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上,醫生為啥要把字寫這麼「潦草」?今天告訴你答案

2021-01-07 大河健康

醫生的字,是一種謎一樣的存在,很多去醫院看病的人拿到病歷單,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寫得實在是太潦草了,簡直就像在看天書。

但奇怪的是,憑藉病歷單去拿藥的時候,醫院的人卻等看懂,難道這是專屬於醫生之間的暗號嗎?

醫生的字有多潦草?

「能看懂醫生字的都是天才。」

「醫生就不能好好寫字嗎?」

「為什麼醫生寫字像天書?」

「你們都不懂醫生的良苦用心,寫字潦草可以讓你沒事瞎琢磨,消磨時間,以免在候診室寂寞。」

「醫生創造了嶄新的書法形式,有利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完美結合。」

「……」

網友對醫生的字各種吐槽,凡是去過醫院的都知道,醫生寫的字不是一般的「難看」,研究來研究去也看不出個所以然。神奇的是,把醫生開的藥方拿去藥房開藥,藥劑師竟然能看懂……

這就尷尬了,一兩個醫生寫字潦草可以理解,關鍵是為什麼幾乎所有的醫生寫出來的字都讓人一頭霧水呢?原來,這種字體就叫「醫生體」。在認識醫生體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病歷史的發展。

眾所周知,現在去醫院看病的時候離不開病歷。所謂病歷,就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字、符號、圖表、影像、切片等資料的總和,包括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

也就是說,從你在醫院接受檢查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信息都會在病歷上體現。世界上最早的病例來自於古希臘的一個村子,村子的廟裡有一尊神像,每天都有不少病人來頂禮膜拜,祈求自己的病早日康復。

為了給這些虔誠的病人治病,廟裡的祭司專門把每一個病人的病情、症狀和治療結果記錄下來。

我國最早發明和使用病歷的醫生,是漢初著名的內科醫生淳于意,淳于意醫術高超,在長期行醫的過程中,他意識到如果沒有記錄下病人的主訴,光靠醫生的記憶是不行的。

於是,淳于意在就醫中,把病人的姓名、病證、藥方、診療日期等用紙筆記了下來。久而久之,同行都體會到了這樣做的好處,因此紛紛效仿。

隨著醫學的發展,19世紀初,病歷除了病人和家屬的主訴之外,還添加了醫生、護士對病情的發現。

20世紀60年代,病歷形成了固定的結構SOAP,S即主觀性資料,O即客觀性資料,A即臨床診斷以及對藥物治療過程的分析與評價,P即治療方案。

醫生的字為啥寫得那麼潦草?

由此可見,醫生需要在病歷上寫的內容非常多,再加上看病的病人絡繹不絕,由於時間限制,醫生很難方方正正地將每一個字寫清楚,所以漸漸地就形成了醫生體。

還有人說,之所以病人看不懂醫生寫的字,藥房的藥劑師能看懂,是因為這是醫院的內部代碼,為了防止病人去外院取藥。更有人說,字如其人,寫字潦草的醫生,證明對待工作的態度也不認真,醫術自然也好不到哪兒去!

那麼,醫生的字寫得那麼潦草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第一點,每天來醫院看病的病人很多,醫生卻只有那麼幾個,忙得團團轉,要講求工作效率,處方當然是寫得越快越好,所以字也會潦草一點,但並非是亂寫。

第二點,對於醫生來說,病人是外行,有一些醫學上的專業術語或者代碼,看不懂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並不影響藥劑師、護士等看懂醫生潦草的字,因為他們都受過專業的訓練和系統的培訓。

第三點,避免患者誤會,引起麻煩。醫患糾紛越來越多,醫生處方上的字寫得潦草,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病人自行搜索,產生「這種藥適不適合我吃」「是不是有更便宜的藥可以替代」等想法,減少矛盾,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所以說,醫生不是不想好好寫字,是時間不允許。但是,我們可以放心的是,絕大多數的醫生都是有醫德的,不會在處方和病歷上亂寫,更不會讓病人亂吃藥、亂買藥。

