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兩周,Post Malone 與 Chris Brown 均在面部新增了自己的新紋身,對於 Post Malone 和 Chris Brown 這樣的音樂人而說,紋身這件事早已成了家常便飯,而在面部紋身亦算不上什麼新鮮事,但是這兩件事均無一例外地在社交平臺上引起了大量的討論。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眾對於紋身的「容忍度」一直在提高,但是當這些字畫出現在臉上的皮膚時,便總是能夠成為「新聞」,即便新聞主角的人設在做出這樣的事情時絲毫不會讓人感到意外,每每談及諸如 Gucci Mane、Migos、21 Savage、以及一系列「Lil 字頭」的說唱歌手們,人們還是會最先想到這件他們專業領域以外的附屬品。
Migos
圖片:The Village Voice
21 Savage
圖片:Bilboard
「在臉上紋身之後,他們只能認真做音樂否則很難再找到工作」這樣帶有嘲諷的玩笑似乎成為說唱歌手們在面部紋身最合理的解釋,但是面部紋身,真的有我們印象中那樣不堪嗎?
面部紋身起源
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臉上的 Ta Moko
圖片:Pinterest
紋身的歷史甚至可以追隨到奴隸時期,奴隸主用這種方式在奴隸們身上打上歸屬於自己的標籤,並伴隨他們一生。除了這一目的外,面部的紋身還被視為對於犯罪者的一種懲罰,自宋朝開始,中國便有了以面部紋身作為刑法的先例。同時除了以上這些負面的目的,面部的紋身在最初還帶有對軍人鼓舞激勵的意味,同時面部的紋身與地區的宗教信仰亦有著很大的關係。在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身上,Ta Moko(面部紋身)通常是出現在社會地位較高的人身上。除了劃分社會等級外,毛利人面部優雅奢華的紋身還被用於吸引異性,所以面部紋身從一開始出現時,就因為不同的文化背景而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Derek Ridgers
圖片:Derek Ridgers 鏡頭下的 Punk
1891 年,第一臺紋身機在紐約被發明,紋身開始走向了自己歷史的新的篇章。20 世紀後期,紋身在西方世界迎來了一個高潮,人們對於紋身的看法也從早期的社會邊緣人員、罪犯的標籤轉變成了一種對於自我的表達方法。然而面部紋身在當時亦是以較為激進的形式出現,第一批在面部進行紋身的社群是當時的 Punk 以及與之相關的亞文化族群。他們將對於社會的不滿用紋身的形式呈現在臉上,因為政治和經濟原因,Punk、Skinhead、Goth、New Romantic、Teddy Boy 這樣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人們成為了社會的邊緣人物,而他們拒絕與社會產生社交關係的方式,便是在面部紋身,因為這是每個人都能夠第一眼看到的地方。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英國 Skinhead
圖片:Derek Ridgers
曾用相機記錄下那一時代青年亞文化族群的攝影師 Derek Ridgers 曾經在採訪中講到,「當時的青年們以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反社會的情緒,同時這也是他們唯一的方式。他們用臉上的紋身向社會表達出『我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墨守成規的社會人,我也不屑這樣』的信息。」Derek Ridgers 認為,另一個面部紋身大規模出現的原因則是,當時為他人在面部紋身的「紋身師」們,大多是沒有正規紋身執照的「劣質紋身師」們,「幾罐啤酒後,他們便有可能在你的臉上留下任何東西,我認為這其中有些人甚至是被強迫的。」
