士們則頭戴錦帽,身著貂裘,千人的隊伍像風一樣席捲而來。看到這麼多人追隨自己,作者忍不住想要讓他們看到自己像三國孫權一樣,親手射中老虎的場面。

詞的下闕重在抒發作者滿腔豪情,氣勢雄豪,淋漓酣暢。其中「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一句,寄託了作者對朝廷的期盼。當時作者因為在朝廷任官時上書談論王安石變法的弊病,觸怒了王安石,所以蘇軾請求出京任職,先後擔任杭州通判和密州知州。雖然在地方上很得當地百姓的愛戴,但是蘇軾也希望得到朝廷對自己的肯定和認可,此時創作時難免流露出這樣的想法。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中的天狼,隱喻當時侵犯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表明作者希望能夠承擔起衛國戍邊的重任。

這首詞在宋代屬於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豪放詞,此前的詞壇流行淺吟低唱,詞風綺靡,這首詞可以說是作者創作豪放詞的嘗試,無論是在題材還是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

鞦韆院落夜沉沉。

這首七言絕句讀來淺顯易懂,但卻立意深沉,在作者冷靜自然的描寫中,委婉地表達了對醉生夢死、只知道盡情享受卻不知道珍惜光陰的人的譴責與諷刺,詩篇雖短卻發人深省。

花影

重重疊疊上瑤臺,

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

又叫明月送將來。

蘇軾文才極佳,雖然官運不好但他卻天性樂觀,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達觀知命的態度,在無奈中總是有著淡淡的幽默,通過這首《花影》即可見一斑。

花的影子,在別人眼中是再尋常不過的事物,在蘇軾筆下卻成了藉以抒發自己心情的獨特景致:瑤臺之上花影重重疊疊,多次讓童子去掃卻掃之不盡,太陽照耀時花影沒有了,明月一出花影卻又出來了。

作者以諷喻手法將重疊的花影比作朝中居於高位的小人,表達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為,最終卻無可奈何的心情。

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這首詞描寫的是五代十國時後蜀國君孟昶和他的貴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訶池上消夏時的情景。

上闋描寫人物與環境,人物有著「冰肌玉骨」,神仙姿質,環境則有如月宮瑤臺。

下闋描寫月下情人私語,頗有情調。

這首詞境界空靈神妙,跌宕起伏,令人有如身臨其境一般。

蘇軾這首詞是40多歲時所作,起因是想起7歲時認識的一位老尼,她為他讀過一首詩詞,這位老尼曾經去過後蜀宮中,聽孟昶作了這首詞,所以老尼念給蘇軾聽。蘇軾成年後回憶著寫了這首詞。

孟昶的原作是《玉樓春·夜起避暑摩訶池上作》: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開明月獨窺人,枕釵橫雲鬢亂。

起來瓊戶寂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

花蕊夫人是後蜀孟昶的貴妃徐氏,因為貌美所以被稱為「花蕊夫人」。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這首詞作於公元1081年,是蘇軾婉約詞中的經典之作。當時蘇軾正謫居黃州,章質夫,是蘇軾的同僚和好友,他先作了一首歌詠楊花的《水龍吟》,蘇軾依照他的詞韻作了這首詞答和。

楊花其實就是柳絮,詞的上闕描寫柳絮隨風飄零的神態,作者將其比作思親的少婦,柳絮作別柳枝,自然滿是離愁別緒。

詞的下闕抒情,感慨春天一去不復返的遺憾,滿是作者的惜春之情。

蘇軾的這首和詞一出,立刻超過章質夫的原作,成為詠物詞中的名作。

章質夫的原作清麗和婉,描摹柳絮形神俱似,雖然很多人都更讚賞蘇軾的詞,但是蘇軾卻稱讚章質夫的詞妙絕:

水龍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旋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蘇軾是詩詞大才,但是官場不順,多次被貶到蠻荒之地,生活顛沛流離,對此他也有深刻的反思。在迎接兒子出生時,他寫詩表達了自己的這一想法,並因此寄託了對孩子的期待:

洗兒

人皆養子望聰明,

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

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是蘇軾的兒子出生三天後,蘇軾按照傳統習俗給他洗三朝時所作。前兩句道盡了自己遭遇,後兩句則對孩子寄予期望,不過「愚且魯」卻不能當真,應該是希望孩子能夠韜光養晦,不要輕易流露自己的聰明,不然一個真正愚魯的人是不可能做到公卿之位的。

