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不在貌,從徐悲鴻藏任伯年畫作看「大師眼中的大師」

2020-12-24 澎湃新聞

有人曾說:「回想徐悲鴻先生在世的時候,有時和他一起談天論地,他總少不了要提到任伯年;如果是在徐先生的家裡,又總免不了要把他所收藏的任伯年作品掛起來供客人們欣賞。」「徐悲鴻勞累了一天 ,最喜靠在畫室的躺椅上,靜靜的欣賞掛在牆上的任伯年條屏畫作,放鬆休息。」

9月26日,「在神不在貌——從任伯年到徐悲鴻」 展覽在北京徐悲鴻紀念館舉辦,首次集結徐悲鴻一生收藏的任伯年佳品,共計50餘件。在一些珍貴的作品上,徐悲鴻會鈐印上「悲鴻生命」的印章。細品展覽,觀眾能體會到兩人的藝術之緣,看到「大師眼中的大師」。

大師們從不乏異代知音,任伯年與徐悲鴻冥冥中有些特殊的緣分:任伯年過世的那一年是徐悲鴻的誕辰,二位大師均早期經歷了諸多坎坷,雖在後半生功成名就,但卻都未及花甲之年就因病過世。徐悲鴻非常欣賞任伯年,他收藏的五十餘件任伯年的畫作中,即便是任伯年繪畫的底稿和揭裱的下層繪畫徐悲鴻都小心地收藏起來,或裝裱後題跋,或一時興起,為任伯年的線稿填上顏色、畫上人物;而在自己的畫作中,徐悲鴻也有意以同種畫法或以同題材畫作與伯年「酬答唱和」。

「在神不在貌——從任伯年到徐悲鴻」 展覽共分為三個版塊:「沉酣矯變」、「雅麗豐繁」、「未竟之作」,皆摘自徐悲鴻評任伯年之語,將分別展示任伯年筆法奇崛、形神兼備的人物,設色雅豔、技法多樣的花鳥畫,以及多幅被徐悲鴻視作璞玉的伯年遺墨,共計50餘件館藏伯年珍品。這些畫作都是首度公開展出,也是徐悲鴻一生收藏任伯年佳品的首次集結。

展覽現場徐悲鴻「續作」任伯年的未竟之作任伯年長女任雨華的後人吳仲熊,與徐悲鴻交善,並知曉徐悲鴻酷愛任伯年繪畫,遂將多幅所藏伯年父女的畫作贈與徐悲鴻,其中有很多任伯年未付裱的遺稿。這些「未竟之作」被徐悲鴻視為珍貴的璞玉,他在畫作之上或題跋或補竟,每一幅畫作都如同兩位大師跨越時空的「對話」與「合作」。

此次展覽既是對於任伯年藝術成就的展示,更是對於徐悲鴻藝術收藏的探究。展覽中精心摘選出了徐悲鴻在所藏伯年畫作中書寫的題跋,貫穿於整個展廳之中,用徐悲鴻先生的文字話語,去還原其對任伯年作品的收藏曆程及心得體會,可以看到一個更加生動真切的大師徐悲鴻——

他在見到任伯年佳作時會感嘆「此真神品也」、「夢寐數月」;在喜獲伯年畫作時「歡喜讚嘆,便欲躍起」;在不能得畫時會嘆息「恨不能豪奪,成完數,悵悵」;在珍藏的伯年作品上又特意叮囑「特恐張掛過多,塵汙混其筆跡耳,有保守之責者不可不加注意也」,在他的收藏中滿懷著對藝術的熱忱、對伯年的敬仰。

徐悲鴻在任伯年畫作上的題跋

徐悲鴻在任伯年畫作上的題跋仔細閱讀這些題跋可以發現許多信息,比如現場的一組以深青色裝裱的畫作,徐悲鴻的題跋中顯示:「用夾宣則一作而得兩幅」,則表明這一組畫是有據可考的揭裱了任伯年畫作的第二層,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任伯年畫作的第一層可能已經被賣掉或者流散了,而「失去了許多畫作細節」的第二層,卻讓徐悲鴻青眼有加。徐悲鴻認為「伯年力透紙背,其畫故以淡逸勝,而副頁乃更逸,脫盡煙火氣」。

