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走了,我們全村人民會永遠記著他的好,會記住他在生命最後時刻仍在忙著救人的場景。」11月5日,廬江縣同大鎮連河村村民丁安江在說起王松的事跡時,忍不住淚目。三四個月前那場洪水給村裡造成的影響逐漸消退,而在洪水中為了救人獻出年輕生命的連河村黨委副書記王松的名字,卻刻在了每位村民的心中。王松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光榮使命,他像一棵「勁松」挺立在洪水之中,用血肉之軀築起了抗擊洪魔的堅強柱石,堅定著村民們戰勝洪水的決心。
一次請纓 圩堤潰口他是洪水中的逆行者
2020年7月,受罕見的持續強降雨影響,廬江大地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災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由於巢湖高水位頂託,7月22日上午8時,支流白石天河水位達到13.56米(超保證水位1.06米),廬江縣同大鎮石大圩連河段突然漫堤潰口,洶湧的洪水衝開圩堤,圩內6個行政村、5.8平方公裡的農田村莊和道路將被洪水淹沒,部分未及時撤離的群眾被洪水圍困,情況萬分緊急。
汛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已連續奮戰幾晝夜的王松不顧疲勞一邊電話報告村黨委第一書記趙莉,讓她趕快敲鑼、用喇叭通知群眾撤離,一邊冒險趕往村民組,一戶一戶敲門,一戶一戶喊話,通知群眾迅速撤離。撤離結束後,王松清點人員,發現該村永和組村民翟年懷還沒撤離出來,他馬上趕到指揮所報告,並對前去救援的消防救援隊員說:「我比較熟悉這片水域,我和你們一道!」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潰口越來越大,湍急的洪水瘋狂地衝向圩內。緊急情況下,搶險人員用3臺挖掘機試圖封堵決口,卻瞬間被洪水捲走。很短的時間,圩內外水位落差猛增到3米多,形成了水域救援中最可怕的「滾水壩」。
一種使命
年輕生命定格在救人的路上
激流裹挾著泥漿傾瀉而下,滾滾洪水快速向圩內衝擊。部分沒有來得及撤離的群眾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情況萬分緊急。王松跟隨消防隊員乘坐橡皮艇去救援,在趕去營救翟年懷的路上,他又發現年邁的許鹹來、沈方芝一對老夫婦被困家中。王松和消防隊員們乘坐橡皮艇趕到兩名老人被困位置,接上他們將其安全送到指揮所,靠岸後王松他們又立即調轉船頭繼續營救,一刻不敢耽擱。
「在橡皮艇上,他(王松)不停地在接打電話,聽口音我知道他是村裡剛來不久的幹部,他說要馬上返回去救人。我們剛上岸,他的船就調頭回去了。」70多歲的許鹹來回憶稱,這是他和王松的第一次見面,也是最後一次見面,王松當時心裡想的全是「救人」,嘴裡說的也都是「救人」的事情。
王松和4名消防隊員一起再次深入險地,返回村裡救人。可是這一次,他們剛出發沒多久,大約在中午12點58分的時候,橡皮艇突然遇到漩渦側翻,艇上人員全部落入水中。
據獲救消防隊員常青回憶,當時洪水的落差猛增到3米多,水域救援中出現了「滾水壩」,落水後王松一把抓住了衝鋒舟的邊沿,可是當時洪水已經在這裡形成了「沸騰線」,人員只能隨著水流翻滾,根本無法脫身,水下到處都是水草、石塊,水上面不時有倒塌房屋的梁木和磚塊等衝下來。一番掙扎後,3名消防隊員最終獲救,但水面上怎麼也看不到王松和陳陸的蹤影了。
王松失聯之後,國家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安徽省消防救援總隊、廬江縣委縣政府迅速調集救援力量開展搜救工作。經70多天全力搜救搜尋,10月4日上午,搜尋人員在連河村區域內發現一具遺骸,經公安機關DNA比對,當日22時確認是王松遺骸。
一通電話
匆忙6秒通話成了與妻子的訣別
王松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8歲,定格在了前去救援被困群眾的路上。
在連河村黨委第一書記趙莉眼中,王松生命最後幾十天,一直在為防汛抗洪而忙碌著。