幫派文化影響的面部紋身
攝影師 Steven Burton 曾以技術手段「洗掉」前幫派成員臉上的紋身以此希望大眾改變對於這些人的固有觀念
圖片:Steven Burton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加州,另一群人亦將面部紋身作為了自己的身份歸屬的重要因素。他們和 Punk 等亞文化族群相似,都是社會最為底層的社群,那便是在當時橫行加州的幫派分子們。面部的紋身作為區分不同幫派的符號,象徵著幫派分子們對於組織的忠誠,同樣有調查認為,這些幫派分子在面部紋身的另一個目的,則是在「戰鬥」中恐嚇對手。與 Punk 們后街小作坊的紋身不同,有聲望的幫派紋身師會在黑幫分子在其全身都有紋身的條件下,再為他們進行面部紋身,否則將會被拒絕。
Birdman 與 Lil Wayne
圖片:Bilboard
所以在像是 Lil Wayne 、Birdman 這樣的人面部出現紋身之前,他們身上的其他部位已經基本上被各種各樣的圖案包裹住。在他們身上的「Cash Money」紋身,也被認為和最為臭名昭著的幫派 Blood 有關。Lil Wayne 和 Birdman 二人,也算是最早在面部留下烙印的主流面孔。
圖片:Pinterest
Lil Wayne、The Game、Birdman、等人均有的面部淚滴紋身,便是一種很常見的幫派紋身。較為常見的解讀為:空心的淚滴代表自己的親友遭到其他幫派分子的謀殺,而實心淚滴則是死於謀殺以外的事件,半實半空的淚滴則代表紋身者已經為自己死於謀殺的親友報仇…有時這些墨水刺下的淚滴亦能夠反映出這些幫派分子在監獄中受到的刑法。
MS-13 成員
圖片:Newsweek
圖片:Pinterest
除了淚滴外,另一個較為常見的黑幫面部紋身便是「MS-13」。其代表著從洛杉磯發源的國際性犯罪組織 Mara Salvatrucha。薩爾瓦多移民到達美國後成立了 MS-13,在吸納了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及尼加拉瓜等中美洲國家的拉丁裔移民加入後,MS-13 和 18th Street gang 將中美洲北部三角地區變成了世界上殺人率最高的地區。而面部紋身也因為各種幫派再次淪為了暴徒的代名詞,電影《SUICIDE SQUAD》中 Joker 一角也在面部紋上了「Damaged」一詞與代表其身份的字母「J」。
流行文化中的面部紋身
圖片:Sports Illustrated
隨著時間的變遷,人們對於紋身亦開始有了全新的看法。2003 年,「拳王」Mike Tyson 成為了 21 世紀初最知名的面部紋身者,圍繞在 Mike Tyson 左眼的圖騰化的圖案,與上文講到的幫派紋身並不相同,而他原本的想法是在整個面部紋上一個心形圖案,但是遭到紋身藝術家拒絕。在 2008 年推出的紀錄片《Tyson》中 Mike Tyson 也曾解讀過自己最終的這一圖騰式紋身,與最早毛利人的傳統紋身類似,Tyson 希望用這樣的紋身震懾住對手,與此同時另一原因便是「這個圖案很酷」。
Gucci Mane
圖片:Bilboard
Post Malone 臉上最新的「血滴子」紋身
圖片:Post Malone
Mike Tyson 眼眶上的花紋成了 21 世紀與幫派文化無關的最著名的面部紋身之一,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大眾對於面部紋身的看法。在 8 年之後,另一個因為面部紋身在 Hip-Hop 歷史上開啟新時刻的人出現了,那便是 Gucci Mane。2011 年,Gucci Mane 臉上的冰淇淋讓幾乎所有媒體爭相報導這位來自亞特蘭大的音樂人,實際上在此之前,Gucci Mane 也鮮有音樂領域以外的報導,同時雖然周遭遍布著幫派背景的人們,這個冰淇淋圖案與幫派卻沒有任何關係。Gucci Mane 在自傳中解讀道,「其他人對於我的任何評價和想法,都與我無關。」而這種「IDGAF」的態度和概念亦成為了後來在面部紋身的說唱歌手們的信條。叛逆的 Post Malone 在額頭上紋下「stay away」時,只是為了激怒自己的母親。
