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於物哀,式微於凝視,日本百合動漫的死與生

2020-11-11 橙子可可說

不知不覺中,「百合」與「橘色」的情節已成為了日本動漫十分常見,甚至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不僅是專門以百合為題材的動漫,如《聖母在上》、《神無月的巫女》、《驚爆草莓》、《終將成為你》等;

在其他一些非百合題材動畫中也經常可見到百合情節,如《魔卡少女櫻》、《天才麻將少女》、《魔法少女奈葉》、《某科學的超電磁炮》等。

而今年的秋季番中百合情節更是眾多,有像《櫻與抱月》(《安達與島村》)這樣「硬核向」的,也有像《突擊莉莉BOUQUET》、《魔女之旅》這樣擦邊百合。

除此之外,百合情節動漫在其他日本動漫中更是層出不窮。為何日本動漫如此鍾愛這一題材?

1、「百合」是超越愛情和友情的第三種感情

對於非動漫、遊戲以及網絡同人小說領域的人們來說,百合可能只是一種花或一個角色的名字,但對於這個領域內的人來說它的涵義是指女性與女性之間的一種純精神性愛戀。

「百合」一詞最初誕生於日本雜誌《薔薇族》的編輯長伊藤文學所提倡的「百合族」,之後日本的另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以女性之間戀愛為主題的《百合族》等系列書籍,因而「百合」逐漸在日本流傳,並且演變成固定用語。

而隨著日本動漫大批進入中國市場,這個詞也逐漸被中國的動漫、遊戲以及網絡同人小說領域的愛好者們所了解和使用。

但隨著ACGN產業的發展,領域規模的擴張以及加入人群的增長,「百合」一詞已經脫離了最初的含義,變得更為側重描寫女性之間愛戀的純精神性的感情。

尤其是對少女之間的愛戀進行了纖毫畢現的細膩描寫,並表達出一種欣賞之情。

如果仔細觀察「百合」動漫中的情節,可以發現「百合」角色之間的情感並不能用傳統的愛情或友情對之歸類。

角色之間感情像愛情般欽慕與迷戀,但又像友情般陪伴與理解,它更像愛情和友情的糅合,但又超越了這兩者。

比如《利茲與青鳥》中鎧冢霙與傘木希美之間的感情,既可以看作兩個少女之間懵懂的暗戀,又可以當成青春期少女間彼此期待卻又敏感的友情。

可以說,「百合」誕生於但又已經脫離了著重描寫愛情的女性同性文學,它成為了第三種感情。

2、生長於「物哀」

雖然「百合」情感十分美好,又有著不可忽視的藝術性,但這種以這種情感為題材的動漫、影視卻很少在其他國家中看到,而日本動漫中卻不勝枚舉。

這一點還需要從日本文化中獨特的「物哀」文化說起。

「物哀」誕生於日本經典書籍《源氏物語》,如今已經成為了解讀日本文化和民族性格的重要線索和關鍵鑰匙。

根據日本國學大家本居宣長所提出的 「物哀」理念,可以將這一概念簡單理解為「真情流露」。即事和物本身就具有一種能夠打動人心能力,而「物哀」則是能夠體會到其中種種的感情與美麗的深妙感受到情趣和意味。

而這裡的「物」並不單純指自然界的事物,如櫻花飄落等,還有人類之間產生的感情,如愛情、友情等,而「哀」也不單純地指感傷,還有欣賞之意。

而「百合」是自然誕生於少女之間的情感,它是一種人類自發的情感,如同愛情、友情等其他情感一樣真實、堅強卻又脆弱的一面。

正是因為它也有著和其他情感一樣適合「知物哀」,甚至因為「百合」角色之間的情感的隱秘和晦澀性,使得它更具有被描寫和記錄的價值。

所以「百合」這种放在大部分國家傳統文化中會被認作是離經叛道的存在,會被日本動漫所如此鍾愛。

以個人最喜歡的一部輕百合動畫電影《利茲與青鳥》為例,動畫中的兩個主角霙與希美,一個性格內斂沉默,一個外向開朗。

兩人人都將對方視為最重要的人,如同童話中一開始為了擺脫孤獨而禁錮青鳥的利茲。兩個少女之間的感情十分的隱晦,如同友情又超越友情,卻又沒有愛情那樣純粹而熾烈。

而監督山田尚子則通過大量的細節描寫、神態變化以及獨白來表現兩個少女之間的敏感情感卻又真摯的感情,在讓兩個角色敞開心扉,獨自成長的同時,又讓觀看電影的觀眾感受到了一種對於兩人情感的欣賞之情。