現場展牌介紹甚至徐悲鴻認為第二層的畫作更加「玉潔冰清」,如下圖的兩幅畫作的局部,相比之下,墨色更加淺淡,有澹遠的古意。

徐悲鴻認為第二層的畫作更加「玉潔冰清」,有澹遠的古意。

徐悲鴻認為第二層的畫作更加「玉潔冰清」,有澹遠的古意。而以下的幾幅畫作中,則是徐悲鴻拿到了任伯年的未竟之作,而感覺構圖之不完滿或者是未完成之遺憾,而自己親手「添補」了一些內容,比如下面這幅《秋日泊舟》,其中作為畫面主體的那位泊舟的人就是徐悲鴻填上的。

任伯年、徐悲鴻《秋日泊舟》下面的這幅《芭蕉鸜鵒》圖中,鸜鵒也是徐悲鴻因為畫面太空,而補畫在高空的。

任伯年、徐悲鴻《芭蕉鸜鵒 》徐悲鴻評任伯年:「三百年中國畫家第一人」人們熟知徐悲鴻的畫家及教育家身份,卻鮮少關注到他的另一重身份——收藏家。1953 年徐悲鴻去世後,按照其遺願,夫人廖靜文女士不僅捐出了1200餘件徐悲鴻作品,更將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餘件,以及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餘件,全部捐獻給了國家。

在徐悲鴻收藏的上千幅作品中,《八十七神仙卷》被其視為至寶,曾特意鈐印上了「悲鴻生命」的印章。而徐悲鴻收藏的《杜鵑》、《西施浣紗》等多幅任伯年作品中同樣可以看到「悲鴻生命」的印章,足見其對任伯年畫作的珍愛與推崇。

任伯年《西施浣紗》繼2019年「徐悲鴻與齊白石」展之後,此次任伯年展覽是大師眼中的大師系列展的第二展,兩個展覽均是通過還原徐悲鴻的視角,梳理展示藝術大師的收藏珍品。徐悲鴻與老友雨珊(孫佩蒼)同賞任伯年畫,曾有感而寫:「伯年之畫,中年以降,獨往獨來,一以造化為師,逸宕縱橫,橫絕一世。其天才之敏利,吾國美術史上所罕有之人物也。今日談藝者,高則舉元四家,次則文沈唐仇,下則四王惲吳,思潮束縛,不明乎道。若見伯年傑作,必叱異墨為江湖派甚矣,時之哀也。此幅在吾寓中兩日,以價重不能致,竟為人奪去。幸攝一影,得寄遐思。奉之雨珊老友,相與欣賞。」

任伯年的繪畫,既富有文人雅士崇尚的淡雅明淨、簡逸清新,又蘊含符合普通民眾審美的通俗平易、意趣盎然。他一反晚清畫壇摹古沿襲、陳陳相因的筆墨規範,別出機杼,匠心獨運,擔起推動傳統藝術現代性轉型的先行者使命,故徐悲鴻認為他是「抒情詩人」、「一代明星」、「三百年中國畫家第一人」。

也正因為如此,他畢生推崇和宣傳任伯年,竭力搜集其遺作,是個人收藏伯年精品最多的藝術家。他曾把伯年作品介紹給法國美術協會的領導者達仰,令其大為讚嘆,並給予了「真是一位大師」的評價。也是在他的推介下,他的好友,新加坡的陳之初先生成為海外任伯年的最大藏家,並在海外出版了首部任伯年畫集。徐悲鴻專門為畫集撰寫了長篇的《任伯年評傳》和創作了油畫《任伯年像》。

徐悲鴻《任伯年像》油畫徐悲鴻認為任伯年在人物畫方面尤其專擅,他曾說:「學畫必須從人物入手,且必須能畫人像,方見功力。及火候純青,則能揮寫自如,遊行自在。比之行步,慣經登山,則走平地時便覺分外優遊,行所無事。故舉古今真能作寫意畫者,必推伯年為極致伯年於畫人像、人物、山水、花鳥、工寫、租寫,莫不高妙,造詣可與並論。吾故定之為仇十洲以後中國畫家第一人,殆非過言。」任伯年筆下有許多悠遊閒居的隱士,動作慵懶,有的則憨態可掬,表情亦十分生動,如下面一些人物畫的局部:

