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的潮汕牛肉丸聞名全國,但是對於潮汕人,做肉丸真的很容易得到,牛肉丸只是其中之一,我們要討論另一種肉丸,他不像牛肉丸那麼脆,但更精緻美味,他是潮汕手工製作的魚丸。
他不是第一家用魚肉做丸子的,但他的味道和新鮮度絕對是一流的。潮汕的魚丸都是海魚,所以最擅長做魚丸的人當然是海邊的居民,其中汕頭大豪生產的魚丸最為著名。帶正宗的大豪魚丸必須手工製作,綿密的味道細膩、清脆、光滑,一口咬人忘不了。據了解,魚丸所用的原料全部有新鮮海魚,主要使用的是一種叫那哥魚的廉價海魚。
Nago fish是潮汕的名字,他被稱為長尾多齒蛇鯔,其產量在潮汕沿岸較高,是潮汕側常見的海洋魚類,主要用於製作魚粉和魚丸。那哥的肉是鮮甜,但是潮汕老一輩說。多鮮甜肉的魚要麼有毒(如河豚魚),要麼有更多的刺,而Nago屬於後者。一般來說,父母不會給小孩子魚粉,因為他們害怕被卡住,但是,如果孩子能獨立吃魚,那麼吃魚的基本技能就可以算是成功了。雖然鮮甜的刺很多,但其肉質仍然吸引著人們的關注,因此吃「沒有骨頭的那哥魚」成為許多潮汕人之前的夢想,魚丸的誕生可以看作是這群人的實現。
魚球是怎麼用這麼多的刺做成的?還有一個典故。據說在潮汕沿海地區有一個縣長,這位官員不小,但脾氣也不小,他有一個怪癖,每頓飯裡一定有魚,越好吃越好,但是卻不能有刺,否則廚師會倒黴的。當時,潮汕沿海海盜猖獗,官兵前往圍剿,許多人逃到縣城。一位廚師也和難民一起去了這個縣,因為他想生活,他在縣裡找工作,這時,他被推薦到縣長府當廚師。
到了縣長家裡,他發現自己別無選擇,於是決定辭職回家,但他此時身無分文。這時,縣長派人催促廚房,他對砧板上的魚很生氣,用刀拍了拍,他驚訝地發現魚和魚骨分離了,他喜出望外,於是刮魚做魚丸。這種臨時的魚丸為他贏得了幾兩銀子的獎勵,而這種製作技術也逐漸流傳開來。
如今魚丸的生產工藝經過幾代人的改進已經非常成熟。把魚切成兩半,用刀的側面用力拍打,使魚與魚骨分離,然後用工具把魚刮下來,就這樣,只剩下一堆魚骨和魚皮。把魚放在容器裡,加入蛋白和其他配料,用手攪拌並打勻魚,如果魚丸味道不錯,這一步最重要。30分鐘左右,經過數千次的毆打,魚糜收縮並形成一層口香糖,魚糜的拍打時間取決於師傅的經驗。在魚糜用力拍打之後,下一步是使牛肉丸差不多,用手捏出小球,然後放入溫水中定型,在這一點上,魚丸被認為是好的。
潮州菜最重要的是「鮮」這個詞,尤其是海鮮,那哥魚必須是新鮮的,從屠宰到製作丸子,必須在4小時內完成。魚丸本身很好吃,所以不需要添加太多的食材來烹飪,將魚丸放入水中,加點鹽,不加味精,最後撒些蔥花去腥味,這是最簡單的魚丸湯或者添加一些生菜來添加一些味道,這是原味的魚丸湯,光滑可口!製作潮汕地區最經典的方法是紫菜魚丸湯,這兩種來自海洋的成分可以說是新鮮的上加鮮,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這是潮汕地區的經典菜餚。
潮汕人對新鮮度的追求是永無止境,所以面對美味的魚,潮汕人基本上就是無法抗拒,即使面對密集的魚骨,潮汕人仍然蜂擁而至,在頂級食物面前,這些都不是問題!
本文是由老吳創建的,他每天都令人沮喪,請大家注意,把知識匯集到一起!
這篇文章中所有的圖片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務必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