兩人的情感發乎情,止乎禮,朦朧、敏感卻美好。

3、式微於「凝視」

雖然如今動漫中的「百合」情節已經十分常見,甚至是層出不窮,但是「百合」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卻在逐漸式微,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則是類似於「物哀」的「他者凝視」。

先前提到「百合」在日本動漫中的發展與流行很大部分原因是知物哀日本文化中的對「百合」情感的欣賞之情。

但「欣賞」這個詞本身就是帶有「他者凝視」的動作,而這種來自他人的凝視中,又不僅僅只是一種文藝的「欣賞」,還有更多帶有其他情感色彩的「凝視」。

比如很多觀眾對待「百合」情節,就是一種觀看美少女之間互動的心理,過分一點的形容就和有些人喜歡看「美女打架」的心理一樣。

而動漫在塑造人物角色時,尤其是在女性人物上,十分傾向人物的美型,比如今年秋季番中《突擊莉莉BOUQUET》創造了一大堆萌系美少女戰士。

但這種美型卻並非來源於現實,而是作者根據觀眾們所期待的心理和想像所創造的「媚宅」系人物。

並且這些美少女之間情感互動更多時候是為了劇情和滿足觀眾心理而出現的,並非是如同《利茲與青鳥》這些作品中角色自身所萌發和發展。

脫離了角色自我情感變化的「百合」情節更像是一種噱頭和媚宅的東西,吸引觀眾的目光和眼球。

此類的日本動漫卻數不勝數,並且其中的百合情節逐漸「肉體化」和「情慾化」,成為一種「觀眾凝視」和「作者迎合」的共謀產物。

而原來的「百合」卻逐漸被擠到一隅,少女情感中的那些單純、深狹、羞澀卻又真實被淡化。觀眾對作品時的態度也逐漸從欣賞演變成觀圍觀。

4、寫在最後

「百合」動漫誕生的緣起於知物哀,又式微於觀眾圍觀,這是動漫作為一種商品,需要迎合觀眾和市場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只是個人私心多一些用心描寫情感,塑造人物的好作品,少一點噱頭。

