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在廣州》有多酷,這群潮汕嘻哈元老這樣唱給你聽

2021-01-20 廣州日報



「我說,我們寫一首《潮汕人在廣州》吧。這首歌我們都知道它可以立足,幫我們在廣州站得住腳,就覺得它會火。」


2007年,廣東汕頭一間名為「類聚物」的嘻哈服飾店,走出了潮汕第一支方言說唱組合——壹指團體。7年後,他們來到廣州,從《海墘個孥仔(海邊的孩子)》到《潮汕人在廣州》,這個潮語嘻哈團體用最熟悉的潮汕方言,在廣州唱出一片天地。



離開家鄉的時間,比他們預期的還要早一些,「當時還想在潮汕地區多待兩年,我們做事比較保守。」香菇還記得當時怎麼加入組合,那時他還在讀大學,在宿舍裡接到電話,說團體名叫壹指。


「我當時還說這個名字有點怪。」電話那頭解釋說,因為每隻手指各有長短,而且每根手指代表的含義不一樣,就像壹指的歌一樣,一首作品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表達、不同的力量。另一方面,「壹指」這個名字也展望了能在中國音樂裡有一席之地。


打口碟、跳街舞、追星……因不同契機接觸到嘻哈文化的一群年青人,放學後就聚在「類聚物」裡玩freestyle。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音樂訓練,只上過學校音樂課的他們,突然某天決定要做一個說唱組合,當時接到電話的香菇、昊馳、阿哲都答應加入壹指團體。



十幾年前,潮汕幾乎沒什麼人知道嘻哈,昊馳補充說,當時國內玩嘻哈的也很少,父母都不知道嘻哈究竟是在幹嘛,「要唱歌為什麼不好好唱,不去唱美聲而是『搞這種東西』,像社會邊緣人。」如今,當親戚朋友跟他們的父母說,你兒子很厲害,上報紙和電視了,態度也有所轉變,已經不再排斥,卻還是會有些擔心。


年初,香菇在他的微博上寫下了一段話:我們這麼做沒別的意思,就是希望10年,20年,100年後,大家都會記得,在中國一個叫潮汕的地域,有過這麼一幫人,出過這樣一些音樂……

壹指團體在潮汕堅持做音樂7年,直到2014年,廣州一家公司籤約了這個潮汕嘻哈組合。昊馳和阿哲當時在潮汕除了做音樂,還經營副業,正式籤約後,他們卸掉了在潮汕的事業,上廣州。



當外出的計劃比想像更快地到來,那一刻的壹指激動又興奮,覺得自己要紅了。而今回想起剛來廣州的那一年,他們形容那是「最艱難的時光」,那段時間裡,壹指是「混亂又停滯不前」的。


香菇說,當時與公司在很多方面都無法達成一致,導致專輯「難產」,有一段時間內都是零收入,三十幾歲的他還要跟家裡借錢。好在成員間沒有發生過什麼爭吵,彼此都是理性的人。直至2016年《潮汕人在廣州》作為專輯《海邊的孩子》的首炮,給他們事業又帶來了一個轉折點。



「我們在寫這首歌的時候,就知道它會火,可以幫我們在廣州站住腳。」香菇說。因為當時很用心在做這件事,從靈感構思到歌曲發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但是,公司並不喜歡《潮汕人在廣州》這首歌,堅持自我的他們為此與公司解約,背上了一筆債務。壹指說,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拉他們一把的還是潮汕話、潮汕人。昊馳最記得的便是,想拍這首歌的MV但沒有錢,一個在廣州賣汕頭腸粉的小哥哥向他們伸出援手,提供資金讓他們拍攝。



昊馳負責構思MV製作,他們動員了身邊認識的潮汕人,請一些在廣州生活的潮汕人參與拍攝,這些潮汕人都來自不同的行業,有公務員、退休教師、雜貨店老闆、藝術策劃人……把樓下菜市場賣雞蛋的潮汕阿伯也喊了過來。副歌部分則請了鄭建鵬演繹,「他是『潮二代』,不會講潮汕話,我們硬要他唱潮汕話。」香菇笑著說。潮汕老鄉都好說話,知道拍這樣的題材都很支持,就這樣,除了MV的導演其他都是潮汕人。視頻最後,鳴謝出演的潮汕老鄉名單裡,共有42個人。


