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死亡後病歷仍在記錄,且病情好轉,醫院因病歷問題被判擔責

2020-12-24 界面新聞

文|醫法匯

案情簡介

患者王某(女,81歲)因身體不適入住甲醫院,入院診斷: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陳舊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六級、心率失常、心房顫動、膽囊結石伴有急性膽囊炎、原發性高血壓3級(很高危)、2型糖尿病、糖尿性腎病、泌尿系統感染,治療十天後因病情加重在醫院去世,未做屍檢。甲醫院出具了《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載明死亡原因:心力衰竭。

患者死亡後,家屬發現病志上的醫生籤字與實際參與治療的醫生不符,且在治療過程中存在漏診、延誤治療等情形,起訴至法院要求甲醫院承擔各項損失共計30餘萬元。

法院審理

一審法院查明,王某病情加重當晚,實際治療醫生為李某,但被告住院病案的臨時醫囑記錄單中記載醫生為郭某。訴訟中,經原告申請,法院先後委託兩家司法鑑定機構對甲醫院的診療行為有無過錯,診療行為與王某的死亡是否存在因果關係及原因力大小進行鑑定,但因病歷材料不全、病歷真實性存疑、未做屍檢等,司法鑑定中心不予受理。

後經法院選定第三家司法鑑定中心對甲醫院電子病歷真偽進行鑑定,鑑定意見認為:王某電子病歷中存在書寫不規範的內容,存在過後補記以及首次提交後再次修改的文件,存在患者死亡之後還有患者病情好轉等查房的記錄。在此電子病歷中存在過後補記以及首次提交後再次修改的文件,存在修改現象,此電子病例不具有真實性。甲醫院認為,司法鑑定中心《司法鑑定許可證》載明的業務範圍為聲像資料鑑定,而電子病歷數據不屬於聲像資料,其不具備相關資質,鑑定意見不應採信。在法院向醫院釋明後,醫院書面表示「不申請患者王某的病志修改內容進行恢復鑑定」。

一審法院認為,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按照規定填寫醫囑單、檢查報告、護理記錄等相關病歷資料,確保患者基本信息及其醫療記錄的真實性、一致性、連續性、完整性。經鑑定,甲醫院的電子病例不具有真實性,推定甲醫院在診療行為中存在過錯。但原告未進行屍檢,且就診時已是81歲高齡老人患有11種疾病,結合死亡證明推斷的死亡原因與王某基礎性疾病存在極大關聯性,酌定甲醫院承擔30%的責任。患方不服提起上訴,要求甲醫院承擔全部責任,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律簡析

電子病歷是否屬於聲像資料?電子病歷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過程中,使用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生成的文字、符號、圖表、圖形、數據、影像等數位化信息,並能實現存儲、管理、傳輸和重現的醫療記錄,是病歷的一種記錄形式。電子病歷包括門(急)診電子病歷、住院電子病歷及其他電子醫療記錄。

2020年7月2日,司法部發布《關於印發的通知》,進一步細化了司法鑑定執業分類,規範了司法鑑定管理制度。聲像資料司法鑑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鑑定人運用物理學、語言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同一認定理論等原理、方法和專門知識,對錄音、圖像、電子數據等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鑑別和判斷並提供鑑定意見的活動。電子數據鑑定是指鑑定人運用信息科學與技術和專門知識,對電子數據的存在性、真實性、功能性、相似性等專門性問題進行檢驗、分析、鑑別和判斷並提供鑑定意見的活動。

聲像資料司法鑑定包括錄音鑑定、圖像鑑定、電子數據鑑定。解決的專門性問題包括電子數據的存在性、真實性、功能性、相似性等鑑定。電子數據鑑定包括電子數據存在性鑑定、電子數據真實性鑑定、電子數據功能性鑑定、電子數據相似性鑑定等。本案中司法鑑定中心《司法鑑定許可證》載明的業務範圍為聲像資料鑑定,且聲像資料鑑定包括電子數據鑑定,因此其具有相關資質,做出的鑑定意見法院予以採信。

