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便是死亡,未來尚在前進的路上。大師宮崎駿的《千與千尋》講述的是少女千尋的冒險之旅,也是她分離過往,不斷成長的旅途。
獨立生命體的存在,是從母體的分離開始;獨立精神體的誕生,是與父母的分離開始。
跟隨父母從都市搬家到鄉下的千尋,也被迫跟著進入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還未等千尋適應過來,爸爸媽媽就因為貪吃,而退化成豬,導致她在猝不防及的情況下,就與父母分離開來了。
驚慌失措的她,獨自面對未知的世界,吶吶自語:「騙人的吧,是夢,是夢。」
假如給千尋時間,先了解會有分離,再適應分離的過程,最後真正的分離,她是不是就不會這麼恐慌了?是不是分離會順暢很多?是不是獨立起來更堅定呢?
遺憾的是現實世界沒有「假如」,《千與千尋》的世界也沒有「假如」,分離註定要經歷痛苦,因為分離永遠都是準備不完的,而且痛苦是化作獨立的養料。
只有離開了父母,千尋才能見到白龍,給她鼓勵和保護,還有指引。
白龍不一定是白龍,也可以是其他人,但白龍一定是千尋的阿尼姆斯。
阿尼姆斯是榮格定義的女性內在男性特徵,是女性內在靈魂的投射所在。
當千尋見到白龍時,她把心靈深處的堅毅、果敢和聰慧等男性特質激發出來;而後來為拯救白龍,在男性特質的支持下,千尋自身的溫柔和悲憫的女性特質得以發展。
這個時候,千尋的精神人格得以完成整合,形成獨立的精神體。
分離的痛苦從來不是單方面的,父母承受的痛苦一點也不比子女少,甚至更嚴重。
油屋的主人湯婆婆,就是忍受不了分離的焦慮,而過分地把坊寶護在身邊。
為了不讓坊寶離開,湯婆婆千方百計地哄著他,給他準備所需的一切,還用外面都是細菌病毒來恐嚇他。
武志紅認為:「如果父母與孩子黏得太緊,孩子也會產生分離攻擊。也就是說,他想攻擊父母,以便與父母產生適度的分離,從而給自己留下足夠的獨立空間。」
坊寶也是如此,無所不能的湯婆婆,在他面前低聲下氣,被他隨意的拳打腳踢。
不能獨立的孩子,會母體的呵護下,長成巨嬰。
武志紅還說:「巨嬰有非常豐富的層次,最深層是——禁止、壓制你的自我成長,讓你的心靈停留在原始幼稚狀態。」
巨嬰不是溺愛的結果,而是禁止孩子獨立的權利,壓制孩子健全的成長。
分離是痛苦的,甚至是焦慮的,但分離也是獨立的開始,成長的起源。
最親密的夥伴不是相互扶持,而是互相信任,相信對方能承擔起屬於他的責任。
在千尋最無助的時候,是白龍搭了把手,告訴她:「不用害怕,我是站在你這邊的。」
只是,白龍剛扶起千尋,叫要她去找鍋爐爺爺,然後轉身離開:
不要,你不要走,留在這兒,求你了
想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 ,只能這樣做,這也是為了救你的父母
助人不是幫對方扛起她的壓力,而是指引方向,放手讓她自己去做。
夥伴的存在,既是很大的助力,也會讓我們產生依賴心理,而分離就是助你一程,推你出去。
這個過程是痛苦,但痛苦是外界的提醒,告訴我們有一些重要的東西,需要去面對,去承擔,無論為了生存,還是為了發展。
千尋掙扎著站起來,去找鍋爐爺爺,感念她的純樸和熱忱,鍋爐爺爺讓小玲帶她去跟湯婆婆籤約:
反正想在這裡工作的人,都得去跟湯婆婆籤約才行,你就自己去試試運氣吧
鍋爐爺爺在油屋的最底層,而湯婆婆在油屋的最頂層,上行的路,人來人往,任何意外的產生都可能引發未知的風險。
即便有著小玲的掩護,還是險象頻頻,千尋最後只能獨自上去。
又見分離,人生的路,註定要靠自己去走。
人生旅途本身就是不斷折騰的過程,在你以為舒坦的時候,老天一定會安排另外的考驗。
其實,責任也是一種權利,承擔起來的人,不用蠅營狗苟的生活,而是主動的有節奏的有信心的坦然面對。
分離不為別離,而為你承擔你的責任,我承擔我的責任,共同前行。
過去的一切,慢慢會成為我們熟悉的所在,沉迷過往的人,就此停止了成長。
籤約後的千尋,在照顧好「河神」的洗浴,為湯婆婆賺不少金子,算是站立了腳跟。
然而分離總是不期而至,人生的旅途不會一帆風順地鋪成開來。
父母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白龍又傷重欲亡,解決之路不在湯婆婆的油屋內,在錢婆婆的茅屋那。
前期的冒險,千尋從真實世界到奇異世界,雖有恐懼,但前面還有父母在領路;從油屋底層通往頂層的路途,雖有艱險,但還有白龍的鼓勵、鍋爐爺爺的指引、小玲的掩護;此時的離去,獨自去尋找錢婆婆,顯得尤為殘酷,不僅僅是與曾經依附的過往分離,更重要的,是與那個需要被關愛的被護持的「我」分離。
千尋必須離開油屋,獨自探索未知的世界,她才能真正完成從成長到成熟的過程。雖然這感覺就和赴死一樣痛苦。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所有的人和事的發展都是成長與衰退的曲線,不能在衰退前,分離過往,跳到新的成長路線上,就會隨著衰退的曲線徹底沉下去。
上個世紀 80 年代,把自己定義為存儲器公司的英特爾,在日本的存儲器面前岌岌可危。
漫無目的的徘徊一年後,總裁格魯夫問董事長摩爾:「如果我們下了臺,另選一名新總裁,你認為他會採取什麼行動?&34;他會放棄存儲器的生意。&34;你我為什麼不走出這扇門,然後自己動手?"
砍掉了存儲器的英特爾,開啟了微處理器的新時代。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10年的某個深夜,張小龍給馬化騰寫了一封郵件,建議做一個移動社交軟體。
很快,他就收到回覆:「馬上去做。」
騰訊毫不猶豫地選擇顛覆自己,開啟了微信時代的新篇章。
所有過往的不堪與輝煌,都是容易讓人沉醉的溫水,而分離意味著割裂,痛徹心扉的難受。
唯有分離過去,才會有新生的可能,也就意味著成長的開始。
從油屋到茅屋,等待千尋的不是生與死的考驗,而是「進來吧」。從熱鬧的名利場到到燈光下平靜的另一面,原來成長也可以如此簡單。
一次簡簡單單的晚餐,錢婆婆告訴千尋:「雖然我也很想幫助你,但實際上我也幫不上忙,這就是這個世界的規矩。不管是你的父母,還是男朋友白龍,都要靠你自己去救。」
好像什麼都沒有做,千尋就回去了,但她在分離與追尋的過程中,完成了成長到成熟的轉變。
人生的旅途,總是在還未做好準備,就要面臨分離的痛苦,而同時,卻也因此孕育著成長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