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又見大唐」談吳道子對山水畫的貢獻

2020-12-19 醉牛堂

作者:程義偉 葉立群

李剛,1943年生於遼寧朝陽市,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東方畫院榮譽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級優秀專家,國務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貼,遼寧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遼寧省優秀專家,國家智慧財產權文化大使,國家文化部授予「特別榮譽獎」,國際美術家聯合會授予「20世紀國際藝術名家教授成就大獎」和「國際金獎藝術家」榮譽稱號。

李剛是能夠代表中國現代山水畫時代風貌的大畫家。李剛的山水畫作品獨樹一幟,他畫的山水畫,洋溢著詩情畫意。李剛以親歷之生活感受,精心刻畫,真實而美妙地描繪了祖國大地的自然丰神。他的山水畫,格調俊逸,有意境,有情調,表現了天地的高遠。

李剛是為山川代言的一代大家。在李剛的筆下,東北、遼西、家鄉是他創作的主要內容,不只因為他熟悉生活的這片土地,更因他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而熱烈。畫上的奇峰危巒,深崖絕壑,林莽,或清曠蕭疏,或險絕逶迤,主從分明,情景交融。他把體悟到的造化賦予山川草木的詩性、靈性,化入筆墨之中。

李剛喜歡畫大畫。他的山水畫以畫森林、雜木為主要創作題材,他筆下的樹,展現出盤根錯節的生命力。李剛的畫,在當今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形成了一套以樹為主角的山水畫技法語言和藝術風格。

李剛以東北、新疆、寧夏、西藏、江南水鄉、俄羅斯、南非等地的山水為題材,創作了《十大山水系列》。每個系列都是一部氣勢恢弘的記錄當代、留存歷史的畫卷。李剛忠信篤敬,謙遜質樸,從未矜驕自詡。近六十年來,他致力於山水畫學習創作,可謂成效昭著。

李剛熟讀中國繪畫史,他來到遼寧省博物館「又見大唐」唐代書畫文物展,看到唐代書畫原作,深有感觸。他認為,吳道子以畫人物畫為主,後人稱其為「畫聖」,但他對山水畫發展的貢獻也很大。吳道子的山水畫多畫於牆壁上,現在已完全見不到了,但從記載中還是可以了解他的山水畫風格的,而且今人還可以從吳道子的繪畫中得到啟示。

吳道子:五聖朝元圖(局部)

李剛認為,我們可以從吳道子的人物畫線條想見他的山水畫線條(山水畫的線條可能還要比人物畫的線條更加恣意、放縱),再結合有關吳道子繪畫磊落磅礴,「立筆揮掃,勢若風旋」(《唐朝名畫錄》)的記載.他的「縱以怪石崩灘"的山水畫,對李思訓所形成的富麗皇堂、工整細密的山水畫有一種衝擊。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

所以,李思訓雖是山水畫的巨匠,第一個以山水為主攻對象的大畫家,但他的畫仍是傳統繪畫的發展。而吳道子則是傳統山水畫的第一個變革者。他對山水畫的變革,為後世山水畫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關仝:關山行旅圖

範寬:溪山行旅圖

吳道子之前的山水畫用細勻如蠶絲的線條勾勒,而後填色,其表現力是有局限的。可以說這種畫法到了李思訓,基本上進入了盡頭。無變化的蠶絲式線條只能勾勒山石樹木的輪廓,而山石樹木的形質就不得不靠青綠粉金加以充實了。所以荊浩說:「李將軍理深思遠,筆跡甚精,雖巧而華,大虧墨彩。」(《筆法記》)細勻如蠶絲式的線條具有高古的情趣,但勾勒所有的山石樹木皆用之,其表現力就受到限制,它不僅不能很好地表現山石的形質,更不能很好地表達一種豪放的精神狀態。

王蒙:青卞隱居圖(局部)

吳道子改革山水畫,首先改革了線條,他的線條離、披、點、畫,變化多端,來自於張僧繇的點、曳、斫、拂,即是後世山水畫中勾、皴、擦、點的開端。它易於啟發畫家變化出豐富的筆墨技巧。吳道子之後的山水畫發展迅速,唐末五代宋代的山水畫影響到今天可見,吳道子有變革之功。