以上只是個人看法, 不喜勿噴。

[1]萬柳.百合現象與「物哀」文化——日本動漫文化精神新探[J].北京社會科學,2014,(06):38-42.
[2]李豔.動漫語言研究.2011.湘潭大學

圖源來自網絡,侵刪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給我們點讚關注,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將持續更新ACGN領域相關內容,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非專業動畫考察」向死而生,日本動漫的物哀之美
    日本動漫或者說不僅僅是動漫,而是包括電影、日劇常常有一種感動人心的魔力,特別是其中角色死亡帶來的巨大感觸。雖然有時候一眼看完不知道其中究竟包含了什麼,但它就是如此的感人。這其中就不得不提「物哀」,所謂的「物哀」又是什麼呢?
  • 日本人的花道精神:從「死狂」到「物哀」
    [摘要]日本人在「死狂」中求死,在「物哀」裡看生,從武士道到花道,完成了一個生命的過程。日本人以花道精神立國,花開花落,有盛有衰,難以長久,能無哀乎?其劫也在此。武士道「死狂」的另一面,是日本花道裡的「物哀」精神。日本人在「死狂」中求死,在「物哀」裡看生,從武士道到花道,完成了一個生命的過程。
  • 由川端康成《花未眠》看日本文化中的物哀之美
    凌晨四點凝視海棠花,更覺得它美極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02 物哀之美在日本的形成由於和自然關係緊密,森林繁茂、加之被海洋所環繞,日本從古代就形成了「萬物有靈」的觀念,在四季交替變幻中形成了「無常」與「輪迴」的觀念。
  • 物哀——讀《枕草子》與《日本物哀》
    日本的花道、茶道、劍道、園林藝術都與中國文化有同源的相似性,經過本土發展,成為獨有島國特色的日本文化,而在花道、茶道、園藝、武士道、建築中又都充滿著禪意,在禪意中」物之哀「成為日本一種代表性的文論、美學思想。
  • 日本,你為何物哀?網友:因為あはれ
    物哀(あはれ,感嘆詞aware)最初由日本國學家本居宣長提出的文學理念可以算是他的世界觀也可以算這個國家的一種審美意識它的美呈現的是一種哀婉悽清的世界物哀,空寂,閒寂愛殘月,愛落葉,愛凋零那一種令人心生感嘆的美便是物哀它表達淺淡的極深極痛的哀情川端康成: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
  • 《生日卡片》:母愛溫情下日本治癒性電影特點及日本物哀美學展現
    《生日卡片》是一部治癒系電影,它本身除了讓觀眾從中感悟到生活的美好、汲取生命力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完整展現了日本物哀美學,而物哀美學也是日本治癒系電影的標誌性特點。所以本文我除了講述電影給我們展現的母愛、生活治癒力量之外,將結合本片分析日本治癒系電影中的物哀美學,讓人除了心靈被治癒,也能看懂電影中日本物哀美學之美。
  • 日本小說創作的最巔峰《源氏物語》,體現日本式浪漫的物哀思想
    在疫情期間,閒來無事,讀《源氏物語》;感觸頗深,這本書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描寫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歷和愛情故事。歷70餘年,所涉人物四百多位,其中印象鮮明的也有二三十人。反映了平安時代的文化生活和社會背景,在貫徹寫實的「真實」美學思想的同時,也創造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思想。被譽為日本小說創作的最巔峰,中日文化、文學融合的典範。物哀的審美意向除以源氏掙扎的一生反映出來外,還透過作品中所有與源氏命運連在一齊的女性的不幸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 從川端康成口中的日本小說最巔峰《源氏物語》看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語》對於日本國文學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是日本國古典文學的高峰,其巨大的貢獻中,最為重要的是其在日本國開啟了「物哀(Mono no aware,物の哀れ)」的時代,繼而形成了對日本國文學、美學甚至於國民的精神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物哀文化」。
  • 《情書》:物哀、含蓄、生死,日本文學特有的文化審美
    日本文學審美的「悲傷」基調,其實是「物哀」的延伸在日本文學中,「物哀」是一種文學審美。其中「物」是客觀存在,「哀」是主觀情感,兩者「物心合一」就是「物哀」,而「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風物,更可以是社會世象,人情百態等,這種「物哀」之情包含著讚賞、親愛、喜愛、可憐、共鳴、同情、悲傷、憐憫、壯美等諸多情緒。
  • 如櫻之死-日本動漫的死亡之觀