歷經磨難之後,這首詩凝結了蘇軾的反思,如果有來生,他或許會學著收斂自己的光芒,和光同塵,無災無難到公卿。

相關焦點

  • 故宮主題書畫特展 與蘇軾來一場跨越千年對話
    第一單元「勝事傳說誇友朋」通過蘇軾及其師友的作品,展現蘇軾的交遊圈與他所處的時代。第二單元「蘇子作詩如見畫」通過蘇軾和後世書法家所書寫的蘇軾詩文作品,以及後世畫家根據蘇軾詩文所創作的繪畫作品,展現蘇軾的文學造詣。第三單元「我書意造本無法」通過蘇軾師法的前人作品、蘇軾本人的書法創作以及後世臨仿蘇書的作品,展現蘇軾的書法藝術及其影響。
  • 李白與蘇軾的最消極詩詞對決,誰才是詩詞之王?
    李白和蘇軾在任何一個詩詞實力排名榜,恐怕都將在前五位置,甚至可以說是第一、第二的終極高手,但誰才能站在詩詞之巔,恐怕是見仁見智。今天,我們來看下李白與蘇軾的最消極兩首詩詞,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感悟下詩詞實力大家的魅力!李白最消極的詩詞:《擬古十二首·其九》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 蘇軾與辛棄疾的詩詞大戰:半夜無眠各寫《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兩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雖然兩人都屬於豪放派,但是在詞風方面上還是有所差異的,今天就來說兩首詞,這兩首詞都名為《西江月》,都是二人在人生艱難時期所作: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到家鄉。都是在某一個夜晚,輾轉反側不能入眠,於是便作出的一首詞,一個是秋意涼涼,一個是夏雨點點,千年難分高下。
  • 差點被誣陷而死,蘇軾依然笑著寫詩,成為千年罵人的經典
    這是宋朝罕見的文字獄,堂堂一郡太守,就因為詩詞中的牢騷,差點九死一生。偏偏這件大案的主角,就是宋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文豪——蘇軾。「烏臺詩案」中,政敵給蘇軾安上的罪名是誹謗朝政,抨擊新法,這些或許存在。但是,他們居然誣陷蘇軾自比地下之蟄龍,敢於飛龍在天的皇帝叫板,具有不臣之心,「所懷如此,顧可置而不誅乎」?
  • 第一偉人的這首《水調歌頭》,可跨越千年,與蘇軾比肩
    提起《水調歌頭》這個詞牌,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蘇軾的那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太過經典,後世很少有詞人能寫出更經典的《水調歌頭》,直到第一偉人毛主席的《水調歌頭·遊泳》問世。
  • 蘇軾勸架被趕出家門,無奈地寫了一首詩,不料詩中一成語火了千年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文壇中,能夠在一堆文豪中脫穎而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蘇軾就是其中一位,要問這蘇軾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不僅僅是在現代,就算是在北宋時期,蘇軾也是全民偶像。能做全民偶像,首先是人家有這個實力,蘇軾可謂是最頂尖級的全面人才。
  • 品讀蘇軾詩詞,重溫千古經典
    一、蘇詞解說西江月/蘇軾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水調歌頭/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 詩詞大會:「但願人長久」中蘇軾希望什麼長久?百人團僅9人答對
    蘇軾的《水調歌頭》算的上是傳唱度很廣的一首詞了,那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在被鄧麗君唱過之後更是成為了古詩詞新唱中的經典名篇,幾乎成了每年中秋必唱的佳曲。這首詩是蘇軾在密州任太守時的一個中秋之夜之作,當時他已經39歲,已經有7年未見弟弟蘇轍。
  • 蘇軾清明節寫的詩詞絕唱,逆境中的人生感悟,留下兩句經典名句!
    超然臺原本是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一個廢棄的高臺,1075年8月,蘇軾赴任密州知州的次年,即砍來「安秋、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並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每當「雨雪之朝,風月之夕」,都在臺上飲酒、看風景。1076年暮春,蘇軾登上臺子,眺望煙雨春色,大概是想起了子由,寫下了這首《望江南》。
  • 《經典詠流傳》——致敬英雄如何讓經典更嘹亮?
    導讀:穿過暗夜的,都是英雄;留下迴響的,都是經典。文 | 黎河從劉邦得勝還朝途中的千古豪情,到蘇軾在風雨忽至間的吟詠自若;從陳輝炮火紛飛戰場上自我獻身的義無反顧,到毛主席與楊開慧之間革命愛情的深情述說……時代的英雄故事從不或缺,但要實現歷史與現實、經典與流行的完美融合,卻並不容易。
  • 蘇軾說「春宵一刻值千金」,這句名言被誤解千年,下一句才是重點