廬江縣同大鎮連河村整個圩防4.56公裡,王松主動承擔了最長、最險、有2公裡長的永和段圩堤的防護任務。入汛以後,他一直堅守在一線,查險情、除滲漏、堵管湧,每天只睡二三個小時,「有時候太累了,就將編織袋鋪在地上打盹。」
同大鎮連河村從7月21日中午開始勸離、轉移群眾。撤離過程中,王松看到有老人行動不便,二話不說就上前背或抱,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水裡蹚,往返20多個來回,將老人安全轉移到村委會,後集中送至安置點。
「不是王松這孩子背我跑出來,我早就被洪水衝走了。」年過九旬的老人潘二志感慨地說,「我一生經歷洪水好多次,多虧了像王松這樣的細心的好幹部。」
整個防汛搶險中,王松心裡想的、腦子裝的都是群眾的安危,他帶領巡防隊員馬不停蹄地奮戰在一線,查險排險50多處,成功處置管湧20多處,加固堤防超過1.5公裡,安全轉移和救援群眾3400多人。
汛期開始值班時,正值孩子們放暑假,王松對妻子說,防汛任務重,就不回家了。王松妻子汪志雲回憶稱,從6月底到出事當天,20多天時間裡,王松只回家過一次,還是因為衣服溼了沒衣服換。事發當天上午,妻子曾給王松打過一通電話,「圩破了,在救人,不講了」,兩人的通話時間只有6秒。這是夫妻倆最後一次通話,也是王松留給妻子的最後一句話。
一個好人
老兵紮根基層 始終心繫群眾
王松是廬江縣同大鎮當地人,1999年應徵入伍,200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12年轉業回鄉,2018年在同大鎮環保辦工作,2020年3月任廬江縣同大鎮連河村黨委副書記。
在部隊的10多年裡,他8次榮獲表彰嘉獎,多次獲得「優秀學員」「優秀士官」榮譽稱號。多年來部隊的革命教育堅定了他的信念。在同大鎮工作期間,王松紮根基層,始終心繫群眾,不負組織的期望,挑好重擔,為鄉親們辦了很多實事。
日常工作中,他堅持原則、處事果斷,不循私情、敢於較真。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王松深入企業摸排核實督查企業復工復產情況。有一次,一家企業復工需要口罩,但由於交通管制,訂購的口罩在合肥運不回來,王松二話不說,立即向上級申請了通行證明,然後開著自己的麵包車把口罩運了回來,解決了企業的棘手問題。
村民王定四因為患大病,先後做了兩次手術,花掉了所有積蓄。王松得知情況後,入戶收集相關佐證材料,幫助他通過醫保、大病救助等渠道解決了大部分的醫療費用,還採取線上、線下募捐的辦法,籌募了幾千元捐款,解決了王定四的燃眉之急。
有鄰裡發生糾紛了,王松第一時間趕去耐心細緻調解,讓雙方消除矛盾、握手言和。為了方便工作,王松還特地在村委會附近租居了一間房子,群眾有需求,他隨叫隨到。
「他是個好人,是個好幹部。」這是當地村民談到王松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評價。
王松用忠誠和擔當,譜寫了一曲新時代「人民公僕為人民」的壯麗讚歌,王松的英雄事跡在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他被省政府評定為烈士,並被授予 「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安徽好人」「安徽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梁如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張劍 文/攝
「王松走了,我們全村人民會永遠記著他的好,會記住他在生命最後時刻仍在忙著救人的場景。」11月5日,廬江縣同大鎮連河村村民丁安江在說起王松的事跡時,忍不住淚目。三四個月前那場洪水給村裡造成的影響逐漸消退,而在洪水中為了救人獻出年輕生命的連河村黨委副書記王松的名字,卻刻在了每位村民的心中。王松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光榮使命,他像一棵「勁松」挺立在洪水之中,用血肉之軀築起了抗擊洪魔的堅強柱石,堅定著村民們戰勝洪水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