沈周:廬山高圖

吳道子變革山水畫是借鑑於人物畫。人物畫比山水畫發達、成熟得早。從陸探微「亦作『一筆畫』』,借鑑於書法,開始變革春蠶吐絲式線條,「陸探微精利潤媚,新奇妙絕,(見《歷代名畫記》卷二);繼之張僧繇「依衛夫人筆陣圖,一點一畫,別是一巧。』』亦借鑑於書法,創「點、曳、斫、拂"的用筆。人物畫的技巧已基本成熟,但他們都沒有很好地用在山水畫上,陸探微「山水草木,粗成而已"(見《唐朝名畫錄》),張僧繇為張彥遠所極力推崇,卻未提及他的山水畫,荊浩說「張僧繇所遺之圖,甚虧其理"(見《筆法記》),則張僧繇的山水畫尚不足觀。吳道子「始創山水之體",大膽變革。

石濤 :遊華陽山圖(局部)

吳道子在人物畫上為「百代畫聖」,山水畫上,他是第一個大改革家,賦予山水畫以新的生命。而他最大的貢獻還在於以豪氣寫畫、「意氣而成」的精神。

本文作者程義偉(右)葉立群(左)與李剛先生合影

李剛山水畫作品:

文章作者簡介

程義偉,遼寧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原所長,現任遼寧社會科學院美術研究中心主任。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瀋陽書畫院籤約畫家。曾著《瀋陽當代美術史》《遼寧當代美術史》《韋爾申油畫創作研究》《遼海文化鏡像——遼寧當代文學美術研究》《遼寧文化藝術形態與精神重構——以宋惠民、韋爾申、白國文為例》《周衛油畫創作研究》《黑土畫魂——白國文的藝術與人生》《李連志藝術創作研究》《么喜龍論——從文化角度考察》《么喜龍書法藝術研究》等。

葉立群遼寧綏中人,文化學者,評論家。多年來致力於地域文化、文學和藝術理論研究。已出版著作《當代遼西的文學世界》《地域文化視域下的遼寧現代作家創作》《張成思美術創作研究》《晚清寓華傳教士的跨文化傳播》等多部。在《小說評論》《名作欣賞》《中國藝術報》等國內重點報刊發表文化隨筆、文學評論、藝術評論等近百篇。

免責聲明:本平臺只提供交流與分享,不作任何商業用途。本文部分內容來自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若侵權,請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感謝!

