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弟子畫憶恩師:傳記《大師徐悲鴻》背後的故事

2020-12-24 北晚新視覺網

中國美術教育的奠基人徐悲鴻是中國畫壇許多人的伯樂。鄭理採訪執筆的《大師徐悲鴻》由徐悲鴻的眾弟子專門創作插圖完成。傳記出版35年後於去年再版,封面繪畫者、今年98歲的戴澤再憶自己用一幅插圖講述徐悲鴻當年被恩師教誨,以及執教後又像恩師一樣發現培養人才的故事。

趙爍伊

2019年12月5日,鄭理(左)攜新書探望老友戴澤 戴孟攝

40年前的一場「眾月捧星」

「齊白石從一個木匠成為一個享譽畫壇的大師的蛻變,徐悲鴻起了重要作用」。中國美術教育的奠基人徐悲鴻,桃李滿天下,他也是中國畫壇許多人的伯樂。

翻開去年剛出版的《大師徐悲鴻》,該書為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出版鄭理的《筆下千騎——繪畫大師徐悲鴻》的修訂版,圖文並茂,名家雲集,讀來如同與一群智者面對面——本書由時任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院院長吳作人題寫書名;徐悲鴻高徒戴澤繪畫封面並插圖。序言撰寫者是徐悲鴻最早的學生李苦禪和最小的學生劉勃舒。徐悲鴻先生的眾弟子專門創作插圖:戴澤作素描《在達仰老師室中的徐悲鴻》;劉勃舒作彩墨畫《徐悲鴻在創作〈九方皋〉》;韋啟美作國畫《一九四五年二月五日徐悲鴻在〈陪都文化界對時局進言〉上簽名》;梁玉龍作國畫《徐悲鴻給老農民畫像》;韋江凡作水墨人物畫《周總理與郭沫若、徐悲鴻在一起》;宗其香作山水畫《盤溪》(徐悲鴻在重慶工作地);艾中信作油畫《徐悲鴻在東受祿街十六號故居》;蔡亮作素描《徐院長教勃舒畫馬》

蔡亮插圖《徐院長教勃舒畫馬》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吳作人提議《北京日報》記者鄭理為自己的老師寫本書。見鄭理畏難猶豫,就鼓勵說:「我們國家非常需要徐悲鴻這樣的藝術家!你寫吧,不光我支持你,還會有很多人支持你。」隨後他帶著鄭理,不分白天晚上登門拜訪知情人。他們有的為鄭理提供內容素材,有的動筆創作自己心目中的老師的畫作。鄭理說,收入書中的每一幅插圖不僅還原了徐悲鴻經歷中的一個重要時刻,而每一幅插圖的創作本身也有一個難忘的故事。這麼多大家支持我的書,也是一次「眾月捧星」的集體行動,而我更是用徐悲鴻的奔馬精神激勵自己戰勝寫作中的一個又一個困難的……

老友相逢35年後

1985年,歷經幾年的採訪整理,鄭理先生《筆下千騎——繪畫大師徐悲鴻》一書由人民文學出版了。綠色清爽的封面上,徐悲鴻手握畫筆面帶微笑的肖像就出自戴澤之手。此外他還為本書創作了插圖《在達仰老師室中的徐悲鴻》,表現徐悲鴻留學法國時在老師家畫畫的場景。當年戴澤對鄭理說:「你寫我的老師,我很高興,我能幫忙的一定會盡力的。」他不僅為本書提供封面和插圖,圖書出版後為表達心意,執意為鄭理畫了一幅肖像送他留念。

去年鄭理先生的《筆下千騎——繪畫大師徐悲鴻》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修訂再版,拿到新書《大師徐悲鴻》那一刻,82歲的鄭理先生百感交集,他想到一定要和戴澤先生分享這一喜悅。

