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最早統一中國建立帝制,總在幻想長生不老的千古一帝秦,結果不幸死在了東巡的路上。
秦始皇死的時候多大呢?據說是享年50歲,其實在過去是按虛歲算的,真實年齡也就是周歲是49歲。應該正是春秋鼎盛之時,為什麼短短幾天時間突然就得病駕崩身亡了呢?所以今天小白和各位看官老爺們一起討論一下秦始皇嬴政到底是怎麼死的。
咱們先說說秦始皇的身體情況,通過一件事就可以了解到秦始皇的身體,荊軻刺秦王,荊軻乃是燕國精挑細選,萬裡挑一的一位勇士,武藝那自然是十分高強,用現代的話說,那也是一位武術冠軍的實力了,可是他在刺殺秦始皇的時候,拔出匕首來,拿著匕首追擊秦始皇,秦始皇情急之下在大殿之上沒有什麼障礙物,只能圍著大殿上的柱子跑。跑的時候還不忘拔劍,僅僅一個回合,就把荊軻砍翻在地,一劍刺在了荊軻的大腿上。把這些動作分開來看,躲開匕首反應快,繞柱子跑速度快,不忘拔劍思維不亂,刺翻荊軻武功自然也不差,所以說秦始皇的身體素質是非常好的。用我們當地話說那是嗷嗷好!
那身體素質這麼好的秦始皇,為什麼短短幾天就得病身亡了呢?下面有幾個說法,我們一一分析一下,看看哪一個比較合理。
一、死於舊疾------支氣管炎
有人猜測秦始皇身上早有舊疾,死於支氣管炎,有人就會說,怎麼會和支氣管炎有關係呢?這兩者有什麼關係呢?據《史記》記載,描述秦始皇的長相,裡面有幾句話是這麼形容的,叫峰準、長目、摯鳥鷹、豺聲。這是什麼意思呢?峰準的準是指鼻梁骨這塊,峰意思是鼻梁骨隆起,也就是高鼻梁。長目就很好理解了,就是大眼睛。摯鳥鷹就是有點雞胸脯的意思。最後一個這個豺聲是什麼聲音呢?就是有點像浪叫喚一樣,和人有痰時候的聲音也差不多,也就是現代人的菸酒嗓,說話吐字不清晰。
因此猜測秦始皇說話不清楚的人就認為,秦始皇有支氣管炎,認為秦始皇就死在了這個病上面。
其實是不太合理的,如果就因為有點菸酒嗓就有支氣管炎,現在有菸酒嗓的人都沒辦法活了,所以說這僅僅是一個猜測,並沒有有力的證明。
二、操勞過度------疲勞死亡
又有一部分人認為秦始皇是天天壓力太大,過勞死亡。就像咱們現在的人一樣,壓力大,身體就會出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據《史記》記載,形容秦始皇每天操勞公務,批閱文件,每天就要審批120斤重。在秦朝的時候,一斤等於現在的的五兩,也就是半斤。120斤就等於現在的60斤重,30公斤。這30公斤聽著確實挺嚇人的,但是並不是現在的紙,東漢蔡倫造紙,秦朝的時候還沒造出來呢。那時候寫的奏摺都是竹簡,竹片子。其實30公斤的竹片子能寫多少字,和現代人的工作量一比,好像還不如現代人的工作量呢。
所以說這過度疲勞死亡也不靠譜,有待證實。
三、吃長生不老藥------中毒身亡
咱們在電視劇中也看過,秦始皇信長生不老藥,其實都是以前的方士和術士煉的丹藥。有人會說:煉丹能把人給毒死嗎?這你可能不太清楚,以前中國的道家,有兩種修道的方式,一派是煉丹,一派是畫符,就是針對有病的人,因為當年秦始皇信的煉丹的這一派,那會的藥丸子裡面什麼都敢放進去,就比如貴重的金屬、汞、鉛等等,我們大家都知道,這類的金屬如果進去到我們人類的身體內,對我們的身體危害那是很大很大的。但是秦始皇信這個,長期食用這類的丹藥,時間一長,就發作了。有是在外面東巡,舟車勞頓,身體抵抗力下降,所有引起了這些毒素的發作。
因此,有人說,秦始皇是吃丹藥中毒而亡的。但是以上的三種說法,無論是支氣管炎、過勞死、還是中毒死,都沒有證據,只是猜測。無論是是史書裡或者野史裡都沒有說過明確的死於什麼。所以很多人的觀點是說,秦始皇的死肯定不是正常死亡,但一定不是以上的三種說話。那咱們在看看第四種說話,也是最多人相信的一種說法。
四、爭奪皇位------謀殺
我們都知道皇位高高在上,誰都羨慕,位高權重,所以就會有很多人來想辦法取代秦始皇。所以,更多人相信,秦始皇的死,就是一個封建史上的一個套路,那就是謀殺。但是誰又敢謀殺秦始皇呢?這個又有什麼證據呢?有一個大文豪,寫了一本小說,這個大文豪就是郭沫若。小說的名字就叫做《秦始皇之死》,他發表了一個他考證的一個結果。
據說秦始皇死了之後,他身邊有兩個近臣,一個叫趙高,一個叫李斯。他們兩個就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說秦始皇的右耳裡扎進去了一個鐵釘子。但是秦始皇這麼高的位置,身邊又猛將多如雲,誰能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把秦始皇給殺掉呢?在他的耳朵裡扎個釘子呢?背後的推手但是誰在操控呢?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決定了秦始皇被謀殺。就是秦始皇沒有立過太子。他覺得自己的身體特別好,又有長生不老藥,活過百歲問題不大。所以並沒有立太子。可是就這個事犯了大忌。如果太子不立,勢必會天下大亂。這個道理可能咱們經常看電視的人都懂的,比如《康熙王朝》八位皇子搶奪太子之位,就是弄得天下大亂,親兄弟都自相殘殺。所以說帝王如果不早早立了太子,問題就會特別多,不知道誰可以放皇上又有誰不會當皇上,皇子之間也會互相猜忌。
那麼到底誰有資格當皇帝呢?據記載秦始皇有十多個兒子。其中有兩個皇子最受秦始皇喜歡,一個就是大皇子扶蘇,一個就是小皇子叫胡亥,就是之後的秦二世,如果說依照以前的規矩來說,扶蘇就是太子,因為中國的皇帝在立太子的時候一般都有三個原則。叫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如果按照這三個原則來看,那就應該是公子扶蘇是太子了,但是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那個時候還沒有這些規矩。不一定就必須是扶蘇為太子,所以郭沫若就猜測,小皇子胡亥和身邊人李斯趙高一起研究,這個指鹿為馬的趙高,曾經三次勸說胡亥讓他採取行動。所以郭沫若就懷疑,胡亥在李斯趙高的慫恿下要在秦始皇東巡的時候,把他殺死,可是秦始皇這麼重要的人,身邊肯定不可能有保護的人,而且保護秦始皇的人正是蒙毅,他的哥哥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將軍蒙恬,這兄弟倆深得秦始皇的信任,蒙恬負責對外軍事,蒙毅負責對內政事,蒙毅一直在秦始皇身邊保護著,不論是上朝還是外出,忠心耿耿,如果想殺掉秦始皇,必須就要把蒙毅弄走,不然還沒下手就會成刀下亡魂,所以這時候李斯和趙高就想辦法把蒙毅給支走了,一邊擊殺蒙毅,一邊殺害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