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奇女子潘素,從青樓花魁到知名畫家的傳奇人生

2020-12-07 大大的世界和小小的人
潘素

中國的女性畫家眾多,近代中潘玉良絕對算名氣較大的一個。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和潘玉良很巧合,不僅都姓潘,而且都曾流落風塵,但最終都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

名門小姐落風塵成花魁

潘素原名潘白琴, 1915年出生在蘇州。她的先祖潘世恩是狀元,為官後歷經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四朝,曾官至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潘家也一直是當地的名門望族。

可惜父親是紈絝子弟,沉迷於聽戲,揮霍無度,家業逐漸衰敗。還好她的母親沈桂香是名門閨秀,從小請來老師教她琴棋書畫。因此小小年紀的潘素就出落得氣質脫俗,尤其是彈得一手好琵琶。

可惜十三歲那年母親過世,不久父親續弦,之後不久她被狠心的繼母賣到了上海的青樓,理由是她琵琶彈得好。

從千金小姐到青樓女子,中間的落差只有她自己知道了。看潘素的照片,無論是年輕還是年老,沒有一張是笑的,尤其是年輕時,非常清冷凜冽,生活的磨礪讓她失去了原本應屬於這個年紀的天真爛漫,卻也激發了她的堅韌倔強。

而有才有貌的她,很快聲名鵲起,成為上海天香閣的頭牌,人稱「潘妃」。

與別的姑娘愛接待達官顯貴不同,潘妃更喜歡和黑道人物打交道,這些人中很多都有紋身,於是潘妃也在胳膊上刺了一朵花,非常個性。

年輕時的張伯駒和潘素

金風玉露一相逢

這樣的生活一晃就好幾年,在二十歲生日那天,她收到了老天爺送她的一份大禮。

這天一個長身玉立的男子引起了她的注意,這個人就是人稱「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

年輕時的張伯駒

張伯駒一生也非常傳奇,有興趣的可以點這裡因為買買買,民國豪門公子家財散盡,但全體中國人都要感謝他

家世顯赫的張伯駒,衣食無虞,沉迷於自己的詩詞愛好,當時他在其父親張鎮芳創辦的鹽業銀行擔任總稽核,每年到上海分行查兩次帳走走過場。上海工作人員見來人是少東家,自然熱情款待,還盛情邀請他去花花世界「放鬆放鬆」。

於是在這煙花柳巷之地,20歲的潘素與37歲的張伯駒相遇了。

張伯駒驚嘆潘素為天女下凡,琵琶一曲後,張伯駒為潘素提筆寫下一副對聯:

潘步掌中輕,十步香塵生羅襪;

妃彈塞上曲,千秋胡語入琵琶。

用掌中作舞的飛燕、千裡和親的明君、步步蓮花的潘妃、羅襪香塵的洛神四大佳人來讚譽眼前的這位佳人。

兩人都為對方心動,但是潘素此時已與國民黨中將臧卓有了婚約。

臧卓聽說此事非常惱火,但他一打聽張伯駒的背景,不敢拿他怎樣,於是他就把潘素關了起來。

張伯駒得知後,找朋友幫忙打聽到潘素被關押在一家叫一品香的賓館,又出錢買通了看守的士兵,成功將潘素救出。從此攜手將近半個世紀。

張伯駒晚年回憶起這段經歷時,還頗為得意,還填了一首《瑞鷓鴣》作為紀念:「姑蘇開遍碧桃時,邂逅河陽女畫師,紅豆江南留夢影,白蘋風末唱秋詞。除非宿草難為友,那更名花願作姬,只笑三郎年已老,華清池水恨流脂。」