2019年12月5日,鄭理先生拜訪了98歲的戴澤先生並奉上自己的新書。時光荏苒,物是人非,35年後的老友重逢恍若隔世,心緒難平。精神矍鑠的戴老見到老友格外高興,他邊聽鄭理介紹再版經過,邊仔細端詳著新書的封面。開本增大了,內容增厚了,封面設計大氣養眼,插圖印刷比過去更清晰……見新版依然沿用自己為老師畫的那幅肖像,戴老開心地一頁頁翻看他們這些弟子們為徐悲鴻老師傳記配的插畫。往事悠悠,歷歷在目。當戴老的視線停留在自己畫的素描《在達仰老師室中的徐悲鴻》那一頁時,鄭理忙告知戴老,這幅原稿,包括戴老為表達謝意給自己畫的油畫肖像,自己都已捐獻給家鄉臨沂博物館了。還有書中韋啟美作國畫《一九四五年二月五日徐悲鴻在〈陪都文化界對時局進言〉上簽名》,梁玉龍作國畫《徐悲鴻給老農民畫像》,韋江凡作水墨人物畫《周總理與郭沫若、徐悲鴻在一起》,蔡亮素描《徐院長教勃舒畫馬》以及劉勃舒錄悲鴻恩師名句「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書法」等書法插圖原作。

戴老的視線停留在插圖《徐院長教勃舒畫馬》上。這幅素描由徐悲鴻弟子蔡亮所畫,用真實生動記載了自己的同學劉勃舒成為徐悲鴻關門弟子的傳奇經歷——

時間閃回70年前。畫面上,徐悲鴻坐在椅子上,正在輔導一個少年畫畫。「當年我帶畫給老師看,拿的儘是好畫。悲鴻先生問:『畫壞的呢,怎麼不拿來?下次把畫不好的畫也拿來。』」今年已是85歲高齡的原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劉勃舒是徐悲鴻最小的弟子,老師的話他終身難忘。

劉勃舒自幼酷愛畫畫,上四年級時,在書店看到一本徐悲鴻畫集,愛不釋手。因家境貧寒買不起畫冊,他就天天去書店看畫、臨畫,如醉如痴畫了好多各種姿勢的馬。

1947年7月的一天,徐悲鴻在一沓來信中,發現一封寄自南昌實驗小學的信,落款是個名叫劉勃舒的小學生,信封裡還放著兩張小畫《馬》。一幅畫上寫道:「36年7月、勃舒。」另一幅畫上寫著:「卅六年除夕臨悲鴻大師筆意 勃舒12歲於洪都。」

原來,小勃舒實在太喜歡徐悲鴻的畫了,瞞著父母偷偷地給徐悲鴻寫信寄畫。大約十多天後,他驚喜地收到了從北平寄來的一封厚厚的掛號信。裡面不僅有信,有畫,還有兩張徐悲鴻的照片,照片背後還籤有「悲鴻」二字。

信中說:「你如此聰明,他日定有成就。但須立志,一定要成為世界第一流美術家,毋沾沾自喜渺小成功……你好好讀完初中即可應考國立北平藝專。假如三年後我仍長北平藝專,我很希望你來此校用功,那時候我必亟願意親自指點你。此須努力文、史、生物、數、理、化等普遍課程,必要之常識不可忽也。此問近好。」

悲鴻手復

7月21日 北平

1950年6月,15歲的劉勃舒從前門火車站下車,一路打聽著敲開徐悲鴻家的門,來赴三年之邀約。從此在徐悲鴻的身邊,開始了幸福的學習生活。廖靜文冬天為他買棉衣棉褲,夏天為他買單衣蚊帳,像對待孩子一樣關心照料他的生活。好朋友蔡亮也是年齡小的學生,每到周末,他們倆就去恩師家,一邊吃著師母炒的花生,一邊聽恩師講述藝術和人生故事。蔡亮的《院長教勃舒畫馬》就記錄了這段難忘時光。

「被伯樂」和「做伯樂」的快樂

在《大師徐悲鴻》的序言中,劉勃舒寫到:遺憾的是,徐悲鴻先生因常年勞累成積早逝世。我作為他最小的一個學生,未能更多地接受他的教誨,終身遺憾。儘管只有兩三年的時間,我還是得到了他極其親切的關心指點。這對於我的成長是起了重大作用的。

徐悲鴻重才愛才,被稱作藝苑伯樂,而他自己正是在伯樂達仰恩師的關懷中成長起來的。戴澤先生所繪的插圖《在達仰老師室中的徐悲鴻》就記錄了留學法國時的一段經歷。

1920年初冬的一天,徐悲鴻夫婦應法國著名雕塑家唐潑忒夫婦之邀去他家做客,偶然結識了法國大畫家達仰先生。唐夫人為徐悲鴻介紹說,他也是一位喜歡提攜後進、桃李滿天下的大教育家。隨後又向達仰先生介紹說:「這位年輕人就是中國留法學生中的佼佼者徐悲鴻。」