相關焦點

  • 山水畫之祖王維,首創潑墨山水,開啟了唐代的水墨山水
    王維字摩詰(701~761年),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是唐代詩人,畫家,擅長畫山水畫。他的代表作品是《輞川圖》,他的作品特點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能將感情放到山水之中。王維首創潑墨山水,並且開啟了唐代的水墨山水,深深的影響了後世文人畫。
  • 朱成國「又見大唐」談李陽冰篆書
    在遼寧省博物館「又見大唐」展現場,談到唐代的篆書特別是李陽冰,朱成國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獨特的見解。李陽冰,李白從叔,生於721或722年,卒年不詳,唐代書法家,字少溫、仲溫,祖籍趙郡平棘(今河北趙縣),李陽冰五世祖李善權為北魏譙郡太守,將家徙至譙郡(治今安徽亳州),於是在安徽亳州一帶有了趙郡李氏的後裔。
  • 國慶觀展指南 | 從《開國大典》看到「又見大唐」
    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等均有大展亮相,包括見證共和國70周年華誕的「屹立東方——國家博物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等;在上海,上海博物館歷代書畫常設展等之外,還有「翁氏家族藏品展」等,中華藝術宮則有「時代風採——上海現實題材美術作品展」等;在江浙地區,則有「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等;遼寧博物館則在長假的最後一天推出「又見大唐
  • 曹偉「又見大唐」談刁光胤 滕昌祐花鳥畫
    曹偉來到遼寧省博物館「又見大唐」唐代書畫文物展,給我們介紹了唐代重要的花鳥畫家刁光胤和滕昌祐。晚唐刁光胤、滕昌祐,因擔起了把唐代花鳥畫傳遞給五代西蜀黃筌的歷史責任,而具有意義。刁光胤 (約852—932年),長安人。《益州名畫錄》說他「攻畫湖石花竹、貓兔鳥雀"。天復年間約50歲時為避兵亂入蜀。
  • 視點| 我見青山多嫵媚 青山見我應如是-讀範揚山水畫
    (呵呵,範揚老兄你不會不認我這妹夫吧)此後,我和範揚談過幾次,均是電話上的接觸,聽他的言語一派江浙人的習氣,小橋流水,一點也不氣吞山河,一時很難把畫和人統一起來。後來,見到老兄的來信——原來範揚人很爽。
  • 村支書李剛的防控日記(59)|「徐耿力量」志願風採榜模板定稿
    大眾報業記者 馬景陽 趙博文日期:3月26日 天氣:晴 地點:淄博市高青縣26日早上5:00,縣文聯主席張士剛發來微信,將在《黃河風》雜誌舉辦的「疫情」主題文學專刊上轉連載《村支書李剛的防控日記》,李剛藉機邀請張主席為徐耿村即將結集印製的「村民抗疫詩文集」題寫書名
  • 所謂道子,就是天命皓蒼宗下任宗門的人選
    蘇方開始全力備戰道子爭鋒大會。一番打探之後,蘇方這才明白,天命皓蒼宗舉辦的這次道子爭鋒大會,絕不是那麼簡單。所謂道子,就是天命皓蒼宗下任宗門的人選。天命皓蒼宗領袖仙道,道子的身份又是何等的尊貴與重要?天命皓蒼宗以前培養一位道子,要經過數千萬年的精心栽培,經過各種考驗,最終才從道子之中確定宗主人選。
  • 美術研究|張彥遠:品第繪畫和論畫六法,對山水畫發展規律的認識
    張彥遠還引用曹植《畫贊序》中有關觀畫者見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見三季異主莫不悲惋,見篡臣賊嗣莫不切齒,見高節妙士莫不忘食的言論,贊同曹植關於「存乎鑑戒者圖畫也」的觀點。他還將繪畫同王朝興亡聯繫起來觀察:者夏之衰也,桀為暴亂,太史終抱畫以奔商。殷之亡也,紂為淫虐,內史摯載圖而歸周。燕丹請獻,秦皇不疑,蕭何先收,沛公乃王。
  • 山水畫教學|賈又福:丘壑為天地所有,筆墨為天地所無
    寫生的兩個階段(與王恪松談山水畫寫生)文/賈又福寫生分兩個階段:對景寫生與對景創作。寫生的階段不同,則要求不同。苦心力學,矢志不移,致力於中國山水畫的教學與創作,如今將哲學引入化學,開創了觀化山水。繼黃賓虹、李可染之後,為當代中國山水畫的開拓與創新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授予賈又福在文化事業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和特殊津貼;獲英國劍橋世界名人傳記中心授予的「世界名人二十世紀成就獎」。
  • 《聖墟》道子級別是什麼境界?恆字輩人物爛大街,楚風將成雙帝位
    《聖墟》道子級別是什麼境界?恆字輩人物爛大街,楚風將成雙帝位《聖墟》中楚風為了爭奪天帝果位,和來自上蒼的年輕驕子大打出手,結果很明顯上蒼的天才不夠楚風打,於是開始出現一個又一個更強大的年輕一代強者了。甚至還出現了一位道子,道子是什麼樣的存在呢?道子級別是什麼境界?
  • 大唐地產憑藉在公益扶貧領域的突出貢獻 榮獲2020年社會扶貧公益榜樣
    11月26日,第十八屆財經風雲榜、第十一屆地產金融創新峰會在北京隆重舉辦,大唐地產憑藉在公益扶貧領域的突出貢獻,榮獲「2020年社會扶貧公益榜樣」獎項。峰會現場多年來,大唐地產攜手福信集團、陳章輝福信慈善基金會,持續關注扶貧領域,發揚「回報社會、傳承文化、服務生活」的社會責任觀,致力「和諧生活」的慈善願景。2019年6月3日,由大唐地產、陳章輝福信慈善基金會、擔當者行動教育基金會主辦的「逐光計劃Bright+」——隆安縣「班班有圖書角」捐贈活動,在廣西南寧隆安縣喬建鎮龍弟村小學展開。