MV發布當天,壹指自己的朋友圈、潮汕朋友的朋友圈、外地朋友的朋友圈,都在刷《潮汕人在廣州》。很多朋友都來恭喜他們,說壹指紅了。



去年,在廣州廣播電視臺工作的朋友聽了壹指的《新廣州人》並看了MV,將他們推薦給電視臺,由此展開了合作。2018年全年,壹指與廣州電視臺、廣州電臺為改革開放40周年合作了《一首屬於廣州的「廣」告歌》;攜手廣州市委宣傳部、新浪廣東創作了城市宣傳歌《廣州在一起》;和海珠區政府合作了第七屆中國(廣州)潮流文化周主題曲《Let’s Dance》。


這些廣州事業的起色,如同他們用不太標準的粵語在《新廣州人》裡唱的:「我地一路蒲過來,我都算系半個廣州仔。我用唔系好準嘅白話,系哩個城市唱Hip-Hop。」


在廣州做音樂,在其它城市演出,儘管出過粵語歌和國語歌,壹指還是喜歡唱家鄉方言。香菇說用他們最熟悉的語言才是最好的,用潮汕話在外地唱歌是「肯定的,必須的」。



其實壹指明白,想大紅,一個必要的選擇就是撕掉這個地域身份的標籤,因為潮汕話作為一種獨特的方言,與普通話之間存在很大的語言文化隔閡。2017年《中國有嘻哈》熱播,全國總決賽六強也有位出身潮汕的說唱歌手TT,相比壹指團體,TT身上的潮汕人標籤並沒有那麼明顯。


但是,壹指不想撕掉這個標籤。「嘻哈很講究的就是獨特性,我們不能那樣做,我們是第一代,我們不守著這個根誰能守著。」香菇說。他表示壹指唱潮汕話,是理所應當的事,嘻哈是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結合,一定要唱自己最熟悉的語言,因為才能表達自己最想表達的意思,精髓就在語言裡。


香菇(左)和昊馳在家裡衝泡潮汕工夫茶,配茶的點心也是從潮汕帶來的。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楚紅 攝


「就像喝茶在潮汕話裡就可以表達為敲茶、滴茶、衝茶……」香菇一邊泡著一壺潮汕功夫茶,吃著潮汕點心解釋道。用方言作曲作詞,比普通話難,因為潮汕話中用的韻腳、韻律和音調都多,單是發音的聲母就有18個,用詞也多樣化。


全員皆為80後的壹指團體,讀書時,除了語文老師,其他科目的老師都用潮汕話教學。潮汕話對他們來說,就是最熟悉的語言。



「他們用很流行的、很新的方式來宣揚,他們唱的每一首潮汕說唱都是很能引起共鳴的。」 比如《海墘個孥仔》,《番客》、《一杯丼茶》、《夏雨再來》等等,「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百分百描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壹指團體的粉絲王喜純是潮汕人,她說自己十年來一直關注這個團隊,喜歡他們,一是因為作品,二是因為情懷,她覺得壹指也是在努力讓大家知道潮汕,也是很潮流時尚、很與時俱進、很現代化的地區。


壹指團體發布的部分專輯。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楚紅 攝


第一張專輯《大吉利是》就是用潮汕話唱出潮汕人最熟悉的過年場景。「第一張專輯是自己親手包裝的,自己把碟放進盒子,插進插畫、插進封面、插進歌詞,用塑料紙包好然後熨,都是DIY。」邊說著,阿哲腦海裡的回憶帶動著他的雙手比劃出當時的情景。當時他們自己把3000張專輯派送到整個潮汕地區的音像店,一家一家地問老闆要不要聽一下,能不能在店裡賣。



這張專輯裡,《企鵝進行曲》唱了當時正流行的騰訊QQ,《今日視線》唱的是汕頭最有影響力的民生欄目,《藍色河畔》則是汕頭當年最知名的時尚論壇……都是潮汕人身邊最熟知的事物。壹指說,嘻哈本質就是用來反映社會現實,所以他們每一首歌都是反映自己看到的社會現實。「一首歌就是一個三分鐘裡面的演講,這也是嘻哈對我們來說有魅力的原因。」


潮語音樂要如何「流行」起來,昊馳認為,粵語歌怎麼走起來、成都Trap(嘻哈音樂的一種)怎麼走出來、韓國歌怎麼席捲而來,他們就怎麼走,這是群眾的力量。香菇稱,潮語音樂不缺粉絲和流量,缺乏的是產品。


想以新潮語傳承者的身份,用嘻哈音樂傳播廣東文化的壹指,總在嘗試不同形式的音樂。壹指表示,做歌就跟做人一樣,時時刻刻要反省自己,哪裡不好隨時調整,只要有機會就要繼續調整。他們甚至曾在歌曲和MV已在平臺上發布了,依舊重新做了母帶把平臺上的歌都替換掉,為的是讓自己過得去。