    一面是生之燦爛,一面是美的迅速凋謝與消散,於紛紛開且落的櫻花,日本人獲得了對生與死的強烈體驗。一生只為一刻絢爛的日本式櫻花哲學深刻影響了日本人的生命意識。一方面,因自然之美之凋零而感喟人生無常在日本文化中十分普遍,在《源氏物語》後更形成了「物哀」的美學觀,以「哀感」為表徵的「物哀」傳統為櫻花所具象化。另一方面,日本人雖有著強烈的危機感與憂患意識,但也能從容地欣賞毀滅。
  • 傳承千年的日本三大美學!為美而生的古老思維:物哀、幽玄、侘寂
    東方文化擅於實現意象與意境,蘊含講究倫理與道德規範的華人思想,以及看重美學淬鍊的日本哲學。日本三大美學:物哀、幽玄與侘寂,一道道迴路打破西方文化不曾觸及的領域,長達千年的歷史脈絡,以獨特的審美價值展現獨一無二的美感意識。
  • 為何《夏目友人帳》、《龍貓》這樣的治癒作品只誕生在日本?
    對比國內,雖然動漫行業正在崛起,題材也逐漸多樣化,但在治癒系題材上卻少有精品。日本能夠做出的這麼多優秀的治癒系動漫絕不是偶然,它深深根植於日本的文化環境,動漫作品只是文化的一種體現與表達。所以,日本文化中有著濃濃的自然崇拜之情。而在日本治癒系動漫中也體現出了這種日本人對自然的憧憬,尤其是畫面表達上特別注重呈現大自然的優美景色。「大海」「森林」「食物」這三種元素,幾乎可以在所有的治癒系動漫中找到。
  • 淺談日本美學,美到極致便是「物哀」
    日本是一個許多人都會選擇的旅遊國家,有人喜歡櫻花、有人喜歡神社還有的人喜歡文化。若說起日本的文化和美學,物哀、、幽玄這是最基礎的三種文化。而這三種中尤以物哀最廣為人知且擁著眾多。物哀並不單純存在於文學,更是一種生死觀,甚至滲透入了整個日本社會中間。物哀的最初產生源自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本居宣長提出的文學概念,這種文學中的最佳體現,也著作《源氏物語》中有了更加顯著的體現。
  • 名美美術詞條——何以物哀,以何物哀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 雖然只是一小段話,卻可以折射出日本文化裡面的三個關鍵詞:物哀、詫寂和幽玄。 如不懂物哀,便不知何為日本,更勿談讀懂日本的設計與藝術了。 日本,物哀之極 「物哀」之情的誕生與日本的地理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日本列島四面環海,自古以來常年被霧靄覆蓋,景色總是帶著些許朦朧,給人一種神秘感的印象。
  • 以「物哀」為標識的島國文化,藏著什麼力量?
    一股濃濃的「物哀」風從大洋彼岸吹到了內陸。物哀,在島國文化中,充當著「瞬間即逝」的意義,這種濃濃的異域風味裡有著獨特的生死價值觀,認為「死亡是超越理性的純粹和美」,而這一切的一切,在日本確實是極為合理的存在,因為島國四面環海,地震海嘯和人類生命脆弱而衍生出的一種精神寄託。
  • 日本動漫中6對人氣極高的紅藍CP,誰說紅藍CP只有百合和基?
    自古紅藍出CP,每次聽到這句話大家會想到哪些動漫人物呢?下面就為大家推薦日本動漫中6對人氣極高的紅藍CP,不僅僅有百合和基,還有異性戀哦你信不信?想要知道到底是哪6對CP上榜就請仔細往下看吧!在《魔法少女小圓》官方同人遊戲中,有幾個結局沙耶加同樣魔女化了,但是杏子不管怎麼樣都會開心的陪伴在她身邊,不管她是生是死,是人是鬼。武藏&小次郎(神奇寶貝)武藏、小次郎再加上喵喵,相信這三個活寶在動漫界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雖然在設定上來講是反派,但是正如他們的臺詞所說,他們是「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 《金閣寺》:由「物哀之美」造就的時代價值
    答曰:來自根植在日本歷史文化中的「物哀之美」。也正是其中的「物哀之美」,造就了這本書的時代價值。01《金閣寺》所根植的「物哀之美」如果說三島由紀夫的《潮騷》歌頌生存之美,那麼《金閣寺》則集中表現了「毀滅之美」。
  • 《海街日記》:治癒系影片下日本美學的「物哀」之美
    2015年上映的治癒系影片《海街日記》,由是枝裕和導演,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暢銷漫畫,同年入圍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在豆瓣也獲得8.8的高分。葬禮上三姐妹遇到了同父異母的妹妹小玲,小玲的早熟懂事讓大姐幸心生憐惜,邀請無依無靠的小玲來到鎌倉共同生活。小玲的到來,讓三姐妹的生活不知不覺中發生了些許變化。因為小玲,她們需要重新面對被父親拋棄的殘酷事實,揭開傷疤會有疼痛,但也只有去掉痂疤,傷口才算是癒合。
  • 「海賊王」屬於喬巴的「物哀」
    「海賊王」是一部典型的日本熱血漫畫。日本人的「熱血」是他們民族骨子裡的精神,而且推向極致,崇尚類似於宗教式的犧牲。這種文化本質與中國民族文化的「氣節」是極其相似的,這精神銳利得就像是武士的佩刀。路飛一次次為了朋友、理想而搏命,海賊王就是這樣一條熱血之路。然而,並不是全部。日本出色的作品,除了如刀般的熱血外,往往還兼具了如菊般脆弱的悽美。就是日本文化中的「物哀」。
  • 《源氏物語》:從紫姬的命運說起,看物哀美學在小說中的演繹
    其實,《源氏物語》是一本關於美的書,它是物哀美學的濫觴,也將物哀之美演繹到極致,書裡的人美,物美,情美,這種美裡面帶著哀傷,讓人心生憐惜,又無可奈何。《源氏物語》中有許多美妙的女子:出身尊貴的葵姬,紅顏薄命的夕顏,溫柔知性的花散裡,獨立高傲的槿姬……她們性格各異,後來的命運也各不相同,這些女子群像折射出日本平安時代女子生活的全景。