病歷問題一直是醫療損害責任糾紛中的焦點之一,醫患雙方的爭議點往往在於醫院是否存在隱匿、篡改、偽造病歷的行為,其病歷問題是否會影響醫療機構的醫療損害責任比例。《電子病歷應用管理規範(試行)》規定,《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2013年版)、《病曆書寫基本規範》、《中醫病曆書寫基本規範》適用於電子病歷管理。根據《電子病歷基本規範(試行)》及《電子病歷應用管理規範(試行)》的相關規定,電子病歷系統應當為操作人員提供專有的身份標識和識別手段,並設置有相應權限;操作人員對本人身份標識的使用負責。電子病歷系統應當設置醫務人員審查、修改的權限和時限。實習醫務人員、試用期醫務人員記錄的病歷,應當經過在本醫療機構合法執業的醫務人員審閱、修改並予電子籤名確認。醫務人員修改時,電子病歷系統應當進行身份識別、保存歷次修改痕跡、標記準確的修改時間和修改人信息。同時,電子病歷數據應當保存備份,並定期對備份數據進行恢復試驗,確保電子病歷數據能夠及時恢復。本案中的醫院在患者死亡後依然進行病歷記錄,違反了相關規定,且經法院釋明,醫院書面表示「不申請患者王某的病志修改內容進行恢復鑑定」,被法院認定為對相關權利的放棄,依據《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八條的相關規定,推定醫院存在過錯。

此外,法院雖推定醫院存在過錯,醫療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因果關係的認定及原因力大小,仍需要結合各方面證據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本案中,鑑定機構不予受理系因醫院病歷不真實導致無法明確因果關係及原因力大小,但患者自身亦存在多種疾病,且患者死亡後,家屬未及時屍檢明確死亡原因,也要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故推定過錯≠承擔全責。

(本文系醫法匯原創,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為保護當事人隱私均採用化名)