任伯年筆下的隱士

任伯年筆下的隱士

任伯年筆下的隱士

任伯年筆下的隱士一位在摹古沿襲、陳陳相因的晚清畫壇,別出機杼,匠心獨運,融貫古今,參借西法,是引領海派新風的先行者;一位在中西方交融的時代,竭盡全力地引進西畫技法,義無反顧地開創融匯中西之路,是推動中國畫改良的一代宗師。同題創作、遙相呼應

但他們二人都秉承著「在神不在貌」的藝術理念,推動了傳統人物畫的變革——徐悲鴻曾在《仲英先生五十六歲小像》題跋:「伯年高藝雄才,觀察精妙絕倫,每作均有獨特境界,即如此作,其傳神阿堵無論矣。」而在同一幅畫作上,馬衡的題跋中記載了伯年話語:「吾被投止時,即無時不留心於主人之舉止行動,今所傳者,在神不在貌也。」

以展覽現場的鐘馗為例,任伯年一生中創作過諸多形象百變的鐘馗,徐悲鴻同樣鍾愛於畫鍾馗,更曾在端午節前後連續創作多幅鍾馗作品,在徐悲鴻對於鍾馗題材的喜好中便可以窺見任伯年的印跡。「憶吾童時有一日,先君入城,歸仿伯年《斬樹鍾馗》一幅,樹作小鬼形,盤根錯節,蓋在城中所見伯年佳作也。是為吾知任伯年名之始。」悲鴻如上自述道,一幅《斬樹鍾馗》為徐悲鴻知任伯年之始。

任伯年的鐘馗

徐悲鴻的鐘馗他們也都是師法天地萬物、觀察精妙絕倫的大師——任伯年喜於觀察生活,「欣觀群鳥之翔集飛鳴,怡然自適」,徐悲鴻當年亦是「躑躅於動物園速寫猛獸,其樂無窮」。展廳中部特設有「穿越時空的對話」區域,以粒子動畫的形式呈現兩位大師的話語和藝術理念,並在此區域將兩位大師相同題材的畫作並置,可以看到任伯年清新雅麗的沒骨花卉對徐悲鴻的影響,可以看到兩位大師筆下栩栩如生、意趣盎然的萬物生靈:小巧渾圓的麻雀、大筆揮灑的芭蕉、體態豐盈的雞、憨態可愛的鵝。

任伯年畫的鵝

徐悲鴻畫的鵝有人曾說:「回想徐悲鴻先生在世的時候,有時和他一起談天論地,他總少不了要提到任伯年;如果是在徐先生的家裡,又總免不了要把他所收藏的任伯年作品掛起來供客人們欣賞。」「徐悲鴻勞累了一天 ,最喜靠在畫室的躺椅上,靜靜的欣賞掛在牆上的任伯年條屏畫作,放鬆休息。」現場也擺放了兩把椅子,觀眾可以坐在上面感受徐悲鴻靜靜欣賞任伯年的條屏畫作的樂趣。