只是當時已經37歲的張伯駒,感情生活不可能一片空白,在潘素之前已經有了三房妻妾。

他十五六歲時在父母安排下與安徽督軍之女李月娥成婚,婚後兩人也沒什麼感情,也無子女。1939年李月娥故去時,張伯駒甚至都沒回天津家裡。

第二位夫人鄧韻綺原是北京的京韻大鼓藝人。她出身貧寒,很會料理生活,把家裡管理得井井有條,後1948年與張伯駒離婚,無子。

第三位夫人王韻緗是蘇州人,原是大中銀行職員,婚後育有一子張柳溪,後1952年與張伯駒離婚。

雖然之前感情經歷不算少,但是有了潘素之後,他身邊從此就只有潘素了。在張伯駒寫就的詩詞中,有關情的全都是寫給潘素的。

潘素知道女人在亂世不易,婚後不久便提議張伯駒將財產分給前幾任妻兒,以彌補虧欠。張伯駒聽後感慨不已道:「本人生來愛女人愛文物,但自此以後只心系潘妃一人!」

張伯駒在《身世自述》裡,他嚴肅地稱呼前幾房太太和姨太太為妻為妾,說起潘素時,他卻用了一個詞:「愛人」

張伯駒潘素夫婦與外孫樓開肇

張伯駒和潘素育有一女,他們的外孫樓開肇在回憶外公外婆時寫道:「外公在我眼裡總是從容恬淡,外公、外婆琴瑟和諧,伉儷情深。他們在一起有著驚人的默契,他們日常要麼切磋棋藝,要麼一人畫畫另一人題詩。外公如果和外婆因為出差分開幾日,總要填幾闕詞,表達思念之情。家中總是一片和諧,即使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們也從不說悲憤喪氣的話,這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所以後人對「民國四公子」有如下定論:

選老公選張伯駒,找情人找袁克文,覓知己選張學良,做朋友溥侗當仁不讓!

晚年的張伯駒和潘素夫婦

俠女助夫護國寶

雖然感情穩定,但生活就沒那麼平靜了。

張伯駒熱愛收藏古董字畫,經常為此不惜一擲千金。形容收藏家有句話叫「富可敵國,貧無立錐」,放張伯駒身上非常合適。雖然身家不菲卻手無餘錢,潘素依然默默支持張伯駒的收藏事業。

平復帖

1937年底,為了買下號稱「中華第一帖」的西晉陸機的《平復帖》,張伯駒花了四萬銀元。當時的四萬銀元是什麼概念呢?也就是當時的普通公務員三百年的工資吧!

1946年,為購置國寶《遊春圖》,張伯駒不僅把宅子賣了,甚至潘素的細軟首飾都賣掉了。

遊春圖

《遊春圖》為什麼這麼值錢呢?因為它不僅是隋朝畫家展子虔傳世的唯一作品,更是中國存世最古老的畫卷,上面有歷代收藏者的印章,熠熠生輝。

清朝時它原本收藏於紫禁城,後被末代皇帝溥儀帶走至東北。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溥儀倉皇出逃,除隨身攜帶少量珍貴物品外,其餘留存在偽滿皇宮小白樓內的一千多件珍貴字畫古籍均落入值守偽軍之手,不少珍寶損毀或流落於民間。此時故宮博物院無力救回這些寶物,因此一些琉璃廠的古董商前往東北救寶,甚至冒著抵押家產借高利貸的風險。於是,一些珍寶又幸運陸續回到北京,其中就有《遊春圖》。

當時《遊春圖》歸馬霽川、李卓卿等六個股東共同所有,得知消息後張伯駒意欲購買,託人商量,最後定價二十條金條(二百兩黃金)。

此時的張伯駒經濟狀況已大不如從前,為此張伯駒賣掉了自己的大宅,這可不是一般的宅子,乃是李蓮英的舊宅,佔地就達十五畝。

易貨時,因為黃金成色不足, 合足金130兩,張伯駒答應後面補齊。

但此時張伯駒手頭已經不寬裕,雖然後來多方籌措,甚至把夫人潘素的首飾等都變賣了,也只籌集了40兩。

因為購買字畫,張伯駒和潘素的住處越搬越破,先是從李蓮英舊宅搬到了城外的承澤園,後搬到了後海南沿二十六號的四合院,此後張伯駒和潘素一直居住在此(如今這裡變成了張伯駒潘素故居紀念館)。

