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百合」與「橘色」的情節已成為了日本動漫十分常見,甚至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不僅是專門以百合為題材的動漫,如《聖母在上》、《神無月的巫女》、《驚爆草莓》、《終將成為你》等;
在其他一些非百合題材動畫中也經常可見到百合情節,如《魔卡少女櫻》、《天才麻將少女》、《魔法少女奈葉》、《某科學的超電磁炮》等。
而今年的秋季番中百合情節更是眾多,有像《櫻與抱月》(《安達與島村》)這樣「硬核向」的,也有像《突擊莉莉BOUQUET》、《魔女之旅》這樣擦邊百合。
除此之外,百合情節動漫在其他日本動漫中更是層出不窮。為何日本動漫如此鍾愛這一題材?
1、「百合」是超越愛情和友情的第三種感情
對於非動漫、遊戲以及網絡同人小說領域的人們來說,百合可能只是一種花或一個角色的名字,但對於這個領域內的人來說它的涵義是指女性與女性之間的一種純精神性愛戀。
「百合」一詞最初誕生於日本雜誌《薔薇族》的編輯長伊藤文學所提倡的「百合族」,之後日本的另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以女性之間戀愛為主題的《百合族》等系列書籍,因而「百合」逐漸在日本流傳,並且演變成固定用語。
而隨著日本動漫大批進入中國市場,這個詞也逐漸被中國的動漫、遊戲以及網絡同人小說領域的愛好者們所了解和使用。
但隨著ACGN產業的發展,領域規模的擴張以及加入人群的增長,「百合」一詞已經脫離了最初的含義,變得更為側重描寫女性之間愛戀的純精神性的感情。
尤其是對少女之間的愛戀進行了纖毫畢現的細膩描寫,並表達出一種欣賞之情。
如果仔細觀察「百合」動漫中的情節,可以發現「百合」角色之間的情感並不能用傳統的愛情或友情對之歸類。
角色之間感情像愛情般欽慕與迷戀,但又像友情般陪伴與理解,它更像愛情和友情的糅合,但又超越了這兩者。
比如《利茲與青鳥》中鎧冢霙與傘木希美之間的感情,既可以看作兩個少女之間懵懂的暗戀,又可以當成青春期少女間彼此期待卻又敏感的友情。
可以說,「百合」誕生於但又已經脫離了著重描寫愛情的女性同性文學,它成為了第三種感情。
2、生長於「物哀」
雖然「百合」情感十分美好,又有著不可忽視的藝術性,但這種以這種情感為題材的動漫、影視卻很少在其他國家中看到,而日本動漫中卻不勝枚舉。
這一點還需要從日本文化中獨特的「物哀」文化說起。
「物哀」誕生於日本經典書籍《源氏物語》,如今已經成為了解讀日本文化和民族性格的重要線索和關鍵鑰匙。
根據日本國學大家本居宣長所提出的 「物哀」理念,可以將這一概念簡單理解為「真情流露」。即事和物本身就具有一種能夠打動人心能力,而「物哀」則是能夠體會到其中種種的感情與美麗的深妙感受到情趣和意味。
而這裡的「物」並不單純指自然界的事物,如櫻花飄落等,還有人類之間產生的感情,如愛情、友情等,而「哀」也不單純地指感傷,還有欣賞之意。
而「百合」是自然誕生於少女之間的情感,它是一種人類自發的情感,如同愛情、友情等其他情感一樣真實、堅強卻又脆弱的一面。
正是因為它也有著和其他情感一樣適合「知物哀」,甚至因為「百合」角色之間的情感的隱秘和晦澀性,使得它更具有被描寫和記錄的價值。
所以「百合」這种放在大部分國家傳統文化中會被認作是離經叛道的存在,會被日本動漫所如此鍾愛。
以個人最喜歡的一部輕百合動畫電影《利茲與青鳥》為例,動畫中的兩個主角霙與希美,一個性格內斂沉默,一個外向開朗。
兩人人都將對方視為最重要的人,如同童話中一開始為了擺脫孤獨而禁錮青鳥的利茲。兩個少女之間的感情十分的隱晦,如同友情又超越友情,卻又沒有愛情那樣純粹而熾烈。
而監督山田尚子則通過大量的細節描寫、神態變化以及獨白來表現兩個少女之間的敏感情感卻又真摯的感情,在讓兩個角色敞開心扉,獨自成長的同時,又讓觀看電影的觀眾感受到了一種對於兩人情感的欣賞之情。
兩人的情感發乎情,止乎禮,朦朧、敏感卻美好。
3、式微於「凝視」
雖然如今動漫中的「百合」情節已經十分常見,甚至是層出不窮,但是「百合」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卻在逐漸式微,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則是類似於「物哀」的「他者凝視」。
先前提到「百合」在日本動漫中的發展與流行很大部分原因是知物哀日本文化中的對「百合」情感的欣賞之情。
但「欣賞」這個詞本身就是帶有「他者凝視」的動作,而這種來自他人的凝視中,又不僅僅只是一種文藝的「欣賞」,還有更多帶有其他情感色彩的「凝視」。
比如很多觀眾對待「百合」情節,就是一種觀看美少女之間互動的心理,過分一點的形容就和有些人喜歡看「美女打架」的心理一樣。
而動漫在塑造人物角色時,尤其是在女性人物上,十分傾向人物的美型,比如今年秋季番中《突擊莉莉BOUQUET》創造了一大堆萌系美少女戰士。
但這種美型卻並非來源於現實,而是作者根據觀眾們所期待的心理和想像所創造的「媚宅」系人物。
並且這些美少女之間情感互動更多時候是為了劇情和滿足觀眾心理而出現的,並非是如同《利茲與青鳥》這些作品中角色自身所萌發和發展。
脫離了角色自我情感變化的「百合」情節更像是一種噱頭和媚宅的東西,吸引觀眾的目光和眼球。
此類的日本動漫卻數不勝數,並且其中的百合情節逐漸「肉體化」和「情慾化」,成為一種「觀眾凝視」和「作者迎合」的共謀產物。
而原來的「百合」卻逐漸被擠到一隅,少女情感中的那些單純、深狹、羞澀卻又真實被淡化。觀眾對作品時的態度也逐漸從欣賞演變成觀圍觀。
4、寫在最後
「百合」動漫誕生的緣起於知物哀,又式微於觀眾圍觀,這是動漫作為一種商品,需要迎合觀眾和市場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只是個人私心多一些用心描寫情感,塑造人物的好作品,少一點噱頭。
以上只是個人看法, 不喜勿噴。
[1]萬柳.百合現象與「物哀」文化——日本動漫文化精神新探[J].北京社會科學,2014,(06):38-42.
[2]李豔.動漫語言研究.2011.湘潭大學
圖源來自網絡,侵刪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給我們點讚關注,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將持續更新ACGN領域相關內容,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