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故壘-西-邊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正在讀《源氏物語》,或寫動態以自鑑。有書友留言:
「源氏物語告訴女性的現實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從而成為男人鬥爭佔有的犧牲品,源氏物語中的女性最大的錯誤就是從來都沒有反思造成可悲命運的根源,可憐、可悲、可嘆的命運卻又缺少抗爭只一味被動的接受命運的饋贈,就如浮舟隨波逐流慢慢凋落枯萎……」
這是不錯的見解,我也想認同。但《源氏物語》是告訴女子什麼話嗎?尤其說她們的錯誤在於不能向命運「抗爭」。我想,這就像有點中國教條了。
物哀、幽玄、侘寂,是日本主流美學的三大內容。我讀日本文學作品甚少,更不能從一本《源氏物語》中獲得真味,查百度百科,簡單列出三個詞的表面意思。
【物哀】微妙的感受力,被看作是日本人所根深蒂固的一種精神狀態。
【幽玄】光影波動的不可言說。
【侘寂】陋舊和拙缺的獨立,可以理解為心性的獨立、自得、灑脫。
這種美學思想產生的背景、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非常深奧的闡述,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一定有許多專著,專業論文涉及,我在此就不敢東施效顰班門弄斧了,如果能本著應該遵循的要義讀完這本書,還真得回到另一個書友的留言處:
「當時看源氏物語,一臉懵逼,啥都沒記住」,這句話裡加上我此刻想的「我也啥都理解不到」,就更如我所想。
讓美麗的女子成為「物哀」的對象,猶光影波動的不可言說,愛好攝影的書友可能易於理解吧?最後獲得的層次應是「心性的獨立、自得、灑脫」。
《源氏物語》讀到300頁之後(全書900頁),「又過了十七年」,此時,源氏公子的二子一女(一帝一後,一貴公)漸次上場,大概還是乃父遺風。從前與源氏公子交好的女子,或早亡或落髮為尼或與源氏公子遷居一處,「白髮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星光電火的人生,春花爭豔,夏木陰陰,秋葉紅遍,冬雪皚皚,卻什麼也「抗爭」不了。
(截圖:秋好。《源氏物語》有詩「血淚溼雙袖,淺綠何年紅?」詩意所指,穿淺綠袍的地位低,穿紅袍的地位高,詩乃源氏公子之子「夕霧」的嘆詞。其時,宮中有「秋好皇后」。故這裡截圖命名: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