「達仰先生,我能認識您真是三生有幸!」徐悲鴻做夢也沒想到,今天在唐潑忒夫婦的家中與自己久仰的達仰先生結識了。他曾在《自述》中寫道:達仰先生「目光精鋭,辭令高雅,態度安詳。引掖後進,誨人不倦,孚藝界眾望,而絕無驕矜之容。」

徐悲鴻很想拜在達仰先生門下學畫,又怕被拒絕,最後還是鼓足了勇氣對達仰先生說:「尊敬的達仰先生,我盼望著有一天能拜您為師,在您門下學畫。」達仰先生聽罷很高興。「好哇!中國有句話叫心有靈犀一點通,你這位中國畫家與我這位法國畫家,是不是心有靈犀我還不清楚,可你和我倒是真的想到一起去了。我正想著有你這麼一位中國留學生呢!」達仰先生笑著說,「我的朋友幾次向我提起你的名字。他們可都在稱讚你喲!徐悲鴻這個名字,已經深深留在我的腦海裡了。」

徐悲鴻聽罷,向達仰先生鞠躬致謝。從此,徐悲鴻就成了達先生門下的一位得意門生。

徐悲鴻告訴達仰先生,有一天他路過一家美術商店,達仰先生的油畫,吸引了他的眼球。他在這幅畫前停留了足足有個把小時。他做夢也沒想到,能這麼快就成了先生的學生。

達仰聽了徐悲鴻的這段話,拍著他的肩膀笑道:「你是個很有思想的年輕人,我非常喜歡你的這種性格,希望你以後能常到我的家裡畫畫……」

在達仰老師的教海下,徐悲鴻作畫的水平提高很快,成了達仰最欣賞的門生。

一代宗師徐悲鴻善於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愛惜人才,諄諄善誘,桃李滿天下。他那一往無前馳騁奮起的奔馬精神,令人感動,催人奮進。

