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號:衢州陽光校園(qzygxy)
發布校園資訊 傳播教育信息
4月2日,人民日報APP、學習強國、浙江新聞、衢州經視、新浪、騰訊、新京報、北京時間等媒體,大量報導中科院衢州二中創新實踐基地衢州華外雛鷹班初一學生自主設計25項小發明的事跡。
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退去的當下,觸碰電梯按鈕也被專家視為一種安全隱患。
衢州華茂外國語學校的幾名初中生,發明的「紅外線隔空感應按鈕」,實現了無觸碰操控電梯。這是疫情期間,該校開展的抗疫STEAM項目中的一項小發明。
4月1日,在學校舉行的項目成果展示會上,包括紅外線隔空感應按鈕在內的25項學生抗疫發明集中亮相。
這些抗疫小發明中,包括安全距離檢測器、不用手觸碰的門把手、踩踏壓力板電梯按鍵、紅外線體溫儀、太陽能空氣淨化器等。研製這些小發明的,是中科院衢州二中創新實踐基地衢州華外雛鷹班初一的學生。
項目負責人餘炎宏老師介紹,春節過後,鑑於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學校預估會進行較長時間線上學習。為了避免學習過於枯燥,老師們決定,在全體雛鷹班學生中開展STEAM項目研究。學生們被鼓勵運用學過的電磁鐵等知識,開展抗疫小發明。學生們自由組合6人為一組,通過網絡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項目以自動化控制為主,所需零件通過網絡採購。
「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各個小區都在電梯口放了一包紙巾或保鮮膜,每次都要抽紙按電梯按鈕。但這樣其實很不環保,而且仍然有交叉感染的風險,所以我們就準備設計一款非接觸式電梯開關。」想出無接觸電梯按鍵創意的邵子衿同學說。
他先是找出了小時候玩過的紅外線遙控小車,拆下上面的紅外傳感器,又在網上買來導線、電磁鐵和繼電器等零件。他用家裡的充電寶做電源,收納箱做按鈕面板。
在老師指導下,他和小夥伴一起完成了這項小發明。把紅外感應器接在繼電器上,當手靠近感應器,感應器就會發送信號給繼電器,繼電器接收到信號,電流就會接通,讓電磁鐵通電,按鈕便會自動收回來,這樣就實現了感應按鍵。
雖然研發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但同學們都通過學習逐個解決了。
舒軼新同學和研究小組的小夥伴們,把研究思路放在了就餐安全距離上。考慮到疫情期間,要求在食堂等公共場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應該保持在1.5米以上,他們發明了食堂安全距離警報器。當安全距離內有人時,設備就會發出警報。
在老師幫助下,他們對發明進行多次完善優化,最終完成了項目。「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了每個人的生活,作為一名初中生,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為抗疫做出貢獻,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可以回到校園學習。」舒軼新說。
目前,這25個抗疫小項目已經基本完成,該校將通過網絡向全校學生展示,並幫助學生申請專利,向有關部門推薦。
來源:三衢教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