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雜誌
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行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保險業線下業務也遭受不小的打擊。不過,危機往往與機遇並存,保險業或迎來突圍時刻。《經濟》雜誌、經濟網記者為此專訪匯才控股集團總裁、匯智保險智庫院長張恆國,探討保險服務的變革與創新。
匯才控股集團總裁、匯智保險智庫院長張恆國
《經濟》: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國內保險市場都面臨著挑戰,南華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自去年重組優化後,匯才控股集團對保險業務的發力點在哪裡?
張恆國:疫情發生後,傳統的線下銷售渠道被腰斬。匯才控股集團積極探索求變以應對疫情的挑戰,比如探索線上線下的資源結合,保險消費和其他消費的客戶遷移、流量變現的資源整合,實體運營和平臺運營的結合等。
目前,我們對於保險業務的主要發力點包括,
一是全力打造集壽險、財產險、養老險、網際網路保險於一體全保險業務服務。
二是連通和承轉境內境外業務,引入境外先進的理財理論、理財行業規範、最新的技術和手段,並結合中國的金融投資環境,打造符合國情的理財業務培訓體系。
三是線上業務(網際網路保險、線上科技服務平臺、智庫服務、新媒體品牌營銷)和線下服務(財富管理、保險代理、保險經紀、保險公估等業務)全面打通。
四是各種平臺渠道全面連結,以供應鏈、服務鏈、價值鏈和信息流、數據流等運行邏輯和秩序,構建銷售流程的自然對接和主動優化。
五是全面拓展和加強與優秀保險主體公司的業務合作,通過與保險公司的連接,更便捷地觸達客戶。
《經濟》:隨著保險市場全面對外開放,市場供給主體將更加豐富,市場競爭更加充分,保險市場正在經歷轉型和變革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保險+科技」的破局之道在哪裡,匯才控股是如何進行轉型升級的?
張恆國:匯才控股集團的願景是建立一個股東滿意、客戶信賴、員工自豪、社會稱讚的卓越企業。在這個願景的引領下,集團在保險市場建立了三個市場定位:一是做優秀的分銷商,這是集團當前主要的商務模式和價值原點;二是做優秀的服務商,體現集團從分銷商向服務商的升華和擴延;三是做價值鏈整合者,集團要更深更廣地整合和挖掘服務的價值。
在此基礎上,匯才控股集團的轉型升級,主要聚焦於兩條生態鏈的打造:首先是當前的核心生態鏈,即涵蓋了產壽險分銷、產壽險再保險安排、保險公估、保險培訓與諮詢、保險智庫、保險科技服務平臺等方面內容的保險分銷服務鏈垂直整合平臺,凸顯的是「科技+保險+核心產業鏈」之間的關係;其次是延伸生態鏈,涵蓋了人身險後服務(醫療、健康、養老等)、財產險後服務(車險後服務、防災防損風險管理服務等)、產融投資及其他大金融服務、文化傳播與品牌營銷服務等方面的內容,凸顯的是「科技+保險+延伸產業鏈」之間的關係。
這兩大生態鏈各自有若干目標市場,體現了匯才控股集團從保險分銷業務做起,不斷加大服務含量和技術含量以及服務範圍的價值整合過程。
《經濟》:目前保險業存在一種突出的「矛盾」。從宏觀層面來說,中國保險行業無比樂觀,未來的發展前景非常光明,但具體到公司來看,面臨著完成業績的壓力和困難。這樣的矛盾應該怎麼調和?
張恆國:首先,保險業的長期是前景可期的。我國雖然已經成為世界第二保險大國,但「大」,指保費規模。事實上,我國的保險深度和密度均遠遠落後於保險發達國家,我國的保險市場仍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如何能夠做大市場「蛋糕」,我認為匯才控股集團主要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是要精準把控集團的業務方向,從戰略目標和最高利益出發,與市場的最大需求和最大價值高度契合。
二是立足品牌服務,堅持發揚集團優勢,通過周到的服務、誠信的品牌,贏得客戶的信賴。
三是建立多維目標,堅持價值發展,把應該獲取的市場份額都得到,同時堅持高質量高效率的發展,使集團獲得價值最大化和長遠化的發展。
四是優化路徑方法,堅持創新發展,主動積極尋求創新理念、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工具、創新產品和創新服務的發展,形成規範引導和高效實用的工具優勢和管理服務優勢。
五是堅持自我發展和自我提升,只有自我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集團才會在市場上有更多的自由尺度和競爭優勢。
《經濟》: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曾強調,在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之下,智庫建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歷史責任更加重大、任務更為艱巨。匯智保險研究院有哪些責任和使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張恆國:「十四五」期間,中國保險業將迎來一個黃金機遇期。2025年,我國年保費收入和保險業資產總額,相比2020年預計都將翻番,而以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科技作為載體的「保險+科技」,也將為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能,助力我國從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的邁進。在這個階段,加強保險業高端智庫建設,為保險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科技支撐和文化支撐,提供有權威性、有影響力的政策建議和調查研究,助力保險業高質量的發展,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社會需求。
在這個關鍵節點,匯智保險研究院的成立,主要針對我國保險基礎理論研究相對薄弱,創新能力不足,總體滯後於保險業改革發展實踐的突出問題,致力於將其打造成為保險行業專業高端智庫、產學研的智庫、方案解決的智庫、人才培養的智庫、開放的智庫,致力於成為保險行業的智慧高地、風向標和燈塔,為指導、推動中國保險業的改革、發展、創新提供科學依據,推動中國保險市場及經濟社會的改革開放和健康發展。
智庫的主營業務涵蓋保險相關的理論研究、行業研究報告、行業指數編制與發布、宏觀信息報告披露、保險行業人才培訓與素質提升等幾個方面,通過調研、運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為黨和政府部門的政策制定提供有價值的諮詢和建議,為保險行業商業模式的變革、升級提供智力支持。
《經濟》:近年來,保險監管部門對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目標,預計行業高質量發展將進一步提速。平衡安全與發展,匯才控股集團如何做到?
張恆國:作為社會的「穩定器」和經濟的「助推器」,保險是個很複雜的事物,其最主要的特徵便是集保障、金融、服務和財務屬性於一身。如果只承認保險的保障屬性而不承認保險的金融屬性,或者只看到保險的財務屬性而忽視了保險的服務屬性,那麼就必然會產生理念上的誤導和實踐上的偏差。
匯才控股集團一直強調建立多維目標,堅持價值發展。所謂多維目標,指的是互相支撐,相向而行。所謂價值發展,就是高質量高效率的發展,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和長遠化的發展,它高於單一的流量增長、數量增長、質量增長、平衡增長。為此,集團聚焦於「科技+保險+核心產業鏈」與「科技+保險+延伸產業鏈」兩條產業鏈,以多元化的業務有效覆蓋保險的各個方面,以向保險分銷價值鏈的整合者,乃至金融保險服務生態平臺轉型的手段,將集團打造成為一個綠色的、全生態的服務平臺,在穩健、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得以有效規避風險。
在業務高速發展的同時,集團也始終緊盯保險機構、保險代理、經紀機構及其從業人員非法集資、傳銷、違規銷售非保險金融產品等重大風險隱患,重點關注保險專業代理機構向人身險業務轉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深入研究網絡互助平臺存在的風險和問題,讓合規經營成為推動匯才控股集團穩健發展的生產力。
文/《經濟》雜誌、經濟網記者 李雪嬌
編輯/田婷 主編/劉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