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關於中國科技的話題再度被炒熱。中國科學院研製的量子電腦原型機「九章」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美媒稱,史上第一次,一臺利用光子構建的量子計算機的表現甚至超越了運算速度最快的經典超級計算機。
據《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刊文稱,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和陸朝陽率領的物理學家團隊利用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該結果顯示共有76個被探測到的光子,遠遠超過了此前創下記錄的5個被測光子。
不過中國量子科技取得的成就並不是美國最關心的,相比於「嫉妒吃醋」而言,他們更加緊張。有美媒曾指出,中國如果研發出成熟的量子雷達,將抵消美軍最先進潛艇的隱藏能力。這一擔憂並不是毫無依據。
在2017年中國科研人員開發出了一種低溫液氮冷卻超導量子幹涉裝置,它可以緩解噪音問題,也可以探測到6000米外的潛艇、而傳統的技術只可探知幾百米。再如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國企業曾展示過一種量子雷達的概念。當時中國電科十四所研製的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成功實現了對數百公裡外移動小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背後主要依靠的就是量子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能夠實現對移動目標的實時跟蹤無疑是對隱形戰機的一種巨大威脅。我們知道現代空戰主打的超視距空戰,決定性的關鍵就是如何通過雷達在遠處發現敵機,從而掌握戰場的主動權,率先發動攻擊。那麼量子技術有沒有追蹤到隱形戰機的可能性呢?
我們知道,在量子技術上衍生出來的產品有量子雷達、微波光子雷達,以及太赫茲雷達等,其中頗有進展的是光子雷達,其本質上是屬於一種雷射雷達。在普遍認知中,這種光學探測手段容易受到低空大氣衰減和湍流等複雜環境的影響。但是由於量子技術的突破,使得該探測距離一下子增加了幾百公裡,而探測精度也較以往的光學探測有了明顯的提高。相關分析人士指出,在這種雷達的探測下,由吸波材料和反電磁波結構組成的隱身戰機則無所遁形。
試想一下,殲-20戰鬥機裝備這樣的量子雷達後可以在600公裡外發現F-35,隨後遠程空空飛彈可以在上百公裡外鎖定它,這必將會在未來改變空戰遊戲規則。
這或許也是美國一直緊盯中國量子技術的原因。早在中國解決水下量子通信這一世界性難題的時候,美國就一再對外宣稱「這項技術中國不能獨享,應該屬於全世界」,並呼籲中國共享出來。這樣的反應再一次證明了美國的害怕擔心。
美媒指出,現在越來越多的的證據表明,量子力學可能顛覆戰爭模式,特別是由於量子糾纏的概念,能在很長距離監測到彼此的行為。而中國似乎已經在量子雷達方面取得了早期的領先,並擔心一旦被用於軍事上,F-35危矣,美國潛艇危矣。可見在中國不共享技術後美國連自己的下場都想好了。(付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