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辛棄疾
在中國的文壇歷史上,對於蘇軾和辛棄疾的高下一直爭論不斷。
很多人都說辛棄疾跟蘇軾完全沒法比。
他們給出了很多理由,比如蘇軾出自書香門第,詩、詞、散文、書法樣樣精通。
而辛棄疾則是武將出身,他能步入仕途是因為在沙場上的良好表現,所以很多人自然就覺得他的文學功底並不算紮實。
其實這兩個人在詩詞造詣上各有千秋,無論是哪一個,單拿出來,都吊打我們好幾條街,所以我也不能妄加評論,只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對兩個人進行分析對比。
巔峰對決
對於蘇軾來說,寫文是畢生所好,一生寫詩2700首,詞350餘首;對於辛棄疾來說,寫詞是閒居時最大的樂趣,一生寫詞600餘首。
但也是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兩人的心境也就不同,所以寫出的作品自然有不一樣的感悟。
蘇軾與辛棄疾,一個生活在北宋,一個生活在南宋;一個科舉出身,文滿天下;一個行伍出身,壯志滿懷,卻報國無門。蘇軾在豪放中盡顯曠達,辛棄疾在豪放中傾盡悲壯。
有人愛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就有人愛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悲壯;
有人愛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中的深情,就有人愛辛棄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絕美。
兩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雖然兩人都屬於豪放派,但是在詞風方面上還是有所差異的,今天就來說兩首詞,這兩首詞都名為《西江月》,都是二人在人生艱難時期所作: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到家鄉。
都是在某一個夜晚,輾轉反側不能入眠,於是便作出的一首詞,一個是秋意涼涼,一個是夏雨點點,千年難分高下。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蘇軾
蘇軾在被貶黃州的第二年的中秋,身處異鄉把盞賞月之時,北望遙遠的汴京,想起自己在朝堂中屢次遭受污衊與排擠,頓時孤寂與愁緒湧上心頭。
對親人的思念,對國事的人憂心,是坐也不是,躺也不是,在廊下走來走去,提筆寫出《西江月》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蘇軾的這首《西江月》應該寫於中秋佳節之際,提起他的中秋詞,很多人首先會想到 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美好願望。
但事實上,東坡也有傷愁的一面,這首《西江月》就是如此。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短短12個字道出了人生的虛幻和時光的匆匆。
整首詞突出了一個「涼」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涼風、明月與孤燈等情感意象,營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
與蘇軾一樣遭遇相同,此時的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回到上饒帶湖家居。
在這裡辛棄疾一呆就是15年,這首詞便在這十五年某一晚的月下所作。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下闋天上的星與地上的雨,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
抒寫當時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兩位頂級詞人,兩首《西江月》,兩個不同的季節,兩種不同的人生感悟,有人喜歡蘇軾那個清冷的中秋夜,有人喜歡辛棄疾那個熱鬧的夏夜;
兩首《西江月》似是隔空對望,都暗藏了兩位詩人一反常態的「柔情」,千年來一直難分高下。
詩和遠方,我們都要有
有人說,不讀蘇軾詞不知蘇軾的豪放中的憂愁,不讀辛棄疾的詞就不能評價蘇軾與辛棄疾誰高誰低。
其實我們讀詩的時候不難發現,每一首詩詞的背後都是作者在所處的環境中想要表達出來的情感,或是欣喜,或是自責,或是思念,或是感嘆,或是悲傷,或是意難平……
這本《蘇軾詞傳》與《辛棄疾詞傳》就是如此。
書中不但收集了詩人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們的一生,讀懂了他們的豁達。
《蘇軾詞傳》,這裡面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傳,將蘇軾一生的經歷與他一生璀璨的作品互為編織,那感人肺腑的詩詞後面是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故事,而詩詞則是詩人人生榮辱的心跡袒露。
《辛棄疾詞傳》,這裡面在講述辛棄疾詩詞的同時,也講述了他傳奇的一生,辛棄疾的詞有著獨特的魅力,令人難以忘懷。
這套古詩詞一共六本,有千年才女《李清照詞傳》、有難以爭鋒的《辛棄疾詞傳》與《蘇軾詞傳》、還有拉薩街頭最美的情郎《倉央嘉措詞傳》、有《李煜詞傳》以及《納蘭容若詞傳》。
現在只需要79元,就能讓你了解這6個不同的人生體驗,體會他們在各自的年代和生活背景下的經歷,這樣才更能體會詩詞中所蘊含的感情!
點擊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