  • 網友惡搞"我爸是李剛" 造句大賽 經典作品集結號
    故壘西邊,人道是,我的爸爸李剛。馬達轟鳴,驚聲尖叫,捲起千層血。美人如畫,一時多少嗟嘆。 遙想李剛當年,鳳姐初嫁了,雄姿英發。西裝革履,談笑間,百姓灰飛煙滅。河北神遊,多情應笑我,荒唐之言。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曾經有一段真正的感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好好珍惜,直到失去才追悔莫急,如果老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對她說五個字:我爸是李剛,如果還要我加二個字,我爸真的是李剛!
  • 著名畫家高波論山水畫的意境
    五代畫家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出「六要」之說,「氣、韻、思、景、筆、墨」之說,是山水畫意境表現的重要因素。宋時山水畫家郭熙在《臨泉高致》中提出「三遠」、「移步換景法」、「畫是有形詩,詩是無形畫」等觀點,給山水畫意境創作從觀察方法到審美思想都提出了諸多要求。詩人、畫家蘇軾言「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意境不求形似,求神韻。
  • 巴山蜀水山水畫師生作品展免費展出中
    2020的最後兩天,一場在巴蜀之地展開的山水之談在川美舉行。以「巴山蜀水」之名,12月30日上午,「2020年全國高等藝術院校山水畫教學研討會暨師生作品展」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正式開幕。本次作品展收集到來自21個院校或單位共計306件作品展出,吸引了不少相關專業的學生及感興趣的市民前往參觀。
  • 撥開迷霧見月明,大唐的蓋世英雄,滅國戰神,成就了大唐巔峰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位大唐戰神-蘇定方。隋朝末年,隋煬帝大興土木,弄得民不聊生,各地梟雄紛紛揭竿起義,其中也不乏很多農民和普通百姓。各地官府只能疲於奔命,不停奔波平定叛亂,但往往也會顧此失彼。大唐初建,百廢待興,剛剛佔據了中原,但北方卻不太平,突厥勢力日漸猖狂,屢犯大唐邊境,燒殺搶奪無惡不作,貪得無厭的本性使他們的欲望無限放大。邊境地域的百姓也深受其苦。唐高祖李淵在位時,為了鞏固朝政,採取了懷柔政策。但到了唐太宗李世民執政後,形勢開始翻轉。
  • 《天舞紀》未收官,許凱與吳佳怡再次合作,看到女主這劇追定了
    先是李沁的《錦繡南歌》,再到許凱、吳佳怡的《天舞紀》,然後到鞠婧禕的《漂亮書生》,每一部都是相當精彩,讓人直呼過癮!《天舞紀》這部古裝劇熱度頗高,劇中許凱飾演的男主李玄也是憑藉著帥氣的古裝顏值和出色的演技,備受觀眾喜愛。然而《天舞紀》這部劇還未收官,許凱和吳佳怡又有一部合作的古裝劇將播,那就是《大唐兒女行》。
  • 用筆墨寫自然之詩情——讀畫家吳木離的山水畫
    現為國家文化部特聘畫家、新加坡妙華藝術家協會中國區水墨畫顧問、新加坡宣和文物、大唐藝苑中國畫首席畫家。 被《紐約時報》譽為中國傑出藝術家,新加坡《聯合早報》譽為大陸「船王」;曾獲「廣東省群眾藝術突出貢獻者」稱號、"世界華人傑出藝術家"稱號、文化部"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 山水畫教程|賈又福:我們到大自然中寫生,要懂得靜觀妙悟
    苦心力學,矢志不移,致力於中國山水畫的教學與創作,如今將哲學引入化學,開創了觀化山水。繼黃賓虹、李可染之後,為當代中國山水畫的開拓與創新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授予賈又福在文化事業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和特殊津貼;獲英國劍橋世界名人傳記中心授予的「世界名人二十世紀成就獎」。
  • 李剛同志到市公安局有關警種部門調研指導工作
    9月21日,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李剛到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戶政處、食藥環偵支隊、反恐支隊、森林警察支隊、信訪處、特警支隊和海岸警察支隊調研指導工作,看望慰問公安民警輔警。市公安局副局長胡訓立參加調研。在戶政處,李剛指出,戶政部門是公安機關的窗口,是與群眾打交道最廣泛、最密切的警種。要緊扣中心任務,深化基層基礎攻堅,夯實基層基礎治安要素管理。要優化窗口服務,進一步梳理政務服務中心戶籍窗口的業務類項。在食藥環偵支隊,李剛實地查看部分涉案物品,對食藥環偵部門近期案件辦理情況予以肯定。
  • 天地有大美——《最美山水畫100幅》自序
    關於山水畫的審美標準,他說:「謂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遊者,有可居者。畫凡至此,皆入妙品。」掛畫於家,可作裝飾和延展空間,即便不能遠足,也能「不下堂筵,坐窮丘壑」。陸機說:「宣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山水畫以自然山川為描繪對象,形成於魏晉,隋唐以後漸趨成熟,歷代有發展,是中國畫的重要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