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之濱的汕頭,人們以耕海為生,漁民們世世代代用自己的辛勞換取大海的饋贈,魚丸店會在當天的凌晨時分去碼頭採購那哥魚,兩斤以上的那哥魚肉質最為鮮美,最適合做魚丸。魚丸的彈性取決於魚肉的鮮美與否,魚丸與牛肉丸一樣,都是許多潮汕人記憶中的美食。
那哥魚又叫多齒蛇鯔是海洋暖水性中下層魚類。體圓筒形。頭粗而圓,吻短,中間凹。體背部棕色,體側淡棕色,腹部白色。白天棲息於深水層之處,夜間向海面附近作垂直移動。生活於近海的中下層水域。在潮汕沿海產量比較高,是汕頭人做魚飯、魚丸的主要魚種之一,肉質甜美但魚刺非常多於是,「如果那哥魚沒有魚刺」便成為愛吃魚的人的一種夢想。
魚丸採用新鮮的那哥魚,斬頭去尾,內臟後洗乾淨,剔魚骨,刮魚肉,把魚肉打成魚漿,在這過程中加入鴨蛋清、鹽、冰塊,再進行手工拍打,拍打過程中要注意手的力度以及時間,如果時間過長或者溫度過高則會影響魚肉的鮮度和彈性,捏成形的過程一定要快,魚漿一旦在手中停留的時間過長,手的溫度就會讓魚肉膨脹影響肉質,成型的魚丸需要放進45°C左右的溫水中凝結成型,放入高溫蒸爐,蒸30分鐘左右出爐,出爐後自然風乾,讓肉質再度緊縮鎖住魚香。
煮好後的那哥魚丸色澤雪白如珍珠般圓潤平和,入口帶著汁水的鮮甜,肉質Q彈還保持了魚的鮮美。那哥魚肉含有高蛋白,滋補健胃,利水消腫,養肝補血等,甚得潮汕人的喜愛。
雖然這種滿身都是小魚刺的魚,一點都不招人喜愛,但是潮汕人有著他們獨特的吃法。尤其以雞湯煮成的魚丸最為美味,魚丸不僅彈牙爽脆,湯還鮮美濃香,此菜很投潮汕人以湯為重的口味。湯味鮮美,生菜脆爽,魚丸筋道,在潮式菜系中可以稱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裡有沒有流口水啊!我已經迫不及待地要開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