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死,一如三毛一生的神秘經歷一般,總讓世人捉摸不透。
在三毛以近乎詭異的方式結束生命後的第二天,一個78歲的老人,在日記裡寫下了一段給三毛的話。寫完後,他就扔掉筆失聲痛哭起來。這個老人,正是著名民族音樂家王洛賓。
三毛與王洛賓,因為一個千裡迢迢的探視,開始展開了他倆的故事。
1990年三毛在臺灣的一個報紙上讀到了一篇關於王洛賓這個音樂家的報導,他的遭遇,他的信念,他的才華,他的堅韌,以及對藝術的追求震撼到了她的心靈。
她在王洛賓的故事裡看到了有與自己一樣的靈魂和信念。
相差30歲的相遇
三毛問到了王洛賓的地址。獨身一人按地址找到王洛賓家中。此時77歲的王洛賓,對47歲的三毛知之甚少,只聽說她是著名作家,但到底寫了些什麼書,他一本也沒看過。出於禮貌,他還是熱情地接待了三毛。
兩人各自聊起了自己的經歷和創作。王洛賓還對三毛講了每一首歌創作背後的故事。此時的三毛心中泛起了陣陣漣漪,不僅愛上了他的音樂作品、思想,還愛上了他的靈魂。
此後3個多月間,兩人共寫了10餘封往來信。面對三毛無遮無攔,躍然紙上的熾烈感情,作為寫過無數情歌的藝術大師,王洛賓絕不是不解風情的木訥之人。正是三毛的率真與坦誠,讓他已經死水一潭的心湖又起漣漪,但橫亙在兩人之間的現實又令他惴惴不安。
王洛賓經過三思之後在信中委婉的拒絕了三毛,並且開始減少給三毛寫信的次數。
為他萬裡奔赴
1990年8月,三毛又不遠萬裡抵達烏魯木齊。到了烏魯木齊市區後,三毛住進了王洛賓家,後者也早已為她準備好一間住房,有床,有書桌,還有檯燈。雖然盡著主人的責任,但他始終未來得及細品她的此番來意。
三毛最後一次給王洛賓寫信,告知他自己已與一位英國老友訂婚,並感謝王洛賓曾經的招待。但事實上,三毛並沒有跟任何人訂婚。
而王洛賓怎麼都沒想到,自己在與三毛分別後的121天,竟然從收音機裡聽到了她自殺身亡的消息。
王洛賓始終覺得自己愧對三毛,更有負於三毛。必須承認,三毛是吸引他的。後來王洛賓生平所寫最後一首情歌《等待》,它的副題是"寄給死者的戀歌":
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又等待,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場迷藏的夢,請莫對我責怪。
為把遺憾續回來,我也去等待,每當月圓時,對著那橄欖樹獨自膜拜。
你永遠不再來,我永遠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愛。
對於兩人相差30歲的愛情,可能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但是,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很難相互理解的,對於我們來說,重要的是三毛帶給我們的好的作品和思想。
三毛的作品有散文、小說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夢裡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寶貝》等十餘部。
微笑的眼淚最符合三毛作品展現出來的情感描述,她對靈魂的淺唱低吟掩埋在對於生活瑣事的描寫中,她是夢中的橄欖樹。她的博愛在流浪途中澆灌,在寂寞的山田上紮根。
給大家推薦的這套書,就是三毛傳+張愛玲傳+林徽因傳,這3本書通3位女性主人公的故事,講述了在那個的年代她們所經歷的種種愛恨情仇。
經歷過繁華,也體驗過頹唐,這4位都是才氣靈氣與美貌並存的靈魂。都說中國女性最優雅的氣質,不是大家閨秀,不是小家碧玉,而是「林下風致」。林下風致是一種絕對完美的,帶有詩意與文化的氣質。
她們敢愛敢恨,走到哪裡都是傳言的中心,她們也的確活出了世間女性少有的美。
也建議喜歡文學,想提高自己氣質與思想根據的朋友讀讀這3本書,忙碌的生活,也需要一份詩意的安寧不是嗎?
如果您想要購買這3本書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