香菇在家開設一個小房間用於音樂創作。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楚紅 攝



「誰說做嘻哈有年齡的限制?我們就要一直做下去。」


現在,均出生於80年代的壹指都步入了而立之年。當年聚在汕頭那家嘻哈服飾店裡的十幾個人,經歷了歲月的衝刷,只留下四個人還堅守著「壹指」的名號。雖人到「中年」,在他們臉上依然保留著熱血澎湃的少年氣息。



隨著壹指的成長,也有不少一直追隨著他們的粉絲。香菇說:「他們不一定是會消費的,比如買專輯或是買票看現場演出,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結婚生子做生意賺錢,他們都是默默地支持我們。」壹指表示,經常遇到粉絲見到他們說:「哇!我是你的粉絲!」,甚至有人說:「我從小聽你們的歌聽到大」,還有人會說:「我從讀書聽到結婚,我的孩子都會唱你們的歌。」而這正是壹指想要看到的。


香菇表示:「我們粉絲什麼年齡什麼人都有,公務員、警察、畫家……這是我們最想看到的,而不是特定15-25歲的小年輕、小迷妹才是我們的粉絲。」



阿哲補充,他們的粉絲裡有一個七八十歲的老姨(潮汕話的「老婆婆」),她說很喜歡看壹指的演出。老姨會誇他們「阿弟唱得不錯」、「阿弟會如(潮汕話的『可愛』)」。


今年4月5日當天發布的最新單曲《Hero》,是壹指用不到一周的時間製作出來,致敬了3月30日四川裡木縣森林火災中犧牲的27名森林消防員和4名地方幹部群眾。昊馳表示之所以寫下這首歌,是想呼籲每個中國人在關注舞臺上閃亮的明星時,更應該牢記生活中為我們默默付出的英雄戰士。一直堅持愛與信仰的他,當時在地鐵上看到新聞報導就流淚了。



有人認為壹指的說唱「太正能量」,嘻哈音樂就應該喪,表現叛逆。阿哲說,其實嘻哈是真實地表達自己,表現自身周遭的真實,如果一個人心態很喪,那他表現出來的東西也的確是喪的。壹指是一群很正能量的人,主流的方式也可以讓更多人接觸和了解嘻哈文化,這是好事。如果更多人能通過音樂,通過說唱音樂去了解自己、反省自己、發展自己那就更好了,畢竟說唱歌手的詞是最貼近社會的。


香菇說:「正能量是我們本來就想做的,這是我們的根,我們唱的內容就有主旋律的一部分。壹指的本意也是想帶領年青人做一個好的榜樣,讓他們去自由發揮自己,並不是指要跟我們一樣唱Hip-Hop,做一樣的事情,但可以從我們歌裡聽到的一些靈感,學習到的東西去做自己想做的。」


壹指團體(AFinger)成立於2007年12月31日,目前成員由香菇(MOSSA)、昊馳(P.O.P)、哲(AZ)、DJ JUSIC四人組成,成員均為潮汕人。是從學生時代堅持至今的Hip-Hop(嘻哈)團體,發跡於潮汕,代表曲有《海墘個孥仔(海邊的孩子)》、《潮汕人在廣州》、《新廣州人》等。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琬茜、陳楚紅

