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有一萬多個島嶼,又因為這些島嶼比較多是無人之島,適合居住的僅有6000多座,故而更多人稱它為「千島之國」。
一個國家有這麼多的島嶼,還有著2億多的人口,這些人口都分布在6000多個島嶼裡,而這些島嶼絕大部分都是小島,島間距離又遠,那這些被海洋阻隔的國人怎麼進行國內交流呢?
印度尼西亞為了能夠讓各島嶼間的國民進行溝通交流,想出了三個措施。
1、發展水路運輸
印度尼西亞四面環海,島與島之間,最直接的聯繫就是水,通過水路運輸,可以到達另一島嶼。水路運輸是最順應環境的發展措施,也是最傳統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印度尼西亞最不缺的就是港口,缺點就是船舶運輸速度慢。
2、發展部分的陸地運輸
印度尼西亞的陸地運輸方式包括鐵路和公路,這種方式明顯比船舶方式要快,但是適用領域卻是極少,只有那幾個面積較大的島嶼才有成效。像一些面積小的島嶼,公路和鐵路的運輸方式基本上很少使用。所以,印度尼西亞的公路質量比較差,高速公路總長也不過一千公裡,鐵路也只在爪哇島發展較多,總長不超七千裡。
3、發展航空運輸
航空運輸是最快捷的運輸方式,因為地域問題,印度尼西亞的航空發展非常發達。為了實現各島嶼間的聯繫,印度尼西亞建立了600多個的航空機場,航空港接近200個,通過航空飛機,讓國民能夠方便快捷地週遊各島。
【來源:文史挖掘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