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春分就結束了,也就是說,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飲食也是如此,從「打春」(初春),很多地方都會吃一種叫做春菜的時令蔬菜。
春菜,顧名思義是春天吃的蔬菜,但是不一定是春天特有的,最適合春天。在中國北方,尤其是京津地區,吃春菜是立春後的傳統習俗,那邊的春菜是一種莖短的萵苣蔬菜,葉子佔很大一部分,味甘性涼,有清熱利尿的作用。據北方朋友介紹,在溫室技術出現之前,冬天他們身邊基本沒有綠葉蔬菜,冬天吃的蔬菜在入冬前都儲存在地窖裡,一般來說,除了胡蘿蔔是大白菜,非常單一。春天,一切恢復,終於可以吃到新鮮蔬菜了,對每天吃大白菜的人來說,這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因此在春天的開始吃春菜就是告訴人們春天真的來了!
在南方,雖然很多地方都是常青樹,但畢竟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象徵著生命的開始,所以吃春菜是有意義的。聽珠三角那邊的一些人說,珠三角在某些地區有「春分吃春菜」的風俗習慣,他們的春菜指的是一種野生蔬菜,叫做馬齒莧。馬齒莧廣泛分布于田間菜園周圍,春分時節,許多老人回到田間摘野菜回家做飯「春菜湯」,有句俗話說「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春天吃春菜是對人們在新的一年裡健康的一種祈禱。
還有潮汕地區和春菜,這是一種家常菜,他對潮汕人非常熟悉,他屬於潮汕的獨特菜餚,在其他地方並不好。以前,我認為春菜是芥末,但後來我意識到我錯了,他是介於捲心菜和芥末之間的一種葉類蔬菜,既有芥末的苦味,又有心口的甘甜。春菜性寒,潮汕人認為其具有清熱解毒、疏通腸胃的功效,吃春天可以清除之前積聚的胃火,春菜意味著「萬物回春」,這使得他在潮汕地區中非常流行。
春菜排骨煲可以用春菜排骨煲來形容潮汕人,春菜是吸油高手,用他煮的任何油膩的肉都會有油膩的味道。在過去的潮汕家庭中,通常在家裡煮一大鍋肉湯,吃的時候,他們把春菜同煲放進去,然後再吃,這樣不僅味道豐富,而且省錢,這樣一來,一壺肉湯可以熬幾次。後來,人們意識到這是不健康的,所以他們沒有這樣做,相反,他們把排骨煮成湯,當湯骨香變濃後,再放春菜一起進去煮,當春菜又軟又爛的時候,就好了,這樣做的春菜嘗起來很甜。在許多潮汕餐館裡,春菜排骨煲是主菜。
除了排骨煲,普寧醬油炒春菜也是潮汕人最喜歡的方法。普寧豆醬是潮汕地區的特殊調味品,由普寧製成,潮汕人喜歡鹹鮮的味道。與其他地方的醬油不同,普寧醬油顆粒明顯,顏色淺,不會影響炒菜的質量。這道菜應該用豬油炒,這樣就沒有肉了肉香,也沒有苦味,添加普寧醬油使這道菜鹹鮮味道愉悅,使感受到濃烈潮汕味道!
雖然每個地方的所謂春菜都不一樣,但可以說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有清熱降燥的功效,在這個溼氣重和容易睏倦的季節,人們希望精力充沛,通過吃春菜來迎接來年的挑戰。潮汕中的春菜不僅是時令蔬菜,而且是家的味道!
那邊的春菜是什麼蔬菜?
本文是由老吳創建的,他每天都令人沮喪,請大家注意,把知識匯集到一起!
本文中的一些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務必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