如今,醫療關係緊張,醫患之間應該相互理解、互相尊重,以免產生誤會。

相關焦點

  • 醫生用楷書寫病歷,字跡美觀大方,堪比印刷體,獲得無數人稱讚
    相反,草書便是最難辨認的一種書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不使用,只有書法家會經常寫草書。 而實際上,除了書法家之外,還有另外一類人會使用非常接近草書的字體。這類人便是醫生。 為何醫生們都喜歡使用非常潦草的字體呢?那位使用楷書寫病歷的醫生,後來怎麼樣了?
  • 古代郎中寫的藥方,字跡不輸書法家,現代醫生根本沒法比
    在很長一段兒時間內,大眾看到醫生寫的病歷單後,都有一種看「天書」的感覺,書法界也戲稱此為「醫生體」,它們比「狂草」還要狂,讓人著實看不懂,那麼古代郎中寫的藥方字跡怎樣呢? 對於現代醫生寫下的病歷單,很多人都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感覺,有人戲稱想要當護士,先得學「狂草」,不然根本看不懂醫生寫的是什麼,而這一現象是從古至今便有了?還是說只是現代才產生的一種現象?
  • 孩子語文書寫潦草,讓我們傷破腦,我是如何把字練好的?
    孩子語文書寫潦草,讓我們傷破腦,我是如何把字練好的? 1、語文學習中,書寫問題不能小視。我曾比較過,兩位同學語文答題,書寫答案差不多,書寫潦草的同學至少多扣好幾分。大家可以算一下,一個科目多扣5分,四門學科至少20分。
  • 戰鬥民族寫起字來,草草草草草
    作者| 鍾亦可編輯| 豌豆在電子處方還沒普及時,幾乎每個去拿藥的人,都會不約而同吐槽一件事:醫生寫的真的不是鬼畫符嗎?往往更神奇的事在於,藥劑師還都看懂了。長期以來,在吃瓜群眾們心裡,醫生看起來「瞎劃拉」的字堪稱世界未解之謎。但跟俄羅斯醫生的草書比起來,還是遜色太多了。
  • 趣讀丨戰鬥民族寫起字來,草草草草草
    >現代藝術作品這三者的區別就在於你是一個中國人還是俄羅斯人還是一個現代藝術家總而言之俄羅斯草書的直接觀感是密而不分沒有行間距,沒有字間距好處是特別省紙壞處是特別費眼睛在這個世界上比醫生手寫處方更難辨認的是俄羅斯人的草書
  • 能寫好毛筆字,定可寫好硬筆字!
    很多人寫不好漢字,一直苦惱自己字非常醜,於是拜師學藝去了。拜師學藝後,你會發現其實沒有特別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臨摹。說到臨摹,很多人可能不了解。這裡面有兩個字,一個是「臨」,意思是就是學習模仿,對著老師的字或者古人的字學習;另外一個是「摹」字,意思是複製,完全按照學習對象字體一模一樣的寫出來。既然臨摹這麼重要而且必用的方法,那麼很多不愛書法的朋友是不是一定要向書法愛好者或者書法家那樣學習呢?實際上並不需要,主要是很多人只是希望字變得好看些。
  • 唯一在病歷上記錄死後復活的人?疑似穿越
    日本的著名天文學家木內鶴彥是日本唯一一個在醫生的病歷上記錄的死後復甦的人。傳聞1976年22歲的木內鶴彥因腸繫膜上動脈十二指腸梗阻死亡,但是在四十分鐘後他竟然醒了過來。根據他自己的描述,他在死後看到了一張巨大的臉,並且告訴他還沒有到死的時候,然後他就回到了自己的身體裡,據他說他在站起來之後他看到父親依然看著病床上,於是回頭一看,發現自己的身體依然躺在病床上。
  • 為啥給寶寶輸液時,要把針頭扎在頭上?醫生:這樣寶寶才少遭罪!
    為啥給寶寶輸液時,要把針頭扎在頭上?醫生:這樣寶寶才少遭罪!家裡有了一個小寶寶之後,全家人的重心就圍著孩子轉了。今年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年,疫情肆虐全球。而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保護好自己的寶寶。不過寶寶平常活潑好動,難免也會有個三病兩痛。
  • 「Hi, Suki,幫我寫一下病歷」
    點擊查看 所有的一線醫生都有過花幾個小時整理病歷的經歷,這不僅讓醫生們自己疲憊不堪,也被很多專業期刊批評,正是因此醫生才沒有時間與患者交流。
  • 「Hi,Suki,幫我寫一下病歷」
    所有的一線醫生都有過花幾個小時整理病歷的經歷,這不僅讓醫生們自己疲憊不堪,也被很多專業期刊批評正是因此醫生才沒有時間與患者交流。2017年《家庭醫學年鑑》(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的一篇論文指出,醫生每次為患者護理一個小時,就要花兩小時整理病歷。
  • 這,大概是全網最潦草的一隻貓了……
    當你認真審視它的時候,是不是跟我一樣懷疑這貨是鰲拜本鰲啊關鍵是吧,小貓咪頭頂炸毛就罷了…連平時都是一副睡眼惺忪的亞子?「困,還困,太困了」躺著潦草,背影很潦草,影子也同步潦草…而自從養了炸炸,鏟屎官本人也相當迷惑:為啥別人家金吉拉都是介樣?
  • 五年級學生作業,學渣寫的字不堪入目,老師:這孩子適合當醫生