後來有次張伯駒看上了一幅畫,找潘素要錢,潘素考慮到家用沒有答應,張伯駒見此便索性躺地下撒潑耍賴不起來,潘素只得答應他拿一件首飾換畫,張伯駒聽到後立馬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塵,回屋睡覺了。

張伯駒曾感慨地說:「她嫁與我時嫁妝頗多,平生來不花我一釐一毫,倒是我是她養的小兒,處處破費。」

生活上的清貧還是其次,和張伯駒在一起,生活總有那麼多驚險和刺激。因為聲名在外,張伯駒也被一些人盯上了。

1941年6月6日,一條新聞轟動了上海灘:文物收藏家、民國鹽業銀行的總稽核兼常任董事張伯駒於5日被綁架了!下落不明!此案因為受關注度極高,被稱為「上海第一綁架案」。

很快潘素就接到劫匪的電話,索要贖金300萬,否則撕票。

而張伯駒的錢財全都買了字畫,家裡根本沒有什麼錢,潘素與張伯駒的叔叔不得不四處籌錢。

而最簡單的就是賣字畫換錢。經過劫匪的允許,潘素去探望了一次丈夫,張伯駒卻偷偷告訴她,「寧死魔窟,不賣家藏!」

就這樣僵持了近八個月,冒著張伯駒隨時被撕票的危險,也沒有變賣一件藏品。直到後來綁匪妥協,將贖金從300萬降到40萬,潘素和張家人多方籌借,才將張伯駒救出。潘素的「俠女」之名也不脛而走。

獲釋後張伯駒立刻攜妻回北平,因為北平局勢緊張,潘素把包括《平復帖》在內的所有字畫縫入棉被和棉衣裡,夫婦倆與家人一起輾轉逃往局勢較好的西安,一路擔驚受怕,寢食難安,還好平安到達。

1944年,在西安玄風橋張伯駒潘素夫婦的寓所,眾友人觀賞這些古代真跡時,無不為國家瑰寶免遭劫難而額掌相慶。

而對於這些斥重金購得並用生命保護的字畫,潘素和張伯駒並不視為一己所有,而是看作全體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

解放後,他們陸續將苦心收藏30年之久的書畫名跡無償捐獻國家,如今故宮博物館的頂級字畫有一半都來自張伯駒和潘素夫婦。

為此時任文化部部長沈雁冰(茅盾)專門籤署《褒獎狀》表彰夫婦二人愛國之舉,在文物書畫界傳為佳話。

矛盾為張伯駒潘素夫婦頒發的褒獎狀

勤學苦練終成一代名家

潘素與張伯駒結婚後,張伯駒很快發現潘素的繪畫天分,於是請來名師教她畫畫。

潘素初從朱德箐習作花卉,後與老畫家陶心如、祁景西、張夢嘉合作繪畫。

她還潛心觀摩張伯駒收藏的珍貴書畫真跡,悉心鑽研隋唐兩宋工筆重彩畫法,還攜手張伯駒遊歷名山大川,進行實地寫生。功夫不負有心人,上世紀四十年代潘素已嶄露頭角,尤擅長工筆重彩山水畫,承繼了細密嚴謹,金碧緋映的一派,成為我國著名的青綠山水畫家。

潘素作品

潘素曾與著名繪畫大師張大千先生兩度合作繪畫,張大千先生曾稱讚潘素的畫:「神韻高古,直逼唐人,謂為楊升可也,非五代以後所能望其項背」。

潘素作品

張伯駒詩詞書畫造詣極深,卻對潘素的畫技甘拜下風,他曾為潘素制一方章,上面刻著「繪事後素」四個字,意思是說他的繪畫技藝在潘素之後。

晚年的張伯駒和潘素夫婦

而夫妻倆婦唱夫隨,潘素的很多作品上,都是張伯駒題字,潘素的畫和張伯駒的字,可謂是珠聯璧合。如今在收藏界,很多人都為能收到這樣一幅字畫而感到慶幸。

新中國後,潘素的畫也經常在各地展出。1955年周恩來在參觀全國美術展覽時,對其所畫《灕江春晴》評曰:「此畫頗有新氣象。」

國家領導人出訪時,還曾以她的畫作禮品贈送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1958年,其山水畫《臨吳歷雪山圖》曾作為國禮送給英國首相。1980年華國鋒到日本進行正式訪問時,贈給日本天皇的禮品中,就有一幅潘素臨摹的展子虔的《遊春圖》。

