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騰訊傳媒,36氪經授權發布。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不過現如今的網際網路世界卻並非如此,好點子可太容易「傳千裡」了。過去十年裡,一個偉大的網際網路創意——Snapchat於2013年推出的Stories(故事)——似乎註定要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複製。
Stories的絕妙性包含了這樣一些要素:
1.視覺性:其內容通常是手機拍攝的照片或視頻;
2.短暫性:24小時後自動消失,閱後即焚;
3.敘事性:一組Stories可以串起一個更大更完整的故事;
4.隨意性:朋友對你的Stories精美度並沒有什麼期望;
5.私人性:Stories不會被算法抓取到信息流裡,而是從個人行為出發,需要主動點擊查看。
第一個偷創意的是Instagram,他們對此也直言不諱,不僅使用了相同的名字「Stories」,還表示這種內容形式「已經很常見」。Facebook幾乎把Stories帶到了所有平臺上,包括其核心產品WhatsApp和Messenger。
Facebook Messenger Stories
再到後來,更多內容平臺紛紛加入自建Stories的大軍中。先是Medium有了「Series」,接著YouTube有了「Reels」,再是Skype有了 「Highlights」,就連Google也在搜尋引擎中加入了「AMP Stories」(AMP是Google推出的可加速移動頁面瀏覽的格式)。前段時間,LinkedIn也在測試Stories功能。
Medium的「Series」
Skype的「Highlights」
Google AMP Stories
新的參與者裡還有一位重量級嘉賓——Twitter。自2006年3月問世以來,Twitter上一直只有一種內容類型,即280個字符的推特(Tweet),但從現在開始,它的一位南美表親出現了——正在巴西市場進行測試的Fleets。
Twitter為何推出Fleets?Fleets的功能與形態是怎樣的?其對平臺、用戶、新聞業會帶來什麼影響?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綜合編譯尼曼實驗室等多方報導,為你條分縷析這一重要動態。
正如Fleets(可譯作艦隊,fleeting有稍縱即逝的含義)這個名字,這些帖子會出現在信息流上方一條單獨的時間線裡,並於發布24小時後消失。換句話說, Twitter也有自己版本的Snapchat Stories了,從呈現方式來看,這與Instagram版本幾乎完全相同。
如果要發一條fleet,用戶需要找到主頁頂部新增的橫向時間線,點擊加號按鈕,最多可以輸入280個字符的文本,並添加照片、GIF或視頻。視頻最長支持2分20秒(或512MB),而列入白名單的媒體可以發布最長10分鐘的視頻。
點擊發送之後,這條Fleet將出現在主頁頂部的橫向時間線中,並且有一定的排名權重——排在前面的是和你互關好友的最新Fleet,隨後再是你單方面關注的其他帳戶。
一個用戶可以發布多條Fleet,這是Twitter版Stories的不同之處,也是潛在的繁瑣之處。要查看他人發布的多條Fleet,需要在該用戶頭像處向下滑動,看下一個人的Fleet時再向左滑動。但Twitter表示,這些手勢操作可能會根據用戶的反饋而改變。
Fleet不能點讚,不能轉發,也不能公開回復。用戶的互動方式是點擊帖子旁的表情符號或者輸入文字回復,這種方式會跳轉到私信聊天的界面(如果用戶開啟了該功能)。
「Twitter是用來交流你關心的事。但是一些用戶告訴我們,說對發推特感到不舒服,因為推文是公開的、永久的,而且有人人可見的互動數據(轉發和點讚)。」Twitter的產品經理Mo Aladham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因此,我們希望用戶不僅僅能使用推文和私信,還能用新的方式交流,這種方式壓力更小、可控感更強。這就是為什麼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在巴西測試Fleets,這種用你一閃而過的想法來開啟的對話是一種新的方式。」
Twitter的產品負責人Kayvon Beykpour也表示:「每天都有人來Twitter看這世界發生了什麼。Twitter的一個獨特之處在於,人們通過Tweet公開分享他們的想法,從而推動了『正在發生的事情』。但是『分享想法』這件事本身可能會讓人『望而生畏』。」因此團隊一直在聽取反饋意見,並努力創造方法,來幫助人們消除這種阻礙人們在Twitter上分享的焦慮。
「我知道Fleets聽起來很像Stories。的確,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人們會覺得眼熟。」Beykpour說道:「但Fleets也有刻意打造的不同之處,旨在讓用戶更專注於自我表達以及看到他人的想法。」
Twitter無疑是新聞媒體的主戰場,但自該產品上線以來, 「記者可以發什麼推特內容」這一問題卻一直無解。
此前,有一群不懷好意的演員挖出了一名記者八年前的推文,試圖詆毀其與Gamergate(玩家門)有關。
「玩家門爭議」源自於主要使用#GamerGate為主題標籤的一場論戰。該爭議被主流媒體定位為電子遊戲文化中,性別主義和進步主義的問題;「玩家門」的擁護者則稱其為對抗主流媒體控制網絡輿論的社會運動。「玩家門」一詞用於概括爭議、論戰和參與者的行動。
除了這種案例,還有些重要的細節問題。例如當人們感覺一個記者發表的觀點有所偏袒,或者某一條推特沒有編輯得很精良,他們對記者的信任感便會被削弱。導致這個問題的核心原因是,記者無法在Twitter上區分他們的專業推文和隨意拋出的想法,而後者最好是只有朋友可見。
