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也推「閱後即焚」功能 公開較量Snapchat

2021-01-12 TechWeb

【TechWeb報導】8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本周二Instagram在博客中表示,現開發了一個名為Instagram Stories的新功能,該功能可以讓用戶選擇讓其分享的照片和視頻在24小時後自動消失,同時粉絲不能點讚及評論,只能發私信。此舉是希望用戶放下包袱,不再只分享千裡挑一的美照,而是捕捉任何時刻。

Instagram Stories

作為Facebook旗下的照片分享應用,Instagram目前已有5億多名用戶。未來幾周,Instagram Stories將在蘋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平臺上推出。

Instagram也推「閱後即焚」功能 公開較量Snapchat

做為強勁對手的Snapchat,目前用戶則達1億多名,該應用因「閱後即焚」的功能而成名,即上傳的照片和視頻24小時後自動銷毀,Instagram Stories幾乎與此是同樣的套路。

Snapchat還有的功能是,所有照片都有一個1~10秒的生命期,用戶拍了照片發送給好友後,這些照片會根據用戶所預先設定的時間,按時自動銷毀。而且,如果接收方在此期間試圖進行截圖的話,用戶也將得到通知。

然而,Snapchat在7月發布叫做「記憶」的功能,用戶能夠保存和共享內容。這將有助於它更直接地與其他社交網絡如Facebook競爭。(周林)

