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下面連結學習《月是故鄉明》基礎知識點整理:
五年級下冊第3課《月是故鄉明》基礎知識點整理
《月是故鄉明》自學引導、答案整理及精美語段摘抄。
1.課文整體把握
全文總共7段,再回頭去仔細地讀一讀,每一段分別寫了什麼內容。如果把課文分成三部分,你準備怎麼分?試著概括每一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將月亮和故鄉聯繫在一起,引出「月是故鄉明」的主題。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寫月下故鄉的山、水,以及離開故鄉後在各地看到的月亮。
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第2-4自然段)以「有」為線索,回憶故鄉的童年生活,描繪了場院上數星星、古柳下點篝火、坑邊望月等美好的畫面。第二層(第5、6自然段)寫了離開故鄉後在各地望月的經歷,以各地美麗的月亮,襯託出故鄉月亮的美,表達了「月是故鄉明」的思鄉之情。「小月亮」的稱呼,凝聚的是作者對故鄉和童年的深情。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抒發了強烈的思鄉之情。
2.具體問題探討
(1)你對「月是故鄉明」這一題目有哪些了解?
答:這句話出自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原句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的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時期,表現了作者對兄弟親人的思念。
實際上, 月亮是一樣明亮的,杜甫之所以說「月是故鄉明」,是因為他心中無比思念故鄉和親人。
(2)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由月亮想到哪些往事和經歷,產生了哪些內心感受,完成表格。
(3)作者明明是寫故鄉的月亮,為什麼還要寫那些童年趣事呢?
答:場院上數星星、古柳下捉知了、坑邊賞月這些童年趣事都是都是在月下發生的,通過寫這些事情,表達出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4)本文是怎樣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的?
答:(1)通過描述在故鄉望月及月下趣事,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2)用在世界各地見到的月亮與故鄉的月亮作對比,表達對故鄉的思念。
(3)「不管我離開故鄉多遠,我的心立刻就飛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我什麼時候能夠再看到故鄉的月亮呀」,用這樣的句子直抒胸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
(三)精美語段摘抄
(一)幾個大葦坑佔了小村面積一多半。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兒煙波浩渺之勢。
賞析:季老這篇文章多次引用古詩文,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一點。這句話中,用「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寫出大葦坑的給作者留下的印象深刻。
(二) 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無邊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非常喜歡。
賞析: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突出到過的地方很多,見過的月亮很多。
(三) 此地有茂林修竹,綠水環流,還有幾座土山點綴其間,風光無疑是絕妙的。每逢望夜,一輪當空,月光閃耀於碧波之上,上下空濛,一碧數頃,荷香遠溢,宿鳥幽鳴,真不能不說是賞月勝地。
賞析:這一句,句式參差之間又排列著整齊的詞語,讀來如詩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