    古典詩詞流傳千年,很多名句被人們想當然地誤解了。如果不是因為學者專家的糾正,我們還以為它們本來就是這樣。比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貧賤夫妻百事哀」、「春風十裡不如你」……怎麼樣,這些句子,你一開始都理解準確了嗎?其實,被誤解的千古名句何止這些。
  • 蘇軾的「春宵一刻值千金」被誤解千年,後半句才是重點,少有人知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春宵一刻值千金」這句詩,經常被人們用來形容洞房之夜時間寶貴,也有人用來形容人生最幸福美妙的時刻,但是真正的「春宵一刻值千金」並不是指洞房花燭之夜,而是形容時間的短暫,這句詩被人們誤解了上千年,其實真正的精華是在後半句。
  • 蘇軾的詩詞經典無數,其中有一首他最為得意
    說起蘇軾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詩詞書畫樣樣精絕,四大詞人首屈一指。深受國內外各界好評。他的詩,清新開闊,獨居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他的詞,三十九歲後開創了豪邁一派,與後來的辛棄疾並稱「蘇辛」成為豪放派代表人物。
  • 「春宵」一刻,蘇軾寫下純潔的經典名句,但讀完之後卻總讓人誤會
    中國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尤其是古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化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詩詞的美就在於「言有盡而意無盡」,儘管只有寥寥幾句,但是卻能夠精準地刻畫出此時此刻的景象,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以至於到宋朝之後蘇軾用到「春宵」這個詞的一首很純潔的詩被人們想歪了千年。在一個春日的夜晚,蘇軾跟以往一樣在月光下三部,春天是生機盎然的季節,夜給庭院籠罩上一層靜謐的色彩,美的讓人心醉。蘇軾望著眼前的景象,聽著遠處高樓上的笙歌,有感而發作下這一首詩。
  • 16歲少女愛上56歲蘇軾,被拒後抑鬱而終,蘇軾感慨寫首詞流傳至今
    蘇軾雖然是享譽盛名的文學家,但是他的一生卻並不順利。蘇軾成名很早,但是因為跟他人的政治立場不同,導致他的仕途並不順利,一生一直被貶,一生坎坷不斷。也有可能正是這屢次被貶讓蘇軾擁有了一顆豁達通透的內心,即便是生活對他風吹雨打,他對生活卻依然回報以笑臉,蘇軾把所有的熱情寫在了他的詩詞裡。跟古代所有有才華的人一樣,蘇軾也是一位風流才子。
  • 16歲少女愛上56歲蘇軾,被拒抑鬱而終,蘇軾寫首詞流傳至今
    蘇軾儘管是享譽盛譽的文學家,可是他的一生卻過得並不順利。蘇軾出名較早,但是由於跟他人的政治立場不同,造成 他的仕途並不順利,一生一直被貶,一輩子坎坷不斷。也有可能恰好是這屢次被貶讓蘇軾擁有了一顆豁達通透的內心,就算是生活對他雨打風吹,他對生活卻仍然回報以笑臉,蘇軾把所有的的熱情寫在了他的詩詞裡。跟古代所有的有才華的人一樣,蘇軾也是一位風流才子。
  • 人文讀書會|蘇軾詩詞短評大賽獲獎結果
    人文社讀書會主辦的「蘇軾詩詞短評大賽」獲獎結果公布了!!!目前人文讀書會已經打造了「共讀詩經」、「共讀紅樓」等多場線上活動,「東坡雅集——蘇軾詩詞誦讀會」、「紅樓雅集」等多場線下活動,均獲得了廣大讀者們的一致好評。目前,讀書會已經實現了「千人共讀,萬人打卡,百萬點讚」的業界首次,成為了人民文學出版社讀者的聚集地。
  • 荷花詩詞千千萬,唯有蘇軾解花語,4首蘇軾唯美的荷花古詩詞
    今天我們從眾多的古詩詞當中,選了4首宋代詩人蘇軾帶有荷花的古詩詞,從「蓮葉如小錢」到荷花開敗,結為蓮蓬都寫到了。《阮郎歸·初夏》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宋代詩人蘇軾的這首詞,寫於初夏,所以荷花還沒有結花苞,荷葉還小小的。主人公原本夏日正在午睡,聽著窗外那高高的柳樹上新蟬的鳴叫,溫暖的南風透過紗窗吹進來。屋子裡面點著沉水香。只可惜,這一好覺被屋外下棋的敲擊聲驚醒了。
  • 蘇軾被貶期間,寫了一首詞,開篇13個字,便成為詞中經典
    提起蘇軾,大家想到的肯定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形象。的確,一直以來,豪邁不羈都是他的標籤。他的文字中,都是英雄氣概,激勵著無數人向上。東坡居士的詩詞,大多以豪邁樂觀為主,他似乎是一個很少抱怨的人。而他最為驚豔的一個作品,開頭只有13個字,卻代代相傳,傳唱千年。
  • 「詩詞大會」讓古典文化成時尚經典
    所以,當前我們要繁榮發展中華詩詞,決不僅僅是對傳統詩詞經典的背誦記憶和知識比拼,而是要運用中華詩詞的傳統藝術形式,創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詩詞作品,從而達到時代精神與詩詞藝術的完美結合。文以載道,詩以言志,自古以來的中華經典無一不是智慧的深泉、文化的航標、思想的峰巒。愛國主義是中華詩詞的永恆主題。歷覽前賢先烈,他們在詩詞中凝聚了最濃烈、最真摯、最深沉、最持久的愛國情感。在凝成民族性格、傳承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心理方面,中華詩詞功不可沒、無可替代。「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是中華詩詞獨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