圖:除署名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陳楚紅




相關焦點

  • 壹指團體 嘻哈青年已長成
    在類聚物的時候,他們模仿著成名的rapper(說唱歌手)嘗試freestlye、battle,潮汕話自然而然從嘴裡蹦出。「因為它就是要即興嘛,那你絕對是用潮汕話,而且很多punchline(畫龍點睛之語)潮汕話才厲害的。」P.O.P在澄海長大,《海墘的孥仔2019》裡,P.O.P唱「來去萊蕪遊兩圈/你要走就先走/佮群佮漢來去沙灘熻番薯掠蝦仔(小夥伴喜歡去沙灘烤薯抓蝦仔)」。
  • 「潮汕三市要合併?」潮汕人,這次又要讓人羨慕了!
    他們出了名的團結、敢拼、講義氣、會做生意,但也有些會迷信、重男輕女、排外…這裡面有事實,有讚譽,但也有偏見。 潮汕人是較為特殊的群體,潮汕地區歷史上也一直分分合合。那真正的潮汕,你又了解多少呢?
  • 住在廣州的潮汕人,家鄉味道在這裡!
    沒錯他們就是——膠幾人潮汕人遍布大江南北廣州更是潮汕人的小天下而作為美食之邦的大潮汕潮汕人在廣州怎麼吃到家鄉味呢?對於廣州的潮汕人也不例外潮汕菜不僅是家鄉的味道而且也是日常解饞的美食在廣州這片腹地上就存在著很多很多寶藏潮汕菜等著我們一一挖掘朝記流沙腸粉
  • 潮汕味道:這壺春天的春菜是無數潮汕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在南方,雖然很多地方都是常青樹,但畢竟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象徵著生命的開始,所以吃春菜是有意義的。聽珠三角那邊的一些人說,珠三角在某些地區有「春分吃春菜」的風俗習慣,他們的春菜指的是一種野生蔬菜,叫做馬齒莧。馬齒莧廣泛分布于田間菜園周圍,春分時節,許多老人回到田間摘野菜回家做飯「春菜湯」,有句俗話說「春湯灌髒,洗滌肝腸。
  • 為什麼潮汕人被稱為東方猶太人?猶太人有超強大腦,潮汕人有什麼
    在世界東方的中華大地,同樣有一群人,他們不論是在省內、國內,抑或是海外,都擁有無窮的創造力和影響力,這群聰明的人,就是"潮汕人",也因此,潮汕人被譽為"東方的猶太人"。經過如此一段漫長的時間發展,潮汕商人群體發展為"潮汕商會",遍布全世界,那麼,為什麼潮汕商人那麼聞名?  首先,對於潮汕人來說,"經商"要從娃娃抓起。在潮汕人中口耳相傳的一句話是如此說道:"寧願睡地板,也要當老闆",在這句潮汕諺語之中,不難看出潮汕人對於經商的執念。潮汕人不論是有家業繼承抑或是正在打工,都總會想方設法做點小生意。
  • 「食在廣州,味在潮汕」的潮汕美食有哪些呢?
    美食家蔡瀾先生,曾說過,「食在廣州,味在潮汕」,那《老廣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國》這些紀錄片,都不會缺少對於潮汕美食的描述,潮汕人不僅吃的東西雜,而且花樣也非常多,潮汕地區呢,本身就是共用一個揭陽潮汕國際機場,從機場坐大巴到潮州或者是汕頭,僅需要一個小時就可以了,所以很多來旅遊的朋友,他都會選擇一次性地去吃遍這兩座城市。
  • 潮汕樂隊六甲番主唱:藝名源於潮汕老話,年少休學聽搖滾度日
    他原名為李哲,在廣州一家醫院從事著一份朝九晚五的會計工作。近9年來,他一直利用業餘時間「經營」六甲番——一支致力於創作潮語民謠的樂隊。為何取藝名為「四順」?這源於老家長輩們在古廟裡祈福時,嘴裡常念的一句話,「保佑全家老小平安四順」。
  • 潮汕電影《老爺保號》呈現「正宗潮味」,1月15日影院上映
    1月9日,由廣東省電影局主辦,廣東省電影行業協會等單位承辦的「2021廣東優秀電影觀影推介會之《老爺保號》電影專場」在廣州塔空中影城成功舉行。影片」潮味十足「,採用潮汕人製作班底、潮汕人演員、90%的潮汕話,且融入嘻哈音樂元素和潮劇元素。
  • 潮汕方言電影《老爺保號》即將上映,「全潮汕人陣容」等你來看!
    潮汕,嶺南文化中最令人難以捉摸的存在。旅遊的人離開潮汕,翻遍中國都找不到這麼彈牙的牛肉丸;工夫茶裡的人生哲學,仿佛每個潮汕人生來就能說上一二。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定義潮汕人心中的潮汕,高頻詞一定少不了老爺保號。這一次,老爺保號被拍成了電影。
  • 易白文化「心系潮海」潮汕方言流行音樂計劃
    ▲唱作歌手易白他曾用潮汕話唱作歌曲,勾起潮人鄉土情懷2013年,在雲南當兵的易白,用家鄉母語「潮汕話」嘗試作詞、作曲、演唱錄製了潮汕方言歌曲《黑夜裡的太陽》;歌曲發布後,許多在外地打拼的潮汕人聽後紛紛觸動,有的甚至淚目。