相關焦點

  • 又是病歷出問題,患者死亡醫院被判75萬
    又是病歷出問題,患者死亡醫院被判75萬 2020-12-23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市一醫院複印病歷全攻略
    本報訊  終於出院了,但萬萬沒想到,報銷需要病歷,又得跑回醫院複印病歷去。但病歷複印有一套嚴格的流程,查閱及複印均需填寫相關表單;還需審核證明資料,符合要求後才能複印。為了方便大家,市一醫院整理了複印病歷全流程。
  • 攀枝花一醫療糾紛陷「羅生門」:病歷生成時間現三個不同版本
    患者門診後「猝死」,家屬懷疑病歷造假2018年2月21日,因在家「心裡發慌」、「胸痛」,時年49歲的黃兵在兒子黃愷陪伴下,到攀枝花市中心醫院就診,專門掛了攀枝花中心醫院老年科主任、心內科疾病專家李斌的專家號。
  • 好醫友提醒:出國看病,別被病歷翻譯拖累
    此前,易觀智庫發布的《海外醫療市場專題分析2017》顯示,出國看病患者主要擔憂的五大問題中,國外翻譯安排、病歷材料的醫學翻譯分列第二、三位。  以出國看病首選目的地美國為例:美國看病實行的是預約制,出國前必須預先準備好完整的病歷資料。這是預約美國醫院和醫生的必備條件,也是美國醫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並決定是否接收的最主要參考依據。  但病歷資料翻譯是非常容易犯錯的一環。
  • 醫療風險管理:患者死亡是自身疾病自然轉歸的結果,醫院無須擔責
    該院醫生同時告知家屬需要先做IABP(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待病情穩定好轉後再介入(放支架)治療,患者及家屬出於對醫院的信任只能同意該治療方案。醫院於當天下午便為患者做了IABP治療。誰知被告x醫院有限公司為患者做了IABP治療後,因適逢國慶假日,該科主任休假,其他人員沒有相應的技術的能力,只能拖延著患者的治療,等待該科主任假期結束回來後再做處理。
  • 安牙是否屬於醫療行為,牙科診所不寫病曆法院會怎麼判
    作者:醫法匯案情簡介患者何女士因牙齒缺損,到甲牙科診所進行安牙。三年後,何女士經乙口腔醫院檢查,被診斷為(32-43牙齦)纖維性齦瘤伴鈣化。同日,醫院對其進行了43-32牙牙齦瘤手術切除和31.41.42.43翻瓣術。
  • 北京世紀壇醫院醫聯體SOAP病曆書寫比賽
    為進一步提高北京世紀壇醫院醫聯體內基層醫療機構全科醫生的病曆書寫能力,培養基層醫生全科診療思維能力,切實規範醫聯體基層醫院的醫療質量管理,北京世紀壇醫院醫聯體2020年9月18日下午14:00在我院臨建樓二層會議室舉辦「北京世紀壇醫院醫聯體SOAP病曆書寫比賽」。
  • 美電子病歷供應商巨頭:電子病歷EHR該換個名字了
    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打破醫院或診所的圍牆。」她解釋稱,現在醫療服務更加注重讓患者保持健康,而不是單純治病,「那我們也必須關注醫院圍牆之外的因素」。CHR是什麼?促進Epic做出這一改變的另一個因素是,「其他國家正在投入更多資金來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從而提升他們民眾健康,」福克納說,「美國也不能落後。」「如果你想讓患者保持健康,並保持盈利,那就必須有一個CHR,」福克納說,「它將成為你的中樞神經系統,是你管理機構和制定標準的重要工具。」
  • e籤寶電子籤名助力醫院打造合規的電子病歷系統
    現在在推行了電子病歷的醫院,預約掛號、取號就診、拿藥結算等各步驟都能通過手機輔助完成,門診費用審核也不需要讓市民出示證曆本等材料,電腦查閱即可,方便而高效。電子病歷好處多多,但可能還是有人會疑惑:電子病歷具有法律效力嗎?能做證據使用嗎?如何保證電子病歷不被私自篡改?
  • 「Hi, Suki,幫我寫一下病歷」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所有的一線醫生都有過花幾個小時整理病歷的經歷,這不僅讓醫生們自己疲憊不堪,也被很多專業期刊批評,正是因此醫生才沒有時間與患者交流。
  • 大數醫達林玥煜:「電子病歷+NLP」的實戰經驗全復盤
    電子病歷、入院記錄、手術記錄,術前術後小結這些文本資源,我們利用這些數據訓練出模型,幫助經驗不足的醫生學習和診斷。但這些海量的文本,在使用之前還需經過幾輪處理。如果這個病需要掛號,大數醫達的AI問診助手也可以跟醫院打通掛號系統後,把AI醫生收集的所有病症,同步給醫院HIS和EMR系統,這樣醫生在見到病人前就能看到病人的主訴。如果是罕見病,模型也可以結合症狀判斷疾病嚴重程度。例如,一個患者什麼症狀都沒有,只有發熱,而且不明原因發熱,持續時間比較長,就可能判斷為新冠肺炎。醫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醫院平臺,和患者一對一對話,儘快做進一步檢查。