(原標題:墨香素箋憶伯樂 《大師徐悲鴻》背後的故事)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一代宗師徐悲鴻直系傳人〈飛鴻武天慶〉鴻馬藝術之路
    一代宗師百年巨匠徐悲鴻先生一代宗師鴻馬創始人徐悲鴻先生一代宗師徐悲鴻入室大弟子〈恩師馮法祀先生〉馮法祀與弟子李成軍合影留念武天慶與徐悲鴻之子徐慶平合影留念恩師鴻馬掌門人李成軍與弟子飛鴻武天慶合影留念武天慶藝術簡歷武天慶,1969年出生於河北邯鄲,字飛鴻,號墨緣居士。
  • 「馬」畫大師徐悲鴻,平平無奇的「豬」,也畫得如此惟妙惟肖!
    「馬」畫大師徐悲鴻,平平無奇的「豬」,也畫得如此惟妙惟肖!文/秋香說起國畫大師徐悲鴻,相信大家對於他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駿馬奔騰圖。確實,徐悲鴻在畫馬上取得的成就那是非常出眾的。他所畫的駿馬那是栩栩如生,仿佛在宣紙上奔跑一般,實在是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 不過馬這個動物本身就長得比較英俊,所以在畫作上應該算是比較容易把這個動物的形象特點表現出來。
  • 徐悲鴻:藝術大師與愛情囚徒
    徐悲鴻:徯我後徐悲鴻給蔣碧薇畫了很多肖像,畫面中,蔣碧薇身段苗條,神態慵懶,優雅美麗,畫面中濃濃的都是愛情的樣子。徐悲鴻的白月光叫孫多慈,故事很老套,無非是青春美麗柔弱又靈氣的女學生和多情多才的已婚男老師之間永恆的師生戀故事。但徐悲鴻愛得執著,孫多慈卻優柔寡斷,偏生碰上剛烈女子蔣碧薇。三人之間的狗血撕逼估計在當年成為無數人津津樂道的茶餘飯後。
  • 藝術公開課|聽策展人講述徐悲鴻畫馬背後的故事
    此畫徐悲鴻創作於南京丹鳳街中央大學。畫取材於《九方皋相馬》故事。九方皋看到的是馬內在的精神和能力,注重馬的本質特徵而不重馬的皮毛,注重它的精髓而忘掉它的表面現象,九方皋相馬的價值,更遠遠高於千裡馬的價值!  畫家對畫的主人公細心塑造,九方皋叉腰昂首站立,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的那匹黑色駿馬,爍爍放光的二目流露出不凡的氣質與高超的智慧。
  • 在神不在貌,從徐悲鴻藏任伯年畫作看「大師眼中的大師」
    9月26日,「在神不在貌——從任伯年到徐悲鴻」 展覽在北京徐悲鴻紀念館舉辦,首次集結徐悲鴻一生收藏的任伯年佳品,共計50餘件。在一些珍貴的作品上,徐悲鴻會鈐印上「悲鴻生命」的印章。細品展覽,觀眾能體會到兩人的藝術之緣,看到「大師眼中的大師」。
  • 徐悲鴻:人家都說我的馬好,其實我的貓比馬畫得好
    徐悲鴻作為一位在國畫、油畫兩個藝術領域均有卓越成就的大師,世人都知道他畫馬獨創一格。然而,徐悲鴻自己卻說:「人家都說我的馬好,其實我的貓比馬畫得好!」
  • 齊白石書畫院-湯發周詳解徐悲鴻《貓戲圖》拍賣之路背後的秘密
    在近現代書畫作品專場上,名家作品悉數亮相,其中包括了傅抱石的《湘夫人圖》、徐悲鴻的《雙馬圖》以及《貓戲圖》等大師級作品。徐悲鴻作品《雙馬圖》整個拍賣會也是高潮迭起,傅抱石的《湘夫人圖》最終以1495萬成交,徐悲鴻的《雙馬圖》成交價也達到了586.5萬。接下來,徐悲鴻的另一幅大作《貓戲圖》也登臺競拍。
  • 給你講述繪畫大師徐悲鴻的一個小故事,他為人真的很實誠
    徐悲鴻和夫人徐悲鴻說這輩子他的成功除了個人奮鬥,他還靠朋友。咱們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徐悲鴻是中國現代的美術大師,把東西方的繪畫藝術融為一體的人才。提起徐悲鴻。徐悲鴻畫馬是最出名的。可是你未必知道徐悲鴻的成功很多時候是靠他的朋友幫他的忙。他交朋友有他獨特的一些個規律。他和朋友之間怎麼相處,決定了這些朋友後來陸續成為了他人生進步的貴人。而且他在成為大師之後呢,採用這樣的交朋友之道,來幫助其他的人走向藝術的巔峰。徐悲鴻不愁前路無知己。
  • 徐悲鴻教你畫鍾馗!
    徐悲鴻畫鍾馗與前輩時人顯有迥異,他的鐘進士只取其名,卻褪去宗教本意,並將之納入其寫實主義的體系之內,其形、其神、其意,均由神佛之「虛」轉為人世的「實」。(後附徐悲鴻鍾馗作品) 徐悲鴻課徒稿《鍾馗像畫法》步驟:
  • 畫壇大師徐悲鴻作品齊現身北京拍賣場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縣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1917年,徐悲鴻任北大畫法研究會導師,最高學府先後成就了畫壇大師徐悲鴻和北大書法史兩巨匠沈尹默、李志敏等。
  • 「楚漢印象派」北鴻與徐悲鴻,黃胄,韓美林大師馬的比較研究
    只有到了徐悲鴻,他那大寫意的馬才和歷代畫家的風格完全脫開。徐悲鴻畫馬徐悲鴻不是用細細的線條來勾寫馬,而是用書法的筆意來抒寫自己的感情。馬畫得非常傳神生動,主要強調氣勢。徐悲鴻把前人的方法和程式都打破了。他自己的造型能力強,素描畫得好,還解剖過活馬。我們看他在素描集裡有很多畫馬的素描,他對馬的骨豁肌肉結構都很了解。造型問題一解決,筆墨就灑得開。
  • 學貫中西徐悲鴻——油畫、國畫、書法都達到頂峰的真大師!
