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鳳子先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繪畫藝術家與教育家,他一生傾心於繪畫藝術創作,取得了卓越的藝術成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呂鳳子先生一生的繪畫作品眾多,題材有花鳥、山水、人物等,其中以人物與花鳥畫居多,山水題材相對較少。其繪畫藝術創造保持著現實的成分,並且以文人畫為基礎,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密切的關聯。呂鳳子早期的繪畫題材帶有非常強烈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如在1919年,北洋政府鎮壓「五四」愛國運動,呂鳳子先生為表達自己的反抗與憤慨創作了《古松圖》。1925年他創作的《觀濤圖》,寄託了對人民疾苦的同情與憐憫。
呂鳳子先生前期的人物畫主要是仕女圖,在20世紀20、30年代,其代表作品有《鳳先生仕女畫冊》與《鳳先生人物畫冊》,而這一時期呂鳳子的創作還主要以西洋畫為主,對於中國傳統繪畫正處在學習階段,主要是借鑑顧愷之、李公麟等大師的優點,結合自身紮實的寫實能力與篆書功底,作品線條柔潤、清新婉約。呂鳳子這一時期的人物畫對形貌與神態的描寫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高度,對畫面情境的表達也具有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從個人繪畫創作上來看,繼承的成分多於創新,其篆書在繪畫中的應用並未成熟,因此其前期的人物畫沒有完全體現出他現實的繪畫藝術特色
呂鳳子早年、中年時期的仕女畫、詩意畫以及入蜀後的羅漢畫、新中國成立後表現人民生活題材的繪畫,都有著非常鮮明的個性特色,為他在不同時期贏得了盛譽。20世紀20年代,呂鳳子選擇人物畫作為自己的創作方向,不僅在仕女畫中確立了自己的繪畫風貌,而且在羅漢題材、反映現實的繪畫題材及與文學作品相結合的繪畫題材中,也都進行了長期的探索,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尤其在大寫意人物畫的開闢上,呂鳳子更有突出成就。他被認為不僅是繼明末陳洪綬、崔子忠後的第一人,且更是完成中國人物畫大寫意技法最為傑出、最為重要的畫家之一。唐宋直至明清,中國山水畫、花鳥畫領域都先後完成了從工筆向寫意的轉化,出現了寫意山水、寫意花鳥、大寫意花鳥,尤其在花鳥畫領域,寫意的發育最為充分;而在人物畫領域,寫意顯然沒有像在山水畫、花鳥畫領域那樣取得輝煌成果。在此背景下,審視呂鳳子的寫意人物畫創作,相對於明清寫意山水、寫意花鳥獲得的成就。
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這一格言哲理地道出大部分人的遭際,放在呂鳳子身上則似更為貼切。總合呂鳳子一生的行事風格應是儒家的謙和、內斂、誠樸敦厚、外柔內剛。在人生道路的重大事件中,呂鳳子沒有採取激烈的言辭、振臂的高呼來宣示自己的主張,站於時代風潮的浪尖上,而是通過默默的行動彰顯自己的志向、不屈的意志。20世紀初康有為哀嘆中國畫的衰微,陳獨秀呼號美術革命,西學處於明顯上風時,中國畫等同於落後、守舊、不科學。作為中國官辦美術教育兩江師範學堂的第一屆學生,年輕的呂鳳子是有很大的選擇空間的。他沒有像同時代的徐悲鴻、劉海粟那樣發表宣言、叱吒風雲,而是默默地選擇了由西畫向中國畫振興的道路轉向。
他行事低調,在中大藝術系,後來者徐悲鴻向他請教水墨畫,尊他為老師時,呂鳳子是自謙為學長;少年時博得的「江南才子」被他後來婉化為別名「江南鳳」;而「鳳子」的來歷源自於諸葛亮的自況,被後生窺破後,連聲說:「此言不可向外人輕傳,姑且作『以待天時』吧。上世紀50年代特殊環境下,呂鳳子沒有激烈地反對將中國畫改為彩墨畫,而是默默地抱病撰寫了《中國畫法研究》,從理論上闡明中國畫的特質,強調線條在中國畫中的地位,含蓄而堅決地表達自己的主張:「如果提倡者原意不是要消滅『水墨畫』,以為繪畫必須具備各種彩色的話,最好還是讓他們在互不相妨中分途進展吧」。
呂鳳子儘管在中國畫領域取得了傑出的藝術成就,也是我國近現代繪畫史上佔有相當地位的傑出畫家之一,且被徐悲鴻譽為「三百年來第一人」的呂鳳子,卻隨著歲月的流逝,在當下有意無意間被忽略了,抑不知這是呂鳳子本人的不幸,還是時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