  • 這是最牛翻譯版,潮汕蔬菜的神叫法,你那裡是這樣叫的嗎?
    生活中美食處處都有,說起美食不得不提的便是潮汕這塊寶地,這裡是吃貨的天堂,熱氣騰騰的牛肉火鍋,油而不膩的滷味……這些美食可是享有盛名,家喻戶曉,令人垂涎欲滴。潮汕除了美食多之外,在潮汕人的飲食習慣中也透露著詼諧幽默。比如說潮汕蔬菜這些神仙叫法,這可能是你見過最牛的翻譯版,你那裡是這樣叫的嗎?
  • 「沒有一頭牛,可以活著走出潮汕!」
    但凡有人質疑牛肉火鍋不好吃 潮汕人一定告訴你: 那是因為你沒有吃到 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鍋 因為潮汕美食,是出了潮汕就帶不走的美食!
  • 潮汕為什麼盛產這麼多富豪?秘密就藏在這些潮汕古訓裡
    來源:今聞焦點 作者:雲淡天高潮汕人遍布全球,我們常說有「三個潮汕」,本地一個潮汕,國內一個潮汕,海外一個潮汕。海內外的潮汕人總共多達四五千萬人,人口基本可以抵上一個省了。潮汕尤以盛產富豪而著稱於世,華人首富、香港首富、內地首富……無不閃現著潮汕人的身影。
  • 沒有一頭牛,可以活著走出潮汕
    但凡有人質疑牛肉火鍋不好吃 潮汕人一定告訴你: 那是因為你沒有吃到 脖仁,也叫雪花肥牛 是整頭牛大理石花紋明顯的位置 肥嫩微有嚼頭
  • 潮汕拜神圖鑑
    「老爺保號」(神明保佑)是每一個土生土長的潮汕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潮汕人不僅逢年過節要恭恭敬敬跪在地上拜神,向神明表達平安富貴等訴求,上千年來對神明的信奉也世代沿襲相傳,深深地滲入他們骨子裡。幾乎可以說,每一個潮汕小孩「會行就會拜」(學會走路就會拜神)。潮汕人究竟有多愛拜神?他們為何而拜?一個潮汕家庭每年又要花多少錢拜神呢?
  • 學會這些潮汕俗語,你才知道潮汕人是在誇你還是在罵你!
    當時潮汕沿海居被內遷五十裡。整個韓江三角洲的饒平、澄海、潮州人民,皆在遷徙之列。沿海地帶,劃地築堤為界,限期迫遷,邊民越界出海捕撈者殺。告示出後,識字怕死的不敢越界到海濱謀生;有些不識字的深夜照樣越界,捕了魚蝦蟛蜞,賣了錢,勉強度日。這樣,識字的反倒吃虧。於是,這句話就這樣傳開了。
  • 潮汕第一無二的宴席傳統:避開宴席這個位置,常人「坐不動」!
    聽爺爺說潮汕那邊一般在坐桌的時候都會用紅色八仙椅,一般紅色八仙椅都會擺在做桌主家的大堂或者家族祠堂裡面,當我問及為什麼的時候他說什麼都有個長幼尊卑次序之分,如果說以後我長大了去了那邊一定要注意,去人家那邊坐坐參加宴會的時候看到看到紅色八仙以千萬不要亂坐,因為如果說坐到不該坐的位置那麼你就會成為全場的笑柄,當我問到爺爺為什麼的時候,爺爺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 潮汕人常喜歡吃這魚,貴一點也值了,不用加鹽的做法,鮮美忘不了
    有一位北方朋友前幾天剛從潮汕回來,回來滔滔不絕地跟我說各種潮汕美食,讓我比較差異的是畢竟他是南方人,沒想到第一次去潮汕就流連忘返,回來沒多久又計劃著過一陣再去潮汕這座傳統美食之都打卡。潮汕人和客家人一樣都特別好客、熱情,而且潮汕菜的風味始終保留得很好。潮汕人也愛吃,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潮汕是一座沿海城市,海產品自然也更豐富,所以這裡的人對各種海產都不陌生。
  • 潮汕人,神奇的存在
    三三星球你的快樂星球本文授權轉載於公眾號:三三星球(wywss163)潮汕地區位於廣東東部挨著福建具體指潮州、汕頭、揭陽三市這裡的人稱潮汕人潮汕人是廣東人裡的異端他們不說粵語也沒有早茶文化上更接近閩南他們可能是中國最有想像力的一個群體日常生活讓人感到震驚!
  • 廣州這10間潮汕美食店,連「膠己人」都說正宗
    更是數之不盡廣州作為潮菜的「第二故鄉」潮菜在這裡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廣州有哪些潮汕美食值得一試?吃潮州牛肉火鍋,食家往往遵循「燙丸子-涮肉-喝湯-涮肉-放蔬菜-下粿條」這一次序,不但盡得美味精髓,還頗有儀式感。上過綜藝節目「天天向上」的八合裏海記牛肉店,在當地就有一大票粉絲,也是潮汕餐飲界公認的其中一家比較地道的火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