展覽現場,觀眾可以坐在椅子上感受徐悲鴻靜靜欣賞任伯年條屏畫作的樂趣。展期:2020年9月26日-2021年2月28日地點:徐悲鴻紀念館四層展廳(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5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徐悲鴻弟子畫憶恩師:傳記《大師徐悲鴻》背後的故事
    中國美術教育的奠基人徐悲鴻,桃李滿天下,他也是中國畫壇許多人的伯樂。翻開去年剛出版的《大師徐悲鴻》,該書為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出版鄭理的《筆下千騎——繪畫大師徐悲鴻》的修訂版,圖文並茂,名家雲集,讀來如同與一群智者面對面——本書由時任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院院長吳作人題寫書名;徐悲鴻高徒戴澤繪畫封面並插圖。
  • 畫壇大師徐悲鴻作品齊現身北京拍賣場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縣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1917年,徐悲鴻任北大畫法研究會導師,最高學府先後成就了畫壇大師徐悲鴻和北大書法史兩巨匠沈尹默、李志敏等。
  • 「馬」畫大師徐悲鴻,平平無奇的「豬」,也畫得如此惟妙惟肖!
    「馬」畫大師徐悲鴻,平平無奇的「豬」,也畫得如此惟妙惟肖!文/秋香說起國畫大師徐悲鴻,相信大家對於他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駿馬奔騰圖。確實,徐悲鴻在畫馬上取得的成就那是非常出眾的。他所畫的駿馬那是栩栩如生,仿佛在宣紙上奔跑一般,實在是惟妙惟肖,令人目不暇接! 不過馬這個動物本身就長得比較英俊,所以在畫作上應該算是比較容易把這個動物的形象特點表現出來。
  • 「楚漢印象派」北鴻與徐悲鴻,黃胄,韓美林大師馬的比較研究
    楚漢印象派北鴻與徐悲鴻,黃胄,韓美林大師馬的藝術特色比較研究中國繪畫史中的馬,成熟且有特色者,要追溯到漢代的畫像磚和畫像石。畫像磚和畫像石的馬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但漢代繪畫尚屬不自覺狀態,畫馬不是為了審美,完全出於政治和功利目的。
  • 徐悲鴻:藝術大師與愛情囚徒
    徐悲鴻:徯我後失落的徐悲鴻一度希望回歸,但卻被咽不下這口氣的蔣碧薇一口拒絕,婚姻就是這樣,一旦產生裂痕,只有越來越疏遠,愛之深,恨之切——他們再也回不去了。印度女孩肖像才子英雄永遠不愁美女仰慕,廖靜文此時走入了徐悲鴻的生活,給了徐悲鴻以莫大安慰,但他卻總是逃不出蔣碧薇的恨,為了和蔣碧薇真正分手,他答應了蔣碧薇開出的苛刻條件:蔣碧薇獲得一雙兒女的撫養權,並從徐悲鴻那兒得到100
  • 學貫中西徐悲鴻——油畫、國畫、書法都達到頂峰的真大師!
    學貫中西徐悲鴻——油畫、國畫、書法都達到頂峰的大師!說起徐悲鴻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都知道悲鴻先生善於畫馬,在馬畫領域,徐悲鴻以全新的思維理念,融西畫因素於中國繪畫技法之中,經長期實踐終以大寫意的形式呈現於世人面前——這就是悲鴻馬。徐悲鴻擅長以馬喻人、託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
  • 給你講述繪畫大師徐悲鴻的一個小故事,他為人真的很實誠
    徐悲鴻和夫人徐悲鴻說這輩子他的成功除了個人奮鬥,他還靠朋友。咱們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徐悲鴻是中國現代的美術大師,把東西方的繪畫藝術融為一體的人才。提起徐悲鴻。徐悲鴻畫馬是最出名的。可是你未必知道徐悲鴻的成功很多時候是靠他的朋友幫他的忙。他交朋友有他獨特的一些個規律。他和朋友之間怎麼相處,決定了這些朋友後來陸續成為了他人生進步的貴人。而且他在成為大師之後呢,採用這樣的交朋友之道,來幫助其他的人走向藝術的巔峰。徐悲鴻不愁前路無知己。
  • 深受知名畫家徐悲鴻稱讚,民間畫師任伯年,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深受知名畫家徐悲鴻稱讚,民間畫師任伯年,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不過對於民間畫師任伯年來說,畫畫就是他用來謀生的手段。 1840年,中國爆發了鴉片戰爭,而任伯年就是出生在這麼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由於當年社會動亂,許多百姓那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年少的任伯年早早就跟隨自己的父親學習寫真,以此來獲得一個謀生的功夫。
  • 齊白石前半生落拓不堪,畫作無人問津,徐悲鴻慧眼識珠得遇奇才
    齊白石是舉世聞名的國畫大師,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然而,誰曾想到,齊白石的前半生歷盡坎坷,五十多歲依然寂寂無名,畫作無人問津,後來有幸遇到徐悲鴻,才改變自己的命運。原來,齊白石的成名,曾得益於徐悲鴻的慧識與提攜。
  • 他靠畫「假畫」成為國畫大師,有人不理解,專家:真跡都沒有他的好!
