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詩詞的小夥伴可以點個關注,作者長期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古詩詞的賞析與理解,這裡定時有優秀的詩詞分享於你,祝願你我可以共同在傳統文化的海洋裡滋潤心靈。更多內容點擊下方名片即可閱讀。
前言
在浩浩湯湯的五千年歷史裡,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化財富。這其中有李白的豪放灑脫,王昌齡的邊塞大漠,也有辛棄疾的婉約傷情。說到南宋,除了當時的山河破碎,帶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恐怕也有那些璀璨如星的民族英雄。
辛棄疾幼年生活在金人佔領區,從小良好的家教,以及他非同尋常的天賦異稟,讓他在同齡人中嶄露頭角。熟悉他的人知道,這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豪邁的性格卻偏偏有著無可奈何的人生。在那些賦閒在家的日子裡,辛棄疾又是如何度過他的那些個夏天的?
原詩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背景
辛棄疾的一生可謂是充滿遺憾,這個出生於山東,年僅21歲便可以率領起義軍徵戰沙場的民族英雄,本懷著一腔報國熱血,滿懷著光復中原的期望投奔南宋朝廷,卻在餘下的歲月裡,因自己堅持主張北伐而被朝廷的投降派所排斥,陷害。
直至公元1181年,辛棄疾因為受到奸臣排擠,被罷免官職,無可奈何的他只能回到上饒帶湖家居,在這裡,他度過了十五年的光陰。這首西江月,便是辛棄疾閒居於此時所創作的一首詞。
賞析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晴朗夜空,一輪明月當頭。他投下如水一般的月光,這柔順的月光輕撫著枝丫,卻驚起了在枝頭棲息的鳥雀。待到夜半時分,清風徐徐吹來,伴隨著的是陣陣蟬鳴。這句詩以動襯靜,表現了鄉村夏夜的寧靜與優美。
為何喜鵲會被一輪月光驚起呢?原因在於喜鵲對光線的變化極為敏感,故而在月上時分,它們常常會被月光驚起。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路邊兩旁的稻田裡,稻花飄香,這預示著又一個豐年的到來。而田野裡的青蛙也不甘示弱,耐不住寂寞的它們發出了陣陣此起彼伏的叫聲。這一番對於夏夜景物的描寫,不可謂不鞭辟入裡,這也從側面體現出作者熱愛自然,熱愛夏天的生機勃勃。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作者信步在充滿稻香的田野裡,感受著這夏日大地上的美景,而不滿足於地上景物的他,抬頭仰望星空,便看到只有七八個星星垂掛天空,原來其餘的星星都教烏雲遮住了而山前又忽然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這小雨一下,剛才還有些閒情逸緻的詞人便禁不住有些著急了,於是急忙尋找著避雨之處,從山林小路轉過彎來,過了一座架在小溪之上的橋,便看到了樹林旁從前便建立在那的土地廟。
感悟
還記得兒時的夏天,和家裡幾個表兄弟一起在外婆種著西瓜的土地裡,一起做著屬於我們之間的小遊戲,那時的我們,過著無憂無慮,不懂壓力的生活。時光荏苒,到了如今這個年紀,升學以及各種難題迎面而來。
但是,即使再困難,也希望我們能夠像辛棄疾一樣,在孤寂無奈中尋找屬於自己的慰藉。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以上只是作者的理解,如果有哪裡不對的地方小夥伴們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訴作者。感謝您的閱讀,我們下期見。
你可能還喜歡:詩詞|喜歡登樓的南宋詞人辛棄疾,他將一生都孕育在了這首詩詞中
詩詞|贛州一泓清江水,訴不盡,道不破,辛棄疾的一腔報國無門情
詩詞|陸遊一曲《訴衷情》,唱不盡的報國無門,訴不盡的壯志難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