潘素在作畫

潘素的一生,既不幸又幸運,不幸淪落風塵,又幸運覓得良人,成就了自己的一番成就,在這份幸運的背後,是她的淡然、獨立和才情。

【完】

相關焦點

  • 從青樓紅人到知名畫家,真名媛潘素,是如何成就一代傳奇的?
    「名媛」這個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她們都是上流社會的女子,經常出入時尚社交場所,總之就是有錢人的代表。而上海這次的風波,讓人十分鄙視假名媛。那麼,與假名媛相對應的,就是真名媛了,真名媛是怎樣的呢?想知道的話就不得不提到民國這個名媛輩出的時期了。
  • 真名媛潘素:從青樓紅人到知名畫家,她是如何成就一代傳奇的
    說到名媛我們不得不提到民國,這是個真名媛輩出的年代。張愛玲、陸小曼、林徽因、潘玉良……,她們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潘素就是其中一位。她是眾多名媛中不可忽視的存在。她雖被賣給青樓,但掩蓋不了出身名門,有美貌,有才華的事實。她出淤泥而不染,憑著一身才華,在亂世紅塵熠熠生輝,成了「潘妃」,成了民國四公子之一張伯駒的最愛。甚至國畫大師張大千也金口稱讚,潘素之畫,神韻高古,直逼唐人。
  • 董竹君:從青樓女子到世紀傳奇,聰慧加上美貌才能創造奇蹟
    董竹君:從青樓女子到世紀傳奇,聰慧加上美貌才能創造奇蹟民國奇女子董竹君一生極具傳奇色彩,一個革命軍閥太太,一個日本留學生,一個勇於提出離婚的自強女性,一個上海灘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一個單身母親,她經歷了多重身份的轉變,創立了赫赫有名的錦江飯店,她用自己的一生為後世女子獻上了教科書級的奮鬥史
  • 民國世界級女畫家,14歲入青樓,徐悲鴻同學,中國進羅浮宮第一人
    民國時期,是個充滿傳奇故事的年代,有很多出身青樓的奇女子,潘玉良便是其中一個。 潘玉良1899年生於揚州,才8歲就成了孤兒,投靠舅舅,卻在14歲被舅舅賣到青樓償還賭債。在青樓因抵死不從,逃跑、毀容、自殺好幾次,最後被安排唱曲賣藝。
  • 江戶時代,吉原青樓女子獨特的模擬戀愛遊戲,出軌被發現就慘了
    這些深深魅惑了這些大名與富商的花魁,正是一名兼具了美貌、藝術、知性、教養的才女。位居吉原頂端的花魁,從和服的花紋到化妝的方法,甚至連小小的髮簪都是眾人注目的焦點。同時她們也是女性崇拜不已的時尚教主,因此吉原也可以說是孕育當時最新流行的發源人。而在吉原還有一個極為有名的場景,那就是花魁道中。這是指花魁以外八文字的步行方式前往引手茶屋迎接客人。
  • 潘玉良:本是青樓女子,摯愛卻將她捧上神壇,終成「一代畫魂」
    同時,女權思想盛行,繪畫界受新思想的衝擊也呈現出一片新氣象,越來越多的女性畫家在畫壇上嶄露頭角。 潘玉良、方君璧、關紫蘭、蔡威廉、丘堤與孫多慈並稱民國六大新女性畫家,這其中只有潘玉良的出身與大家的想像格格不入。
  • 日本花魁簡史:青樓出身、傾國傾城,有錢也不一定買到她的服務
    如果你以為這位「吉野太夫」是位多麼大的人物,那可真是錯了,她其實不過是位出身青樓的「花魁」。 林羅山晚年興建家塾,即湯島聖堂(東京孔廟),成為德川時代研究學問進行教育的基地,明治維新後,日本文部省、國立博物館、東京師範學校、東京女子師範學校均曾設立於此,而被尊為日本近代教育的發祥地。
  • 青樓女子腰間系紅線一條,除了好看,原因讓心生你可伶