    學貫中西徐悲鴻——油畫、國畫、書法都達到頂峰的大師!說起徐悲鴻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都知道悲鴻先生善於畫馬,在馬畫領域,徐悲鴻以全新的思維理念,融西畫因素於中國繪畫技法之中,經長期實踐終以大寫意的形式呈現於世人面前——這就是悲鴻馬。徐悲鴻擅長以馬喻人、託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
  • 徐悲鴻畫一頭驢賣了6720萬,放大10倍後,專家為何說這根本不是畫
    一個最高成就是《八駿圖》的大師,為什麼能夠把一幅繪畫的驢的作品拍賣得這麼高呢?這背後其實大有講究。二、春山驢背圖那一副被拍出高價的繪畫,就是《春山驢背圖》。這個價格可實在是出人意料,雖然徐悲鴻是大師,他的作品每一樣都是精品,但這個價格已經超過了徐悲鴻的所有繪馬的作品的價格。當時很多人感慨,這些拍賣者是不是弄錯了藝術含義,只知道一味的追捧大師的作品。
  • 徐悲鴻|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
    提起徐悲鴻,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他畫的馬,其次便是他與蔣碧薇、孫多慈以及廖靜文三位女士痴纏糾葛的愛情故事,對於他的人生經歷和藝術成就卻知之甚少。徐悲鴻這對於一位開創一代新風,奠定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基礎的藝術大師來說,顯然太過可惜。
  • 徐悲鴻的自畫像為什麼乏人問津?
    展廳中還陳列了他在同年創作的油畫《撫貓人像》,其前妻蔣碧薇曾直言這幅油畫是「鏡子裡的他們」,那位撫貓人,不是別人,正是蔣碧薇,而在她身後探首觀望者就是畫家徐悲鴻。蔣碧薇的點題,也點出了徐悲鴻畫自畫像對鏡寫生素描的公開秘密。陳列室中,我還看到兩幅徐氏創作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油畫肖像。
  • 我和裝裱泰鬥劉金濤的忘年交 他為齊白石徐悲鴻畫做裱
    他曾給我講過,徐悲鴻當年組織著名畫家幫他擴大店鋪的故事。白石把金濤推薦給悲鴻 結識徐悲鴻他如虎添翼1946年,出徒後的劉金濤省吃儉用,在琉璃廠十六號石墨齋內租了一間鬥室,做起了裱畫生意。1946年8月底的一天晚上,劉金濤去白石家送一幅裝裱好的字畫,白石看了很滿意,然後親切地說:「金濤啊,徐悲鴻來北平藝專當校長了,他不光是個鼎鼎有名的大畫家,難能可貴在他人好心眼好。
  • 徐悲鴻畫一隻牛,價值竟值上千萬?專家:你看這幅畫的名字
    當然,如果細節畫好了,但是神態不到位,那這也不是佳作,只能算是中等畫作。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徐悲鴻大師畫的一頭「牛」。眾所周知,徐悲鴻最擅長的是畫馬,畫馬之作聞名於世。所以,如果說徐悲鴻的馬價值上千萬,這一點也不稀奇。為什麼徐悲鴻的牛同樣也價值千萬呢?
  • 徐悲鴻先生畫的喜鵲,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節奏變化甚妙!
    徐悲鴻塑像 徐悲鴻(1895-1953年),江蘇宜興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 徐悲鴻先生作品 徐悲鴻先生畫的喜鵲既不像傳統工筆的喜鵲,也不像齊白石大寫意的喜鵲,而是比較寫實的,採用中西結合技巧畫的喜鵲。
  • 三巨匠「聚首」 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47幅真跡在渝展出
    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三位大師所畫荷花風格各異。三人同是藝術大師,也是莫逆之交。徐悲鴻評張大千為「五百年來一大千」,稱齊白石達到了「致廣大 盡精微」的高度。齊白石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也」。徐悲鴻與張大千合作《杜甫詩意圖》。《杜甫詩意圖》成畫於1936年,由徐悲鴻與張大千合作完成。畫作取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意,二人以古樹、柴門為組合,借山水錶達憂國憂民的情懷。
  • 齊白石前半生落拓不堪,畫作無人問津,徐悲鴻慧眼識珠得遇奇才
    齊白石是舉世聞名的國畫大師,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然而,誰曾想到,齊白石的前半生歷盡坎坷,五十多歲依然寂寂無名,畫作無人問津,後來有幸遇到徐悲鴻,才改變自己的命運。在齊白石「十載關門」的最後一年——1929年,到北京不久的徐悲鴻慧眼識珠,一眼就發現了「衰年變法」之後的齊白石。此時的齊白石年已66歲。在徐悲鴻看來,齊白石絕對是大師級的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