Blueface
圖片:Complex
Kerwin Frost
圖片:GQ
作為「SoundCloud Rapper」的先驅,Gucci Mane 的這一舉動為年輕人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而這些年輕人們,要麼是「SoundCloud Rapper」中的一員,要麼是「SoundCloud Rapper」的受眾。現在想想那些在臉上紋身的說唱歌手多來自「Lil 字頭」,是不是也能夠說通了。登上 XXL 2019 Freshman Class 的 Blueface 在臉上紋下 Benjamin Franklin 頭像的同時,亦在自己的手臂上紋下了 SoundClou 的Logo。當然也有例外,並不是「SoundCloud Rapper」一員的 Kerwin Frost (創意團體 Spaghetti Boys 創始人)只是為了「好玩」,而在臉頰紋上了一支長長的鉛筆。
Lil Peep
圖片:Rolling Stone
XXXTentacion 去世後,網上甚至出現了同款紋身貼售賣
圖片:Pinterest
在此之後,新時代的說唱歌手對於面部紋身的容忍度比原先提高了很多,甚至在 Lil Peep 去世後,不少親友為了懷念他將其眉梢上的「Crybaby」圖案放到了自己的臉上,這樣的故事亦發生在 XXXTentacion 遇害之後。這些脫離幫派背景後出現在音樂人臉上的紋身,已經不再讓人恐懼,甚至還帶著溫度。
時裝秀上的紋身面孔
Gucci 2017 Spring/Summer
圖片:Mitchell Sam
除了以上提到的幫派分子和音樂人,面部「紋身」亦不斷地出現在時尚領域中。Gucci 的 2017 春夏秀場中,Alessandro Michele 讓拉脫維亞裔模特 Lorens 的臉上帶著英國浪漫派詩人 William Blake《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中的詩句出場,這一舉動甚至讓面部紋身先驅 Gucci Mane 本人看到時感到驚訝。
Givenchy 1997 Spring
圖片:Pinterest
Chanel 2013 年假日系列
圖片:Pinterest
1997 年的 Givenchy 秀場上,John Galliano 也讓面部有著「紋身」妝的模特參與了當年的春季秀場;2013 年 Chanel 的假日系列中,亦出現了在眼角畫上黑色「雙 C」Logo 的女模特,有趣的是,這一部位通常被幫派分子紋上有著較為極端意味的淚滴。這些事件都在表明,源自社會底層邊緣社群的面部紋身文化,正在被時尚品牌們重新包裝,並伴隨著他們動輒價值萬元的奢侈產品「輸出」給大眾。
圖片:TMZ
不過遺憾的是,秀場上「面部紋身」的行為似乎並不被這些亞文化社群買帳,Justin Bieber 在臉上紋上十字架圖案後不久,在一次採訪中告訴 GQ,面部的紋身是否能被人接受取決於其是否帶有著正確的目的,顯然時尚品牌這種挪用邊緣亞文化社群的的做法,是有待商榷的。
HBA 模特 Chucky
圖片:032c
2016 年,HBA 的春夏秀場上亦出現過帶有誇張面部紋身的模特,但是與前者不同的是,Shayne Oliver 和他的 HBA 並沒有因為使用這名模特而被冠以「挪用亞文化」的罪名,因為 HBA 這一品牌的誕生,便是因邊緣社群和亞文化而起,在秀場上出現的這位模特,恰好代表了這一社群。
即便是面部紋身在當下有著更高的容忍度以及受眾,誠如已經成長後的 Justin Bieber 所言,「是否帶有正確的目的」,是評價一個面部紋身的重要考量標準。當然,你也可以像 Gucci Mane 一樣,用墨水在臉上寫出那句無聲的「IDGAF」。
Text / VV
Editor / VV
藝術家們是如何看待虛擬實境這一未來大勢的?
街頭文化聚集地 Lower East Side 有哪些被忽略的過往?
時尚攝影師是如何用「另類」風格和主流唱反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