因此,Fleets的出現,可以讓記者的主信息流更加「乾淨」。
到目前為止,Twitter是主流社交平臺中最「新聞友好型」的,這種良好基因紮根於它自身的結構裡:
1.實時性:默認情況下,用戶看到的都是人們當下正在討論的內容。這就是為什麼當有突發新聞時,人們會蜂擁至Twitter,這也是為什麼分享時政、體育或任何實時新聞信息的人在該平臺上有優勢。同時,記者也正好習慣於創作保質期短但優質的內容。
2.單向性:Twitter上的關係是單向的,Facebook則是典型的雙向關係(用戶和家人朋友聯繫),所以Twitter上很容易形成「一對多」的傳播關係,這對媒體人來說是非常自然的安排。
3.文本性:Twitter是建立在文本之上的,當然,你也可以有照片、視頻和GIF,但這140(現在是280)個字符定義著一條推文的精髓,而記者恰恰擅長製作簡明的、標題型的內容。
4.連結性:在Twitter上,URL連結絕對是「一等公民」。與Instagram等平臺相比,這些平臺要麼完全禁止外鏈,要麼只在某些情況下允許外鏈。但在Twitter上,插入一個連結就會出現一張漂亮的Twitter卡片,上面有精美的圖片和媒體想要展示的元數據。280個字符,使得任何深入的內容都必須有連結——這也是媒體擅長撰寫的內容。
這就是為什麼記者們最喜歡把使用社交媒體的精力花在Twitter上。它可以給人一種新聞編輯室的感覺——源源不斷的新信息,有來有回的交流,一系列專業知識的展示……這是其他社交平臺無法比擬的。
然而,從某種意義上說,Fleets的出現可能會讓普通人的體驗更好,但是記者和新聞媒體的體驗卻會變差。Fleets和Instagram Stories的功能類似,目的都是為了拉近好友之間的關係。
誰的Fleet會在頂部時間線裡最顯眼?當然是那些你和對方互關的人。這些人更有可能是你現實生活中的朋友,而不是你喜歡的媒體或記者。因此,Twitter在新聞信息上的傳播性將略有下降。
對於陳舊的推文,不少Twitter用戶一直有刪除的執念,因此會訴諸於Tweet Deleter和Tweet Archive Alaser這樣的現成工具來定期刪除。Tweet Deleter方面表示,目前已經刪除了超過7億條Tweet。Fleets似乎也是從推文刪除的興起,以及在其他平颱風靡的「Stories」中,得到了啟示。
這也不是第一次了:Twitter許多最受歡迎的功能一開始都來自用戶即興發揮的解決方案。例如在沒有轉發按鈕之前,人們使用「RT」作為轉發別人的推文的前綴;在沒有tag標籤之前,人們使用「@」符號作為對其他人的引用標記。
閱後即焚的推文可能會減少用戶的焦慮,不用擔心推文會在未來對他們產生困擾,這可能對一些用戶的心理健康有利——Instagram等其他APP上Stories的流行就證明了這一點,而且Instagram也一直致力於在「壓力」問題上表現得更完美。
自從Instagram在2016年推出Stories以來,這一功能的使用越來越多,現在其數量已經超過了主信息流上的帖子。Twitter也在渴望著做出類似的成功產品。
對於Fleets帖子潛在的違規但「無跡可尋」的問題,Twitter的公關經理Aly Pavela表示:「我們將在刪除後的有限時間內保留一份Fleet副本,便於處理任何違規行為,用戶也可以對執行提出上訴。」
在過去十多年裡,社交媒體幾乎每一次重大的結構性變化都損害了專業新聞媒體的利益,也弱化了普通用戶對於深度優質內容的創造力。
Facebook和Twitter誕生於iPhone之前的開放網絡和網絡瀏覽器中,因此每家媒體都會製作URL,並將各自平臺的核心部分連結進來。但在行動裝置上誕生的APP卻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想在Instagram放連結?首先你得買廣告;想在Snapchat放連結?你得與Snapchat籤訂收入分成協議,還得把內容放入Discover,格式必須按照Snapchat的要求來。
信息流內容愈發被算法左右,計算方式更加不透明;開發者扶持流量減少;平臺認為新聞內容更難管理,不是他們產品的有用部分——種種問題都讓新聞媒體成為這場變革裡的輸家。
但在過去這段時間裡,Twitter似乎一直是個例外,它幾乎沒有做出背離新聞性的轉變。未來無法預估,也許Fleets會帶來新的變數,又或許《華盛頓郵報》某個記者或編輯靈機一動,便讓自家媒體成為了「Fleets之王」。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家新聞友好型的社交媒體,也正在轉向新聞媒體不擅長製作的內容類型。誰能最終逆勢而上呢?一切仍然值得期待。
參考連結:
1.https://www.niemanlab.org/2020/03/twitter-the-most-news-friendly-social-platform-is-getting-a-little-bit-less-so-with-stories-like-fleets/
2.https://www.theverge.com/2020/3/4/21163877/twitter-stories-test-brazil-fleets-ephemeral
3.https://techcrunch.com/2020/03/04/twitter-starts-testing-its-own-version-of-stories-called-fleets-which-disappear-after-24-hours/
4.https://inews.co.uk/news/fleet-twitter-stories-tweets-24-hours-when-release-date-test-2095511
5.https://www.wired.com/story/twitter-testing-disappearing-tweets-fle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