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是個充滿傳奇故事的年代,有很多出身青樓的奇女子,潘玉良便是其中一個。
潘玉良1899年生於揚州,才8歲就成了孤兒,投靠舅舅,卻在14歲被舅舅賣到青樓償還賭債。在青樓因抵死不從,逃跑、毀容、自殺好幾次,最後被安排唱曲賣藝。
年輕時的潘玉良
潘玉良在一次酒會中與後來的丈夫潘贊化認識。潘贊化曾經參加過孫中山組織的興中會,又是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留過學的海歸,回國後被任命為蕪湖鹽督。潘贊化為潘玉良贖身,並納她為妾,他們的證婚人是陳獨秀。
婚後,潘贊化對她很好,教她讀書。潘玉良被鄰居上海美專教授洪野的畫吸引,洪野發現她有繪畫天賦後收她為學生。學了一年後潘良玉便考入上海美專,主修西洋繪畫。
潘玉良自畫像
但是,曾經的青樓經歷還是為她帶來很多麻煩,學校裡流言四起,校方迫於壓力勸她退學,又因為與丈夫原配相處的問題,她決定避開一段時間,前往歐洲留學。
潘玉良作品
潘玉良一人在法國求學期間,雖日子艱苦,但她刻苦學習,成績優異。
她成了考入裡昂中法大學的首批學生,後來又在裡昂國立美術學校、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學習油畫和雕塑,與徐悲鴻是同學。
1925年,她甚至考入了羅馬國立美術學院,成為東方考入這所學校的第一人!
同年又參加義大利美術展覽獲得獎章,打破了歷史上沒有中國人獲得該獎的記錄。
潘玉良在進行雕塑創作
1928年,潘玉良學成歸國,劉海粟聘請她在上海美專西畫研究室擔任教授;次年又應徐悲鴻之邀,任教於南京中央藝術學院。
但她卻仍因為出身青樓而處處不受待見,1937年,她再次遠赴巴黎求學。
潘玉良作品
再次來到巴黎,她全身心投入藝術中,她擔任巴黎中國藝術會會長,多次參加國際畫展,作品被羅浮宮購藏,她成為進入羅浮宮的第一個中國畫家,在國際舞臺大放異彩。
蘇雪林說:"潘玉良成就在當時中國所有西畫家之上。"
徐悲鴻評價當時的畫壇也說:"中國不過三個畫家,其中一個便是潘玉良。"
潘玉良作品
但終其一生,因為戰爭、法國外交政策等多方限制,潘玉良始終沒能回家。1977年潘玉良在巴黎逝世。
在國外多年,潘玉良始終沒有加入外國籍,遺言也要求穿著旗袍以一個中國女人的身份入殮,並派人把自己所有的畫作送回國內。
潘玉良作品
潘玉良一生頗具傳奇色彩,窮盡一生,為追求藝術和平等人格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