  • 病歷上,醫生為啥要把字寫這麼「潦草」?今天告訴你答案
    醫生的字,是一種謎一樣的存在,很多去醫院看病的人拿到病歷單,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寫得實在是太潦草了,簡直就像在看天書。但奇怪的是,憑藉病歷單去拿藥的時候,醫院的人卻等看懂,難道這是專屬於醫生之間的暗號嗎?醫生的字有多潦草?「能看懂醫生字的都是天才。」「醫生就不能好好寫字嗎?」
  • 婁底市中醫醫院舉辦病曆書寫與質量評價培訓班
    紅網時刻11月29日(通訊員 謝嘉 羅毓峰)11月26日晚上,婁底市中醫醫院舉辦了病曆書寫與質量評價培訓班。來自臨床醫技科室及職能科室負責人近300多名醫務人員參加培訓班。為確保培訓班效果,醫院醫務科於培訓班舉辦前在醫院各臨床科室和病案室隨機抽取了22份病歷,將病歷複印件分別提前發給醫院病歷點評專家組9位專家,專家們根據《中醫病曆書寫規範》《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核心制度要點》等相關要求,認真分析查找醫療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將病歷中存在的問題和點評意見以PTT培訓課件的形式進行點評。
  • 醫生用楷書寫病歷,字跡美觀大方,堪比印刷體,獲得無數人稱讚
    那位使用楷書寫病歷的醫生,後來怎麼樣了? 一、醫生多用繚亂字跡,卻有「另類」使用楷書 人生一世,難免會有或大或小的病症出現,而在醫院問診時,總是能夠拿到醫生們開出的堪比「天書」的處方。在大眾審美中,這種字體並不吃香,即便是精通書法的人們也依舊不能夠看出所寫的內容。
  • 「Hi,Suki,幫我寫一下病歷」
    所有的一線醫生都有過花幾個小時整理病歷的經歷,這不僅讓醫生們自己疲憊不堪,也被很多專業期刊批評正是因此醫生才沒有時間與患者交流。2017年《家庭醫學年鑑》(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的一篇論文指出,醫生每次為患者護理一個小時,就要花兩小時整理病歷。
  • 以賽促練,展我風採——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舉辦首屆全科SOAP病歷競賽
    12月3日,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為首屆全科SOAP病歷競賽獲獎者進行了頒獎。此次比賽由全院三個年級的39名全科醫學住培學員參加。經過評委嚴格審核,謝瑾榮獲一等獎。SOAP是在基層醫療國際分類中,用來組織結構化的社區醫療病歷的一個準則。
  • 大數醫達做好大數據治理「三道題」玩轉電子病歷
    國內海量的電子病歷是眾多醫療科技企業爭先追捧的大數據資源,儼然已經行業內炙手可熱的投資風口。然而,真正實現電子病歷集成後的挖掘應用並不那麼容易。目前,國內病歷電子化還不成熟,書寫規範亟待提高,張冠李戴、前後不分、錯字別字的問題十分普遍,不同的軟體系統又嚴重影響了電子病歷標準化,醫院對系統研發公司普遍存在技術依賴,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對電子病歷的後續利用帶來了挑戰。
  • 被判15年,醫院診斷可保外就醫,溫州檢方直奔罪犯家中體檢,結果…
    2018年8月22日,男子蔣某某因犯虛開增值稅發票罪被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稱溫州市中院)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並處罰金人民幣40萬元。但蔣某某曾於2016年因腦幹出血在江蘇省中醫院住院保守治療,根據當時病情符合《保外就醫嚴重疾病範圍》,溫州市中院決定對罪犯蔣某某暫予監外執行一年,暫予監外執行期限自2019年3月21日起至2020年3月20日止,蔣某某在原籍台州臨海市進行社區矯正。2020年6月,由臨海市某醫院出具病情診斷書,認為蔣某某符合保外就醫嚴重疾病範圍。
  • 醫療糾紛:錯開醫囑將8毫克寫成8片,醫院須賠償損失並賠禮道歉
    【摘要】患者因肺癌至被告醫院治療,所開的藥品昂丹司瓊存在用量上的嚴重錯誤,即應該以「每次8毫克」的用量錯寫成「每次8片」,造成耿某的肝功能指標嚴重超標,嚴重損害了耿某的肝腎心等重要生命器官,為此提起訴訟。
  • 醫療信息化產業專題報告:電子病歷市場風口正勁
    HIS 以財務管理為核心,支持醫院的行政管理和事務處理。CIS 包含電子病歷系統(EMR),醫學影像系統(PACS),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S)等,著眼於支持醫院醫護人員的臨床活動。2003 年前後,SARS 刺激財政醫療投入,疊加全國醫保、新農合開始實施推動醫院臨床信息系統(CIS)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