    當然,學生數學的作業比語文作業要多一些。在這種情況下,五年級學生的作業就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學霸默寫作業的時候為了趕速度寫的字雖然不是多麼美觀,但也算得上有稜有角;而學渣,哦不,應該叫「潛能生」。「潛能生」在寫作業的時候為了趕速度寫出來的字就不堪入目,一些老師看了「潛能生」的作業之後不禁搖頭並揶揄:這孩子真的適合當醫生啊!
  • 孩子寫作業拖拉,如何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這裡有妙招
    專注語文教學,分享語文知識,快樂學習語文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現在,孩子寫作業拖拉,是成了很多孩子的通病以及很多家長的「噩夢」。今天我們針對一些具體的拖拉問題提出一些具體方法,希望大家用後治理拖拉立竿見影。
  • 為啥飛機不能橫跨太平洋?動畫模擬告訴你答案,多年的困惑解開了
    為啥飛機不能橫跨太平洋?動畫模擬告訴你答案,多年的困惑解開了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 現在社會越來越發達了,交通也越來越便利,人們出行的時候有很多種選擇,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也讓大家出行變得非常舒心,很多人都在出國旅遊的時候選擇坐飛機。
  • 今天就告訴你答案
    是身體患上了某種疾病嗎?下面我們就具體來分析一下。一餓就感覺心慌、手抖、無力,是咋回事?今天就告訴你答案體內血糖值比較低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現飢餓感覺之後,往往會伴隨著心慌或者是手抖無力的感覺,當出現這種問題時,說明體內的血糖值出現了下降的情況,這與日常生活中常說的低血糖有密切聯繫。
  • 醫生,我只是睡覺愛打呼嚕,為啥會是甲減呢?
    到達醫院時,周先生意識模糊,血氧飽和度70%左右,醫生急查血氣分析示pH7.23,氧分壓36mmhg,二氧化碳分壓85mmhg,乳酸0.5mmol/l,氧合血紅蛋白66.1%。經驗豐富的醫生根據患者的檢查報告,結合症狀及病史,確診周先生是由於甲減引起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症候群」,給予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經過5天的治療,周先生好轉出院。
  • 好醫友提醒:出國看病,別被病歷翻譯拖累
    此前,易觀智庫發布的《海外醫療市場專題分析2017》顯示,出國看病患者主要擔憂的五大問題中,國外翻譯安排、病歷材料的醫學翻譯分列第二、三位。  以出國看病首選目的地美國為例:美國看病實行的是預約制,出國前必須預先準備好完整的病歷資料。這是預約美國醫院和醫生的必備條件,也是美國醫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並決定是否接收的最主要參考依據。  但病歷資料翻譯是非常容易犯錯的一環。
  • 孩子被罰寫「羅」字,寶媽拍照傳網上後火了!網友:寫出個外星人
    這幾天,孩子又被老師罰抄寫好幾頁的"羅"字,這次孩子也沒讓自己的失望,把一個好好的羅字寫得就像一個正在活動的小人似的,無奈之下李女士只好拍照傳到網絡上尋求其他寶媽的安慰。讓孩子認清寫字好看的重要性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寫好字,實際上寫字是一件非常實用性的事情,並不是說寫得好看自己的人生態度就能如何地端正,以後就能如何地飛黃騰達,而是寫好字,那麼首先老師就會對孩子的印象非常友善。
  • 患者死亡後病歷仍在記錄,且病情好轉,醫院因病歷問題被判擔責
    患者死亡後,家屬發現病志上的醫生籤字與實際參與治療的醫生不符,且在治療過程中存在漏診、延誤治療等情形,起訴至法院要求甲醫院承擔各項損失共計30餘萬元。法院審理一審法院查明,王某病情加重當晚,實際治療醫生為李某,但被告住院病案的臨時醫囑記錄單中記載醫生為郭某。
  • 大數醫達林玥煜:「電子病歷+NLP」的實戰經驗全復盤
    目前,人工智慧的發展並不能夠代替醫生,只能輔助醫生,特別是疑難雜症,原因在於疑難雜症數據量非常少,每個醫院可能就幾份病歷,這麼少的數據很難訓練出模型來輔助醫生決策,最多只能實現檢索和參考。使用結構化質控的原因在於醫生書寫病歷的形式多種多樣,僅僅通過自然語言進行對錯判斷,誤判率會非常高。而且,目前深度學習技術還無法分清對錯。目前,大數醫達病歷質控系統最核心的技術就是醫療文本結構化,根據醫學團隊總結出的醫學規則,在結構化數據上進行質控。例如,一名年輕患者頭暈三天,各種生命體徵都正常,醫生卻給出腦梗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