    提到青樓兩個字,很多人都會浮想聯翩,因為在所有人的腦海裡,青樓就是風花雪月場所,同時也是公子哥們最喜歡去的場所。古代每個青樓中都有他們的花魁,花魁這個稱號是青樓中的最高榮譽,青樓中的女子坨屎想奪得頭牌,她們必須得是才藝雙絕。
  • 《畫魂》:從青樓女到殿堂級畫家,潘玉良身後站著一個絕世好男人
    而潘玉良則是個從小失去雙親的貧寒姑娘,14歲時被舅舅賣到青樓,成了怡春院頭牌「千歲紅」的跟班丫頭。她是個倔強的姑娘,被賣進妓院後,連續逃跑十多回,毀容上吊數次,可無論她怎樣反抗,都沒有逃脫青樓。17歲那年,妓院的老鴇開始逼她賣身,為了將她的「初夜」賣個好價錢,老鴇瞄準了剛剛上任的蕪湖海關監督潘贊華。
  • 「民國奇男子」袁克文短暫的一生
    民國,一個特殊的時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奇人,他們可以是飽讀詩書的學者,可以是遊走於黑白之間的「大佬」,也可以是混跡於政壇的天才政客。而在這一歷史時期,民間又有這麼一段話:「南有黃金榮、杜月笙,北有津北幫主袁寒雲」,說的都是當時中國極具傳奇的「黑幫大佬」。
  • 從青樓女子到大畫家,成名遭奚落,遠赴他國,從此再沒回來
    從青樓女子到大畫家,成名遭奚落,遠赴他國,從此再沒回來。坎坷身世大約每一個成名的人,每一個在藝術方面都獨特造詣的人,都有十分坎坷的身世。潘玉良作為上個世紀十分著名的繪畫家,與之高超的技藝相應的,便是她極其坎坷的一生。她本來也是家中十分受寵愛的女孩子,雖然家境不好,但是父母十分疼愛她。沒想到一場意外,她失去了父母。
  • 從模特到畫家:法國奇女子蘇珊娜·瓦拉東
    近代歐洲美術史上,有這麼一位傳奇的巴黎女畫家,曾讓雷諾瓦、德加、勞特雷克、夏凡納等藝術大師「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這人就是蘇珊娜·瓦拉東(Suzanne Valadon 1865-1938)。她是一位不幸的女孩,十幾歲開始四處打雜,當過雜技演員,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被象徵主義繪畫大師夏凡納看中,從此開始了模特之路,因為她青年貌美、狂熱,又熱愛藝術,曾在蒙馬特的舞場、畫室紅極一時,輾轉於各個知名藝術家的工作室,成為巴黎最炙手可熱的模特。
  • 她被譽為「民國奇女子」,書畫印三絕,楷書端正秀麗,隸書規整
    民國時期也是中華文化最為璀璨的一段,尤其是書法文化,也同樣得到了很好的發揚和傳播,同樣出現很多名垂青史的書法大咖,他們的存在,豐富了中華書法史,在這一階段,不僅男性書法大咖們層出不窮,而且還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女性書法大咖,諸如我們熟悉的林徽因、談月色等,提到談月色,想必很多人都非常感興趣
  • 古代是如何選花魁的?若想買一個回家需要多少錢?說出來你別不信
    直到盛唐時期,民風開放,青樓文化才得以鼎盛起來。然而青樓也是一種文化產業,需要妥善經營,你沒作為這樣一個服務性場所,必須要有拿得出手的鎮店之寶,這就是花魁,不過素有青樓贖人的說法,那麼花魁也可以贖走嗎?
  • 女主是花魁的小說,我的妻是世上最美好的女子,我願用一生去愛她