相關焦點

  • 新版陌陌增加圖片「閱後即焚」功能
    按照唐巖的說法,除了性別、年齡、職業、地理位置、興趣之外,在產品上還想增添更多維度,一個是個人資料上的,一個是產品功能上的。 依舊圍繞產品「維度」這個核心,陌陌今天發布了新版本,在產品功能上新增了圖片「閱後即焚」和30秒短視頻;在個人資料中,新增了書籍、電影、音樂等信息維度,讓用戶的個人信息維度更為豐富一些。
  • 移動聊天應用LINE低調上線「閱後即焚」功能
    該公司的主打應用功能類似微信,主要營收來源依靠用戶購買應用中的表情符號。該公司月度活躍用戶數為2.18億。Line最初成立與2000年,當時是一家守護隱私,閱後即焚!這五款加密安全軟體,總有一款適合你隱私保護如今已經成了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大事。
  • snapchat是什麼意思
    該應用經常會被用來向朋友發送自拍照,其中大約會有30%的照片被傳送至snapchat中的群組當中。公司的執行長斯皮格爾在2013年4月份的Dive into Mobile大會上表示,公司在美國擁有約80%的用戶。
  • 分享一款特別好用的閱後即焚軟體Vuash
    不想為繁重的信息所打擾,輕量化的閱後即焚工具VuashVuash工具是個開源項目,你只需打開一個連結,輸入自己想發送的內容,待收看者查看後及時銷毀,並不會存取在伺服器上。再次讀取,連結立即失效這些加密功能都是通過一個簡單的加密網站實現,有需要的小夥伴自行取用喲。
  • 全媒派 | WhatsApp推出閱後一周焚,Snap或深耕AI語音
    過去的兩周裡,國外知名社交平臺動作頻繁:為減少虛假信息,Facebook繼續提高對不合規群組的審核力度;WhatsApp開放閱後即焚功能,消息留存一周後消失;Snap被傳將收購Voca.ai,後者是一家基於人工智慧的語音助手開發公司……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
  • Twitter版「閱後即焚」登場,新功能或致其喪失一重要屬性
    Stories的絕妙性包含了這樣一些要素: 1.視覺性:其內容通常是手機拍攝的照片或視頻; 2.短暫性:24小時後自動消失,閱後即焚; 3.敘事性:一組Stories可以串起一個更大更完整的故事; 4.隨意性:朋友對你的Stories精美度並沒有什麼期望; 5.私人性:Stories不會被算法抓取到信息流裡,而是從個人行為出發
  • 全媒派 | Twitter版「閱後即焚」登場,新功能或致其喪失重要屬性
    ,閱後即焚; 3.敘事性:一組Stories可以串起一個更大更完整的故事; 4.隨意性:朋友對你的Stories精美度並沒有什麼期望; 第一個偷創意的是Instagram,他們對此也直言不諱,不僅使用了相同的名字「Stories
  • FB類似Snapchat的「消失模式」功能登陸Messenger和Instagram
    Facebook周四宣布,其類似Snapchat的「閱後即焚」新功能 "消失模式"(Vanish Mode)將登陸Messenger和Instagram
  • 為何說中國版snapchat難產於「關係鏈困境」?
    可是又有創業者說了:手q多low啊,功能那麼多重死了,基本就是東抄一塊西抄一塊湊起來的大山寨,空間一打開都是非主流……面對手q,他們依然是自信的:我的互動設計更有逼格啊,我的交互習慣(鬥圖、塗鴉等)更符合年輕人特點呀,我的功能點子更有創意呀(人臉識別貼圖、閱後即焚、打卡、寵物等)……行,還是那句話:您說的都對,手q有各種low,而你的產品從界面到交互到功能都更符合年輕人特點
  • ...網上學習製毒技術,家中安置多個監控,聊天軟體也開啟「閱後即焚」
    經查,董某為某著名大學法學碩士,反偵查意識極強,心理素質沉穩,與外界聯繫人聯繫完後便刪除。她在自家居住的樓棟內安置了多個監控器,並在手機聊天軟體中開啟了「閱後即焚」功能,這為民警進一步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正在偵查工作陷入僵局的時候,一條線索為專案組帶來了曙光。民警得知,近期,董某和劉某瑩購買了一批製毒原料,民警推測一旦原料到位,二人必將開始製毒。
  • 即時通訊3.0時代來臨 中國版Snapchat呼之欲出
    比如,Facebook旗下以圖片社交為主的Instagram,對標Snapchat,剛剛上線「閱後即焚」的InstagramStories功能;Google最新推出的全新通訊應用程式——Allo,也包含了「閱後即焚」、隱私通知等功能。 在中國,「閱後即焚」類應用還沒有火起來。
  • 美國社交軟體snapchat,為何會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呢?
    美國的snapchat別出心裁的社交方式,脫穎而出。馬化騰說過不懂snapchat,為何會受到年輕人的歡迎。snapchat的特點是:閱後即燃。正常的社交軟體,發送圖片基本是永久的,而snapchat的軟體可以定時銷毀。就算朋友想要截圖留存,也會受到提醒。這對於喜歡自黑的年輕人來說,的確值得選擇。有了消費市場,snapchat受到了資本的青睞。
  • 海外直追Facebook的Snapchat,為什麼在無法在中國落地開花?
    按照最早的設計,」閱後即焚」原本是給情侶之間相互發送帶有性意味的圖片,然而這個功能並沒有激起水花,到了2011年夏天的末尾,Picaboo只有127個用戶,幾乎所有用戶都沒搞明白」為什麼要發送會消失的照片」。
  • Snapchat為什麼無法在中國落地
    同一個製品效應對此不同人潮的需求全盤不同,前文波及的對此幾乎實有用戶,Snapchat早期的閱後即焚效應都不是一個著實含義上的需求,但對此橘郡的中學生,歸因於定製iPad剝奪了Facebook,既得以傳消息又並非蹤跡的閱後即焚就成了具結的剛需。
  • 焦點訪談丨退稅中心、閱後即焚……小伎倆背後有何大陰謀?
    焦點訪談丨退稅中心、閱後即焚……小伎倆背後有何大陰謀? 原標題: 近年來,「臺獨」分子的活動範圍已經不再局限於大陸和臺灣。文章交稿後,鄭宇欽又幾次主動找到李雲鵬,問是否有適合自己的選題,李雲鵬在找鄭宇欽寫過幾篇情報研究報告後便終止了與他的聯繫。2008年,鄭宇欽回臺灣,經老師推薦,到臺灣的復興電臺做節目。茶歇時,一個名叫呂家嘉的女子上前搭訕。
  • Instagram新推圖片新聞功能「Stories」,讓攝影師主導新聞生產
    藍鯨傳媒9月1日文:上月,圖片社交媒體Instagram上線了新功能Instagram Stories,據悉該功能可以方便用戶分享實時更新的生活信息,也讓新聞媒體有了更多報導的信源,有機會一窺屏幕背後的生活故事。2015年以來,基於照片分享的社交媒體紛紛試水新聞生產領域。
  • Snapchat進一步開放,故事模式兼容第三方AR應用Octi
    近期,Snapchat宣布其Stories閱後即焚功能將為第三方應用提供兼容,首批將支持Thriller、Squad、Hily和Octi四款應用。據了解,Triller是一款視頻社交app,支持Snapchat濾鏡後,可帶來更多有趣的互動體驗。而Squad是一款視頻通訊軟體,用戶將能夠在視頻通話中查看Snapchat Stories內容。Hily是一款約會軟體,其原本已經支持閱後即焚功能,不過Stories可以讓你使用更多AR濾鏡。
  • 聊天軟體都去抄Snapchat Stories,為啥會這樣
    今年4月份開始,微博找了部分用戶測試「故事」功能。Facebook家的Instagram、Facebook以及WhatsApp先後增加了跟Stories相似的功能。最新一個抄襲者是微軟的Skype。這東西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所有人都在抄?2013年10月份,閱後即焚社交應用Snapchat推出了Stories功能。
  • 陳老師最想用的軟體 類Snapchat應用推薦
    它與其他圖片分享應用不同,Snapchat 最獨特的一點就是「閱後即焚」的照片分享功能,所有照片都有 1 到 10 秒的生命,用戶拍了照片發送給好友,然後過了設定的秒鐘照片便自動刪除,消失的無影無蹤,並且無法截屏保存。所以你可以分享一些平時不太敢分享的搞怪照片,因為它只能在世上存在至多十秒。唉,多麼好的一個應用,可惜陳老師當年沒用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