    說到國畫大師,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會想到齊白石、徐悲鴻等人,在他們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國畫大師的魅力,而且他們的畫至今都是大家爭先恐後想要得到的佳作,不過在中國卻有一個靠假畫成為國畫大師的人。他靠畫「假畫」成為國畫大師,有人不理解,專家:真跡都沒有他的好!
  • 三巨匠「聚首」 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47幅真跡在渝展出
    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三位大師所畫荷花風格各異。三人同是藝術大師,也是莫逆之交。徐悲鴻評張大千為「五百年來一大千」,稱齊白石達到了「致廣大 盡精微」的高度。齊白石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也」。觀眾在展廳中欣賞畫作。
  • 名家各類題材年畫 非凡超俗 就是不一樣
    八十年代湧現了大量的名家年畫,有古典的有現代的等等,題材多樣,內容多彩。這要得益於中國的改革開放,年畫家們才能施展才華,放心大膽地去創作,特別是一些大師和名家繪作,堪稱精彩絕倫,經典傳世。成礪志大師繪製 健康長壽名家黃妙法繪製 喜臨門李慕白 龐卡 繪製 愛清潔 講衛生名家李學榮繪製 古城會
  • 日本「春畫」大師,10歲開始畫人體,用65年畫出人性與貪慾
    佐伯俊男畫作 這其實與我們最初所認識人體畫一樣,在國內近現代畫壇中,從劉海粟與孫傳芳開始,人體畫經歷了上百年的鬥爭,時至今日也早已成為屢見不鮮的畫壇常規,而在古代時期,像《金瓶梅》系列的插畫作品也廣為流傳,而在日本畫壇中,有著一位極其著名的「春畫」大師,從10歲便開始畫人體畫,用65年畫出了人性與貪慾!
  • 徐悲鴻教你畫鍾馗!
    無論民間版畫年畫,亦或畫家筆下紙端,鍾馗都是經常造訪的常客。 徐悲鴻畫鍾馗與前輩時人顯有迥異,他的鐘進士只取其名,卻褪去宗教本意,並將之納入其寫實主義的體系之內,其形、其神、其意,均由神佛之「虛」轉為人世的「實」。
  • 徐悲鴻常改古人名畫,直接在原作上動筆,網友:手欠
    徐悲鴻但是,沒想到大師徐悲鴻也「手欠」。不久前有一場徐悲鴻的展覽,展覽上有三幅特殊的畫作引起了網友的關注,這三幅畫並非徐悲鴻的作品,而是經他之手「改良」過的古畫。這三幅畫作有兩幅是鄭板橋畫的竹子,還有一幅是任伯年和任阜長合作的花鳥,三幅畫都是古人的名畫。
  • 民國大師徐悲鴻58歲因病逝世,留下4個子女,後來如何?
    在後輩眼中,他們是名流千古的偉人前輩、在世人的眼中,他們是捨生取義的民族英雄。世人敬仰的,不僅僅是他們的才華,也更在他們的情懷。我們的民族需要的英雄與偉人,不應該僅僅是在於紙上那呆板的形象。他們是生動的、是鮮活的。
  • 科幻大師布拉德伯裡:登陸火星是人類未來的坦途?
    如果有色人種(1949年,科幻大師雷·布拉德伯裡寫作《乾坤逆轉》時,這是對黑人的稱呼)率先登陸火星,定居下來開始新的生活,建好了城鎮,他們將如何迎接白人的到來?隨後又會發生什麼?作為公認的科幻大師,布拉德伯裡的作品別具一格:並非硬核科幻,卻能洞察人性和科技間最尖銳的矛盾,抵達內心深處的欲望和恐懼。每個故事都像一則寓言,穿梭在科幻與現實、戲謔與嚴肅之間,悲觀而又不乏對人類未來最真誠的期望。
  • 引領收藏風向標的top 10 的近現代藝術大師是?
    黃賓虹是現代中國畫壇的藝術大師,傑出的藝術教育家。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幹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八十歲後以黑密厚重、黑裡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 黃賓虹是一位學者型藝術家。徐悲鴻5、徐悲鴻:(1895-1953年)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擅國畫、油畫。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
  • 李莉娟: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弘一大師
    弘一法師(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2016年12月28日,弘一大師俗家嫡孫女李莉娟居士在泉州晉江五店市風雅頌書局舉行了主題為《無數奇珍供世眼,一輪明月耀天心|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弘一大師》的講座,與泉州的書友們一起追憶弘一大師在詩詞
  • 藝術大師眼中的富士山——葛飾北齋
    我們眼中的富士山日本有一位超級「溺愛」富士山的藝術大師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唯一的一位日本人。他就是被稱作屹立於世界的浮世繪巨人——葛飾北齋。 浮世繪 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是日本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