    女主是花魁的小說,我的妻是世上最美好的女子,我願用一生去愛她《匣心記》作者:伍倩簡評:相信很多人都是打開一本小說後,只要開頭文筆不好就棄了,這書的亮眼之處有幾部分,一就是作者的文筆突出。女主人公青田是一個涉世極深的青樓頭牌,而男主人公是攝政王的身份。這本書功力深厚,人物的塑造上也絕不會逾越分寸,故意搞一些人性上有殘缺的變態,比如柔福帝姬那樣的,都走的是「正路子」,青田這個花魁得到攝政王齊奢一片真心,讓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讓人特別理解特別服氣,很想祝福他們,因為青田是個好女人。從情感事實上看。這本書骨子裡也是寵文。要看的寶寶們不用費功夫,直接點擊下方就能免費閱讀。
  • 斯人已去,才名依在,她們如流星,划過民國的天空!
    民國在中國發展歷史上,是擁有特殊意義的一段時期。那是個政治與思想極為動蕩的年代。當時的中國,古典的氣質還未褪去,現代的風情剛剛演繹,一切都是精緻而新鮮的。她們人生璀璨,故事曲折離奇。 她們像流星,以耀眼的光芒,划過民國的天空。才女代代有,美女輩輩出,但像她們一樣特立獨行,活成了傳奇的卻不多。一、張愛玲張愛玲是李鴻章重外孫女,祖父是李鴻章的女婿張佩綸。
  • 古代被拐賣到青樓中的女子,為何都不敢逃出去?原因出乎意料
    在古代並不是每個女子都能夠進入到青樓當中的,進入到青樓當中的,不是被拐賣到這裡來的,就是那些貧窮人家的女兒,她們也是為了賺錢才來這裡,但對於這些女子來說,可謂是經歷了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折磨,讓她們的人生過得非常艱難,處處都得不到好的一面。
  • 董竹君:從青樓歌女到都督夫人,離婚創辦錦江飯店,演繹傳奇一生
    在上海繁華的市中心,坐落著一座充滿傳奇色彩而且擁有悠久歷史的著名花園式飯店—錦江飯店,說它傳奇,不僅僅是因為它歷史悠久,和眾多歷史風雲人物的名字聯繫在一起,更為重要的是因為錦江飯店的創始人,正是被稱為「中國的阿信」的一代商業奇女子董竹君,她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是由青樓女子到督軍夫人再到商界大亨直至世紀老人的完美遞進。
  • 古時青樓女子行內話,發展到現在,卻成了年輕人嘴邊的「口頭禪」
    青樓這一詞語,起初並非指的是妓院,反而是褒義的,即比較華麗的屋宇,是豪門高戶的稱號,不過隨著時代的推演,一些較為平價的青樓出現,這些青樓逐漸的演變成煙花之地。逐漸青樓就變成了煙花女子營業場所的統稱了。在歷史上,很多非常悽美的愛情故事大部分都是發生在青樓裡面,說到愛情也就不得不提一下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宰相管仲,他是辦理青樓的第一人,掌管著擁有將近七百多名煙花女子的青樓。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順便把青樓女子送給敵人,以此結成親家,因而敵人會顧及血脈相連,避免戰爭。
  • 日本花魁地位有多高?客人想見面要過3關考驗,28歲她們就要退休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有一座非常特殊的場所那就是青樓,"武帝興光樓。上施青漆,世人謂之青樓",青樓最初指的是皇帝所生活的場所,到了後來,青樓就變成了風花雪月的場所。在青樓裡的女子命運多舛,當你進入青樓那一刻,就意味著你這一輩子基本就會在這裡度過,人最好的年華,往往就那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